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發明一種酷刑,只是一張普通紙,百年時間卻為何沒人能抗住?

謝龍


朱元璋發明一種酷刑,只是一張普通紙,百年時間卻為何沒人能抗住?(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中國是一個善於發明的國度,中國的四大發明享譽世界,可是在古代中國另一個發明卻是駭人聽聞,讓人聞風喪膽,那就是——酷刑。中國古代酷刑主要包含凌遲、斬首、腰斬、剝皮、炮烙、宮刑等二十二種。酷刑發明的原因主要是統治者用來震懾臣民的,能夠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是用來加強自身統治的一種方式。

明太祖朱元璋提起來大家都不陌生,這位草莽出身卻黃袍加身的皇帝,在發明酷刑方面很有天賦。明朝在朱元璋的帶領下,走上了以嚴刑酷法來馴服官員和百姓的道路,這從我們所熟知的東廠、錦衣衛等組織的成立,就可以看出來。朱元璋發明酷刑目的很明確,就是用酷刑來打壓貪官,功臣,甚至恐嚇百姓的反抗的。

在明朝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刑罰體系,各種刑具更是駭人聽聞,但是,最為厲害的還是朱元璋,此人堪稱刑罰天才,他發明了一種酷刑,用一張紙便能殺人,在明朝便從此再無人敢貪。

這種刑罰就是貼加官,這個名字聽起來似乎很正面,也很好聽,但事實上卻是殘酷至極。這種酷刑在實施的整個過程中不流一滴血,僅僅用一張紙就能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人死了之後,還一點痕跡也不留。這個刑罰最方便的地方就在於,可以殺人於無形。更直觀一點的講,貼加官也叫悶刑。

這種刑罰的流程是,將一個人捆綁在某個地方,使其不能動彈,之後取來一張特製的紙張,放在犯人的臉上,然後在上面澆上水,使得紙張將整個臉部包起來。隨著犯人的呼吸,紙張越開越緊,犯人缺氧,窒息。但是此時手腳都被綁住,十分痛苦的掙扎,使其無法進行呼吸。倘若發現此人沒有多大的感覺時,那就再往上加一張紙,直到此人呼吸困難為止,這樣的痛苦,常人一般是無法忍受下來的,就如同溺水一樣。

可隨著紙張的增多,犯人已經無法再掙扎了,再堅強的人一般都只能挺過3張紙,到了第五張紙的時候,只怕是已經一命嗚呼小命不保了。而在這種死法下,身體一點傷痕也沒有,甚至臉上的表情也沒有多少變化,一滴血都不會流。並且經過處理之後,連死因都很難找出來,殺人於無形之中,殘酷到了極致。等紙完全乾後,幾張紙已經成了一個堅硬的人臉模型。看上去非常像戲臺上跳加官時帶的面具,這個刑罰的名字也由此得來。

貼加官最妙的地方在於如果在施刑中突然改變主意,想要放此人一條生路也很容易,只要將桑紙取下即可。這個刑罰利用當事人內心的極度恐懼,讓他們時刻瀕臨在死亡的邊緣,折磨他們的意志從而可以輕易的打開被詢問者的嘴,輕而易舉的得到施刑者想知道的信息,貼加官可以說是朱元璋的得意之作了。

在漫長的封建王朝中,人命如同草芥,只要是能夠加強自身的統治,用什麼手段都不重要,因此各種各樣的酷刑層出不窮,因為酷刑可以震懾臣民,加強王朝的長治久安,所以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對此也是樂此不疲,像朱元璋這樣通過殘暴手段統治臣民的君王當然也由衷喜愛了。



