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生存率小于5%,为何胰腺癌被称为“癌王”?2点原因不能小看

72岁的张爷爷半年前因肺病发作到当地医院做检查。PET-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有异常,但是张爷爷想着年龄大了,毛病自然有,并没有太在意,一心只想先把肺病治好再说。

去年12月份,张爷爷开始频繁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吃不下饭等症状。再次前往医院检查,各项检查结果显示,张爷爷已处于胰腺癌晚期。医生征得家属及张爷爷本人同意后,为他进行了手术,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手术效果并不理想,只是过了2个半月,张爷爷便去世了。

在痛心惋惜的同时,亲属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张爷爷做了那么多次检查,都没能早点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为何发展如此迅猛?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因素又被称为“癌中之王”。随着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屡屡攀升,其中胰腺癌更是成为全球第二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已跃居所有肿瘤的前5位。

5年生存率小于5%,为何胰腺癌被称为“癌王”?2点原因不能小看

胰腺作为腹膜后器官,胰腺癌早期并无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限制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发现。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实体肿瘤,其中胰腺癌特殊的解剖结构、复杂的肿瘤微环境、高度的乏氧条件、高度异质性和异常的代谢模式是导致其恶性程度高的重要因素。

手术根治性切除是胰腺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胰腺和周围器官及血管关系密切,80%的初诊患者因为局部进展和远端转移,一发现就已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为何不高?

近年来,虽然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还是小于5%。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胰腺癌很难在早期被发现

胰腺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它个头很小,只有10~18厘米长;它的位置在胃的后方,还被脾脏、肝脏、胆囊和十二指肠等器官包围着。

胰腺即使发生了早期病变,也只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极易被其他消化道疾病所混淆。

5年生存率小于5%,为何胰腺癌被称为“癌王”?2点原因不能小看

除此之外,癌细胞很早就开始向其他器官转移,且手术无法切除彻底,也是造成胰腺癌5年生存率低的重要原因。

哪些人容易招惹胰腺癌?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9种危险因素有关,长期吸烟、家族遗传史、高龄、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红肉或亚硝胺摄入过多、乙肝病毒感染、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因此,有这9个特征的人,是胰腺癌高危人群。

数据显示,大约10%胰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

预防胰腺癌,定期筛查很重要

胰腺癌本身进展迅速,确诊后自然病程为3~6个月,由于其发展很快,外科干预措施的效果较差,因此,对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尽早开展早期检查,是提高胰腺癌生存率的主要方法。

检查可分3步:

1、对于高危人群,如患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胆石症、有胰腺癌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及接触化学毒物的人,早期可做腹部超声检查和化验肿瘤标记物

2、若发现肿瘤标记物升高或B超检查有异常,就要进一步做磁共振或CT、超声内镜检查

3、若仍难以鉴别,可做PET-CT或腹腔镜检查。通常,大部分早期胰腺癌经过这些检查都可以被发现。

5年生存率小于5%,为何胰腺癌被称为“癌王”?2点原因不能小看

胰腺癌的筛查手段成本较高,为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率的利用,最好是结合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将筛查集中于高危人群,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胰腺癌预后差,病死率高,主要是由于其局部浸润和远端转移导致手术的治愈率较低。

通过监测和筛查发现早期癌症可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确定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提供有效的预防策略和在高危人群中开展高效的筛查,对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 孔祥耀,潘耀振.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最新关注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98).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9(05).

[3] 王滨.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7(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