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如果沒有進攻蘇聯,攻打英國而美國參戰,德國能否打贏?

用戶5527421207112


同樣打不贏。唯一能贏的方式就是聯合美國或者聯合蘇聯,打誰都贏。



LXH華夫子


歷史沒有如果,另外德國也不可能不進攻蘇聯。當時蘇德兩個大國合理瓜分了波蘭,而且在侵略蘇聯之前,蘇聯還不停地向德國出售大量戰略物資,看似哥倆好甜如蜜,但其實雙方各有各的鬼心思。

其實蘇聯還想繼續東擴,畢竟當時德國已經把歐洲打殘,而自身的軍事物資也消耗了大半,這個時候只要等待時機瞄準德國背後狠狠捅一刀,那麼蘇聯就會打贏德國並將整個歐洲納入蘇聯的版圖。

也正是因為德國知道了蘇聯有這個企圖,德國才決定先發制人進攻蘇聯。畢竟當時的蘇聯剛剛經歷過大清洗,軍隊內部組織混亂。再加上剛剛吞掉波蘭需要重新佈置邊境防線,而這時蘇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先拆除老的邊境防線,然後將這些裝備整體前移,這就造成了在一段時間內蘇聯邊境沒有防禦力量的空檔。

另外還有就是德國明白蘇聯早晚會掐斷對自己的戰略物資輸送,而再沒有了從蘇聯運來的稀有金屬、木材、石油、橡膠等稀缺品,德國肯定會被蘇聯掐著脖子打,所以必須在蘇聯行動之前將這些戰略物資率先搶到手。


九品侍衛


二戰時的納粹德國囂張一時,但卻最終被英美蘇等國聯合絞殺,可以說,納粹德國是被多國聯軍一起做掉的。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假如希特勒當年不兩線作戰,而是在佔領法國後全力對英美作戰,不去招惹蘇聯,德國有機會贏得戰爭嗎?


德國的地理位置一直比較尷尬,他地處蘇聯與法國之間,一站時就因為兩線作戰而失敗,二戰時他同樣面臨這個問題。

1940年,納粹德國的鐵蹄繞過馬奇諾防線,從阿登森林突入法國腹地,短短一個月後,法國戰敗。

此時,納粹德國如日中天,實力達到鼎盛,而此時美國尚未參戰,英美聯軍已經是驚弓之鳥。

希特勒本打算跨過英吉利海峽,佔領英國本土,但是,在嘗試了各種空襲策略後,希特勒竟然“知難而退”,放棄了攻擊英倫三島的企圖。

他轉而將目標對準了東面的蘇聯。


1941年6月,納粹德國對蘇聯發動進攻,雖然在戰爭初期德國人取得了巨大戰果,但最終,面對蘇聯廣袤的國土和惡劣的天氣,以及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德國人引以為傲的陸軍最終戰敗了。

蘇德戰爭就是像是一個巨大的絞肉機,把無數德國青壯年送到裡面,化為爛泥。

德國人對波蘭、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法國、英國、南斯拉夫、希臘等十幾個歐洲國家,以及後來美國參戰後德國對盟軍作戰的傷亡總人數,還不及蘇德戰爭傷亡人數的十分之一!

可以說,假如沒有蘇德戰爭,德國人將幾乎沒有對手。

那麼希特勒為什麼要招惹蘇聯呢?他不去打蘇聯有機會戰勝英美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希特勒希望戰勝英法美,但他更希望戰勝蘇聯。希特勒的瘋狂理論一再強調,俄國人廣袤的土地,豐厚的物產將會是德國人未來佔領的主要目標。

縱觀蘇德戰爭,希特勒的進攻重點一直都是南俄,因為那裡有烏克蘭糧倉,有巴庫的油田,有豐富的礦產和稀有金屬,所有這些都是戰爭必須具備的重要物資。

所以,希特勒進攻蘇聯並非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蓄謀已久的一場戰爭。

而希特勒之所以選擇在1941年對蘇聯發動進攻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蘇聯自從遭受了大清洗以後就元氣大傷,蘇聯紅軍數百萬之眾,竟然沒有打贏一個小小的芬蘭,蘇芬戰爭中紅軍拙劣的表現令希特勒認為蘇軍不堪一擊。