葛大小姐


幾張桑皮紙,一碗燒刀子酒就可以悄無聲息的奪人性命,聽上去比那些皮開肉綻的酷刑溫柔許多,可受刑者卻是痛苦萬分。



這種幾張薄薄的紙就殺人於無息的酷刑傳說是朱元璋發明的,為的是治理那些貪官汙吏,名叫貼加官,在清朝也稱為加官進爵,是朝廷治理官吏的常用酷刑。還因為其“殺人無痕”的特點,也特別受宮廷內嬪妃的青睞,常用來處理不聽話的宮女太監。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苦情男二凌雲徹就是死於這種刑罰,海蘭一句“那就賜你加官進爵,一路好走”讓很多追劇的小夥伴紛紛上網求科普,不是加官進爵嗎,怎麼又死了?而在這之前的電視劇《李衛當官》更是把行刑的過程演繹了出來,一張桑皮紙一口燒刀子,紙被浸溼後緊貼著臉,口鼻被遮著導致呼吸不暢人就會下意識大口呼吸,而大口呼吸就把紙全給吸了糊著嘴巴,就在這一呼一吸之間,一般五到七張紙就會使人喪命。



和這種貼加官類似的聽上去很溫柔,但實際很殘忍的酷刑還有笑刑和水刑。

笑刑是在犯人的腳掌心塗上蜂蜜等塗料,然後牽來山羊舔舐,山羊舔腳掌就會使犯人發笑,而長時間的大笑會將身體內的氧氣耗盡,最終會缺氧窒息而死。


水刑和貼加官的方法很類似,只是使用工具不同而已。將犯人頭高腳低的綁著,然後在臉上蓋上毛巾,把水一直往犯人頭上澆,因為被蓋著毛巾就會像貼加官一樣無法呼吸導致窒息的感覺,最後會張著大口卻被悶死,特別的煎熬又殘忍。

貼加官這種用紙殺人的手段並不是朱元璋原創,早在宋慈的《洗冤錄》中就有記載被人用溼紙搭口鼻而死,所以明太祖是背了這個鍋,人家可能只是把它利用到刑訊中來。


寶阿寶呀


朱元璋發明的這種酷刑,叫做”貼加官“。

這種刑罰工具簡單,只需要水和一張張。將要審訊的犯人捆綁在某個地方,使其動彈不得,然後將一張紙在犯人臉上,再對這張紙進行噴水,溼潤後的紙張迅速貼服在犯人臉上,使其無法呼吸。

這還沒完,如果他不招供,再往上加一張紙,直到犯人的呼吸越來越困難,乃至窒息。

這個刑罰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是個極大折磨。

它不比其他身體折磨,它隨時可逆,只要犯人承受不住,立刻可以揭去,恢復呼吸。且不留下痕跡。而其他的譬如火炙、鞭打,即使扛不住了,那受過的折磨也還在那兒,這會讓一些人索性橫下心來死扛到底。而”貼加官“之刑,只要你招供,一切如同沒有受過傷。

但如果不招供,逐張加紙,將會呼吸越來越困難,就像溺水的人,越浸越深,苦不可當。

這種刑罰操作簡單,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所以,自朱元璋發明這個方法,受此刑者,鮮有不招供的。那些貪贓枉法之輩,見此股慄。


錢多多讀文史


一張普通的紙可以輕易地迫使人招供,這與我們想象中能奪人性命的酷刑,好像怎麼也扯不上關係,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卻是真實存在的。

這種刑罰執行起來十分的簡單,首先將受刑者捆綁起來,使其動彈不得。然後準備一盆水和幾張桑皮紙,接著便是把浸溼的桑皮紙貼在受刑者臉上,如此反覆一層層操作。

桑皮紙具有吸水性,會嚴絲合縫地緊緊貼合在犯人臉上,將空氣隔離開來,使其無法呼吸。

對受刑者來說,這無疑是個極為痛苦和恐懼的過程。

僅僅一張桑皮紙,密封性還達不到完全隔絕空氣,只會讓受刑者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而且處於求生的本能反應,受刑者往往會張合嘴巴或吐出舌頭去捅破那張薄薄的紙。

但是,隨著桑皮紙層數的不斷增加,密封性會變得越來越好,隔離空氣的效果也隨之增強。這時候,受刑者越是掙扎就窒息得越快,甚至會出現面部扭曲。貼到第六第七張的時候,犯人便會完全窒息而亡。

