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讓空姐回家?

為什麼不讓空姐回家?

機組人員執行完航班任務回不了家的問題,最近似乎愈演愈烈。


沒有人想激化矛盾,我們也只是想知道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的矛盾在於:


1.在一些城市,只要乘務員飛回來,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航班,都要在家門口貼上封條,告之隔離14天。


2.在這14天裡,乘務員有可能再次排上新的航班。


3.小區物業不認同民航的規定。


4.航空公司讓乘務員自己與物業協商解決。


記得今年年初,那時候疫情還在蔓延,人們已經開始感到緊張,每天的關注都是與疫情相關。看到電視上報道醫療系統在全國範圍內徵調精兵強將,馳援武漢,民航系統克服困難,平平安安的將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送到武漢。窗外雖然寒風凜冽,但心裡倍感溫暖。


說心裡話,對於航空業來說,雖然經營艱難,雖然日子困苦,但家國有難,我們每個人都不會置身事外,只會勇往無前。


中國民航人作為抗疫戰線上的重要一員,同時在國內救援及國際防控“雙線作戰”,為全國抗疫形勢回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貢獻。


以我的老東家為例,截止到3月12日,東航集團執行救援運輸包機累計100班,運送醫療人員9610人,從海外接回湖北籍同胞503名,此外還利用2005班客運正班航班腹艙運輸防疫物資,共運送防疫物資3222噸。


兩個月過去了,眼下春已暖,花欲開。我們卻悲傷的發現,在全國各地很多城市的小區裡,拖著箱子回家的“空姐”們被視為了移動的傳染源。


“我很理解,也很配合。但我只是想回家啊,哪怕不讓我進,讓我帶走幾件衣服也行啊。”


這個月初,一朋友跟我講起,那天她飛航班,在飛機上帶著口罩一天沒有吃飯,心裡還想著下午落地回家再吃。飛機落地,通過海關檢疫層層檢查,好不容易走出機場,回到基地,便打車回家。到小區門口,保安很負責的問:是從哪裡飛回來的?


姑娘如實回答了,然後被告知不能進。從下午5點一直到晚上10點,姑娘站在小區門口跟公司溝通,保安跟物業溝通,但溝通來溝通去,問題還是沒能解決,期間飢寒交迫。


要知道,這姑娘手裡拿著公司開具的證明,護照上有綠色的表示不需要隔離的標籤,但她就是不被允許回家。


另一位朋友也覺得自己滿是委屈。飛了一個當天的國內往返,回到小區被通知隔離14天。“物業甚至在我家門口專門裝了監控,多次警告我不能外出。”


當她把這個情況彙報給公司,公司回覆說:公司可以開具證明,但你要自己跟小區溝通。


“可是我怎麼溝通呢?人家根本不認航空公司的文件啊。”


“飛航班都要像做賊一樣,生怕突然有人出來就把我摁在地上。”


還有一位朋友,這個月總共也沒飛幾個航班,但每一班落地後心裡就開始膽戰心驚。


“把箱子和制服都放在朋友車裡,如果要飛就讓朋友來接。我穿便裝出門,上車再換,這難道不是故意隱瞞嗎?我也不想啊,可我能怎麼辦?”


她說小區門口要掃碼才能進,為了能回家,走進公司大門之前就把手機關掉,怕掃碼時被發現自己曾經離開過這個城市。“就像做賊一樣,生怕突然有人把我摁在地上說我犯法。”


“我已經在公司統一隔離了14天了,但小區還是不讓我進,按照他們的說法,只要還是乘務員,就有接觸旅客而被感染的風險。”


一朋友前段時間執行了一個海外航班,是去當地接回我們的同胞。結束那個航班,整套組按照規定被公司接走,統一隔離。隔離期結束後,公司也很貼心的開具了證明,可當她拿著這份證明回到小區時,物業依舊不讓他回家。


據朋友講起,她們小區要掃碼領取電子通行卡,但是要填寫個人的一些信息,“因為我填的是‘乘務員’,所以就直接退回,不能回家了。”


為什麼不讓空姐回家?