後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希特勒錯誤判斷,但是,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到希特勒當時執意進攻蘇聯的原因。


假如希特勒不在1941年進攻蘇聯,那麼蘇聯紅軍又獲得了寶貴的重建時間。蘇聯有巨大的人力和無窮無盡的資源,假如蘇聯紅軍完成了現代化改編和武器的更新換代,那時候希特勒再想進攻蘇聯就一點機會也沒有了。

所以說,希特勒是看準了這是紅軍最虛弱的才進攻蘇聯的。

希特勒若不在1941年6月進攻蘇聯,那麼他就必須全力以赴與英國作戰,而他一旦威脅到英國本土,美國人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美國人提前參戰也就成為了必然。

納粹德國面對馬力全開的美國,又有幾分勝算呢?

其實對於二戰軸心國而言,他們勝利的唯一機會是:在美國參戰之前打垮蘇聯。


但是,這個目標的主動權不在軸心國手中,而在美國手中,美國人在1941年底的珍珠港事件後參戰了,但實際上,只要德國有機會打垮英國或蘇聯,那麼即便沒有珍珠港事件,美國也會毫不猶豫的參戰。

那時候,納粹面臨的仍將是失敗。

二戰時,德國軍隊橫掃了半個歐洲大陸,除了蘇聯,就剩個島國不列顛在苦苦支撐,孤軍奮戰,後來希特勒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從此陷入對蘇作戰泥潭,這才使英國人壓力大減,連一向仇視共產主義的丘吉爾也對蘇聯致以極高的問候和評價。這裡倒想說假如希特勒不進攻蘇聯,全心全意對付英國,英國最終會怎樣?  首先看國力,就人口而言,德國差不多比英國多了2000萬,當然要算上英國殖民地的人口,自然比德國多出許多。但打仗不光看人數,還要看兵員素質,到時算上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英國軍隊的戰鬥力也要遜於德軍,印度軍隊戰鬥力基本不能算在內。  在一戰之後,德國痛定思痛,咬牙發展,巧妙地利用一戰戰勝國間的矛盾鑽空子,結果在二戰爆發前,德國的工業能力已不遜於英國甚至有趕超之勢,至於軍火生產方面更是把英法兩國遠遠甩在後面。雖然英國海軍強於德國,但面對遍地納粹旗的歐洲大陸,海軍也只能困守英倫三島,陸軍打不出去,空軍也是防禦為主。如果德國真不進攻蘇聯,那麼海陸空三軍聯手封鎖英倫三島,再加上佔領區的經濟資源支持,英國人的日子會很難過。這點在二戰時已經發生了,英國紳士們為了生存在自家的後花園養豬養雞,種蔬菜,就是因為封鎖造成物資匱乏,只好自己想辦法。縱然美國常常援助,但攝於德軍的封鎖,援助根本不能完全解決國內的困境,直到蘇聯開打,才改善了本土的處境。  當然就算德國不進攻蘇聯,美國和蘇聯也不會坐視德國逐步吃掉英國,從而成為新一代歐洲霸主。大國之所以大,主要就是它從不無視任何一個有能力崛起的國家,哪怕這國家不想與自己為敵。居安思危,美國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援助英國,而蘇聯出於信仰的對立,雖然不會援助英國,但對於德國的佔領區,蘇聯必定會施展手段攪亂德國人的苦心經營,而美國人也不會放過一切可以削弱德國的機會。佔領區的百姓自然不願受德國奴役,隔三差五在美蘇支持下搞個暴動也不是不可能。而德國與美國相比,無論哪方面都比不上,美國的拿手好戲就是經濟制裁,在美元的支持下,德國的經濟只怕難以支撐到佔領英國。所以通過一系列非常規作戰手段,美蘇很有可能逼迫德國放棄或者減少對英壓力。但你要以為英國可以絕地反擊就錯了,以島國之力想反攻大陸簡直難於登天。諾曼底登陸若沒有美國的參加,英國敢這樣幹嗎?頂多最後德國和英國天天隔海相望,誰也奈何不了誰。