整個刑罰的過程不算長,表面上看起來,相比於身首異處的砍頭和千刀萬剮的凌遲處死,這款刑罰充滿人道主義,不見血、留全屍。但在受刑者這裡,卻是漫長無比的瀕死體驗,讓他體驗死亡的恐懼,而又無法逃脫,受盡精神上的折磨。

剛剛還活靈活氣的一個人,轉瞬間化作離魂,估計在身旁看的人都能驚出一身冷汗。

傳說這款酷刑的發明專利權,是屬於明太祖朱元璋所有,因為專門用於懲治和威懾那些貪官汙吏,所以名為“貼加官”。

由於具備殺人於無形的特點,往往能夠隱藏死因,推說成病死、暴斃,故而深受明、清兩朝統治者青睞,主要用於懲治宮中的嬪妃與不聽話的太監宮女們。

在這一刑罰盛行的那幾百年的時間裡,無論是用來逼供,還是用來“懲殺”犯人,沒有不成功的。最重要的是能保證不見血,死後留全屍,極大地維護了皇家的顏面。

鄧超主演的《少年天子》中,太監吳良輔就是死於“貼加官”刑罰。美軍審訊頑固犯人使用的“水刑”,據說是在犯人臉部覆蓋打溼的塑料薄膜,然後不斷在其身上潑灑冰水迫使其深呼吸,恐怖的窒息感讓犯人實在難以忍受,往往撐不住多久便乖乖就範,這也可以算得上是“貼加官”的2.0版本了。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酷刑發明者,落在他手裡,判個砍頭斬立決算是個不受罪的好死,要是趕上貼加官、五馬分屍、凌遲處死、剝皮實草等酷刑,當真是痛不欲生的活受罪。

這裡面死得最慘的,估計是戰功赫赫卻又驕橫跋扈的大將軍藍玉,硬是被剝下了整張人皮。最後朱元璋還是看在藍玉的女兒蜀王妃份上,才答應將這張人皮由她供奉在四川成都的蜀王府,直到200多年後張獻忠入川時才重見天日。

不得不說,類似“貼加官”等酷刑,確實是審訊與滅口的利器,但同時也導致了司法的倒退,看似不流血卻傷天理、害人道。

朱元璋的執政,儘管反腐的力度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各種嚴刑峻法著實令當時的官員膽寒戰慄。

然而,朱元璋在明朝的法治建設上,顯然又是不成功的,明明有具體的法律擺在那裡,卻又頻頻任意使用殘酷的刑罰。這也是他死之後人亡政息,官場腐敗捲土重來的深層原因。


劇透歷史


貼加官

朱元璋在登基後的第二年便開始不滿足於一刀殺掉貪官所帶來的快感了,他始終認為直接殺掉貪官太便宜他們了。思前想後便開創了一個新的酷刑—貼加官。

酷刑操作實錄

這個酷刑的操作其實很簡單:先把人固定,用桑皮紙覆蓋在犯人臉上,接著再噴上水,紙吸收水後紙會立即軟化,緊貼在犯人臉上。而犯人慢慢的會感覺到呼吸困難。

這個刑法要麼是折磨,要麼是逼供倘若犯人啥也不說,這時候再貼上第二張紙,如法炮製,第三張,第四張……

犯人慢慢的窒息會導致其胸腔血管迸裂,甚至肋骨開始斷裂,此時,犯人身體表面不會有任何的傷口,但已經有了眼中的內傷,犯人甚至可以感受到自己胸口血管爆裂,或者骨骼斷裂。最終,犯人失去意識,慢慢痛苦的死去。

結語

溺過水的朋友可能都領教過窒息的痛苦,這個刑法無疑是溺水的進階版。為啥?空氣就在身旁,卻無法呼吸,這是精神和肉體雙層的痛苦!

老泰迪甚至認為這個酷刑的可怕程度遠超於凌遲!


