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呢?

桑太太


王辅臣,本姓李,号“马鹞子”,山西大同人,是明末清初的地方割据军阀。康熙帝继位后,招安为陕西提督,镇守西凉。后来,在三藩之乱爆发时,王辅臣作壁上观,首鼠两端,妄图坐收渔翁之利,最后被大将军图海和周昌所迫,在康熙二十年(1681),畏罪自杀。可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王辅臣确是被凌迟处死的。那么,电视剧版的《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

首先,王辅臣自身的本质就令康熙帝深深的不信任。“在其位,谋其职”这是对一个官员的底线要求。当一个官员在做事时,应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就是国家的利益。面对三藩之乱,王辅臣本身手握重兵却为了自己考虑,迟迟不肯出兵救援。因为他的反水,三藩之乱的战争走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后来面对必败的结局,他又果断调转矛头,再次降清。这样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的人,又怎么能得到康熙的信任呢?

再次,王辅臣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一般来说,在清朝满汉之争的隐形背景之下,地方官员们都需要有较为敏锐聪慧的政治头脑。驻地的官员们最重要的是学会“维稳”,也就是保持自己和当地满族高官的有良好的关系,而在这一点上很明显是不及格的。在康熙十三年(1674)之时,王辅臣的副将邵苓芝就曾因粮饷问题与八旗军营发生了较大的冲突,大大激发了满汉之间的矛盾,这无疑是令康熙帝感到十分不满的。再加上王辅臣与其他官员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都令康熙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

最后,作为一个帝王,康熙是非常希望树立一个宽仁的形象的。而王辅臣就可以作为这样一个典范,一个三姓家奴,造反归顺后竟然可官至太子太保。这样一个帝王是多么难得的啊,已经宽仁至此,只要大家知错能改,尽快弃暗(吴三桂)投明(清朝),帝王不但既往不咎,还可以有高位厚禄,何乐而不为呢?可以说,王辅臣是康熙笼络人心,归顺招安的一块活招牌。遗憾的是,那句老话说的依然不错“飞鸟尽,良弓藏”,当三藩之乱已被平定,局势逐渐稳下来后,王辅臣这个典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康熙并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帝王,清算王辅臣那是肯定的。王辅臣也机灵了一回,他明白自己的下场,十分上道地自杀了,康熙见他如此知情识趣,也难得的放过了他的亲眷。
其实我们也都清楚,历史上的王辅臣实际上是自杀身亡的。然而不管是自杀而亡亦或是凌迟处死,王辅臣都是难逃死亡结局的。而电视剧版的《康熙王朝》运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以更加血腥的方式结束了王辅臣的生命,也许其目的就在于突出封建社会帝王的残暴性,批判封建社会的局限吧。


邓海春


《康熙王朝》中,康熙并没有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和正史上一样,都是自杀。但王辅臣之死的确和康熙有关。

在剧中,康熙第一次见到王辅臣的时候,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对王辅臣的履历是精心研究过的。

当时吴三桂即将反叛,而王辅臣却在家候补了十几年。虽然此前他曾经是吴三桂的亲信。用王辅臣的话说,“吴三桂待自己如手足,出则同车,寝则同衾。”

吴三桂当初之所以对王辅臣这么好,是因为王辅臣人称“马鹞子”,当初吴三桂入关,连续拿下百城,其中一大半都是王辅臣拿下的。所以这是当初吴三桂对待王辅臣如此礼遇的重要原因。但是功成之后,王辅臣入朝当官,但是混不灵了,因为得罪人,犯了官场大忌,被顺治罢了官,在家候补了十几年,而此期间,吴三桂并没有伸以援手。

吴三桂要反,连周云龙这样的角色都已经跃跃欲试。康熙微服私访的时候,实际上一来打探虚实,二来也是为了暗中争取人才。结果看走眼还封赏了周云龙,周云龙可谓是吴三桂的铁杆死党。

