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话事人”赵高有多大胆?

当家夫人


如果要在秦末选出一个胆子最大的人,我会投票给赵高。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虽然敢反秦,若论胆子,不一定有赵高那么大。

为何这么说?这里说两件事儿,大家就知道赵高有多胆大包天了。

(电视剧中的赵高)

一、伪造诏书,逼迫公子扶苏退位,扶持无能的胡亥即位为帝

秦朝二世而亡,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了秦二世胡亥这么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但凡他有一点点帝王之能,秦朝都不会崩塌得这么快速、彻底。

千古一帝秦始皇当然知道自己这儿子有几斤几两,所以不可能传位给他。那为什么胡亥又上位了呢?这就是赵高的“功劳”啊!

秦始皇临死前,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令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内容是让监军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的扶苏将军事托付给蒙恬,速回咸阳主持大事。

这明显是让扶苏继位的意思。但赵高显然有不同的想法。几年前,他犯下重罪,主办此事的蒙恬按律判他死刑,赵高极其好运的说通了秦始皇逃过一劫,从此就和蒙恬成了仇人。

(电视剧中的蒙恬)

而蒙恬,是秦始皇为扶苏准备的班底。况且扶苏为人正直,很讨厌赵高这样巧言令色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扶苏当了皇帝,就没赵高什么事儿了,他大可收拾包袱回家养老。正当盛年的赵高显然不想这么早就退休,估计他也担心会被扶苏、蒙恬等人清算,一合计,索性扣下了召扶苏进京的诏书。

这时候秦始皇还没死呢,有几个人敢在秦始皇活着时施展阴谋诡计?赵高就敢。

等秦始皇一死,他索性把丞相李斯拉上自己的贼船,两人合谋,伪造诏书逼死扶苏和蒙家兄弟,扶持胡亥继承了帝位。

经过多代国君的努力才统一六国的秦朝,就这样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秦始皇尸骨未寒,赵高已经在糟蹋他打下的江山。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扶苏、蒙恬、蒙毅面对不合常理的命令不反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敬重秦始皇,慑于其余威,但赵高这个小人物,却对秦始皇没有基本的敬意。

二、一个太监,竟然想当皇帝

外戚、权臣、藩王篡位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毕竟权势动人心。但大家听说过太监篡位吗?是的,你没看错,赵高这位太监,他竟然想当皇帝。

为什么唐朝、明朝皇帝对太监这么信任,以至于酿成阉宦之祸?因为太监由于生理上有着巨大的缺陷,通常对皇位不感兴趣。有兴趣也没用,他们没有后代,辛辛苦苦爬到顶峰也只是便宜了别人,所以太监一般贪财好权,却没有造反篡位之心。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太监多了,也会出几个想法特别的。赵高就是其中最大的奇葩,他控制了胡亥、成为秦朝实际上的话事人还不满足,还想走到前台,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

当然了,他也不是没有底气,什么底气呢?别看大家都叫他赵高,其实“赵”是他的氏,“赢”才是他的姓。秦始皇也是嬴姓,赵氏。换言之,他们是同族,许多代以前,也许两家祖先曾在一个洞穴生活过。

这种关系的确很远了,反正秦始皇活着的时候,赵高没敢自认是他的亲戚。但当赵高想更进一步的时候,这就成了他的依仗。

然而,别说他不一定是秦王室的同宗,就算他真是,大臣们也绝不可能奉他为主。丢不起这人!

设想一下,九泉之下见到列祖列宗,祖宗问你侍奉的君主是哪位?你好意思说是个太监吗?那简直把祖宗的脸都丢光了。

(电视剧中的胡亥)

所以,赵高命令阎乐逼杀胡亥之后,赶到现场摘下胡亥身上的玉玺佩上,走到前殿宣布自己也有赢姓赵氏的血统,想要登基为帝的时候,平时任他指鹿为马、不敢与他作对的大臣们这次不想捧臭脚了,纷纷垂头不语,无声抗议。

赵高无奈之下只好选了子婴为大秦的继承人,但始终心有不甘,以秦朝力量已经不复从前为由,让子婴称王不称帝。这也是为什么总说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因为第三世已经不是帝而是王。

