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为什么能在秦朝一手遮天?

E正E邪


赵高能在秦朝一手遮天,始皇帝嬴政要负大半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始皇帝不立后,没有后族势力

权力都需要互相制衡,才能形成相对的平衡。始皇帝没有立后,就没有形成后宫以及外戚所形成的一股政治势力。

胡亥自幼失孤,与赵高亲厚,在情感和政治上完全依赖和倚重赵高。如果后宫有后族势力,势必会有外戚势力,就会打破赵高独得皇帝信任的局面,对赵高的权力也有形成钳制。

秦朝宣太后在秦昭王年幼时,能把持朝政,倚靠的是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


第二,儿子不显贵,没有宗族势力

天下人都骂秦始皇暴虐残酷,纵欲奢华,可他却又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为了彻底贯彻郡县制,废除他认为的天下战乱根源的诸侯分封制,他没有留给二十多个儿子们一寸土地,一丝权力,只让他们“富而不贵”。

当赵高建议秦二世胡亥剪除兄弟们争夺继位权风险时,始皇帝的二十多儿子,居然没有半点反手之力,悉数被屠杀殆尽。

没有了后族,没有了亲族势力支撑的胡亥,虽然贵为皇帝,其实真的已经成为“孤家寡人”。

当赵高牵出一头鹿对秦二世胡亥说,那是马!

赵高何止是试探朝臣,就是赤裸裸地震慑胡亥!胡亥再傻再二,他不至于连马和鹿会分不出来。



第三,秦始皇与赵高,秦朝版东郭先生与蛇🐍

始皇帝生前是非常倚重赵高的,据说赵高熟读秦国法律,能将律法倒背如流。

始皇帝嬴政处理全国事务庞杂,估计经常会涉及法律适用,赵高一直在身边伺候,应该是一本活的“法律百科全书”,始皇帝处理政务随时要用的“度娘”,已经形成依赖,离不开了!

因此,当赵高触犯法律,蒙毅依法要将其处死时,嬴政竟因爱惜他的才华,赦免了他,还委以重任,让他做胡亥的老师,让他掌管符玺。

最爱的儿子胡亥,最重要的权力象征——玉玺,始皇帝都交给了赵高,对他的信任和倚重可想而知。

可是,始皇帝一闭眼,赵高就发动沙丘政变;始皇帝尸骨未寒,赵高就把秦国几代先君,以及始皇帝一生殚精竭虑缔造的大秦帝国给葬送了。

如果他们在泉下能相遇,嬴政估计要追着给赵高一顿暴揍!


开涮历史


赵高是秦国大奸臣,秦始皇死后他伙同李斯伪造遗诏赐死公子扶苏立胡亥为皇帝,怂恿胡亥杀光自己的兄弟姐妹,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害死丞相李斯,指鹿为马让满朝文武不敢说真话,最后杀死秦二世自己想当皇帝,没想到阴沟翻船被秦王子婴灭了三族。可谓坏事做绝恶贯满盈。今天小编说说赵高的出身。

赵高是赵国王族后裔,他的出身跟秦始皇差不多。秦始皇是秦国王族后裔,老爸子楚不受王室待见,被放到赵国当人质,跟吕不韦一个歌姬生下了秦始皇,名政,姓赵。赵高父亲也不受赵国王室待见,被放到秦国当人质,生下来之后姓了嬴。其实秦赵同源,姓嬴姓赵都行。后来秦始皇当了皇帝,改回嬴姓。赵国灭了,赵高改回赵姓。

赵高兄弟几人全都出生在隐宫里。后人根据隐宫一词推断赵高是个太监,去势之人,还煞有介事的说,赵高老妈姓刘,赵高老爸犯了罪被阉了,刘氏就跟一个姓赵的人同居生下了赵高兄弟几个,然后赵高也被阉了。其实都是鬼扯。隐宫在后世的确指太监做手术之后的休息室。太监被阉割之后不能见风,需要静养,就被弄到宫中一个隐蔽的屋子里静养一百天,伤口好了之后出来参加工作。

