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最近,神兽们都在家里上网课,真真是对家长莫大的考验。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众多娃在家的“名场面”中,大家一定都见过他们遇到点小挫折就哭个不止的情景吧。


这天,我家娃正因为学习问题嚎啕大哭时,朋友给我发来一条信息。


朋友说她儿子每天做作业都各种折腾,“动不动就发脾气”,我反手就给她发过去我女儿此时此刻梨花带雨的照片,在“经不起打击”这件事上,这些娃们有着惊人的一致。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学习时遇到一些难点,或者意见跟父母相左时,这些娃往往通过【哭】、【生气】的方式拒绝和父母正面交流。


其实我家何尝不是这样呢?她自己饶有兴致的写了一篇小作文,邀请我去看,我刚说:“宝贝,你这个作文格式不对,标题、标点符号都不对。”还没来得及细讲具体哪里不对,她就开始抽泣了。我知道她期待的是我的表扬,可当时我本打算和颜悦色地讲完问题所在,再表扬的,可是根本等不到第二步,娃就已经泣不成声了。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朋友说每天辅导作业也好,玩游戏也罢,遇到“输”、“错”的时候孩子就特别委屈,宛如遇到了啥过不去的坎似的。朋友说这些娃都这样一点点小挫折就弱不惊风,如此这般【输不起】,以后怎么经历大风大浪呢?


由于担心孩子现在的【输不起】对他们将来性格养成产生负面影响,朋友去查了很多“育儿宝典”,尤其看了几篇主题为“小时候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了也赢不起”的文章后,朋友更加不淡定了。


我们小时候经常听父母教育我们要胜不骄败不馁,现在自己带娃才知道让孩子赢得漂亮需要投入很多精力,而输得优雅,其实更难能可贵。


什么叫“优雅的输”?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阿基拉和拼字大赛》,这是一部很励志的教育片,处处充满了让人惊喜、感动的地方。整部电影最让我震撼的是这么一个场景:拼字大赛决赛时,12岁的少年哈维尔曼德兹由于一时疏忽拼错了一个单词,当评审判定错误时,一瞬间,错愕、遗憾、难过的表情从他脸上一闪而过,很快他因比赛而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他微笑着对着台下一个飞吻。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外加一个轻盈的谢幕动作,让评审、观众都欢乐起来。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然后少年转身对还在台上的竞争对手说:“去年第13名,今年第5名,明年我会大获全胜,现在是你出头的时候了。”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在“输”面前,他把【优雅】二字诠释得足够彻底。


这个孩子的心态好到炸裂,他不会因为输了今天这一局就一蹶不振,真正做到了我们人人羡慕的“败不馁”。


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当我们困扰于“孩子为什么输不起”的问题时,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孩子输了会哭是否正常?


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家长说孩子参加学校运动会,输了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道理讲了一箩筐都没用,这个妈妈感觉特别苦恼,她说那些运动员谁不是从小就锻炼,从没听过哪个运动员小时候遇到挫折会哭。于是,我默默地发了这张图给她。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这是幼时的福原爱在乒乓球场上输球后嚎啕大哭的名场面,我想告诉这位妈妈,专业运动员小时候也经历过“输了就哭”的场景。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孩子经历“输”后,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很正常,我们不应该期望孩子在“输”面前表现得大度而坦荡,尤其是太小的孩子(至少8岁前),他们还没办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没法直面输赢带来的压力。


所以不要太纠结于为啥你家孩子会“输不起”,更不要随便给孩子下定义,此时此刻的他们只是还不知道除了哭,还能怎么做!


他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

为什么孩子心里会如此明确“输”与“赢”的区别呢?这个压力其实是家长带给他们的。

回想一下,是不是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赢的时候,我们都会表扬、赞美他,以他为傲,甚至还有庆功宴,给他【众星捧月】的感觉。可是当孩子输的时候,我们却批评、冷落他,甚至有的家长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责骂孩子,把他拿来和“赢家”对比。这一输一赢的巨大落差才是孩子压力的主要来源。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也就是说,孩子无论输赢,他面对的压力是双重的,一是竞争本身带来的冲击,二是父母对他的态度。尽管有的家长已经在孩子输时尽量让自己表现得足够平静,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赢时自己表现出来的激动也会和平静形成强烈对比。正是这种对比,加剧了孩子的压力感。如果父母要淡化输带来的压力,最好在赢时也不要过分激动。


把握好“让”孩子的度

其实孩子学会把控面对输赢时的情绪,本身应该有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就应该把握好引导孩子的那个“度”。这个度如何掌握?这是对家长的挑战。


  • 由于孩子输了会哭,于是有的家长尽量只给孩子赢的机会,孩子没有机会体验“输”,因此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输。


  • 也有的家长认为既然玩,就要“玩得起”,从来都是按实力出牌,可是与心智水平比自己高很多的父母相比,孩子只有输的机会,久而久之,打击了孩子的信心。


和孩子“竞争”时,到底该不该让?什么时候让?什么时候不让?如何让?这个程度的掌握,也让很多父母感到一个头两个大。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很明显,在我们和孩子“竞争”时,需要适度放水,但是需要跟着孩子的节奏来调节“让”或者“不让”的松弛度,这个度的掌握没办法用具体的语言或者数据来定义,我们要灵活地根据孩子的表现加以判断。


比如上一个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在小区玩游戏,游戏规则是我们通过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定输赢,赢了的人就能向前跳一步,先摸到前面那棵大树的人就算最终胜利者。


最开始孩子爹和孩子玩,孩子爹秉持“公平竞争”的原则,赢了后卯足劲往前一跳,他这一跳就是孩子三四跳的距离,因此孩子爹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当时孩子就不答应了,哇地一声哭起来,大叫“这不公平”,还“恶狠狠”的发誓再也不和爸爸玩了。


为了缓解当时的尴尬局面,我主动要求和女儿再来一局,女儿不愿意,她内心很明确我们和她之间“实力”悬殊,这个游戏规则在她眼里已经很不公平。不公平的游戏,注定会输,她自然会排斥,排斥的同时也表明她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


我赶紧和孩子重新商量游戏规则,我承诺我会像小妹妹跳一样,比她跳得近一些,她才勉强同意和我玩一局试试。由于孩子上一局输得很惨,所以我知道这一局必须让她赢,于是我每次跳时尽量跳小步,甚至左右摇摆压根不前跳,在我的“放水”下,孩子赢了这局后信心大增,她发现这样玩才“公平”,也愿意继续挑战。


连续“让”了几局后,孩子已经自信心暴增,认为自己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了,我开始调节“放水”的度,尝试着比她更逼近大树半步的距离,眼看着我跳到了她前面,孩子有些着急了,担心她会放弃,我赶紧说:“哎呀,我只比你多了一小步,你岂不是很容易就追上来了吗?”孩子马上接话:“这么一小步,追上来就是小菜一碟的事嘛。”然后,剪刀石头布时我刻意出慢了一点,又给了孩子“追上来”的机会。


再接下来,就不断调整领先她的距离,甚至完全赢她,这时候再输,孩子心里想的就是再来一局,我就不信我赢不了,而不再是输了就哭了。

宅在家的神兽“输不起”,成为逼疯家长的“名场面”

尽管到现在,我女儿仍然会在面对“输”时表现的不开心,但是只要自信心还在,即使小时候也曾“输不起”,但是将来能够优雅地面对输一定不成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