总之,赵高简直像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想敢做,秦朝的灭亡和他大有关系。但他本身又不是多么厉害的人,所以最后被子婴轻而易举弄死了。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秦末“话事人”赵高的大胆显而易见:

1、伪造诏书,立胡亥为帝

作为古代王朝传承的大事,继承人的选择关乎甚大,赵高受到秦始皇重用,出任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这也是赵高能够在秦始皇死后,赵高得以一方面隐瞒秦始皇驾崩真相,另一方面说服丞相李斯,更改秦始皇遗诏,立与自己关系亲近的胡亥为帝的原因。

能够以宦官之身,更改遗诏,并且逼杀原来应当继位的皇长子扶苏,立胡亥为帝,这本就是大胆妄为之事,赵高的大胆显而易见。

2、等到胡亥继位后,苛行暴政

等到秦二世胡亥继位之后,赵高更是独揽大权,让秦二世严峻刑罚,对朝中不满自己和胡亥的大臣大肆清除。

之后又先后清除蒙毅、蒙恬兄弟,杀掉胡亥的诸多兄弟,最红杀掉丞相李斯。

杀掉李斯之后,赵高成为秦朝丞相,更是将秦朝大权独揽,对皇帝胡亥也不放在眼里,“指鹿为马”更是足见当时赵高的跋扈。

3、杀秦二世胡亥,试图登基

等到秦朝各地大乱,大权在握的赵高的大胆更进一步,在知道胡亥对自己产生怀疑之后,让手下扮演称起义军,最终攻到胡亥所在皇宫,胡亥眼看无法改变大局,拔剑自刎。

杀死胡亥之后,赵高拿下胡亥身上的玉玺,进入大殿试图让群臣拥护自己为帝,不过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只能将玉玺传给了子婴。


综上所述,赵高的胆大妄为显而易见,能够在秦朝传承之中更改传承人的人选,在掌权之后更是大肆屠杀朝臣王公。在胡亥不满之后,甚至让人杀掉秦二世胡亥,更是想要自己做皇帝。这位秦朝末期的“话事人”真的可以说是大胆到无法无天了。


苏小衿


赵高是个什么官儿?

历史上,宦官当权乱政的不少,但像赵高这样,用有限的一点儿权力,抓住一个机会,把朝局彻底掀翻,进而导致庞大的帝国一步步走向灭亡的,赵高可是蝎子粑粑——独(毒)一份。

秦始皇死的时候,赵高的职务是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

秦官制,中央政权设三公九卿。太仆是九卿之一,掌管皇室的车辆马政,赵高就是太仆衙门里的。

赵高任中车府令,主要是安排调度皇帝的车辆事宜。有意思的是,除了管车,赵高还“兼行符玺令事”,就是说秦始皇的印信也归他管。官阶没有多高,权力却不容小觑,因为是皇帝的身边人,亲信。

赵高的“话事人”地位。

话事人是粤语方言,意为说话算数,能拿主意的人。放在朝廷,应该指决策人物,除了皇帝,能称得上话事人的只有丞相了。

赵高权力不大,野心极大,利用秦始皇死在巡游途中的机会,先是用巧言蛊惑胡亥觊觎皇位,继尔用杀身之禍胁迫李斯同流合污。三人通同密谋,篡改秦始皇遗诏,逼死扶苏,让胡亥坐上皇帝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时,赵高有“话事人”之实,却无“话事人”之名。

胡亥继位,升迁赵高为郎中令,掌管宫廷羽林军,经常在二世身边参与谋划朝政,离“话事人”地位又近了一步。

秦二世二年,赵高频频使用阴招陷害,李斯最终被腰斩于市,赵高升任中丞相,成了即将崩溃的秦王朝名副其实的“话事人”。

赵高仅仅是胆子大吗?

