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醫師再談新冠疫情


許醫師再談新冠疫情

探索內心的世界!



在賽斯哲學思想的概念中,疾病絕對不是一個客觀現象,疾病引導我們開始自我覺察,讓我們重新調整內在身體的平衡。


同樣,群體事件的發生,也是為了矯正整個社會的失衡狀態。當我們深入探究發生新冠肺炎疫情背後的原因,才能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許醫師再談新冠疫情


一、針對不同行業角色應對恐懼的措施和方法


對於一線工作人員,如醫護人員、警察、機關工作人員、安保人員等,大家不僅要做好身體上的防護措施,還要建立健康的新信念:身體本來就是健康的;身體具備自我療愈力;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從而緩解和降低內心的恐懼感。

對於一般民眾,大家要從正規途徑瞭解冠狀病毒知識,學會自身防護的方法,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和公共衛生習慣。大家要明白,保護好自己等同於保護好別人。我們不僅要保護自己和別人的健康,也要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不要歧視那些受感染或隔離的人群。

疫情導致復工延期,對於企業而言,將要面對巨大的挑戰:服務需求減少;生產、投資與出口中斷;失業人口增加;財政與金融環境惡化。好在,國家也給予企業大力的支持:放鬆貨幣政策;為新經濟渠道提供各種政策支持;為中小企業提供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市場價值,把企業的核心標準建立在價值的基礎上,不停留在只追求“數量”產生的短期經濟效益,更要把企業長期的發展目標定位在“質量”上。打穩根基,才能應對各種嚴峻的考驗。

許醫師再談新冠疫情


二、新冠肺炎發生的意義


隨著新冠肺炎的全球性蔓延,很多國內外媒體把焦點集中在“武漢人”“中國人”“東方人”上,把問題發生的根源責怪於人身上,產生了很多歧視的現象。而這樣的觀點,也在全世界引發更多的恐懼和焦慮,以及對中國人甚至亞洲人越來越多的敵意。

從心靈動力學的角度來看,責備是沒有用的,相反,全世界人應該對武漢人民表示感謝。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說:“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所作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當這場疫情過去,希望有機會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謝武漢人民,我知道在這次疫情過程中,中國人民奉獻很多。”亦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強調:“中國人民正在為全人類作貢獻。”

疫情的發生,讓我們看到問題的所在,武漢人並不是問題的製造者。問題也不在於病毒,病毒只是媒介。當我們承認問題在我們自己身上,也就是在承認,力量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正如,患病的人不要去責怪身體和細胞。我們的細胞會受行為與信念的影響,當我們不能信任細胞,那麼不論採取任何措施,身體仍舊無法健康。同樣,如果我們把這次疫情怪罪在某個人群上,也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通過群體事件的發生,我們要找出背後與心靈聯結的意義。每一樁集體事件,都是所有人的集體創造,天災人禍也無一例外!


我的老師賽斯強調,沒有一件事是意外,這些群體事件的當事人,每一個都是基於個人理由而選擇了那樣的境遇,即使是傳染病大流行,人的慾望和情感也與其交融在一起。其實,天災最終的結果,是一種調整,目的是改善原本希望實現但遭到破壞的生命品質。

許醫師再談新冠疫情


三、疫情引發我們對現狀及未來的思考


回顧過去的二、三十年,我們一直把成就感、信心與希望寄託於經濟的突飛猛進和生活品質的提升與改善。只要經濟增長一直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計!

為了贏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夫妻兩地離愁、小孩離鄉求學、工人不遠千里打工……單一的社會價值觀,讓人們一味追求物質生活,造成了人們心靈的空虛,忽視了夫妻感情交流、親子的傾聽陪伴……

疫情爆發了,才讓我們重新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是否經濟穩定、收入夠多了,你就會有安全感?是否錢賺得夠多,職業夠高尚,你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是否你的收入很高,才代表你的創造力是很棒的?你的存在是否能凸顯出你的價值,還是你的價值完全由錢來決定?

許醫師再談新冠疫情


真正的價值是存在,是愛的流動,是內心的安全感,是生命的肯定,是情感的交流,是對生命喜樂的心。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盲目地追逐金錢,而是希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體現自我的價值。

實際上,自我需要非常認同物質實相,藉由這個執迷,才能超越物質實相,進而發現物質實相,其實來自於更大的心靈實相,這是所謂“格物致知”的道理,即

對物質實相的本質研究到了極致後,再進入心靈的探索。

從另一個角度看,新冠肺炎又像一支冷卻劑,它讓每一個人冷靜下來,重新思考和麵對自己的問題。新冠肺炎的發生,也是一個重要的轉型契機,當人類對物質的研究發展到了極致,一定要回來認識存在的根源。

所以,請大家透過新冠肺炎疫情,看到背後的問題所在,並開始走上探索內心的道路吧!

作者|許添盛


許醫師再談新冠疫情

作者簡介:許添盛【臺灣】,世界知名心理學家暨精神科醫師,心靈動力學的創始人及全球傳播的使者,著作等身的心理學作家、慈善家、企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