但在秦汉前期,隐宫并不是这个意思,它和后世的冷宫是一个意思,就是汉朝的掖庭宫,是低级宫女和犯了罪的宫人居住的地方。赵高的母亲就是犯了罪的宫人,于是一条线索出来了。赵高的父亲是赵国在秦国的人质,郁郁不得志,过着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和秦始皇父子在赵国过的日子一样。后来赵高父亲就认识了同样处境艰难的赵高母亲,两人同病相怜,迅速走在了一起,生了赵高兄弟几人。但是赵高父亲毕竟是赵国王室成员,不能在隐宫住,所以赵高兄弟几个是跟着母亲长大的。

赵高出身卑贱,尝遍世态炎凉,受尽屈辱挫折,所以从小很有志气。秦国是法治国家,自从商鞅变法后,以吏为师,学法律的人很吃香,秦始皇当了皇帝后加重了这一政策,所以赵高为了出人头地,刻苦攻读秦法,写了一本名叫《爰历》的法学专著。他的不懈的努力终于动达天听,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提拔他为中车府令。中车府令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非皇帝绝对信任的腹心侧近不能担当。可见他和韩非李斯一样,都是靠法术上位的,一路人。

换句话说,他是秦始皇的司机兼保镖。能够担任中车府令这个职务并非因为他娴熟法律,而是因为他彊力,彊通强,意思强壮有力。当时秦始皇最看重两个人,一个蒙恬,一个赵高,所以蒙恬成了公子扶苏的老师,赵高成了少子胡亥的老师,蒙恬和赵高因此结仇,赵高曾经犯了错还差点被蒙恬杀了,但是秦始皇把他放了,因为赵高工作勤奋刻苦,办事有力有序,用得着。

秦始皇死后,赵高利用胡亥的权力,狐假虎威,杀蒙恬,杀李斯,杀胡亥,还要自己当皇帝,搞得天怒人怨。当时刘邦马上就要入咸阳,项羽已经把章邯打败了,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即使秦王子婴不杀他,刘邦项羽也不会放过他,落到谁手里都是死路一条。

参考书目:《史记》《秦谜》《楚亡》


唐风宋月


赵高本是赵国疏远宗室子弟,他们一脉来到秦国之后,也没有过上多少好日子。赵高的母亲更是因为触犯了的秦法,导致身体残缺,他们一家便被安置在专门给触犯刑法的犯人,刑满释放后居住隐宫所在。按照秦法,赵高的情况只有特赦和战功才可以改变处境。

始皇时期

根据公元前210年,沙丘政变,赵高劝说李斯的对话片段:

《史记·李斯列传》: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

所以,大概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六年:

内史腾攻克韩国,韩国灭亡。而赵高的故乡赵国正面临着“秦国三虎将”王翦和杨端和的双重威胁,本来李牧、司马尚是赵国最后的壁垒,秦国却通过收买赵王宠臣郭开散布谣言的方式,使得赵王下令杀死了李牧。

同年,赵高因为精通刑法、书法,又颇有文采,便被秦王特别提拔为中车府令。

关于他书法水平,始皇在统一文字时: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可见一斑。



所谓中车府令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太仆,负责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也就是皇帝出行的车驾和全国马匹的收购、培养等等事宜。中车府令虽只是中等官职,但由于是负责管理皇帝出行的车驾,可以自由进出宫廷,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务,它标志着皇帝的信任和喜爱。

中车府令并非谁都能当,除了皇帝的信任之外,还需要很高的体能要求。

古代君子六艺,御为其一,御有五种:鸣和鸾”、 “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要达到为君王拉车的标准就需要:

《六韬·犬韬·武车士》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束缚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后左右,皆便习者,名曰武车之士,不可不厚也。

一石是多少呢?汉承秦制:

一石: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1石=29760克,1钧=7440克,1斤=248克

也就是要求身高最低1.73米,拉动大概476.76斤力的弓弩。

步履矫健、身手灵活、车技熟练,这无疑表明赵高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除了有不俗的文化上的造诣,武技方面也是拿得出手的。

《史记·蒙恬列传》:秦王闻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这表明赵高是一个才华洋溢,又懂得政治投资的人。他给老板的印象是办事精明能干、性格坚韧勤勉、做事情十分果断,这不就是理想员工吗?