一个皇帝身边管车马的官儿,就敢野心膨胀,用阴谋诡计主导新君的废立,赵高的胆子大是毋庸置疑的,但赵高身上比胆子大更鲜明的特征是阴险狠毒。

秦始皇刚死,胡亥本来没有爭太子的打算,赵高一番花言巧语,煽动起胡亥争当太子的野心。

秦始皇刚死,李斯本来准备执行皇帝遗诏,扶助准太子扶苏上位。赵高凭三寸不烂之舌,左分析、右诱导,又威胁、又利诱,最终使李斯屈服,成为矫诏篡位的盟友。

为取代李斯的丞相之位,赵高把各种鬼蜮伎俩用到极致,终于让这位昔日的盟友遭到夷三族之禍,为他腾出了相位。

当上丞相后,为拑住朝廷群臣之口,赵高亲自导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荒诞剧,达到了把秦二世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目的。

朝政混乱不堪,诸侯反秦军逼近咸阳,赵高为避免被秦二世问罪,先发制人,派自己的女婿在望夷宫里,谋杀了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昏愦皇帝———秦二世胡亥。

赵高的每一步,显现的不仅仅是胆子大,更多的是野心撑起的阴险和毒辣。


壹壹若尘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有多大胆子呢?从他以下所做的事情就能知道他到底有多大的胆子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篡改诏书、另立太子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这位一统天下、叱咤风云的千古一帝,倒在了他第五次东巡的路上。那么故事也就拉开了帷幕!

秦始皇在生前曾口述令赵高立过诏书,内容是:让扶苏速回咸阳处理丧事,并准备继位。唯利是图的赵高害怕扶苏继位后,自己的位置会不保,他认为眼下只有让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继位,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因此,胡亥便想篡改遗诏除掉扶苏,并且帮助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继位。

【赵高剧照】

他首先去找了胡亥,争得了胡亥的同意后,他又说服了李斯。事后赵高便与李斯合谋篡改了始皇帝立下的诏书,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死了扶苏,改立胡亥为皇太子。公元前210年,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

篡改遗诏并不是一件小事,假如事情败露,那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而赵高却毫不担心,还私谋李斯与他一起,这足以说明赵高的胆大妄为了。

残杀忠良、独揽朝政

秦二世胡亥继位不久,赵高帮助胡亥篡位的事情,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猜疑。阴险狡诈的赵高便讲这件事情告诉了胡亥,建议把那些可疑的大臣全部除掉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风波。事后,胡亥便与赵高以莫须有的罪名大肆残害忠良,其中包括蒙恬、蒙毅、冯劫、冯去疾等。在杀死大臣的同时,赵高还一边向那些要职空位安插自己的亲信与党羽,逐步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赵高剧照】

正所谓人的野心和欲望是无穷的,做到这些的赵高并没有满足,慢慢地他便又想独揽朝政。

赵高作为的胡亥老师,深知秦二世贪图享乐、厌于理政。因此,赵高便在胡亥面前说:“目前陛下年纪尚浅,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若是在朝堂之上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与决定,必然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久而久之,朝堂的大臣便会对轻视陛下。不如让我在朝中与众臣议事,然后再转告陛下。”胡亥听后大喜,日后便深居宫中不再上朝,一心享乐。至此李斯便摄取了大权,独揽朝政,并自立为“中丞相”。

【赵高剧照】

残害忠良、独揽大权的赵高,可谓是欲高人胆大,还真是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指鹿为马、斩除异己

秦二世三年八月,赵高趁着众大臣朝觐庆贺之时,牵了一头鹿献给胡亥玩耍,并称之为马。而胡亥说:“这是头鹿嘛,怎么会是马?”而此时赵高便板着脸问众大臣这是马还是鹿。聪明的人便说是马,而有些没明白赵高意图的便说是鹿,胡亥看到众人说辞不一,便以为自己冲撞了神灵,才会出现这种事情。因此,胡亥便在赵高的安排之下,躲进了上林苑游猎去了。秦二世一走,李斯便把那些说鹿的人全部除掉了,这便是历史上指鹿为马的典故。

这件事情过后,朝中大臣皆依赵高眼色行事,任其在朝中肆意妄为。从此,赵高的权利也便达到了顶峰。

说句难听的,指鹿为马可是欺君之罪,他正可谓是敢想敢做啊,竟然敢耍着胡亥玩,看来赵高真的是胆大包天啊。

意图篡位、逼死胡亥

贪欲心极强的赵高,仍然不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他还想要当上皇帝。

【赵高剧照】

在秦二世三年,巨鹿之战爆发,秦军主力被灭。胡亥得知后,大惊失色,怒斥赵高。赵高因而心生怨念,便与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设计谋杀胡亥。