所以这样一来,康熙实际上就被打了脸,这说明此刻的康熙在识人上还差那么一点火候。但是在王辅臣的问题上,康熙其实就是在赌的这些年王辅臣落魄,吴三桂没有施以援手。

于是康熙说吴三桂对你大方,我要比吴三桂还要大方。于是起用了王辅臣为甘陕将军,统领甘陕的八万兵马,驻守平凉。也就是把自己的西北肘腋交给了王辅臣。因为甘陕的部队原本也是王辅臣的兵马。

康熙有一点赌对了,那就是的确王辅臣不可能再和吴三桂走到一起了。也就是不可能和吴三桂一条心来对付康熙。但是康熙还是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不妨碍王辅臣拥兵自重,作壁上观,谁赢了倾向谁,谁输了他分而食之。

在此后的三藩形势一路势如破竹的时候,为了防止王辅臣倾向吴三桂,康熙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予安抚。

甚至将王辅臣的儿子放归王辅臣处,以兑现当初自己对王辅臣的承诺,处处体现对他的信任,最危急的时候,甚至康熙更王辅臣称兄道弟。康熙能把架子放到这个地步,不单单说明了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更说明了和三藩之战的胜利必然属于他。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王辅臣实际上,还是决策失误了至少两次以上。在形势对康熙最不利的时候,自己妇人之仁,并没有联合吴三桂对康熙动手。但是同时也没有对吴三桂出兵,去表现一下自己对康熙的忠心,和坚持。

在三藩和康熙较量的整个过程中,实际上最占有优势的王辅臣,结果两边的好都没讨到。对于王辅臣而言,无论是吴三桂赢了,还是康熙赢了,他的结局实际上已经注定是个悲剧了。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别看王辅臣曾经打仗说起来厉害得不得了,但是在政治上,无论比起比自己大的吴三桂,还是比起比自己小的康熙,简直就是一个婴儿。在最关键的点上,最该站队的时候,他却搞了个两不靠。白白错失了自己最有利的条件。

所以当三藩局势基本平息,周培公和图海转身兵临平凉城的时候,实际上那一刻,对于王辅臣而言,战就是带着平凉城30万百姓跟自己陪葬;不战就是自己要给康熙一个交代。

当时实际上周培公已经对王辅臣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红夷大炮都驾到了平凉城对面的山头,王辅臣只要反抗,实际上也就是个死。而此刻周培公的一番论断,实在是惊为天人。因为他考虑到的不只是平凉的30万百姓,更考虑到的是多年以后,炮轰平凉城,对自己和图海将来的处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所以周培公执意要去平凉城劝降,此举的确很危险。因为就王辅臣的政治智商,你真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若不是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昨天没被炮轰死,及时出现,结局也许有两种走向。

在剧中,对于王辅臣的结局描写很淡,只是图海一句带过王辅臣自杀了,康熙稍作表示的责备了一下,就再未提及。但是在正史里,王辅臣用一人之命,换取了全家及部下的平安。

王辅臣在三藩和康熙相持阶段的骑墙态度,实际上已经注定了他必死的结局。任凭康熙再大度,也绝不会再容忍王辅臣的,这是必然。相反吴三桂若是赢了,王辅臣的结局应该也是一样的。

但是在正史中,康熙却反而封他为太子太保。这就是在折磨他,因为大营三藩,天下已定,康熙的威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要清算王辅臣,随时都可以,只要康熙想。王辅臣就生活在这种刀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的恐惧中。

康熙20年,王辅臣故意什么事情都不管,也不去上班,然后在家中将新娶的夫人打了一顿,找理由赶出家门;请自己曾经的心腹喝酒,把家财都分了,最后饮毒酒而亡。用自己装疯暴死,拯救了全家老小,以及曾经的部下。康熙得知后,并未清算王辅臣的家人,而只是将他儿子革职了事。




炒米视角


小说是设计,比较有戏剧特色。

王辅臣根本不是康熙小儿能打败的,唯一能和王辅臣对抗的是鳌拜,此时已经脱离大清政坛。别说小小的周培公,当年多尔衮带兵,阿济格博洛硕塞尼堪等大将都服不了王辅臣,就凭周培公,差点。周培公那么厉害,怎么收复不了台湾?