二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沙丘,而赵高此人很精明,衡量利弊,他在多年前做出的政治投资一下子就让他在扶苏和胡亥之间做出了抉择。



他先是利用胡亥心中对权力的渴望说服了胡亥修改诏书的行动,然后又打算联合李斯加大胜算。赵高此人,极为擅长洞悉人性,在对李斯的问题上,他采取了三种手段:

1、利用李斯对权力的依赖性,拿他和蒙恬对比,让李斯产生扶苏即位之后,自己就会失去权势的担忧之中;

2、利用一些比较知名的权臣失势之后,后代生活凄惨,再没有这般富贵局面,进一步加深李斯的恐慌;

3、美化胡亥,把胡亥形容成“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只要改而支持胡亥,便是从龙之功,不仅可以逆转局面,富贵也可期。

李斯是个聪明人,他本就不是秦国人,来到秦国也是为了追求功名富贵。如今,一边可能是扶苏即位,自己失势,而另一边却是天大的机遇。很显然,利益面前,这笔账李斯的心中很快就做出了抉择。



赵高联合李斯完成了胡亥的登基成就,接下来就是第二套计划的开端了。

简单来说,便是“瞒上欺下”。

怎么个“瞒上”法呢?

第一步:利用胡亥对自己王位得来不正的担忧,说服胡亥杀死对自己有威胁的扶苏、蒙恬蒙毅和其他兄弟、姐妹;

第二步:劝说胡亥,当上君王就应该享受生活,隐于幕后还可以减少失误,避免形象受损;

第三步:选择美女作为妃嫔,然后收集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珍馐美味,让胡亥沉迷于此。

《史记·李斯传》: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财物入於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为何要称为瞒上呢?因为这样做了之后,君王和大臣之间就会存在沟通的隔阂,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赵高传达。甚至于,从陈胜吴广起义到章邯叛秦降楚,这么长一段时间内胡亥都不知道战况如何。

《史记·李斯传》: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於赵高。

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有什么用呢?

作用可大了,比如李斯便是被赵高这样绊倒的。

说起李斯来,他也确实是个实干派,不仅要忙着处理全国的内政,还要随时关注着各地的起义军的状况。秦律规定,大规模调动兵马,需要将军手中的兵符和皇帝手中另一半会和,李斯眼睁睁看着起义军规模越来越大,就很着急,可皇帝又在深宫人不识,难啊!

这时候赵高这厮就出来了,他温言细语地说皇帝在哪里哪里,你什么时候去找他比较好之类的。赵高很有心机,他专门挑胡亥玩耍正开心的时候,让李斯去见他。有一次,李斯去了,胡亥正轻解罗裳半掩衣,与妃子玩到兴头,李斯很尴尬,胡亥很生气。

如此几次,赵高就悄悄对胡亥说:“陛下,我观丞相对您颇有不满啊。”

胡亥疑惑道:“老师何出此言呢?丞相虽有不妥,但对国事一直尽心尽力。”

赵高道:“陛下,臣听闻丞相几次坏了您的兴致,此是其一;其二,当初沙丘之变丞相未曾获得实际利益;其三,丞相和造反的陈胜吴广等人是同乡,而丞相的儿子对于造反者却没有派兵镇压,陈胜吴广也没有去攻打他,这不得不防啊!”

胡亥细思之下,越发惶恐不安,急迫的追问道:“依老师看,该如何是好!”

赵高微微一笑,安慰道:“陛下不必惊慌,臣自当为陛下解决后患。”

《史记·李斯传》:李斯子由为三川守,群盗吴广等西略地,过去弗能禁。章邯以破逐广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

赵高得到胡亥的授权之后,着手便开始了对李斯的逮捕、严刑拷打,然后把给李斯求情的几位朝中大臣以叛国罪同处论斩。

赵高对李斯百般手段使尽,李斯被屈打认罪,李斯的内心却觉得这是莫须有的罪名,一定会有转机。赵高便差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去告知李斯,有何冤屈都可以写下来,然后等他们禀报皇帝后肯定给李斯一个清白。

《史记·李斯传》:“臣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脩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脩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原陛下察之!”

