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设计:Paulodybala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想象一下,如果生活在是按照鉴定孩子考试分数而分配住房品质与工作的世界,孩子分数越高,房子也就越豪华,这个世界里男人是社会的生产者,而女人接受政府植入的胚胎,每个胚胎都有编号,并且在规定的年龄接受鉴定考。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社会上的职业由分数决定,考高分的孩子能跟妈妈一起住进“都心好宅”,享受舒适的生活,妈妈还能获得金质勋章,其余的人只能住在“鸽子笼”,脏乱的环境让许多人必之唯恐不及。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这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最后一章《必须过动》的故事内容,故事的开头若娃妈妈就被邀请上台演讲,向其他的妈妈传授下为什么她能培养一个满分的孩子,虽然这个孩子已经去世了,但再次接受了胚胎移植,生下了若娃。


在演讲中,有的孩子的妈妈问到:“ 您的胚胎成绩是不是还是跟以前的一样,可以传授我们满分的秘诀吗?”若娃的妈妈的脸色露出一丝丝尴尬,因为若娃的成绩远不如她哥哥的成绩那么好,但她还是回答到:“满分的秘诀就是爱,全心全意投入的爱,身为一个母亲,不管胚胎的资质如何,我们都要跟他一起努力,不是用单一考试评分标准来决定的。”


但都是表面上的功夫,十五岁的若娃以为自己的妈妈很爱自己,其实她不知道,她只是他妈妈想要获得更好生活的工具。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若娃的成绩远不如她的哥哥那么好,她妈妈想增加她的家教时数,但家教老师说到他已经尽力了,若娃很乖,但是学习能力不强,加时数对于若娃来说没有用,对于明年的鉴定考她可能不过关。


她妈妈胸前有个徽章,如果若娃的成绩不好的话,她胸前的徽章就会变暗一格。这会让她很没面子,她就用纱巾遮住了徽章。


因为徽章会决定她们住不住豪宅,如果徽章变暗,她们就要住进“鸽子笼”,鸽子笼就是贫民窟。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为了刺激女儿主角带着她参观贫民窟,当女儿质问她明明在教育讲座中告诉大家不要太在意鉴定考试,要用爱来教育子女,为什么现在又这么高压逼迫自己学习。


主角淡淡回应道,自己这么说只是为了给来听讲座的人希望,但事实上在贫民窟的那些人就是没有资源,他们没救的。若娃妈妈害怕会失去住在豪华的房子里,也希望他能让自己保住模范妈妈的称号。


所以她让若娃假装自己又ADHD(多动症)的倾向,这样就不用参加鉴定考试了,但是她没有告诉女儿的是多动症患者会被当做残缺品被政府强制精炼,也就是销毁。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一位神秘人告诉若娃,她的哥哥并不是出车祸死的,是自杀死的,若娃不相信,她尝试着寻找真相,但这真相是残忍的,她逃走了,逃到了一个没有用鉴定考而评分的地方,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但她放弃了这个世外桃源。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出于妈妈的爱,她选择回到了妈妈的身边,决定努力一把参加鉴定考试。


在走时她有跟帮助过自己的人留言说到,这个世外桃源,让她看到了人除了鉴定考,工作分配之外还有其他的可能,但她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两个世界都没有她容身的地方,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她现在能做的就是为自己勇敢一次。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可是她的妈妈要放弃她了,要把她给销毁,当若娃声嘶力竭问自己的母亲你爱我吗的时候,她没有回答,只是淡淡的回问了一句:你爱我吗?若娃哭着回答:“爱。” 既然爱妈妈,就要为妈妈牺牲啊。


最后妈妈再次进行人工植入胚胎,再次有了孩子。如愿以偿的继续住在了豪宅里,也被政府评选为教育导师。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在那个世界成绩决定一切,多数父母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不是全新的、独立的个体。


孩子的学习成绩决定着全家人的生活品质,导致自私自利到变态的妈妈,把孩子当成一个实现自己住富人区、成为教育专家的工具。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是这个样子的吗?


以分数的高低来决定上的大学,从高分填到低分,结果是什么我们就去学什么,另一种孩子没有明确的志向,可是考了满分,于是选择了满分才能就读的科系,究竟是符合自己的兴趣,还是符合父母与社会的期待。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我们的社会也出现这样的体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父母,会培养出高教育水平的孩子,父母会轻视技职体系,会觉得这是比较低人一等的职业,我们的社会与政府都有意无意的在固定社会阶层。


在影片中也展示了为了自己的名利和荣华富贵,会让自己的孩子拼命的学习,规划好了孩子的一切,强加给自己的孩子东西为了来弥补自己的缺憾。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电视剧小别离说到: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走向别离。


我们父母总是打着爱的名义,‘我这是为你好’这句话来肆意的干涉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想还有一点儿比较重要的是我们中国式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在有了孩子之后会把生活的重心放到孩子身上,逐渐的失去了自我。


从孩子出生下来就害怕孩子磕了,碰了,上学时就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害怕跟别人学坏了就开始限制自己孩子的社交圈,毕业了就干涉工作结婚,以过来人的姿态跟你说考上公务员是一个铁饭碗你需要考公务员,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会说这个女孩或男孩的家境是怎么样的呢?等等这些的事情。


父母会觉得他们在为我们铺路,但有时候这条路是我想要的吗?是真的适合自己孩子的这条路吗?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父母的自私的行为往往是迫使我们走向毁灭的道路,就像若娃妈妈的人生信条一样:

爱孩子,首先要爱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是个单独的个体,不是我们的物品,也不是随意向别人炫耀的工具。


不要把你们没有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子对孩子也是不公平。


我们的孩子也渐渐习惯于无视自己的心情,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变得极度敏感,自卑,在沟通关系上缺乏技巧,人际关系上也相处的比较差。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互相对比;


不得不承认,孩子考不好,家长也有逃不开的责任;


不得不承认,孩子和父母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生活和生命轨迹。


这个反乌托邦的世界到最后必然是政府胜利,孩子都是牺牲品,高压社会下,孩子们的人生从母体受孕开始就是一场竞争。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而被销毁。


反乌托邦的的世界,我们必须过动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Ta一方花园,给Ta养料和空间。


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