王辅臣是边将,主要作用是守土护边,吴三桂造反的时候,王辅臣宣布独立,目的是北上抵抗厄鲁特蒙古,他和吴三桂康熙都不联合。纵使厄鲁特蒙古巴图尔珲台吉心向清朝,但是此时的他的儿子噶尔丹已有反心。不是王辅臣在那里看着,噶尔丹就不会推迟时间,等待父亲死后,杀掉即位的哥哥僧格,然后造反。

王辅臣最后是自杀的,康熙没有追究他造反责任。因为王辅臣终其一生是为中华守边大将,他的目的不是当皇帝或者自立为王,他是想守土安边,中华名将。

只是他先归顺李自成,又归顺姜瓖,又归顺大清顺治。若不是天下不稳,他有存在价值。一旦天下平稳,鸟尽弓藏,王辅臣只能死。和王辅臣类似的是三国张辽,一生守土安边。他的一生是悲剧,王辅臣武艺高强,一生守土安边,却没有地方来平安下葬。

要是真如小说中,大清杀了王辅臣,噶尔丹就会推翻巴图尔珲台吉,南下与吴三桂配合,联合俄罗斯击溃清朝。三藩之乱之所以没有俄罗斯配合,王辅臣起了很大作用,当时的俄罗斯正在和奥斯曼土耳其斗争,军队离这不远。


梦香寒冰


王辅臣并非被康熙凌迟处死,而是被康熙爷硬生生的“折磨死”,这里说的折磨是指精神上,并不是身体上。王辅臣是吕布的翻版,唯一不同的一点是他最终选择以自己的死来保全家人,并不是与吕布一样将全家人绑在自己的战车上陪自己一起死。

王辅臣被杀的原因

王辅臣与吴三桂相交甚好,并且与兄弟一样亲,不过王辅臣得罪了顺治爷被下野十余年,此时的吴三桂并没有帮助王辅臣,因此导致二人关系破裂,并且王辅臣当着康熙爷的面曾经说过:吴三桂待自己如手足,出则同车,寝则同衾。


王辅臣的功劳非常大,是吴三桂入关后的心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帮助吴三桂攻城略地无人能挡,可惜他只有军事头脑,并没有政治头脑,打下江山后,嚣张跋扈,可顺治帝不管你曾经立了多大的功劳,我只认吴三桂,谁认识你王辅臣。


王辅臣下野后,在家十几年,此期间王辅臣从没有受到过吴三桂的援助,成为后补的他在没有机会上位,要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顺治帝出家后,康熙爷执政,康熙上位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平三藩,除鳌拜,正是用人之际,因此表现活跃,屡屡在康熙爷面前敬献忠言,由于是用人之际康熙自然是选择了重新启用王辅臣,赐其甘陕八万兵马,并封甘陕将军,可谓隆恩浩荡。


可见康熙爷把西北的咽喉部位都交给了王辅臣,可王辅臣在吴三桂谋反后犹豫不决,一会帮吴三桂一会帮康熙,最后两头不讨好,他的结局已然成为定局,不论吴三桂是成功,还是康熙爷成功,他的结局都是死。

王辅臣的死与其简单的政治头脑脱不了干系

康熙爷成功平定三藩后,对这位大战之时犹豫不决的甘陕将军进行清算,反而将其封为太子太保,头脑简单的王辅臣认为康熙帝原谅了自己在大战中的犹豫不决,最终才知道这是康熙爷在羞辱自己,是在杀自己前夕给自己的信号。


公元1681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年,王辅臣为了保全全家的性命,选择了自杀,王辅臣自知不久后康熙爷就会对自己下手,由于当时三藩已定,鳌拜已经铲除,康熙随时随地都能收拾王辅臣。


王辅臣在这种阴影下活了将近十年,十年的恐惧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不过这是对他最好的结局,毕竟鳌拜的下场他也看到了,康熙动手王家可能被诛杀九族,还不如用自己的生命来救了全家的性命。


如果当初他不交权,反康熙是有胜算的,可惜他的政治头脑太简单的,交出军权,相当于被囚禁在京城。大权在握之时,不谈条件,兵权交了之后,才想自己不应该交出,这时等待的只有康熙的屠刀。