老泰迪講歷史


朱元璋統治時期,為了鞏固自己得來不易的政權,他大肆屠殺功臣,併發明瞭很多酷刑來對付反對自己的人,最殘忍的就是剝皮之刑,明朝開國功臣藍玉就是剝皮之刑的受害者。



除了殘忍的剝皮之刑外,朱元璋還發明瞭一種叫“貼加官”的酷刑,來對付貪官汙吏,這種刑罰看起來並不可怕,但是真的對受刑人用刑,卻沒有人能挺得過去!

“貼加官”也被人稱為“加官進爵”,很好聽的名字,但是刑罰實施起來對受刑人來說卻痛苦不堪,所以這種刑罰經常被用來對犯人逼供用的。

其實“貼加官”的道具很簡單,就是最普通的桑皮紙,犯人受刑時一般會被平躺的綁在特製的長凳上,防止用刑時犯人掙扎,然後先用一張桑皮紙貼在犯人的臉上,遮蓋住犯人的嘴和鼻子,然後噴一口水在桑皮紙上,這時的桑皮紙由於受潮,會貼在犯人的嘴和鼻子上,於是犯人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



這時候施行人一般會問犯人“招不招”,如果犯人招了就用刑結束,如果犯人很頑強不招的話,此時施行人會在原來的桑皮紙上再貼一張,再噴一口水,此時犯人的呼吸更加困難了!

如此幾次,很多犯人在貼到4到5張時由於實在喘不過氣來就會招供了,而不招供的最終會因為窒息而死。




看似簡單的一個刑罰,卻利用了人要呼息的特點,成為了一種酷刑,跟皮肉之刑不同的是,皮肉之刑的疼痛人可以忍,而“貼加官”令人窒息的痛苦人卻不能忍,所以百年來“貼加官”才能成為刑訊逼供的“利器”!


唐古看今


“加官進爵”

朱元璋是一個草根皇帝,他出身底層,瞭解百姓疾苦,自然知道老百姓想要啥?於是,朱元璋立志要做一個受百姓愛戴的好皇帝,只是有時候事與願違,朱元璋勵精圖治,卻還是有貪官,而朱元璋對貪官恨之入骨,他發誓要盡除貪官,可惜貪官越除越多。

朱元璋覺得砍頭已經不足以威懾貪官了,因為這群人已經瘋了,為了貪汙錢財,甘願成為刀下亡魂。

於是朱元璋想到了一個處罰辦法,起名叫貼加官,有些影視劇中叫“加官進爵”。

這是一種簡單的刑罰,刑具只有一張草紙而已。但是這小小的一張草紙,千百年來卻沒人能扛得住,究竟是咋回事呢?

這種刑罰的具體操作也很簡單,將犯人放倒平躺,固定好雙手雙腳,先將草紙覆蓋到犯人的臉上,將臉蓋住,這時先不要著急進行下一步,因為此時犯人還沒受到壓力,他也不恐懼,所以犯人雖然掙扎但是內心還很堅強。

所以,在這個時候,先問他要不要招供認罪,他一定不招,有朋友要問,既然知道結果,這不是多此一問嗎?其實不然,這一次的發問,就是要讓犯人覺得自己很堅強,從而一步步打擊他的自信心,攻破心裡防線。

在得到犯人拒絕的答案之後,這時進行第一次噴水,將水噴到草紙上,讓紙張變溼潤,從而變得柔軟,使溼潤的草紙整張貼到犯人的臉上,從而讓鼻孔和嘴巴呼吸困難,為什麼說呼吸困難而不是無法呼吸呢?因為一張紙的分量不足,還無法阻止嘴巴和鼻子呼吸。

一張紙噴水,雖然不足以致命,但是已經可以讓犯人感受到壓力,此時犯人的內心開始有點恐慌,這個時候問他,要不要招供,他可能頂住恐懼,繼續說不招供,沒關係,繼續加就是了。