在谋杀计划安排妥当后,赵成便在宫内散播盗贼肆虐的谣言,赵高便命令阉乐派兵追击从而导致宫中防卫薄弱。随后,赵成便与阉乐冲进望夷宫见人便砍,逢人就杀。最终,胡亥被逼无奈便拔刀自裁。

写到了这里之后,我发现还没有赵高不敢做的事情,都把秦二世给逼死了,我还能怎么说他?算了,送他四个字吧!什么字?那就是——浑身是胆。

总结

倘若把上文赵高所做之事,放在其他劳苦功高的大臣身上,不用说他们敢不敢做,估计这些大臣连这种想法都不敢有。

然而作为秦朝的一个宦官,赵高竟然敢做出篡改始皇帝遗诏、残杀朝中忠良、指鹿为马猎杀异己、逼死胡亥意图篡位等骇人听闻的事情,足以见得他到底有多大的胆子了。我想恐怕连胆大包天、浑身是胆这些词语,都不能很好地对其胆量进行描述了。


史墨千秋


赵高是赵国王族后裔,他的出身跟秦始皇差不多。秦始皇是秦国王族后裔,老爸子楚不受王室待见,被放到赵国当人质,跟吕不韦一个歌姬生下了秦始皇,名政,姓赵。赵高父亲也不受赵国王室待见,被放到秦国当人质,生下来之后姓了嬴。其实秦赵同源,姓嬴姓赵都行。后来秦始皇当了皇帝,改回嬴姓。赵国灭了,赵高改回赵姓。

赵高出身卑贱,尝遍世态炎凉,受尽屈辱挫折,所以从小很有志气。秦国是法治国家,自从商鞅变法后,以吏为师,学法律的人很吃香,秦始皇当了皇帝后加重了这一政策,所以赵高为了出人头地,刻苦攻读秦法,写了一本名叫《爰历》的法学专著。他的不懈的努力终于动达天听,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提拔他为中车府令。中车府令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非皇帝绝对信任的腹心侧近不能担当。可见他和韩非李斯一样,都是靠法术上位的,一路人。

当时秦始皇最看重两个人,一个蒙恬,一个赵高,所以蒙恬成了公子扶苏的老师,赵高成了少子胡亥的老师,蒙恬和赵高因此结仇,赵高曾经犯了错还差点被蒙恬杀了,但是秦始皇把他放了,因为赵高工作勤奋刻苦,办事有力有序,用得着。

在始皇帝驾崩后,赵高伙同李斯冒天下之大不韪篡改遗照扶持胡亥登基称帝,之后诛杀公子扶苏、蒙恬、李斯更是加重了自己的权势,指鹿为马让各公卿大臣只听命于他,可谓是权势滔天了吧!居然诛杀胡亥,自己做皇帝,由此可见其人。




几世浮沉几飘零


赵高,秦始皇大秘,秦二世丞相,掌卧实权二十多年。赵高的包天之胆,可谓古今第一,篡改遗诏、谗害忠良、计杀丞相、弑君谋逆……,掌权期间苛捐杂役、横征暴敛,最终导致了秦帝国的灭亡。

篡改遗诏。公元前211年10月,秦始皇带着小儿子胡亥巡游期间,在叫做沙丘的地方病亡,享年50岁。由于病发突然,加之秦始皇并未提前确立接班人选,在临咽气之际才做安排。遗诏密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诏书装进信封并盖了大章。

可是,遗诏还未送出,秦始皇就挂了。遗诏送达的任务就落在了秦始皇办公室主任赵高手中。

赵高,何许人也?阉割的太监,并且赵高的父亲及几个兄弟也和他一样都自宫了。就是一家子都太监。宁可不留根儿也要脱离底层往上爬,这家人够狠呐!

后来,由于赵高精通法律业务、身体强壮健硕等原因,被秦始皇看中,逐步提拔成了秦办主任,还做了他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书接前文,赵高拿着遗诏,反复斟酌:可不能让扶苏当了皇帝,大将军蒙恬和扶苏关系太铁了。一旦扶苏上位,老蒙家就得了势。蒙家和我那是有大仇的,到那时,我还有好吗!