赵高很坏,李斯以为这是自己的传机,没想到,写下来的上书却被赵高一手扔掉。赵高得意地看着李斯:“囚犯安能上书!”

一代风云人物便这样带着冤屈死去,事后胡亥十分害怕,他高兴地对赵高说:“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李斯死后,赵高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帝国的丞相,但他也忧心有人暗中对他不满,便又想了一招:指鹿为马。

《史记》: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

通过这样一出闹剧,大臣中凡是有和赵高敌对勇气的,都暴露了出来,事后,赵高编织罪名对他们进行了贬谪、杀戮。

赵高便这样完成了权力的转换,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巅峰,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了。

每日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有温度,历史有诗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间。

期待您的关注。


脑洞趣味历史


《封建王朝第一个大奸臣》

赵高在始皇帝时期,投其所好,娴熟律法,又会溜须拍马,装傻卖乖,深得皇帝欢心,提拔为中车府令,并被聘为小公子胡亥的老师。

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赵高深深明白,只要侍候好了皇帝父子俩,那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老皇帝终有一天会驾鹤西去,那谁当皇帝,谁就能左右自己的富贵。如果长公子扶苏即位,必然会重用蒙恬兄弟,自己只能靠边站,甚至永无出头之日。

故而在秦始皇东巡路上病危之际,结盟联手丞相李斯,图谋立胡亥为帝,两人共享富贵。

回到咸阳后,下密诏处决了胡亥的哥哥姐姐们,并也把军权在握的蒙恬兄弟杀害了,最后又把影响自己独裁的绊脚石李斯杀害了。

自此以后,赵高独霸朝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秦二世胡亥不过一个傀儡罢了,什么指鹿为马,祸乱朝政,一手遮天,就从那时候开始了。

由于权利欲望的膨胀,又不甘心于只做个臣下。便派女婿咸阳令在望夷宫杀害了胡亥。带着玉玺本想自立为帝,但到了朝堂,发现群臣并不拥戴自己,无奈只好迎立子婴即位,但剥夺了皇帝称谓,借口天下汹汹,四方动乱,不宜再称皇帝,可以称王,其实是为日后自己篡位称帝做铺垫而已。

子婴是个有血性的皇室成员自然不甘心于做木偶傀儡,再稀里糊涂的被奸人杀害。故而先下手为强,终结了赵高罪恶的一生!





一球成名天下知


赵高是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物,无可厚非。至于说他为何能在秦朝一手遮天,准确的说是在秦始王死后逐步实现只手遮天,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是从赵高本人去分析。二是从当时境况去窥探。

首先我先说赵高这人,历史说他是宦官,这是后世丑化才这样给他贴标签的。很多历史学家证实他并不是阉人。他反而是个高大威猛又多才多艺的人,书法和文学都有一定成就。中肯的说,他相当有才华。可赵高人品不行,权欲又很大。为人心狠手辣,估计是因为他母亲曾被处刑致残,他从小心里有仇恨的种子。当一个人聪明绝顶、才华出众又心狠手辣那是相当恐怖的。历史上赵高也的确是通过各种权术奸计,发起了许多政变:扣押秦始皇遗诏自立胡亥、暗度陈仓除掉蒙恬兄弟、设局陷害李斯、指鹿为马铲除异己、忤逆犯上麻痹秦二世胡亥乃至后来废掉他、将子婴推上王位(不是皇位,因为当时处于只手遮天顶峰的赵高把秦降为王国)……赵高把权术运用的可谓炉火纯青,真是老奸巨猾。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得看当时秦朝的朝臣地位等因素。我们知道秦朝是靠“法学”起家的,秦始王在李斯等的帮助下更是把“法制”利用的比较成功。秦始王何许人也,封建社会第一个君权集大成者,他就是法。在他的暴政下,他的臣子大多数早就失去了个性。秦始皇死后,胡亥这个贪图享受的败家子被赵高推上皇位后,用的还是这帮旧班子。加强赵高这人擅长法学,把“法制”运用的相当了得。众臣几乎没有凝聚力,无法跟赵高这一派抗衡。哪怕蒙恬蒙毅两兄弟手握重兵我被赵高先下手为强干掉了。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胡亥是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贪图享受、胆小怕死、贪酒贪色,没本事却想当皇帝。两面三刀、口蜜心毒的赵高就是看中他这点,通过各种手段麻痹他、利用他。胡亥但凡有点本事,也不至于成为赵高的傀儡。

