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这么多年的主谓宾,中国语句结构是谁先提出主谓宾的?主谓宾的由来是什么?

pawkao


主谓宾的概念纯属舶来品。古汉语是没有语法的。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全凭读者自己断句,也就是句读。

我不知道谁第一个把西方语法引进来。把一句话按照西方语言的理论分出主谓宾,我们不能骂所有舶来品,句法还是很科学的。它适用于所有语言。因为人要表达的事情大体是一样的。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人都有对爱的追求。那么,“我爱你”就是任何需要都有的表达方式。可能每种语言词汇的排列顺序不同。或者用词不同,且不说俄语,英语,就说汉语,我们以前是不说“我爱你”的。我的东北用“稀罕”。这是比较直接的,多数都是比较含蓄,不说“稀罕你”,而是请对方看电影,相当委婉。但语言都是可以表达的,我们不说是因为我那个时代认为,说“我爱你”太肉麻。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哎呀妈呀,你咋啥都好说呢?记的当年有个相当潮的同学,他发誓要娶栗原小卷。这么潮的家伙,在唱某首歌曲时,里面有一句“我爱你”,每每唱到这句话,他就不唱了。好玩吧!现在人免疫力强了,你说啥都无动于衷。你愿意爱就自己偷着爱吧。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我就是主语,因为主语的概念就是一句话的主体。发生了一件事,做事的那个人就是负主要责任的人,就是主语,谓的意思是说,诉说主语做什么,就是谓语,那么主语所做的事情又涉及到什么人,它就是宾语,宾有宾客之意。宾客都是接受安排的不能主动做事,那样不是喧宾夺主了吗。主谓宾就是基于这个简单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至于来源,就是西方语言的理论,但非常实用。学语言最好是先掌握句法。有了句法知识,就会越学越轻松。


散木17


汉语本来就没有所谓语法,现在我们所学习的汉语语法是建立在西方语言的语法基础之上的。马建忠是引入西方语法的第一人,其著作《马氏文通》影响深远,他借鉴的是拉丁文的语法。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是汉语语法学诞生的标志,该书认为“各国皆有本 国之格朗吗,大旨相似,所异者音韵与字形耳”。把拉 丁语法的框框照搬到汉语,从而建立起汉语语法体系。 同时该书也发现了汉语的一些特点: 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 中国文字无变也,所以介字济其穷。 建立了词本位语法体系。

后来经过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完善的语法体系。


王志毅


语言是符号系统,语法是符号系统内在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工具,符号是约定俗成,语法却体现了人的一种思维方式。主谓宾最基本的语法结构,体现了主体与外物的关系,也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主体在前,物体在后,主和物是支配关系,那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亦是如此。


北国李如花



手机用户糖画糖


这个应该没有具体的某一个人提出,应该是很多人研究成果的集合。比如胡适、钱玄同、黎锦熙、王力、吕叔湘、朱德𤋮等等。中国现代汉语的语法是仿照了英语语法而来的,我们从前的古代汉语不讲究语法。主谓宾也好,定状补也好,都属于句子成份,然后都属于语法。

中国的语法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在白话文的使用过程中慢慢被总结出来的,通过长期使用约定俗成,而且不断发展更新才到了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到的这个样子。


襟亚


没有谁提出来的,是长期中国语文教学的严谨性形成了的,特别是对刚认识字的小学生很有必要。当然,写文章有些讲究主、谓、宾。但说话确不竟然,比如:你小便小过了吗?我小过了!写作文,老师可能要批你错了!孩子说,大家都这么说的呀!那也没用。英文也如此。


时雨晨秋作者z


恁吃饭了没哪。

恁饭吃了没哪。

吃饭了没哪恁。

饭吃了没哪恁。


用户9864634900967


主谓宾真坑人


硬笔毛笔书法


语言是为了表达,表达的对象就是事物,表达的内容就是事物怎么样了,这是语言功能所决定的必然结构。至于主、谓、宾,只不过是对结构成分的命名而已,由谁最先命名的我也没考察过。


孜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