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入木三分”的功力怎么造就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王羲之这个人物我们是特别的熟悉了,在中学历史中我们学过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出于他手。与王羲之有关的典故若干个,比如说:“书成换鹅”、“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入木三分”这个典故,看看的这个功力是怎样造就的?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功力怎么造就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王羲之热衷书法,自小对书法就情有独钟,学字、练字总能让他废寝忘食。他们琅琊王家是东晋贵族,也是书法世家。父亲王旷就藏有不少书法的相关书册。王羲之才七岁时就善于书法,十二岁那年,他在父亲的枕中发现了一本《笔说》,是前人写的书法理论,就偷偷地读起来。

父亲知道了就问他:“你怎么来窃取我的秘藏呀?”王羲之笑而不答。

父亲觉得他还小,所以没有让他看。

母亲说:“我看《用笔诀》,恐怕也不能藏秘了,你别看羲之小呀。”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功力怎么造就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父亲对羲之说:“等到你成人,我会传给你。”

王羲之拜请父亲马上把书给他学用,说等到他成人,恐怕要错过学习的好时机。

父亲听了很高兴,就把书给了他。不到一个月功夫,他的书法便大有进境。

过了不久,当时的书法名家卫夫人,也是王羲之的老师,见了他写的字后,便告诉太常王策说:“此儿必定看了《用笔诀》,最近看他写的书法,已经具有老成的智慧了。”

王羲之不仅有写书法的天赋,而且练字非常的刻苦。他曾经在池塘边练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无论休息还是走路,他心里总是想着字的结构,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气势,不停地用手指在衣襟上划着,时间久了,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功力怎么造就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他曾书《兰亭序》三十三次、《黄庭经》三十七次,写后,空中传来话语声说:“卿的书法感动了我,更不用说感动一般人了!我是天台丈人。”天台丈人就是前辈书法大家钟繇。

有一年冬天,皇帝将举行北郊的祭祀时,令王羲之在新的祝版上书写祭祀的祝祷文。当工人接着要削板时,发现王羲之的笔迹竟然入木三分,其遒劲笔力赫然可见。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功力怎么造就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这就是“入木三分”典故的来历,后人引申成“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形容人写文章或说话非常深刻。

从王羲之“入木三分”的功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靠他的天赋,后天的努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况且我们没有王羲之的天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