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审批权下放,房价升还是降?

近日,接连有大政策出台,又是金融放水,又是土地放权。3月12日,有一则波及全国的政策出台,却没引起大家的注意:

国务院下放用地审批权。核心有2点:1.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2.试点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和国务院批准土地征收审批事项委托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批试点省份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试点期限1年。(结尾附上原文链接)

土地审批权下放,房价升还是降?

这次土地审批权下放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各省除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其中8个试点省份包括永久基本农田在内的农用地都可以农转建。这样其实一下打开了很多强势省份强势城市的发展空间。

大家想想,对于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城市,需要对外扩张,这些地方的土地审批起来之前很复杂,有一些永久的基本农田又不能转为建设,所以可能这个地方要空一块,那个地方也要空一块。而现在自主了,尤其对于那种不光大,而且能连成片的城市群特别有利。

观察这些试点省市的分布,你会发现一个共性:都和中国最大的城市群紧密相关。北京、天津:京津冀城市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城市群;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重庆:成渝城市群;4大城市群全部覆盖到了,这几乎是赤裸裸地表明要扶持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发展。

当然有朋友会担心,这个事会不会对房价有什么往上的作用?按道理应该是不会的,土地供给更多了也更灵活了,能盖房子的地多了,从供需关系上来讲相当于供给侧一段往上涨了,房价不至于蹭一下拉起来。

土地审批权下放,房价升还是降?

很明显,过去人口增长最多的省份和城市,都在这些试点省市里面。人口体量越大,人口流入越多,越需要建设用地。这些高房价、高地价的大城市,就应该获得更多土地。天天喊“房住不炒”,没有足够的建设用地怎么可能房住不炒?不求扭转高房价,哪怕你建人才住房、安居保障房也得用地。

最近各地都已经在通过拍地来给财政补血了。据克而瑞土地月报显示,2月份土地溢价率回升至11.3%,同环比分别上升1.2和0.9个百分点。各地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拍地,地王频出,楼市冷了,但土地市场却嗨得不行。

广州越秀区9年都没有拍地,结果前不久拍出单价地王,楼面价高达6.46万/平方米;上海也在上个月拍出310.5亿元的总价地王,狠狠地奶了一口;北京,今年前两个月,土地收入金额高达672.74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相当于2019年全年土地市场成交额1696.88亿元的39.6%。

下放土地审批权到省市,地方有更大的土地规划和拍卖的权力,一定程度给当下的地方财政提供支持。楼市调控就可以不用松动太多,达到房住不炒下的平衡。但也不用担心供地暴增,房价下跌。土地指标总量有规划控制是不会变的,地方可以做的更多是存量的腾挪。譬如将郊区复垦为农田,将市区和近市区的农田转变为建设用地,产生结构性的供地变化。老城区老破小的价值会进一步的被压缩,除非是刚需需要学区,不然真的不适合将资金放在里面。况且为了获得卖地收入最大化,地方肯定会主动限制土地供应,不会让储备土地影响土地价格。

相比对住房的影响,土地审批权下放对基建影响会更大。很多基建都需要占用到一些基本农田,现在审批下放后,不再需要国务院审批,地方可以更灵活处理,项目建设效率会更高。加上经济恢复的34万亿基建需求,接下来这些试点省市的基建会大大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