之前赵高犯了回事,蒙恬的弟弟审的案子,结果给赵高定个死罪。最后秦始皇出面,才保住了命。因此他对蒙恬兄弟恨得要死,更坚定了阻止扶苏即位的决心。

赵高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改诏拥立幼子胡亥即位。胡亥容易控制,而且我还是帝师,能变相的掌握大权,整个的天下就是我的了。

赵高依照计划,先带着扣压在自己手上的遗诏来见胡亥:我的主子啊,咱们回到咸阳,大公子扶苏就当皇帝了。到那时您只能干瞅着,可就没您什么事了,难道您就没点想法吗?

胡亥:我光想有什么用啊!父皇又没传位给我?

于是赵高亮明底牌,皇位由胡亥取而代之。胡亥也梦想有朝一日能面北朝南登上皇位,只是有悖于忠孝仁义的传统观念而不敢轻易表态。

赵高见此,给胡亥再来一颗定心丸:您不必瞻前顾后,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咱这事必须取得丞相李斯的支持,只要他同意就能成。我有办法说服李斯,让他跟咱们站一条线上。您就下决心吧。

胡亥立马答应:老师,你运筹帷幄、胆大心细,厉害!从现在开始我听你的,你怎么说咱怎么干。

听到这话,赵高是即兴奋又急迫。因为时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前功尽弃不说,还得粉身碎骨。所以这边刚和胡亥定好,马上又去找丞相李斯了。

赵高见到李斯,直接开门见山:相爷呀!遗诏立扶苏为新皇帝。咱们都是了解扶苏的,性格勇猛刚硬,眼里容不得沙子,他对您的一些政绩多有看法。如果扶苏即位,一定会提拔他的铁哥们蒙恬来取代您当丞相的。历朝历代被罢免的丞相能保住命的可不多呀!

此话一出,让李斯心头一震。丞相李斯,那可是久经仕途的老狐狸,大脑在高速计算着利弊,表面却不动声色:赵主任呀,我们做臣子的干好自己的手头活就行了,别管的太宽了。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吧。

赵高接着说:您只要同意和我一起拥立胡亥即位,那一切问题就都化解了,您还可以继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况且,您不同意也不行,现在胡亥的官最大,他真有了想法,您能挡得住吗?您如果得罪了胡亥,可就两边都没有好果子吃了。

李斯听完,直接馁了。被赵高成功说服。接下来,他们二人就把遗诏改了,立胡亥为新皇帝,更狠的是将扶苏直接赐死。

赵高除去了最大的障碍,这才回到咸阳,将秦始皇死讯昭告天下,举行了盛大葬礼。随后胡亥即位,称为秦二世。赵高被封为郎中令,幕后操控胡亥。

谗害忠良。胡亥即位不久,赵高与之谈心聊天:皇上啊,您近期有啥打算呀?

胡亥:皇帝也当上了,天下是咱的,以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你说呢?

赵高:我们还不能高兴的太早,皇位还没有坐稳,您的兄弟以及大臣们都怀疑咱们改过遗诏,现在都盯住了咱们,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得弄事。一想起这些,我就战战兢兢,总怕发生不测。所以不除心腹大患,您就不能及时享乐呀。

胡亥点头认可:行,我知道了,那就拿他们开刀!

于是,咸阳城内掀起了一场大屠杀。秦二世胡亥将秦始皇其他的二十几个子女,以及原来的忠臣旧部全都杀光。而且每杀一人,都诛灭九族,就牵扯上少则数十多则数百人,搞得满城血雨腥风。

与此同时,赵高又怂恿胡亥大兴土木,继续修建阿房宫。征召大批劳力,饿死累死不计其数。而且,赵高是律师法官出身,推崇以严刑酷法治国,将秦始皇时期的苛法暴政更上升了一个高度。让老百姓几无活路,从而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进程。

计杀丞相。暴政激发反抗。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各地揭竿四起,一时间整个秦帝国都乱了套。

各地官吏纷纷上奏朝廷:皇上呀!我们这里的暴民都起来造反了,快顶不住了,马上要变天啦!

胡亥一听奏报就急了:混账东西,胡说八道!我把国家治理的多好啊,出台了那么多的好政策,怎么会有老百姓造反?把上奏折的人给我打入大牢。

随后再来送奏折报信的,都不敢说实话了,全是报喜不报忧。

不久,一支起义军逼近了咸阳,很快兵临城下。

这下可把胡亥吓傻了,召来李斯责问道:出这么大的事,你干嘛吃的,丞相还想干吗?现在怎么办呀?