類似的故事,真的還有好多,且在多個城市上演。據一些空乘姑娘說,她們研究了所在地規定和政策,沒有哪一條是說不允許她們回家的,但物業就是不讓。


那麼就如何我開頭講的那樣,既然問題陷入瓶頸,那我們就要想個辦法將其解決。


我們來理一理。


物業人員來說,做好小區“外防輸入”的管控是必要的工作和法定責任,但他們除了當面問詢及觀察,基本沒有其它資源、能力甚至權限去完全掌握本小區空勤人員的出行軌跡,而小區內的空勤人員如果採取穿便裝出入小區或不如實回答以及其它方式刻意隱瞞其飛航班的情況,物業人員也基本無可奈何。


“一刀切”的方法簡單粗暴,但對物業來說是規避責任的最簡單途徑。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但這種做法給人的感受確實不太舒服。


機組人員來說,執行航班任務是必要的工作,飛完航班回家也是正常的生活需求。有的航司與當地有關部門協調後提供給空勤人員所謂的“授權書”、“通行證”,但個別社區或小區物業並不認可。


疫情期間,我們一方面既要服從國家防控大局,也要同時考慮到為普通民眾特別是為抗疫工作做出重要貢獻的特殊行業人員爭取最大化的生活便利。


我們認為,有關部門和民航系統可以在以下三點做進一步思考。


一、全國一盤棋:建立疫情期間針對民航從業人員的全國統一管理模式

由相關部委聯合下發文件,由民航系統及各地街道社區統一執行。可結合空勤人員居住地風險等級、執行航班風險等級因地制宜建立差異化的管控模式,為符合條件的空勤人員順利回家提供便利。


二、信息化管理:強化空地互相認可

在不侵犯機組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建立一套地方和民航能夠互相認可的信息共享機制,通過開發小程序等統一的管理平臺,便於社區人員、物業人員、空勤人員掃碼統一查詢個人航班信息及出入許可,一方面作為空勤人員進入小區的官方統一許可證明,一方面也避免瞞報漏報或管理疏忽造成疫情輸入。


三、無奈之舉:統一安排居住

退一步講,飛航班並非空勤人員主觀故意,而是因職業和使命需要必須飛之。但如果經有關部門科學評估認為所有飛完航班的機組人員都存在較大感染風險,不具備居家條件,那希望高層有關部門統一明確全國標準,由航司或社區統一安排機場附近酒店進行妥善安置。


空勤人員可免費入住安置酒店,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繼續連續執行航班任務,不影響航班生產。同時應為他們提供相對完善的生活保障,並按照航司駐外過夜費標準發放過夜補貼,費用由地方財政和航司共同承擔。


3月18日最高領導人在主持常委會研究部署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時強調:


要增強緊迫感,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要加強人文關懷,組織開展心理疏導,穩妥做好疫情善後工作,防範化解社會矛盾…

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不得再設置障礙,不對人員採取隔離措施…


全國馳援湖北,民航客機率先起飛;

助力復產復工,民航系統堪當主力;

防範境外輸入,民航人頂在最前線…


這段時間,民航人做了很多很多,卻從未求過回報。


外國疫情形勢更嚴峻,她們也會害怕;

國際轉國內旅客登機,她們也會焦慮;

入境等候七八個小時,她們也會疲憊;

穿防護服不吃喝飛一天,她們也會難受;

她們也有家人、也會為所愛的人擔心;

但航班任務一來,她們會馬上義無反顧登機執行。

哪怕,明知要接受一次又一次的隔離。


在飛機上,航班因疫情原因晚點,她們時常被刁難、甚至被辱罵…

回到小區,穿著制服拖著飛行箱,她們時常被嫌棄、甚至被歧視…


現在,她們只想能夠正常上班、安心回家,卻常常被擋在家門口,被各種託詞踢來踢去,無能為力。


多寒心!


作為空勤人員,我們當然會支持整體防控大局,服從集體利益,努力克服困難壓力,不會因個人原因給國家添亂。


但,也請不要讓偏見、歧視和不作為,堵住了民航人們的回家路。


為什麼不讓空姐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