强调一点王辅臣并非被凌迟处死,而是自己自杀。王辅臣的结果不论是归降吴三桂还是康熙爷,不论康熙爷胜利还是吴三桂胜利,他的结局只有死。


历史红尘


在《康熙王朝》,为什么要对王辅臣凌迟处死。为了解恨。王辅臣该死,三姓家奴该千刀万剐。拿现在话说枪毙一万次都不过分。原因很简单,王辅臣最早是农民军,后来和明末的山西太守姜瓖一起打清军。打不过投降了阿济格。多尔衮摄政期间没有用他。死后顺治启用王辅臣做了洪承畴的贴身侍卫。伺候的洪承畴很好,经洪承畴推荐当了总兵。吴三桂当时已经是平西王了,喜欢武将将王辅臣给自己当下属。历史上图海围住了王辅臣,王没办法又投降了。电视剧周培公都打败了王辅臣。王最后被凌迟。




王辅臣和吴三桂联系在一起,王辅臣倒霉的日子就不远了。吴三桂会造反的。王就首鼠两端。墙头草。

吴三桂在缅甸抓拿南明皇帝时,王一直在身边,亲如兄弟。康熙皇帝任命王辅臣山西提督,镇守西凉。后来吴三桂造反,王辅臣就很有意思了。吴三桂起兵时,就拉拢王当大将军。当时康熙帝让王辅臣和张勇统领陕西军务。王辅臣把招降书和送书的吴三桂的人汪世荣一起送给了康熙皇帝表忠心。康熙很高兴封赏了王辅臣的儿子。张勇不高兴了。后来康熙皇帝又派来了莫洛。莫洛和张勇关系好,就处处和王辅臣作对。后王辅臣在一次粮饷问题上和莫洛发生冲突,王的副将杀了莫洛。王辅臣具此又投了吴三桂与康熙为敌。


王辅臣决定以自己大本营平凉为根据地,北出宁夏,南到四川巴蜀,抵抗清军。吴三桂敕封王辅臣为平远大将军。也打下了不少城池。康熙派王辅成的儿子去劝降王辅臣。王辅臣也不从。后康熙派图海出马,出兵平凉。图海也是招降王辅臣,并围困平凉。等平凉城粮草不济自然就投降了。果然图海困死了王辅臣,王辅臣只好在投降给图海。电视剧中周培公打败了王,王的下场就有了。



来来去去的王辅臣,三姓家奴、首鼠两端、墙头草打不过就投降。历史上王辅臣最后在图海的看管之下,寝食难安,曾自杀一次没成功。后又自杀一次死了。电视剧里就没这么幸运了,果断凌迟处死。不千刀万剐了他怎么能符合康熙帝王的气势。


喜怒无偿



真实历史上王辅臣是自杀而死,是死于康熙恐怖的帝王心术之下。

到了康熙王朝电视剧之中,王辅臣却是死于凌迟处死之下,这样一来,只能理解为导演是想突出封建社会帝王的残暴和局限性。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王辅臣身为一个三姓家奴,说起来可能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在顺治年间,吴三桂这个大的三姓家奴曾将王辅臣争取到自己账下,两人可谓是有着不错的交情。到了康熙年间,王辅臣升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

到了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之时,王辅臣也起兵响应,一时之间声势浩大,严重威胁了清庭的统治。康熙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才将王辅臣击败,使王辅臣再次降清,之后康熙仍命王辅臣为平凉提督,加太子太保头衔。

康熙二十年,一直害怕被清算的王辅臣再次自杀,终于自杀成功,带着耻辱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王辅臣却被康熙下令凌迟处死。

为何两者之间差别这么大呢?

其实看看历史,王辅臣的死可谓是将康熙的帝王心术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家看看王辅臣在三藩之乱时响应吴三桂,起兵造反,可是给清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的影响了人心,康熙肯定是恨不得杀死他。

可他再度投降以后,康熙为什么没有将他千刀万剐呢?