李斯被吓坏了。起义军在他心里并不可怕,他认为这些队伍不过是草台班子,成不了气候。那么,他真正怕的是什么呢?胡亥、赵高正收拾秦始皇的亲信老臣。这个节骨眼上,让他们把自己办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李斯计上心来:皇上啊,现在之所以暴民四起,主要原因还是地方上落实刑法律例不到位,要让这些草民对天朝产生敬畏,乱世需用重典。

胡亥听后:爱卿分析的极是,照此办理(老百姓更没活路了)。

总算是把胡亥糊弄过去了。但胡亥对李斯的能力已经产生了怀疑。

此时,李斯还不知道,赵高正乘机插圈设套,想要置他于死地。

接下来,赵高开始忽悠胡亥:皇上啊,您天天接见大臣,近距离的交流容易让群臣了解您的性格,对您的形象就打了折扣,君王必须有神秘感,这样才能树立您威严的形象。

胡亥:是啊,我说李斯他们和我说话总感觉有些随意呢。

赵高:今后,大臣们再汇报工作,就让他们写好书面材料上报,尽量不见面。不经常接触自然就有了神秘感,这多好!

于是,胡亥就谁也不见了。连二把手李斯想见一面都难。

胡亥这边算是搞定了。回过头来,赵高开始忽悠李斯了:相爷啊,天下现在都乱套了,可皇上每天还吃喝玩乐,不思朝政,我人微言轻,说着不管事呀,还得您劝劝。

李斯听了这话还挺欣慰:赵主任呐,我早想劝劝皇上了,可是见不着面呀!

赵高:这很好办,属下是在皇上身边搞服务的,等他闲下来的时候,我就叫人来通知您去。

两人这刚一说好,结果没几天,赵高就差人来叫李斯了:皇上闲着啦,您赶紧去吧。

李斯赶忙进宫面见皇上。可胡亥呢,正与姬妾宫女们歌舞宴饮、尽情享乐,此时玩得正起劲呢!一看李斯来了,一脸扫兴,不情愿的打发了她们退下。随后,李斯又来了一通进谏劝告,胡亥已面露愠色,但李斯并未察觉。

再过了几天,又是这么一出。赵高派人来叫,李斯进宫,又扫了一次胡亥的兴。反复几回,胡亥被激怒了:平时闲着你不来,一到我玩高兴的时候就来骚扰,你这混蛋太可恨了,我看你是居心不良。

赵高见时机已到,立马接上说:皇上啊,李斯确实心怀叵测,他眼里面根本就没有您呀!我听说他儿子李由还是个省长,现在反贼最多的就是他那个省。我看李由准跟那些反贼是一伙的,也许李斯就在幕后操纵!

李斯恍然大悟,中了赵高圈套。可为时已晚。

胡亥将李斯及其族人、亲信全部打入了天牢,并派赵高查办李斯父子谋反案。赵高令手下严刑逼供,李斯被打得皮开肉绽,最后挺不住了,屈打成招。

公元前208年,李斯父子以谋反罪被腰斩,夷灭三族。

弑君谋逆。李斯被杀,赵高顺利继任丞相,一时间权倾朝野,秦二世胡亥被架空,彻底成了傀儡。就在起义军快打到咸阳的时候,赵高指派自己的女婿带兵逼胡亥自尽。此时的胡亥已是孤家寡人,遂拔剑自刎,结束了他可恨又可怜的一生。秦二世胡亥已死,赵高本想自己称帝。可是,大臣们哪敢再推选一个如此凶残暴虐、篡位弑君的人当皇帝,为了保命大家终于硬气了一回,都没同意。群臣阻拦让赵高未能得逞,无奈之下,只能选子婴来继任新皇帝,继续幕后控制子婴。

可子婴不是秦二世胡亥。子婴和宦官韩谈经过多次的精心密谋,最终合力除掉了阉贼赵高,并诛夷其三族。


虚侠客


秦末确实是一个奇怪的时代,“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便轰然倒塌,而且还是倒在一个宦官手里。

赵高,嬴姓,赵氏。他的父母是当时的秦国官吏,但他们很可能是赵氏宗族。在秦王嬴政时,因为有罪受过刑罚,赦免后,由于身体有受刑后的残疾,不便见人,也不愿被人瞧见,就一直在隐官劳动生活。

