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守好“最後一公里”“十八般武藝”戰疫情


渝北守好“最後一公里”“十八般武藝”戰疫情

當前是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重慶渝北區各街鎮頻出實招。社區黨員、網格員、鄉村幹部、普通市民使出“十八般武藝”,參與到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來,守好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

設置“四個先鋒崗” 防控工作落細落實

在抗“疫”過程中,如何更好地發揮黨員帶頭作用?雙龍湖街道及時組織街道和社區共226名黨員成立兩級黨員突擊隊,並根據疫情防控工作任務,結合實際設置了4類黨員先鋒崗,確保各黨員職責到位。“四個先鋒崗”分別為重要場所巡邏值守崗,重點人員管控服務崗,重要防控事務崗和重大事件應急處置崗。

其中,重點人員管控服務崗主要對農貿市場、超市、公園遊園、娛樂場所和物業小區等人員聚集地做好宣傳、勸導和檢測;重點人員管控服務崗,主要對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來渝返渝重點人員建立專班,加強對居家隔離人員回訪、觀測和服務;重要防控事務崗,按照防控要求統籌做好人員摸排統計、防控宣傳、後勤保障等工作;重大事件應急處置崗,對違反疫情防控規定重點人員採取強制措施,對重點場所違規聚集人員的組織者和經營者進行應急執法處置。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舉措旨在把疫情防控工作落細落實,守好防區當好守門員。

渝北守好“最後一公里”“十八般武藝”戰疫情

渝北王家街道組織人員入戶走訪開展疫情宣傳排查工作

“兩訪三聲” 確保宣傳無死角

為切實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王家街道採取“兩訪三聲”工作措施,修煉防疫宣傳“金鐘罩”確保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全覆蓋、無空白。據介紹“兩訪”即走訪科普防控知識、微信“群訪”釋疑解惑;“三聲”即黨員志願崗解答聲、網格流動音響宣傳聲、街頭村道巡邏勸導聲。

其中,微信“群訪”工作在王家街道做細做實。為便於時時提醒,及時宣傳發布有關疫情防控的通知和科普防控知識,王家街道各村居以居民戶為單位建立居民群,適時推送發佈信息3000餘條次,同時回覆居民諮詢,疏導情緒,依規代辦工作事項,讓群眾安心居家過年,群防群治共同抗擊疫情。

渝北守好“最後一公里”“十八般武藝”戰疫情

渝北大盛鎮社區幹部提上小喇叭上街宣傳防疫知識

“小喇叭”吹響防疫“集結號”

“李大娘,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出來記得把口罩戴起”“今年過年不串門,串門只串自家門”……這個春節,大盛鎮東昇社區的黨支部書記袁家勇就和同事們帶上口罩、提上小喇叭上街“開吼”了,用“小喇叭”吹響防疫“集結號”

不止袁家勇,大盛鎮明月村侯華全今年70歲,是一名退休在家的老黨員。1月28日下午,他帶著醫護人員來到武漢返鄉人員王建哲家。

“小王,我們過來給你測體溫了。今天也沒有出去和別人接觸撒……”在其他老人都對王建哲家避之不及的情況下,侯華全同志主動站出來,加入了武漢返鄉人員“一對一”監護服務隊,協助做好小王的監護服務工作。

大盛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發生以來,鎮、村兩級黨員幹部組成800餘個黨員小分隊,通過黨員上門入戶、微信群、宣傳橫幅、“村村響”廣播、流動宣傳車、網格“小喇叭”等方式廣泛開展宣傳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和科學防護家喻戶曉。

“包、查、幫、實”抓實公租房疫情防控

在疫情防控中,人員多、人員雜的公租房,管理起來是一大重難點。“公租房近期返回人員日益增多,疫情排查工作壓力不斷增大。木耳鎮黨委負責人介紹,木耳公租房常住戶數28816戶71577人。截至截至2月3日,實際居住9713戶24591人,排查出來自湖北的有45人,其中來自武漢的有18人,湖北以外其他省市的有288人。隨著春節返程潮將至,2月2日返回240戶359人;2月3日返回251戶415人。“我們堅持圍繞‘包、查、幫、實’四個字,切實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具體而言,“包”即實行領導班子成員和幹部包片負責;“查”即加大摸排力度;“幫”即落實人性關懷;“實”即落實宣傳到位。為強化責任,木耳鎮對公租房管理實行領導班子成員和幹部包片負責,社區民警、社區醫生、社區幹部、網格員和樓棟長“2+5”居家服務模式,成立專班53個,其中A類專班20個,居家觀察20戶49人;B類專班33個,居家觀察210戶296人。每個樓棟確定1名防疫樓長,共78名,確保“區不漏樓,樓不漏戶,戶不漏人”。

