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馬上朗誦一首古詩,你首先想到的是哪首?

赤裸裸的浪費


脫口而誦的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正值春天,應心應景。

《春曉》這首小詩,語言清淺,自然而然。從詩人的聽覺中,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和愛春之喜;從詩人的意覺中,感受大自然的更替代謝和惜春之意。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我昨夜睡得又香又甜,還沒有察覺,天已經亮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從門縫中飄進屋來,沁人心脾,再也沒有一點睡意了。

屋外院中的海棠樹上,池塘邊的柳樹上,到處傳來鳥兒們的歌聲,婉轉悅耳,遠近應和,此起彼伏,像是在催促我趕緊起身出門。

我回想起,昨夜在迷迷朦朦中,好像聽見過一陣陣沙沙的風雨聲。這瀟瀟春雨來得可不是時候啊,花兒們怎能經得起風吹雨打,不知道那些春花被吹落了多少。

“處處聞啼鳥”一句,寫出了春天的爛漫和生命的蓬勃,是詩人內心對春天的喜悅和熱愛。

“花落知多少”一句,寫出了詩人腦海中各種春花落紅滿地的景象,幾許惜春之意也就含蓄地存於其中了。

《春曉》是孟浩然早年隱居家鄉襄陽鹿門山所作,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這首小詩反覆吟誦,回味無窮,故能流傳千百年而不衰。

【大家好!我是九日文談。希望喜歡我的原創文字。一起學習,一起探討,共同進步,傳承文化。】


九日文談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正好現在也是春天的晚上。

小時候下決心背這首詩的時候,是因為它有個特別牛的評價——“孤篇蓋全唐”。能把三十六句一字不差的背下來,是我貌似高冷實則暗爽的高光時刻。那時候,我只覺得這是一首霸氣而孤傲的詩。

時光荏苒,這首詩在我心裡紮了根。但它仍然只是一首詩,是許多優美文字的排列組合,是可以藉由背誦它來體現文學素養和古詩積累的例子。因為我從來沒有在春天的晚上,真正的看到一池盪漾的江水,映著明亮皎潔的月亮。

幸運的是,我終於還是見到了那麼美麗的畫面。生活在北方的海濱城市,我們從小對大海常常熟視無睹,大海無疑也是美的,但從未刻骨銘心。那天晚上,我和先生帶著兩個孩子去海邊露營。已經是春末夏初的季節,空氣裡飄著淡淡甜甜的槐花香,一輪明月悄然立上樹梢,照在寧靜的海面上波光粼粼。當這樣的畫面進入眼簾,我的腦海裡突然出現了《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無波無浪的大江大海,應該都是這樣的一明千里吧。

多少年來熟悉無比的詩句,突然一下子懂得了其中的諸般意境,歲月如江水東逝的滄桑,人生如月照花林的夢幻,情意如相望相聞的渴望,思鄉如海霧碣石的沉鬱。當年獨立江邊孤身賞月的張若虛,一定是天地之間的孤獨人,才會問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語句;也一定是身在異鄉的孤獨人,才會“相思”“徘徊”,發出“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這般的心聲和遙祝。

而彼時彼刻的我們,如置身於一張綿延不盡的巨幅畫布中,守著一份小小的溫暖和幸福,心頭一片清平明亮。

《春江花月夜》

———唐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玉璫


在逆境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詩豪”劉禹錫,被貶逐二十三年後的一天,奉召返京的路上,在洛陽受到“詩魔”白居易的熱情款待,為了酬答白居易在筵席上賦《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一氣呵成寫下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這首詩。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全篇詩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摯情滲透其中,跌宕起伏,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首聯概寫了二十三年舉目無親巴山楚水的淒涼,頷聯用了兩個典故,“聞笛賦”、“爛柯人”,表達了對故人的懷念,和一路風塵歸來恍然如同隔世和滄桑之感,頸聯一掃陰霾,表現了了詩人對江湖沉浮的豁達胸襟,尾聯借酒對曾經的蹉跎和曲折一笑了之。此詩的魅力及藝術感染力不必多說,尤其是頸聯內涵深邃,哲理豐富,能給人們在逆境中很多啟迪。

正可謂:

莫道人生曲折多,從來不把淚婆娑。

任憑几度春秋去,雨雨風風奈若何!


