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在國內名譽掃地,是因為這三件事,其中公攤面積害苦國人

李嘉誠在國內名譽掃地,是因為這三件事,其中公攤面積害苦國人

導讀:李嘉誠,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連續15年華人首富。李嘉誠是當之無愧的商界大佬,贏得了很多人的讚譽,是很多年輕朋友的偶像,。但現在李嘉誠名譽掃地,甚至被說成“賣國求榮”,其實是因為這三件事。

我們先來看下李嘉誠的奮鬥史,堪比勵志大片

李嘉誠在國內名譽掃地,是因為這三件事,其中公攤面積害苦國人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出生在廣東潮州潮安縣北門街面線巷的一個教師家庭。

5歲的時候,李嘉誠在父親的影響下,在觀海寺小學讀書。

20歲的李嘉誠當起了塑料花廠的總經理。

李嘉誠在國內名譽掃地,是因為這三件事,其中公攤面積害苦國人

1979年,“長江實業”宣佈與匯豐銀行達成協議,斥資6.2億元,從匯豐集團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22.4%的股權,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之後,李嘉誠又轉入航空運輸、電力供應以及零售等領域,也分別在加拿大、美國、新加坡建立了自己的企業。

到2000年,李嘉誠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126億美元,兩次穩居世界10大富豪榜排名。

2018年,李嘉誠的財富有1900億元,是全球第32位。

李嘉誠在國內名譽掃地,是因為這三件事,其中公攤面積害苦國人

讓李嘉誠名譽掃地的三件事。

事件一、在華撈金、投資別國

李嘉誠創業時趕上了中國改革開發的紅利,加上很多優惠政策,李嘉誠投資了各行各業,尤其是房地產行業,李嘉誠也因此成為亞洲首富。

在取得成就後,不應該建設祖國,回饋社會嗎?但他沒有。

李嘉誠在國內名譽掃地,是因為這三件事,其中公攤面積害苦國人

李嘉誠1983年就移民加拿大,從2013年,李嘉誠逐步拋售國內資產,已經成功套現1700億現金,把這些錢投資英國,包括鐵路、電訊等行業。

面對國人的批判,李嘉誠這樣回覆:“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是一個純粹的商人。別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評判我。哪裡有回報,哪裡有風險,我就投資哪裡。”

這是中國企業家該有的擔當嗎?

事件二、囤地,炒地

李嘉誠在國內名譽掃地,是因為這三件事,其中公攤面積害苦國人

李嘉誠成為首富主要靠房地產,他遠見卓識的買了很多地。而他買的地很多並沒有造房子或者投資,而是囤地,捂地不建房,等待升值後再賣掉。讓很多項目推遲甚至荒廢掉。

事件三、發明公攤面積

李嘉誠在國內名譽掃地,是因為這三件事,其中公攤面積害苦國人

公攤面積是所有購房者最反感的事情。你明明有100平的房子,去掉公攤後實際使用面積只有70平。也就是你花了100平的錢只買了70平。

起初公攤面積是香港的,他把公攤面積帶到了大陸,現在大陸幾乎都有公攤面積。但在 2013年,香港取消了公攤面積,但內地仍在沿用。

李嘉誠在國內名譽掃地,是因為這三件事,其中公攤面積害苦國人

結束語:

作為享受中國改革開放紅利的企業家,在自己有錢時,是不是應該回饋社會,懂得感恩。沒有中國的發展風口,不可能有你的首富的。雖然我們不能用道德標準來要求他必須怎麼做,但是李嘉誠帶了一個壞頭,“掏空”中國奉獻海外,而如今,很多企業家已經成為李嘉誠的影子,比如孫宏斌、張欣等人都紛紛投資海外。

小夥伴們,對此你們怎麼看?

李嘉誠在國內名譽掃地,是因為這三件事,其中公攤面積害苦國人

本文由銀行科技小哥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不得抄襲。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