當第二張紙噴水的時候,犯人的呼吸開始有巨大壓力,嘴巴和鼻子吸氣就會被紙張阻擋,伸出舌頭也無法順暢呼吸,犯人開始害怕,膽子小的人就會招供,但是膽子大的人還會硬撐。

這個時候上第三張紙張,噴水後,犯人呼吸基本就能有一點點的縫隙,急促的呼吸讓心裡防線受到猛烈衝擊,很多人都是在此時開始崩潰,選擇招供,這個時候詢問犯人是否招供,需要掀起紙張,否則他想招供也說不出來話,即使他不想招供,也讓他感受一次順暢呼吸有多快樂,如果不招供,放下紙張,再次重複。

一般的犯人在6-7張的時候,就會窒息死亡,如果在第四張紙上去的時候,還沒有招供,招供犯人可能就已經有了必死的決心,所以,等待他的也就只有死亡了。

但是誰不想活命呢?畢竟性命只有一次,所以絕大多數人都抗不過這樣的心裡壓力,或許不懼一死的好漢有,他不怕砍頭,眼睛一閉,不爭,完事了。但是這樣的好漢卻未必能挺住這種“貼加官”,因為這種刑罰不是瞬間要你性命,而是步步緊逼,摧毀內心。


正因為如此,這種“貼加官”刑罰在某種程度上要比砍頭更加可怕,這也是朱元璋在貪腐屢禁不止之時,發明的一種手法簡單、手段殘忍的酷刑,很少有人能扛得住!


野史日記


關於用紙的酷刑有三種名字,一種是傳說的“貼加官”和“氣斃”,另一種名字疑似叫“一封書”。

這種酷刑的執行方式是用一張桑皮紙蓋在受刑者臉上,然後噴水或者噴酒,紙溼潤後會貼在臉上使人無法呼吸。如果受刑者肯招供,執刑的人就把紙揭開;如果受刑者不肯招供,繼續往臉上加紙,越來越多的紙疊在一起,最終使人窒息而亡。

這種酷刑有多殘酷?我剛才試驗了,很痛苦!

可能有人覺得用紙貼臉上怎麼可能致死?紙泡水以後就容易爛,舌頭一伸就可以把紙捅破,這樣不就可以呼吸了?為此我親自去試驗了一回,用的是我們常見的抽紙。

我用五張抽紙沾水後貼在臉上,這時候紙是沒有完全與臉貼合的,但只要你一吸氣,紙就往臉上貼緊,吐氣也無法把紙吹起來。如果想伸舌頭把紙頂破更是不可能,因為舌頭只會把紙頂上一點,但周圍還是緊緊地貼在臉上!每一次呼吸都會把紙貼得更緊,隨著缺氧嚴重,心跳會加速,人也變得非常煩躁,呼吸也隨之加急,越急越緊,越緊越吸不到氣,這種感覺超級痛苦!

這種酷刑是朱元璋發明的嗎?

明朝的刑法種類很多,而且也非常重!按朱元璋的說法是“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因此後人就把很多奇怪的刑罰都歸到朱元璋身上,包括這種“紙刑”。

關於這種刑罰大都出現在小說和影視作品中,比如《如懿傳》中的王欽就是死於此刑,還有《河神》中的薛慶陽也用此法殺死了自己的女兒,而且文人們給這種酷刑起了個名字叫“貼加官”。但這種刑法是朱元璋發明的嗎?

我查閱了整部《明史》的刑法,都沒有發現類似的記載,只在《明史·刑法志二》中有這麼一句話:“酷吏輒用挺棍、夾棍、腦箍、烙鐵及一封書、鼠彈箏……或鞭脊背、兩踝致傷以上者,俱奏請,罪至充軍。”

關於《明史》中的“一封書”沒有查到具體的執行方法,但從名字上解釋應該是類似“貼加官”這樣的刑罰。但這只是猜測,因為正史中確實沒有這種刑罰的記載。

到了清朝光緒年間,這種酷刑又有了一個新名字叫“氣斃”。這種說法是在清朝滅亡後,由宮中的太監傳出來的,也是沒有文字記載。據說慈禧太后就是用此方法殺害了30多名太監,而慈禧用的是棉紙,不是桑皮紙。

從正史資料上來看,並沒有“紙刑”的記載,但沒記載也不能代表沒有,所謂“野史也是史”,有些歷史沒法寫入正史中,只能靠大家口口相傳下來。

不過這種方法並不能像傳說中的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受刑者雖然是窒息而死,但臨死前肯定會掙扎,這樣繩索就會在身上留下深深的勒痕,這也是一種證據。


水煮汗青


朱元璋發明一種酷刑,只是一張普通紙,百年時間卻為何沒人能抗住?