赵高后来是被子婴干掉的,并且诛了他三族。赵高可谓罪有应得了。


猫守米


赵高在秦始皇时期就比较得宠,皇帝近人得宠必定有权臣攀附,所以经过长期的经营赵高在朝中也是有一定势力的。还有就是在赵高的官职当中有一个兼行符玺令事,这个是个什么官职呢?通俗的讲赵高是管理秦始皇玉玺的宦官,这个官衔儿对于日后赵高伪造秦始皇诏书提供了先决条件。


秦始皇在皇位继承人选择的是比较优秀的扶苏,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信任的赵高却谋划改变了他的诏书。当秦始皇驾崩之后赵高就联合立场不坚定的李斯,将秦始皇诏书中的扶苏改为了平庸软弱的胡亥。

在胡亥成为秦二世之后,赵高就开始着手清理扶苏等可能对局势不利的人,后期李斯也被赵高拿下,从而使当时的赵高权力达到了鼎峰,用一手遮天来形容也不为过。从后期“指鹿为马”这件事,也可以体现出朝中所有大臣对赵高的畏惧,秦二世在赵高的这种权威下也是不敢作声。


手机打字不易,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追记历史


据史书记载,赵高为秦始皇远室宗亲,出生于秦朝专门收容罪犯的收容所(其母曾犯重罪被罚于此)。那么,出生如此卑微的赵高,是如何突破藩篱,成为秦朝历史上“一手遮天”的奸佞之臣的呢?

一、勤奋攻读,以优异才能冲破命运藩篱

可能是收容所有专门的学堂,或者赵高的双亲,也或者收容所内的人,能够识文断字,年幼的赵高得以开启读书之路。

他知道,像他这样身份的人,要么一辈子卑贱,生与斯死于斯;要么勤奋攻读,以耀眼的才能一鸣惊人。

赵高选择了后者。

他刻苦研习大秦律法,其造诣堪比当时的廷尉。廷尉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长呢,要知道人家赵高可是自学成才啊!另外他的书法,尤其是大篆,在当时也堪称一绝。这些闪亮的光辉,立刻射进了秦始皇的法眼,很快被始皇“举以为中车府令…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赵高凭借才华,得到了始皇的赏识,不光被提升为中车府令,还被安排为胡亥的老师。要知道胡亥是始皇最疼爱的儿子,始皇对这赵高是多么信任啊!


二、察言观色,以溜须拍马之功终获器重

赵高通过才能,突破了自己原先的阶层。然而,他明白他的目标不止于此,他要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继续攀登。但是,就凭那两把刷子,远远不够,有才能的人,在大秦多的去了。

他必须有与众不同的本领,到底该怎么做呢?赵高苦苦思索着。终于他灵光一闪,“我这是骑在马上,找马啊!”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如果我赵高能够搞定权力最高统治者,万事不就顺利了吗?

从此,赵高对始皇父子是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竭尽溜须拍马之能事,把父子俩哄得是心花怒放,很快他获得了父子俩的器重。不久始皇就把代表皇家权力的符玺让他掌管,还委派他担任对外发布政令诸事一职。

有一次,赵高犯了依秦律当斩的重罪,他在始皇面前一番巧言令色,没有想到始皇竟然就免了他的罪,还让他官复原职。这对于一贯以“严刑峻法”著称的秦始皇而言,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不器重到极致,是不会有这样的待遇的。

赵高对始皇施用的是“溜须拍马招”,对胡亥就还要加上“腐化堕落招”了。胡亥可悲又可怜的一生应该拜这位人生导师所赐!


