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至今都沒糾正?

2020-03-25

隨著社會的發展,錢已經成為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因為有錢才能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日子。1948年10月,我國第一張人民幣,隨後建立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這才用上了自己的鈔票。至今為止已經過去72年了,我國的人民幣也更新了5套,不過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就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至今都沒糾正?

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至今都沒糾正?


這個字就是“圓”,小學生都表示應該是“元”,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糾正這個字。關於這個問題,有語言學家主張應該改成“元”,但是也有人覺得應該尊重歷史。明朝時期,全國沒有統一的制式銀幣,各個地方使用的銀錠子也有些差異,每次使用的時候,還需要稱一下重量,因為以“兩”為單位,所以就叫做銀兩。

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至今都沒糾正?


隨著時代的發展,外國的制式銀幣流入我國,全部都是同意重量,不需要在切割,用著也方便了不少,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後來到了晚清時期,我國開始鑄造自己的制式銀幣,名字叫銀圓,單位是元。到了民國時期,就開始以“圓”為單位了,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沒有改動這個價格單位。

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至今都沒糾正?


“圓”原本只是個貨幣名字,也是貨幣單位,如今已經沒有銀圓,所以元也不再是貨幣單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幣上的“圓”更像是歷史的印記,人們也習慣了這種用法,所以就沒有糾正過。“圓”和“元”本質上就是同一個意思,只不過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用簡化的“元”而已,但人民幣上一直保留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