反而是仍命王辅臣为平凉提督,并且还加太子太保头衔,简直是没有惩罚,反而还有奖励。

康熙为什么这样做呢,不是因为他宽仁。而是他需要树立一个典型,需要以王辅臣来争取人心。你王辅臣造反,现在又投降了,我对你既往不咎,还加你为太子太保头衔,让天下人看看我康熙多宽仁,只要知错就改,我是不会杀你们的,大家赶紧弃暗(吴三桂)投明(清朝)吧!


而且看似康熙对王辅臣既往不咎,但并非真正的对他放心,还命令图海和王辅臣一起镇守汉中,实际兵权自然是在图海手上,王辅臣自然是被监视架空了。

王辅臣自然是心惊胆战的,曾经自杀了一次,因为图海派来监视王辅臣的人看的严,所以没有成功。

但是到了康熙二十年,王辅臣却再次自杀,而且轻轻松松的成功了,这次自杀可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首先是无故将新娶的夫人打的鼻青脸肿,然后赶出家门。然后天天不上班脱岗,再请心腹喝酒,遣散家财都分给了他们,最后饮毒酒而死。

王辅臣这么明显的自杀,为何这次却没有人阻止呢?

因为当时是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已经被平,大局已定,没有了三藩的威胁,康熙自然不需要王辅臣这个典型了,王辅臣也就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而且以康熙的性子,肯定要清算王辅臣。而王辅臣也清楚康熙是什么人,所以知趣的自杀了事。


果然看见王辅臣如此上道,康熙后来也没有株连他的家人和部属,仅仅将他的儿子王吉贞革职了事。

可见历史上王辅臣之死,是死在康熙恐怖的帝王心术之下。看似对你宽仁,其实不过是需要你,当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没有活着的必要了,你自己心理清楚,却反抗不得,只能识趣的自杀了事,免得祸及家人。

很多人都说康熙王朝电视剧没有雍正王朝电视剧那般耐看,太过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就像是打怪升级的剧情一般,将康熙的敌人给扮演的是一个比一个猥琐,一个比一个智商低。

以康熙王朝电视剧中康熙直接将王辅臣凌迟处死来看,他没有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突出康熙恐怖的帝王心术,而是选择了残暴直接的方式,还真是有些太过个人英雄主义,而忽略了现实。

当然也有可能康熙王朝电视剧,是想借这个来表现封建社会皇帝的残暴性,表现出封建社会的局限性。

至于康熙王朝电视剧中王辅臣到底为什么与现实结局差异那么大,想必现在大家心里有数了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宋安之


纠正一下,陕甘总督王辅臣并没有被凌迟处死,而是饮毒酒自杀;关于王辅臣的故事,鄙人有自己的一些观点,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其实王辅臣和吴三桂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俩都是多次投降又多次反叛,有人说,这样的人天生背生反骨,一直就是个反叛的主,我觉得不应该过早下结论,我们要细究一下这个人每次反叛的原因和目的,再结合人物性格和所处环境来分析。

王辅臣一反:王辅臣刚出道时,是跟着他姐夫参加农民军,明末由于多年战争,赋税过重,很多农民都开始反叛,王辅臣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有个毛病,就是好赌,有一次输了好几百两,估计这钱是他姐夫辛辛苦苦赚的,当时气得不行就要杀了他,没成想,没打过王辅臣,被反杀了;杀了他姐夫的王辅臣第一次走上了反叛的生涯;

总结下一反:标准的正当防卫行为,撑死也就是个防卫过当

王辅臣二反:防卫过当的王辅臣,跑到了明朝大同总兵姜瓖手底下,拜了姜瓖的手下王进朝为干爹,从此改姓王;(他之前姓李)结果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姜瓖就投靠了农民军大顺政权,王辅臣也就跟着一起投降了;

总结二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领导反了,所以他也就跟着反了;理由很充分!


王辅臣三反:李自成在北京还没活动两天,吴三桂就领着清军杀进来了,姜瓖一看形势不好于是杀了大顺将领张天琳,投降了大清,王辅臣也跟着投降了大清;

总结三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毛病!


王辅臣四反:姜瓖投靠了大清但是备受猜忌,加上他自恃居功至伟,结果一个没忍住有打起来反清复明的旗帜,王辅臣一直鞍前马后;

总结四反:姜瓖一定是跟王辅臣有一腿,不然王辅臣不能这么玩命跟他干,这是真爱啊!