三、大开杀戒,用人头铺就权力顶峰之路

赵高抓住胡亥、李斯性格中的弱点,成功实施了篡改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的通天阴谋,登峰之旅开始启航。

接下来就是扫清路障。

首先被当成路障清除的是“二蒙”。蒙恬和蒙毅掌握着秦朝军队大权,屡建奇功,深受秦始皇重用,在朝廷享有很高的威望。赵高一直很忌惮人家,他深知不除掉这兄弟俩,他就无法大展拳脚。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迫使蒙毅自杀,蒙恬也吞药自尽。

在“二蒙”自杀后,赵高和胡亥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心中有鬼啊!他们担心自己的勾当东窗事发,胡亥的哥哥姐姐们要使知道了,势必发动政变 ,自己的皇位就岌岌可危了。

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来个痛快的,把他们一个个剁了,以绝后患。于是咸阳城一片腥风血雨,胡亥的12位哥哥、10位姐姐就纷纷向父皇告状去了。

解决了皇位觊觎者,二世也被自己哄在深宫专心享乐去了,此时的自己就是实际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只要李斯待在丞相位置上一天,他就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下一个清除的路障——李斯。李斯直到临死前才明白,自己原来只是赵高的一枚棋子。


四、指鹿为马,朝堂大换血终成“正果”

赵高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秦朝丞相,看着朝堂上乌压压的大臣,他竟有点志得意满的飘飘然。

一个激灵,这些人中,也许还有不服我的杂碎吧?想到这,赵高有点愤愤然。

第二天,他堂而皇之牵了一头鹿到朝堂,问胡亥“这是什么东东”,胡亥很自信这个难不倒他,“鹿啊”,可是赵高告诉他是“马”。然后赵高问“诸位爱卿认为这是什么?” 赵高的这一出,是大臣们始料未及的,大家快速评估后,有的附和赵高,有点坚持认为是鹿。再然后,赵高将坚持认为是鹿的人砍了,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到此为止,秦朝各大要职,自上而下,清一色是赵高的亲信。

不,还有皇帝胡亥,虽然他等同于傀儡,但把他办了,自己过一下皇帝瘾,岂不更好。

赵高让他的学生皇帝自杀了!

回望来路,赵高意气风发。他佩上传国玉玺,站上大殿,可是没有欢呼万岁声。无奈,他只好将玉玺给了子婴。

不久,这位从罪犯收容所冲出的乱臣贼子,由子婴结束了他可恶的一生。


暖阳阳123


赵高一手遮天是秦二世胡亥时的事了,他是秦始皇宠臣,谋划并拥立胡亥上位。所以,胡亥信任他,视为左右手。为大权独揽,他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赵高此人精于权术,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同样拥立有功的丞相李斯搞掉之后,朝廷上下再无人敢与其争锋。

第二步,胡亥缺乏治国才能和兴趣,于是赵高就安排各种声色犬马活动,让其沉迷于享乐,最后甚至废除了上朝仪事制度,无法直接跟大臣们交流,所有事情都得通过赵高书面呈报,由此赵高掌握大权。

第三步,赵高排除异己,把不服从自己的大臣们和宫内势力全赶走杀光,剩下全是自己人,最后就有了指鹿为马的测试。

答题完毕。


每天读书札记


这个问题往深里说,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经常发生的宦官干政的现象。在秦以后,出现了很多像赵高一样手握国家大权的宦官,尤其是在东汉、唐朝和明朝,宦官干政的现象最为明显。赵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干政的宦官,那么赵高为什么手握大权,甚至可以废立皇帝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皇帝的怠政,信任宦官把权利交给了身边的宦官。赵高的权利来源来自于秦始皇和秦二世,没有了皇帝的庇佑,宦官的身价马上就会暴跌。杀死了秦二世,赵高就等于消除了自己权利的来源,被继承者子婴杀死并没有多大的意外。

宦官是皇帝的家奴,天天呆在皇帝的身边,伺候皇帝的衣食住行,皇帝的一言一行,一喜一怒都能被宦官及时洞察,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大多是一个称职的心理学家,宦官能够和站在权利高峰的孤独强者皇帝聊天,排除皇帝心中的孤寂苦闷,说出一些皇帝想听的话,时间一长,皇帝和宦官之间无话不谈,宦官成了皇帝的知心好友。