獨自長歌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木頭閒文


如果讓我馬上朗誦一首古詩,我立刻就會想到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從今日看來,這首詩在寫憂怨方面有著較高的造詣,特別是最後一句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如果一個有故事的人,唸到此,會有一種憂傷無處訴說,愁怨沉鬱於胸,痛徹心肺之感!


腹負將軍


如果讓我馬上讀一首古詩,我馬上想到的是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因為這首詩像一幅意境悠遠的水墨畫,在人面前徐徐展開。這幅畫中有泛著清輝的天光,有湖中透著光亮的漁火,有清麗挺拔的楓樹,有寺廟中傳來的悠揚的鐘聲,還有湖上小客船中孤獨的旅人。這是深夜的畫面,一個孤獨的旅人看到湖中的那一點光亮,感受著秋霜的寒涼,聽著樹上鳥的淒厲的叫聲,本就夠寂寞了。這時寺廟中還傳來了敲鐘的聲音,就更讓人感到寂寞與悲涼了。這種憂傷、寂寥、落寞的意境讓人心潮起伏,歷久難忘。 愛好詩詞的朋友們,你們同意我的觀點嗎?



喔愛小咪


我會想到水調歌頭這首古詩,以前上學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這首詩。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解讀:明月即明鏡,明鏡可洞察一切。青天代表公正,比如常用來形容清官。蘇軾由於反對王安石變法,政治立場不合,作詞時已被貶謫多年。結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解讀:尊敬的老天爺我想問問你,世間難道沒有能夠明辨是非的鏡子嗎?王安石那一套對國家沒有好處,為什麼皇上您就看不到?(站在蘇軾的視角)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解讀:借月宮比汴梁,同時也以一種反問的姿態襯托一下如今的政治環境。反問上蒼,你們那裡過的怎麼樣?其實他想表達的是我們人間現在被變法折騰的不怎麼樣。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解讀:今天是八月十五,我通宵達旦喝了一宿,可能是見到了來自汴梁故人的緣故吧,酒逢知己千杯少嘛!由於被貶裡京城已數載,蘇軾不停的向友人打聽汴梁的動態。當得知王安石的變法派現在日子也不好過,皇帝目前對變法產持懷疑態度時(當年的十月王安石也被貶了),蘇軾的心中突然衝動的想回到汴梁(我欲乘風歸去),實現自我的政治抱負。但冷靜下來後,他又借月宮的瓊樓玉宇和寒冷,比喻擔心回去之後依然被冷落,無人賞識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繼續不得志。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解讀:依然通過借月宮比喻當今朝廷。算了吧,與其回去被冷落,不如在這裡形單影隻的唱歌跳舞。倒也逍遙自在,了無牽掛。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解讀:時間隨著明月的轉動一分一秒的過去,月光透過窗戶照進了屋子裡,滿腦子思緒的我卻全無睡意。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解讀:我知道我不該抱怨,但為什麼此時此刻我沒有在京城,抒發自己的政治觀點讓皇上辯明是非?(此時王安石的變法派壓力很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解讀:感嘆!人生有苦有樂,有聚有散,月亮能被雲朵遮擋,也有圓有缺,自古以來皆是此道理,世間沒有十全十美。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解讀:遠水解不了近渴,現在國家被變法折騰的這麼亂,我卻幫不上任何忙,只能默默在心裡送上自己的祝福,但願國家無論怎樣,都能太平安康,普天之蒼生能夠幸福美滿!


陽陽漫劇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欲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整首詩無不抒發了詩人狐獨惆悵的心情。在一個月夜,詩人在花下獨酌,無任何人親近。李白運用了花、酒、人、月影,充分描述了自己懷才不遇和寂寞孤傲狂蕩不羈的性格。寧可與月光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也不與腐朽同流合汙!


曦陽Zzz


我先想到的是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飄蕩著炊煙的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一位騎著瘦馬的遊子緩緩前行。

夕陽早已往西沉下來,

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極遠的地方。

賞析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與此曲感情比較相似的還有杜甫一首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老徐水暖


首先想到《詠鵝》,詩朗朗上口,畫面感豐富。雖然是駱賓王七歲時所作詩,雖然相比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其他很多名篇少了一些深度。但恰恰是其幼小心靈的純淨質樸,給了詩歌的恬靜和優美。有時生活靜下來想想,不就是能像駱賓王所詠之鵝如此之自由暢快,如此之清新動人嗎。或許這也可以是一種人生之境界。不為利忙,不為名累,不為情困,不為事煩。活在當下,活出自己,活到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