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順水推舟”


1881年,左宗棠從陝甘總督任上調回北京,當上了軍機大臣。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好幾年了,但因為沒有過硬的靠山,閩浙總督何璋一直沒有給他安排實缺。他認為自己父親和左宗棠是老朋友,所以千里迢迢從福州來到北京,卻被左宗棠罵了一通。出來後,在集散古玩字畫的琉璃廠,看到扇面上寫的詩詞都模仿左宗棠筆跡,不覺心中一動。於是,將仿落左宗棠之款的扇面帶給何璋看,並言“左宗棠是我父親至交,多次接見我”。十天之後,黃蘭階就到某縣任知縣了。次年春,何璋拜見左宗棠,告知黃蘭階任用之事時,左宗棠說:“是他啊!去年他來北京,曾央求過我。孺子可教則用,不用我多嘴了。”到1883年,黃蘭階已經是副省級高官——分管汀州、漳州的汀漳道臺了。


左宗棠的“順水推舟”


僅僅兩年左右的時間,黃蘭階竟一躍成為了副省級高官,這官也似乎升得太快、太離譜了。

黃蘭階的升官,之所以坐了火箭,固然靠的是騙——以仿落左宗棠之款的扇面行騙,否則,何璋又何以相信黃蘭階其父與左宗棠為老朋友呢?然而,歸根到底,緣於何璋的見風使舵、溜鬚拍馬。

與其說何璋是在關照黃蘭階,不如說,是在拍左宗棠的馬屁,是在照顧左宗棠的面子,或者說,是為了給自己留點發展空間、留足升遷後路——自己今天關照了你左宗棠朋友之子,你左宗棠明天還能不關照我?

本來,左宗棠是可以逃脫與黃蘭階提拔之干係的,雖說人家憑父親的關係曾央求過自己,但畢竟還是“罵”了一通,給擋了回去。然而,左宗棠對別有用心的何璋一番“稟告”的回覆,終究成了一種不薦之“薦”,或者說是一種“順水推舟”之“薦”。

“是他啊!去年他來北京,曾央求過我。孺子可教則用,不用我多嘴了。”——左宗棠的這番話,放在當時的特殊背景、特殊語境裡,其給人至少傳達出這樣三個信息:一者,黃蘭階確乎跟左宗棠有著特殊關係;二者,“孺子可教則用”,不就是一種婉轉的特別關照嗎?三者,“不用我多嘴了”,其潛臺詞似乎就是“這麼點小事,再也不用我說第二遍了,你回去自己搞定就是了”。

是啊,該是多少帶有一點與黃蘭階之父是老朋友的感情色彩,且先前直接推薦多有不便,故左宗棠的這次不薦之“薦”、“順水推舟”之“薦”,亦恰恰成了何璋大膽破格提拔黃蘭階的“尚方寶劍”。

靠詐騙要官,依“靠山”做官,倚拍馬任官,仗“順水推舟”薦官,這樣的官場生態,對於百姓,對於社會,對於國家,是禍是福,當不言自明。

(摘自《解放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