王辅臣五反:也就是在反清复明的战役中,由于王辅臣作战勇猛,逐渐打出了名称,在清军中人送外号:马鹞子;也就是这一战,为他后来的地位打下了基础;再后来姜瓖战死了,王辅臣就像一个没娘的孩子一样,没办法又投靠了清朝。

总结五反:看来王辅臣跟姜瓖关系也一般,不然王辅臣应该跟姜瓖一起战死啊!


王辅臣六反:投降清朝之后的王辅臣从此开始平步青云,先是受到顺治帝赏识,后结识洪承畴,通过洪承畴保举做了总兵,再后来有认识了吴三桂,成为了吴三桂亲信,再到后来又花钱找人推荐做了陕甘总督;成为了封疆大吏;就在这时,吴三桂反了,而且极力拉拢王辅臣;王辅臣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后来由于和兵部莫洛存在分歧,由于莫洛将钱粮马匹分配不均,王辅臣一怒之下杀死了莫洛投降了吴三桂,值得一说的是,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此时还在北京当官呢;

总结六反:通过此事我们不难发现,王辅臣是个性情中人,而且时常管理不住自己情绪;


王辅臣七反:王辅臣降吴后,康熙爷命大将军图海出兵镇压,图海使用围而不攻,攻心为上的计策,加上康熙爷排了他儿子王吉贞来劝降,无奈王辅臣再次降清;

总结七反:估计所有人都看出来了,王辅臣反清投吴是一时气愤,所以康熙帝、图海包括他儿子王吉贞都没过分逼迫他;


最终:再次降清的王辅臣受不住内心的煎熬,服毒自杀了;但是有几个细节我们应该讨论下,第一:王辅臣自杀前,无故殴打了刚娶的老婆,将他逐出了王家;第二:王辅臣散尽钱财给之前下属,并密令他们不得说出曾经是他的属下;第三:让别人说他是暴毙不是自杀,以防连累看守他的图海将军;

通过这些细节,我们不难发现,王辅臣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他反复投降大顺--清朝--明朝只是为了报答姜瓖的知遇之恩,他杀死莫洛也只是为了保护手下利益,最后另死之前也不忘了不要牵连别人!


大金Lance


首先得要说明一下,在真正的历史当中,陕甘提督王辅臣并不是被康熙皇帝凌迟处死,而是选择了畏罪自杀。但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王辅臣被康熙皇帝凌迟处死,康熙为何要将已经归顺的王辅臣处死呢?

首先自然是王王辅臣在三藩之乱时表现出来的首鼠两端。

面对三藩之乱,王辅臣作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在皇城危险的时候迟迟不肯出兵援救,拥兵自重,这就已经让康熙皇帝有了杀心。



但当时朝廷的局势并不太好,因此康熙皇帝隐忍不发,等到三藩皆已平定,一个小小的王辅成自然也就没有了养他的必要。

王辅臣的失败其实早已经注定。吴三桂反清作乱时,王辅臣其实是占有优势的。他投靠康熙则有机会成为将来的中流砥柱,投靠吴三桂有机会平分天下。


可惜的是,王辅臣心思心思太多,手段太少。在形势对康熙最不利的情况下,没有对康熙皇帝动手,但也没有向吴三桂出兵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是阿维啊


古代皇帝杀人需要为什么吗?哈哈

人治之下的古代中国,君叫臣死,不死不忠;父要子亡,不亡不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这样想:天是老大,我是老二,杀几个人就像捏死几只蚂蚁几个臭虫,还需要为什么?