由于善于刀笔之文又精通法律,被嬴政所赏识,逐渐提拔任用。并让他教授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加深了与胡亥之间的感情,为后来专权找到了一个最大的依托。

后来,嬴政死在沙丘,赵高的本性终于暴露了出来。他先怂恿胡亥夺权继位,又用权势利益诱惑李斯。一切水到渠成,胡亥即位,逼杀扶苏和蒙恬,自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赵高对权力之下人性的扭曲,十分了解。所以他当机立断,扶持胡亥,拉拢李斯。这方面胡亥和李斯都不是他的对手。

掌握朝政,新的问题又来了:李斯挡在自己面前。于是,赵高又开始谋划了,他先不断放纵胡亥,使之穷奢极欲。在暗中让李斯劝谏胡亥,胡亥很反感,两人矛盾加剧。赵高趁机再加一把火,李斯只能再刑场上哀叹自己的命运了。

铲除了路上的障碍,还不放心。又自导自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杀掉那些不听话的,真正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能自创出这么一个方法来检测忠诚度,只能说赵高把智商用在了歪门邪道上。

很快,起义军逼近关中,赵高真的害怕了。他密谋杀掉了胡亥,立了秦子婴当傀儡。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用了一辈子阴谋。到头来,却死在了傀儡的阴谋之中。

赵高能祸乱秦帝国,除了秦国制度本身的问题外,朝廷上一群“唯利是图”的人把持朝政,也是重要原因。李斯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嬴政不也急功近利吗?胡亥更是一个精神病。如此朝堂,赵高想不强都不行。


白玉雕龙


提起赵高,很多人可能都会想起他的几项“杰作”,指鹿为马、篡改秦始皇遗诏、逼死扶苏等,秦朝之所以短命,与他也是脱不了关系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如此歹毒险恶的,初时的赵高曾经也是很有才能的,否则他如何能成为秦始皇信任的人,只可惜没能看清他的变化,最终所托非人,葬送了一个帝国。那么赵高又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赵高是秦国大奸臣,秦始皇死后他伙同李斯伪造遗诏赐死公子扶苏立胡亥为皇帝,怂恿胡亥杀光自己的兄弟姐妹,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害死丞相李斯,指鹿为马让满朝文武不敢说真话,最后杀死秦二世自己想当皇帝,没想到阴沟翻船被秦王子婴灭了三族。可谓坏事做绝恶贯满盈。今天小编说说赵高的出身。

赵高是赵国王族后裔,他的出身跟秦始皇差不多。秦始皇是秦国王族后裔,老爸子楚不受王室待见,被放到赵国当人质,跟吕不韦一个歌姬生下了秦始皇,名政,姓赵。赵高父亲也不受赵国王室待见,被放到秦国当人质,生下来之后姓了嬴。其实秦赵同源,姓嬴姓赵都行。后来秦始皇当了皇帝,改回嬴姓。赵国灭了,赵高改回赵姓。

赵高兄弟几人全都出生在隐宫里。后人根据隐宫一词推断赵高是个太监,去势之人,还煞有介事的说,赵高老妈姓刘,赵高老爸犯了罪被阉了,刘氏就跟一个姓赵的人同居生下了赵高兄弟几个,然后赵高也被阉了。其实都是鬼扯。隐宫在后世的确指太监做手术之后的休息室。太监被阉割之后不能见风,需要静养,就被弄到宫中一个隐蔽的屋子里静养一百天,伤口好了之后出来参加工作。

但在秦汉前期,隐宫并不是这个意思,它和后世的冷宫是一个意思,就是汉朝的掖庭宫,是低级宫女和犯了罪的宫人居住的地方。赵高的母亲就是犯了罪的宫人,于是一条线索出来了。赵高的父亲是赵国在秦国的人质,郁郁不得志,过着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和秦始皇父子在赵国过的日子一样。后来赵高父亲就认识了同样处境艰难的赵高母亲,两人同病相怜,迅速走在了一起,生了赵高兄弟几人。但是赵高父亲毕竟是赵国王室成员,不能在隐宫住,所以赵高兄弟几个是跟着母亲长大的。

