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共青團:“十八般武藝”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

碧江共青團:“十八般武藝”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


自“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實施以來,團碧江區委緊緊圍繞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要求,聚焦群眾所急、黨政所需、共青團所能,搭“五橋”、建“五家”,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成長,在成長中總結,探索總結了“六個三”工作法,“十八般武藝”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全力服務安置點青少年。

碧江共青團:“十八般武藝”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

“三級聯動”築根基

“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需要上下齊心、共同發力。2018年10月,團碧江區委在各鄉鎮(街道)團組織開展換屆工作,各地團組織均補充新鮮“血液”,壯大了工作力量。日前,又通過單獨建、聯合建等方式在全區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建團組織4個,整合團組織4個,實現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全覆蓋,為共青團深入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積極探索健全“團區委+街道團工委+安置點團組織”的三級聯動機制,一個團區委班子成員聯繫幫助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團組織,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碧江共青團:“十八般武藝”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

“三支隊伍”增動力

工作搞得好不好,幹部隊伍是關鍵。團碧江區委高度重視社區團幹部、青年志願者、春暉使者“兩紅一綠”三支隊伍建設。從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群眾中,選擇優秀青年團員擔任社區團幹部,社區所在街道團委書記兼任團建指導員,指導社區團支部日常工作開展。為各社區配備了1名以上的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協助社區團支部做好青年事務工作。同時,鼓勵社區青年參加社區志願服務隊,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志願服務等,延伸工作觸角,把服務對象轉變為工作力量。各社區還結合實際情況,成立了社區春暉社,聘請社區優秀黨員、退休幹部、有志有為青年等為“春暉使者”,充分發揮“春暉力量”,助力社區發展。

碧江共青團:“十八般武藝”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

“三個圈子”促友誼

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搬遷群眾來自全市各個區縣,他們有著不同文化、不同人際關係。共青團是黨和政府聯繫青年群眾的橋樑和紐帶,幫助安置點青少年群眾構建新的社會關係、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社區是黨交給共青團的任務。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團碧江區委組織各安置點團支部成員、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青年志願者按照樓棟對安置點的小學生、中學生、高中大學生、社會青年進行詳細的分類摸底,建立健全臺賬信息表。並依託微信等社交軟件,開通社區小(中)學學生家長聯繫圈、高中大學生交流圈、社會青年發展圈,及時瞭解社區青少年群眾思想動態,定期發佈社區青少年群眾喜聞樂見的話題,引起共鳴、加強交流、增進感情。

碧江共青團:“十八般武藝”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

“三個品牌”強服務

2020年是品牌建設年。團碧江區委持續實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動”“春暉行動”等經典團屬品牌。在每一個有條件的安置點都實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動”,通過開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希望小課堂”,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感恩知禮教育、文化藝術體育教育、健康成長教育等,使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的青少年課餘時間有人陪伴、興趣特長有人指導、感恩奮進有人加油,幫助孩子所在的家庭儘快融入新環境。進一步深化推進“春暉行動”,不斷豐富工作內容,拓展工作方式,賦予“春暉行動”的新時代內涵。同時,深入實施“星火微志願”等自創特色項目,統籌策劃開展“青之YUE”主題志願服務活動月,定期開展形式多樣個性鮮明的服務活動。

碧江共青團:“十八般武藝”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

“三場活動”聚人心

組織開展活動,是最能聯繫群眾、凝聚群眾的工作形式。團碧江區委將在“五四”“六一”“一二九”三個時間節點,聯合相關部門,在各安置點開展主題隊日主題團日、文藝表演、體育比賽青少年等群眾熱情高、參與廣、反應好的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增強安置點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碧江共青團:“十八般武藝”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


碧江共青團:“十八般武藝”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


“三個平臺”助發展

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繫服務青年是新時代共青團的職責。圍繞工作職責,團區委積極為安置點青少年搭建好“成長、發展、維權”三個平臺,當好安置點青少年的知心人、熱心人和引路人。

搭建青少年成長平臺。依託安置點青年之家、春暉社、四點半課堂等團屬陣地,圍繞黨的創新理論、脫貧攻堅成就、青年榜樣故事以及青少年喜聞樂見的主題,開展集中宣講活動,激勵引領安置點青少年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同時,積極整合資源,開展好睏難幫扶、圓夢助學、健康助力、愛心陪伴等行動,幫助青少年解決成長難題,為青少年成長營造健康、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搭建青少年發展平臺。圍繞加強技能培訓、推薦就業崗位、引導扶持創業等方面做好安置點青年就業創業工作。搭建青少年維權平臺。依託12355服務平臺,暢通安置點青少年權益侵害訴求渠道,加強對安置點青年及未成年人等群體的關愛和權益維護。同時,聯合有關部門,深入社區、學校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強化安置點青少年群體法治觀念,並持續開展好“為了明天、青春護航益起來”“雨露計劃”等專項行動,關愛安置點五類重點青少年群體及服刑人員子女,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團碧江區委)


碧江融媒體中心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