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裡,為了能夠天天吃肉的我真是拚了拚了 --BJ宅家日記(26)

在歷史上留下“何不食肉糜”(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矇蔽皆此類也。《晉書·惠帝紀》)名典的晉惠帝在史書上被描述為一個低能兒,稱其痴呆不能任事,看起來是那種如果置身現代社會,要被街道做為照顧對象記錄在冊,安排幫扶人員,定期探訪,逢年過節要拎著油拎著米去看望那種。但是這種人成了皇帝,那麼之後社會動盪、朝局動盪,昏亂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關於吃飯問題的發言上被記入史冊的遠不止晉惠帝,法國版“何不食肉糜”的主人公是在歷史上、時尚史上大名鼎鼎,甚至曾被翟天臨博士點評過的法國末代皇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她也曾經被扣上過同款罪名,有人告訴皇后民間哀號遍野,老百姓都沒有飯吃,皇后毫無同情心的表示,那他們幹嘛不吃布里歐修?這件事事後來被證偽,許多人認為是盧梭《懺悔錄》中的一段記錄被安在了皇后腦袋上。

盧梭《懺悔錄》中:Enfin je me rappelai le pis-aller d’une grande princesse à qui l’on disait que les paysans n’avaient pas de pain, et qui répondit: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我終於想起了一位崇高的公主說的挽救時局的辦法:當她獲知農民沒麵包時,她說“讓他們吃布莉歐(一種奶油糕點)好了。

這兩個故事被廣為流傳的側面證明,廣大人民群眾對吃飯這個問題不是一般的看重。


疫期裡,為了能夠天天吃肉的我真是拚了拚了 --BJ宅家日記(26)


以上種種,也充分說明吃飯一事在人民群眾心中的重要性。畢竟,雖然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但要好好活著就一定得好好吃飯是真的。

在廣大宅人忙著各種搶菜之餘,另一個問題也同樣是每日血拼日程上的重中之重,那就是吃肉問題。

畢竟,我等吃貨在寧可居無竹還是寧可食無肉這種大是大非的選擇上,還是妥妥選擇吃肉的。而且在吃肉前面,要加上頓頓、每天做為限定詞。

說到疫情期的買肉問題,北京人民表示soso,還過得去。

各類肉禽蛋中,雞蛋的價格最為穩定,家附近菜店裡3.8一斤,後來還跌到了3.5。因為廣大人民群眾對蔬菜的需求太過強烈,有的水果店裡為了招攬生意還特特增加了蔬菜區,甚至有小型便民超市也闢出專區賣菜。這兩家店相距不過二十米,不過都因價格相較超市太過美麗而少人問津。

從前水果店與超市經營內容不同,二者也算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為政。這會子一下同時進入賣菜的深水區,於是便各自在店門前放了喇叭循環播報賣菜廣告,令人甚是心疼附近鄰居之餘,聽到水果店的雞蛋3.28一斤的消息也趕緊買些屯到冰箱裡。


疫期裡,為了能夠天天吃肉的我真是拚了拚了 --BJ宅家日記(26)


豬肉價格令人傷感的穩中有升,從13.2一斤漲到17塊錢,於是一些如我這般苦苦算計者只好改吃5元一斤的海鮮。5元一斤的助農海虹,6元一斤的魷魚脖子,都是順豐包郵,收到時冰袋裡的冰還未化盡,新鮮的很。

雞肉的價格倒是一直令人欣慰,某倉儲超市雞大腿特價9.9一斤時,趕緊屯上5斤,雞胸特價12元一斤時也急忙購進,這貨並非健身人士專用,拿來做雞肉鬆是極好的,雖然一斤也就做出不到三兩的量。雞翅根13元上下時在肉類中便算低價品了,也可適量買進。

畢竟,十塊多一斤的雞肉比之三十多塊錢一斤的牛腩還是實惠許多,而且做法多樣,堪稱下飯佳品。

當然,牛羊肉身上也是有很大發揮空間的,乘著肥牛片30多塊一斤搞特價時,趕緊買上兩包備著,拿來做金湯肥牛或壽喜鍋都是極好的。在現成調料包、複合調料汁的光環下,廚房小白都能做出不輸小館館出品的菜來,畢竟許多小館子也是用這些調料包在做菜的,誰辛苦自熬醬汁的來。


疫期裡,為了能夠天天吃肉的我真是拚了拚了 --BJ宅家日記(26)


雖然在肉美價廉這件事上已經付出巨大努力,還有時對著餐桌還是覺得有些遺憾與不足的,對此,經歷過每月只能領到半斤油票,帶魚、豬肉、黃花、木耳、花生、瓜子憑副食本供應的父母倒是覺得問題全無。他們常說的是:“從前你爺爺奶奶過年的時候也吃不上這些。”我覺得這話可以視做中國式的餐前禱告,而且從當事人的真情實感上絕對不輸於各宗教的祈禱詞,這種餐前禮儀充分體現出一種那些經歷過艱難困苦者對於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渴望,對現有困難的包容與體諒。

聽了這話,再看盤中肉時,則此肉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吃著這樣的好肉,我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忍不住又為自己加了一碗飯。人生不易,生活不易,所以我們對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一切更需加倍珍惜,同時也需更加努力,吃出一個更好的自己。


疫期裡,為了能夠天天吃肉的我真是拚了拚了 --BJ宅家日記(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