強化市外人員排查防控工作

為有效遏制疫情傳播,從1月31日起,渝北龍興鎮對居家觀察對象由湖北籍擴大到市外所有外來人員。對所有外來人員落實一人一檔,明確責任領導及責任人。通過對居家觀察家庭落實“兩書”“兩員”“一表”(“兩書”即一份告知書、一份承諾書;“兩員”即物資代購員、居家監督員;“一表”即居家觀察每日情況記錄表),發放溫度計、使用說明書及健康知識宣傳資料,既防止了疫情傳播,又體現了人文關懷。

同時龍興鎮嚴格要求居家觀察對象每天配合開展身體監測,對出現異常症狀的對象啟動專人專車、專業機構護送檢測。各村(社區)在排查工作中堅持追蹤隨訪到位、居家服務到位、記錄登記到位、信息報送到位。

渝北守好“最後一公里”“十八般武藝”戰疫情

寶聖湖街道副食店店主江洪波免費為社區居民提貨送菜

老闆變身“配送員” 同舟共濟戰疫情

在渝北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普通市民也“大顯身手”,只為出一份力,盡一份心,與大家共克時艱。

疫情發生以來,寶聖湖街道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動員群眾儘量少出門不出門,減少人員聚集,避免交叉感染,不少居民紛紛響應。可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少不了,時間久了,存糧吃完了,還是得出門。“網格群頭社區天天在宣傳,疫情期間儘量不出門,可是買米買菜沒得法呀。”水天一色小區居民黃阿姨說到。這也是該小區居民的普遍困擾,微信群裡呼聲一片。

附近副食店店主江洪波得知此事後,便想出了個辦法。他提出有購買意向的居民可以在微信群裡訂購,由自己免費為他們提貨運送至小區門口,蔬菜來源是不遠的一個店。此舉一出,居民紛紛叫好,陸續開始下單。疫情期間,街上人流量小,副食店生意不太好,江洪波便利用空閒時間,到不遠處的蔬菜店為居民搬菜運菜,一天下來,訂購人數不下百人,一次提幾包,跑完一趟又一趟,江洪波卻樂此不疲。

“我在這裡都呆了十幾年,大家都是老熟人了,緊急關頭,能為大家做點事我也很開心,更何況這真的不算什麼。”問及善舉江洪波這樣說到。

渝北守好“最後一公里”“十八般武藝”戰疫情

渝北茨竹鎮村民艾三騎著摩托車拿著手持喇叭開展防疫宣傳

“主動請纓騎車上陣”

“我叫艾三,是茨竹一名普通線路員,今年51歲了,是茨竹人,為了老百姓的安全我願意甘當志願者,開展防疫宣傳。”1月26日,茨竹鎮的幹部走進了艾三家的院壩,問到:“你們房屋樓上的高音喇叭,一直都要放著,讓群眾們都聽聽,都知道……”

艾三告訴鎮上的幹部們:“村子大,茨竹鎮也大,還有很多地方聽不到高音喇叭,我想騎著我的摩托車拿著手持喇叭開展防疫宣傳,讓每一個茨竹人都聽到。”

鎮上覺得這樣非常可行,放起了大喇叭,又響起了小喇叭。

就這樣,艾三把手持喇叭綁在了摩托車的後備箱上,還在上面插著一面國旗,騎上摩托車開上了防疫大道。國道、鄉道、產業便道、人行中大路,都飄著這面國旗。主動請纓騎車上陣圖什麼?艾三說只是想盡自己的一份力,一同打贏疫情防疫阻擊戰。

 來源 新華網重慶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