旋風街球


希特勒戰役初期還算理智,先拿波蘭開刀,同盟軍恰是蘇聯。英法等國反應低調的很,一副漠不關心的作派。歐洲國家很現實,只要沒有傷害到自己的核心利益,絕對沒有一個國家會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出兵去救他人於危難之中,英法等國坐視不理,才助長了法西斯德國擴大戰爭的氣焰。

蘇聯同德國最初非但沒有仇恨,相反在二戰初期兩國還簽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正是因為這一條約的存在使得斯大林誤判了形勢。德軍已臨近國門蘇聯紅軍還沉浸在歌舞昇平中,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才導制了德軍打來時指揮混亂,部隊一擊即潰。

蘇聯紅軍不堪一擊令希特勒大受鼓舞,錯誤的認為德軍有能力同時打好歐洲和蘇聯兩場仗,戰線拉的太長,戰略決策朝令夕改,等於是希特勒親手促成了蘇聯和西方國家戰略大聯合。此刻的德軍雖然攻堅如摧枯拉朽,但無奈何毒蛇再兇狠要想吞下大象真的是不自量力。

如果德軍不進攻蘇聯,全力攻擊歐洲,相信斯大林絕對不會對德軍發動進攻,理由很簡單,西方國家從來就不是蘇聯的朋友,而是勾心鬥角不死不休的敵人。當敵人受到攻擊時強大的蘇聯只會坐山觀虎鬥,誰輸了蘇聯都是贏家,兩敗俱傷更是斯大林樂見的結果。

德軍拿下法國後與英國只有一條英吉利海峽相隔,英國許多城市都成了德國空軍的目標,英國首都倫敦也被炸成一片火海。假如德軍把攻擊蘇聯的勁旅轉向歐洲,英國很難逃過劫難。英國的後勤補給要從遠道而來,美國人不遺餘力支持了英國,但開始時只是物資軍需供應,美軍最初並沒參戰。不用說也明白美國人不想蹚渾水,只想發戰爭財。

希特勒不進攻蘇聯就會多一半德軍進攻歐洲,大不列顛帝國將被壓著打毫無反擊之力,美國人很聰明,一旦感覺到英國回天乏術時同樣不會出兵,任由其自生自滅,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二戰的秩序安排恐怕要重寫。


亓官仁


這裡有個前提,如果此時蘇聯仍然按照德國和蘇聯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按兵不動。那麼,德國進攻英國,英國則危矣。

一,此時的英國,獨木難支,法國已經被德國佔領,歐洲版圖基本上屬於德國的控制之下,英國得不到其他國家支持。

二,美國在這種狀態下,不會冒然出兵支持英國,畢竟要遠涉重洋,沒有一個立足點,軍隊是無法登陸的,而且同時,美國還要應對日本的挑戰,因此,美國支持英國是肯定的,但力量和力度有限。

三,德國無後顧之憂,可以傾全力進攻英國,一方面加大轟炸力度,一方面用潛艇封鎖英吉利海峽,切斷英國的物資供應,然後集中兵力在英國幾個港口同時登陸,四面出擊,英國抵抗能力逐漸被削弱,最後被佔領。


叢中笑6603


德國也許暫時能夠打贏,但英美聯手也會打敗德國的。只是時間會拖後幾年罷了。畢竟戰爭最後拼的是國力,而不是一時的勝利!小日本就是認不清形勢非要侵略中國,結果進入持久戰後它的國力就拖不起了。



陸地上的老海


徳國不主動進攻,那蘇聯也會打上門來的,大家都想做歐洲的老大,都想擴大勢力範圍,領土空間,早晚要打,那還不先下手為強。徳國主要精力在歐洲大陸,怎會跟英國槓上。


天地經緯402


主要是希特勒太野心,狂妄自大,如不進攻蘇聯而專心打西歐國家,德國也就不會失敗。


猴叔6


美國參戰了,德國即便不攻打蘇聯,也打不贏同盟國。因為德國跟美國比,工業體量差了幾個檔次,人口也不夠消耗。當然,德國也不會輸,不跟蘇聯打,同盟國諾曼底登陸簡直就是送人頭,來多少都得交代。平手盤


曦夢入欲


那將改變歷史,納粹德國集中精力快速滅掉英國是無懸念的,屆時美國也是不會參戰的。但這是歷史的偶然,也是歷史的必然,希特勒狂妄自大必然會自取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