秦始皇人前风光,人后未必还能时时都是一副刚毅英明的样子,赵高陪伴秦始皇几十年,一些不能和大臣们说的话题,秦始皇可以和赵高谈起,赵高即是秦始皇的奴才又是秦始皇的密友。秦始皇觉得赵高是个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才把皇位交替的遗诏交给赵高去办理,这就给了赵高掌握最高权利的机会。

宦官在政事处理上是皇帝身边无条件执行皇帝命令的最好选择,文官珍惜名节,大多心里有私心,害怕玷污名声,在一些事情上不愿意和皇帝苟同。而宦官唯皇帝的命令事从,只要皇帝让宦官去做什么,宦官根本就不会去反对。皇帝不愿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都交给宦官去做,宦官只求把事情做好让皇帝满意,帮助皇帝完成心愿,宦官替皇帝背黑锅在历朝历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宦官失去了生殖功能,宦官没有后代,即使将皇帝赶下龙座,宦官也无法建立新的王朝,中国历史上的掌控朝堂的宦官很多,比如东汉的十常侍、唐代的李辅国、明代的魏忠贤等,却没有一个宦官真的能够成为新的皇帝。文人大臣有自己的家族后代,取代皇帝,可以为自己的家族和后代谋取福祉,很少有皇帝会放心地让大臣掌握国家的大权。

因为这一点,皇帝可以放心地把大权交给宦官,让宦官替自己处理政务,驾驭朝廷中的文武,防止朝廷中的大臣们做大,以便保持朝中势力的平衡。尤其是遇到那些喜爱玩乐,不爱处理政事地昏庸君主,宦官们更有机会获得皇帝的青睐。比如明代地明熹宗,喜爱木工,放心地把权利交给魏忠贤,让魏忠贤代替自己实行天子的职责。

秦二世也是这样一个骄奢淫欲、天天把时间花在享乐上的昏庸君主。秦二世自小和赵高亲密,跟着赵高学习,对于赵高很是信任。秦二世一继位就把权利统统让给了赵高,自己去跑去玩耍,秦二世还是皇帝,而赵高则成了皇帝权利的执行者。

赵高虽然权势滔天,却还是皇帝身边的一个奴才,就像成语狐假虎威一样,老虎在的时候还好,老虎死了,森林里的动物们还会买狐狸的帐么?


刀笔读史


这个问题,吉古认为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这个跟秦始皇自身骄傲有关,首先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在秦始皇自己看来,六国都被自己轻松灭掉了,一个宦官赵高又何足畏惧?自然便没有把赵高放在眼里;

第二,赵高的演技非常好,高超的演技获得了秦始皇高度的信任,在秦始皇眼里,赵高是一位忠心的老臣,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一是在秦始皇病重的时候,赵高是唯一可以贴身秦始皇的人,二是秦始皇去世时,托孤于赵高,希望赵高好好辅佐长子扶苏;

第三,秦始皇在世时,赵高还是会害怕秦始皇,但是在秦始皇去世后,勾结胡亥密谋伪造诏书,设计除掉扶苏和蒙恬,让胡亥继位;而我们都知道,胡亥就相当于是赵高的傀儡,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按照赵高的意思来;

第四,丞相李斯在知道赵高和胡亥合谋篡改诏书的时候,却为了一己私欲,居然守口如瓶,导致了扶苏和蒙恬被除掉,最终也坑了自己,临死的时候才后悔当初不该和他们一起设计扶苏和蒙恬,但是为时已晚了;

第五,这是最让吉古心痛的,就是扶苏和蒙恬,在接到诏书的时候,蒙恬就提醒过扶苏,这当中可能有诈,但是扶苏听不进去,最后自杀了。啊,这傻子啊,虽然古代说百善孝为先,但是仅凭一纸诏书就自杀了,真的是过于愚孝了。不过这也不能全怪扶苏,因为秦始皇的诏书都是赵高写的,大家都认这个笔迹,加上该有秦始皇的印章,自然扶苏认为这是秦始皇的意思,所以一心寻死,这才导致了赵高最终在秦朝一手遮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