赵高出身卑贱,尝遍世态炎凉,受尽屈辱挫折,所以从小很有志气。秦国是法治国家,自从商鞅变法后,以吏为师,学法律的人很吃香,秦始皇当了皇帝后加重了这一政策,所以赵高为了出人头地,刻苦攻读秦法,写了一本名叫《爰历》的法学专著。他的不懈的努力终于动达天听,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提拔他为中车府令。中车府令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非皇帝绝对信任的腹心侧近不能担当。可见他和韩非李斯一样,都是靠法术上位的,一路人。

换句话说,他是秦始皇的司机兼保镖。能够担任中车府令这个职务并非因为他娴熟法律,而是因为他彊力,彊通强,意思强壮有力。当时秦始皇最看重两个人,一个蒙恬,一个赵高,所以蒙恬成了公子扶苏的老师,赵高成了少子胡亥的老师,蒙恬和赵高因此结仇,赵高曾经犯了错还差点被蒙恬杀了,但是秦始皇把他放了,因为赵高工作勤奋刻苦,办事有力有序,用得着。

秦始皇死后,赵高利用胡亥的权力,狐假虎威,杀蒙恬,杀李斯,杀胡亥,还要自己当皇帝,搞得天怒人怨。当时刘邦马上就要入咸阳,项羽已经把章邯打败了,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即使秦王子婴不杀他,刘邦项羽也不会放过他,落到谁手里都是死路一条。

这些也证明赵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能从开始什么都没有到后来掌控一个秦国是多么的不容易。


SXK休娱音


秦始皇在位时,由于赵高会办事会说话,很套始皇帝喜欢,所以始皇帝给了他很大的权利,让他掌管着印玺 ,始皇帝死后,赵高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首先:篡改诏书,赐死扶苏,改立胡亥为帝,原本始皇帝是要把帝位传给长公子扶苏,但是赵高觉得胡亥跟过自己处过一段时间,人比较单纯,比较好控制,本身赵高就是保管印玺的,改诏书很简单。所以把诏书篡改了,赐死扶苏,改为立胡亥为帝。一个好好的储君就让赵高轻而易举的干掉了

第二:指鹿为马,大权在握。由于赵高有拥立之功,再加上胡亥这个糊涂虫,所以胡亥在位时把赵高立为丞相,这样赵高基本上就是大秦帝国实际的话事人,一切都是他说了算,有一次有人送来了一只鹿,结果赵高想打击异己,把说是马的都杀掉了,这样从此朝堂上所有官员都看赵高脸上,他说咋办就咋办。

第三:杀死胡亥,试图篡位称帝,秦末各地农民起义,秦朝的大厦将倾,赵高派他的心腹也假模假样的起义了,杀死胡亥后赵高由于玉玺一直在他手里,他也想去龙椅上坐坐,可能是天意民意都不答应他,最后只好放弃皇帝梦。

所以秦末赵高的胆子太大太大了。最后也没有落一个好下场被子婴所杀。





东方创为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始皇和他之后的秦二世这段时期,赵高都是受宠的权臣,他玩弄权术,指鹿为马,蒙蔽朝野。他是始皇帝时期的著名宦官(也有说赵高为“宦官”为后世之人的曲解),并在秦二世胡亥之时,代替李斯出任丞相。

这样一位翻手云,覆手雨的历史文物,我们一直在探究他的身世为何?而他又是为什么挖空心思,处心积虑地爬到权利的顶点?他如此丧心病狂地祸乱朝政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对于赵高的出身,后世史书颇有争论。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说:“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乃自宫以进,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1976年—1987年,郭沫若主持编写了《中国史稿》,其中关于赵高的身世,也引用同样的观点。《中国史稿》中认为:赵高原是赵国远方宗亲的后裔,其父犯罪,连累其身,受了宫刑,从此当了宦官,直到后来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由此看来,赵高祸乱天下,败坏秦政就是为了复仇,他要把秦国推向覆灭的深渊,为赵国报仇。

在史籍之中,一段对赵高“宦官”身份的记载也强力地说明了赵高祸乱天下,败坏秦政的原因,赵高“自宫以进”,对自己施加了苦肉计,自残身体的目的就是进入秦皇宫,为赵国报仇雪恨。

无论赵高的身份是否是赵国的公子,也无论他是不是当过宦官,他和二世胡亥对百姓的压榨,对百官异己的诛杀都是令人发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