古代有法,有法制,但不是法治。『大清律例』和『法经』、『秦律』、『九章律』、『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等等等等一样,只是约束皇帝以外的人,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说那些『昏君』,就是杨坚,李世民,朱元璋,玄烨……这些『千古一帝』不也一样肆意妄为?无人制约的权利就是这么任性。

独幕话剧:康熙遇到王辅臣

君:爱卿,早上好

臣:陛下,早上好

君:昨晚睡得好吗

臣:谢陛下关心,臣昨晚睡得像个婴儿

君:哦哦,这就好

臣:嘿嘿哈哈

君:嗯嗯,你去死吧

臣:哈哈,您真会开玩笑,嘿嘿嘿嘿

君:来人

……

臣:冤枉啊。陛下,为什么杀我

君:嗯嗯,因为我高兴,突然想杀人

王辅臣,卒



萧十一澜


如果说吴三桂是有名的三姓家奴,那么王辅臣也是毫不逊色,历史上王辅臣先是降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又跟随姜瓖降清,再反清,然后再度降清,可谓是反反复复之人。

王辅臣身为一个三姓家奴,说起来可能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在顺治年间,吴三桂这个大的三姓家奴曾将王辅臣争取到自己账下,两人可谓是有着不错的交情。到了康熙年间,王辅臣升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

到了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之时,王辅臣也起兵响应,一时之间声势浩大,严重威胁了清庭的统治。康熙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才将王辅臣击败,使王辅臣再次降清,之后康熙仍命王辅臣为平凉提督,加太子太保头衔。

康熙二十年,一直害怕被清算的王辅臣再次自杀,终于自杀成功,带着耻辱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王辅臣却被康熙下令凌迟处死。

为何两者之间差别这么大呢?

其实看看历史,王辅臣的死可谓是将康熙的帝王心术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家看看王辅臣在三藩之乱时响应吴三桂,起兵造反,可是给清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的影响了人心,康熙肯定是恨不得杀死他。

可他再度投降以后,康熙为什么没有将他千刀万剐呢?

反而是仍命王辅臣为平凉提督,并且还加太子太保头衔,简直是没有惩罚,反而还有奖励。

康熙为什么这样做呢,不是因为他宽仁。而是他需要树立一个典型,需要以王辅臣来争取人心。你王辅臣造反,现在又投降了,我对你既往不咎,还加你为太子太保头衔,让天下人看看我康熙多宽仁,只要知错就改,我是不会杀你们的,大家赶紧弃暗(吴三桂)投明(清朝)吧!

而且看似康熙对王辅臣既往不咎,但并非真正的对他放心,还命令图海和王辅臣一起镇守汉中,实际兵权自然是在图海手上,王辅臣自然是被监视架空了。

王辅臣自然是心惊胆战的,曾经自杀了一次,因为图海派来监视王辅臣的人看的严,所以没有成功。

但是到了康熙二十年,王辅臣却再次自杀,而且轻轻松松的成功了,这次自杀可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首先是无故将新娶的夫人打的鼻青脸肿,然后赶出家门。然后天天不上班脱岗,再请心腹喝酒,遣散家财都分给了他们,最后饮毒酒而死。

王辅臣这么明显的自杀,为何这次却没有人阻止呢?

因为当时是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已经被平,大局已定,没有了三藩的威胁,康熙自然不需要王辅臣这个典型了,王辅臣也就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而且以康熙的性子,肯定要清算王辅臣。而王辅臣也清楚康熙是什么人,所以知趣的自杀了事。

果然看见王辅臣如此上道,康熙后来也没有株连他的家人和部属,仅仅将他的儿子王吉贞革职了事。

可见历史上王辅臣之死,是死在康熙恐怖的帝王心术之下。看似对你宽仁,其实不过是需要你,当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没有活着的必要了,你自己心理清楚,却反抗不得,只能识趣的自杀了事,免得祸及家人。

很多人都说康熙王朝电视剧没有雍正王朝电视剧那般耐看,太过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就像是打怪升级的剧情一般,将康熙的敌人给扮演的是一个比一个猥琐,一个比一个智商低。

以康熙王朝电视剧中康熙直接将王辅臣凌迟处死来看,他没有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突出康熙恐怖的帝王心术,而是选择了残暴直接的方式,还真是有些太过个人英雄主义,而忽略了现实。

当然也有可能康熙王朝电视剧,是想借这个来表现封建社会皇帝的残暴性,表现出封建社会的局限性。

至于康熙王朝电视剧中王辅臣到底为什么与现实结局差异那么大,想必现在大家心里有数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