提到酷刑,筆者不由得想起了莫言的《檀香刑》。

凌遲,即處五百刀凌遲之刑。其中也很有講究,五百刀一刀不多,一刀不少,片盡所有肌肉臟器,最後死去。還不能讓人中途死去。

再者檀香刑,用一根檀香木橛子從人的肛門釘進,而後從人的脖子後邊鑽出,並將其綁在樹上。

這種刑罰很折磨人,血在不斷地流,但是不至於死去。每天給其灌參湯,讓他痛苦的活著,夏天還會有蒼蠅、蟲子,噁心至極。

寫著這些文字都能感受到犯人痛苦。而朱元璋發明一種酷刑,只是一張普通紙,百年時間卻為何沒人能抗住?

其實這個酷刑是否真的是朱元璋發明,仍存在爭議,不過今日咱們暫且不議。

這個刑罰叫“貼加官”。顧名思義,將一張桑皮紙覆蓋到犯人的臉上,均勻噴水,使得桑皮紙完全覆蓋到犯人的臉上。

讀者可能不以為然,這有什麼可怕的。其實不然,你可以試一下將熱毛巾完全敷在臉上。很快便會呼吸困難,十分難熬。

“貼加官”便是這個原理,在犯人呼吸困難的時候加以逼供,大多數犯人會招供。如果犯人負隅頑抗,不肯招供,獄卒就會繼續往犯人的臉上加紙張,很快犯人就會因為無法呼吸而死亡。

大家“接觸”的“貼加官”

可能讀者仍然對“貼加官”十分陌生。其實在很多影視劇中,它可是推動劇情發展的好幫手。

前一段時間很火的《如懿傳》,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相信很多人在看過凌雲徹在監獄裡被賜死的那一段。有人在看到這一段時可能會想:

“凌雲徹被賜死時,為什麼會提到讓他加官進爵呢?凌雲徹不會就是受的這個刑法吧?”確實如此。

當然,在《如懿傳》中受到這種刑罰的不止凌雲徹一人,另一個人便是太監王欣了。王欣春藥吃多了,對貴妃高晞月“動手動腳”,還正好被皇帝發現。


這位老兄的命運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大怒的皇帝就賜給他一個“貼加官”。聽到刑罰的王欣,臉都白了。由此足見此刑罰之殘酷。

相信90後的朋友們都看過《李衛當官》,在這一部在當時火遍大江南北的連續劇中,李衛在審理案件時面對“嘴硬”的犯人,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貼加官。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刑法有這麼可怕麼?”那請您看看這個刑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登場的。

凌雲徹是因為上位者想讓他受盡折磨;王欣則是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觸碰了皇帝的“逆鱗”;李衛則是為了撬開犯人的嘴。在這些情況下,不用一點非常手段怎麼能行?

一張張溼透的紙蓋在臉上,嘴巴、鼻子都不能正常的與外界交換空氣。隨著紙張的增加,受罰者能呼吸到的空氣越來越少,但又不能立即死亡。

這就好比活埋人一樣,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如此殘忍的過程想想就令人害怕。

“貼加官”的傳聞

而且這一酷刑的發明人據傳還是我們熟悉的皇帝——朱元璋。



為了懲治貪官汙吏,警醒世人,他的手段不可謂不狠辣。有很多有名的酷刑都是他發明創造的。雖然他心狠手辣,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出發點是好的。

而且剛剛經歷過戰亂的百姓一貧如洗,他們就像受驚的兔子一般。如果此時再有貪官汙吏,對老百姓來說,這樣的生活與戰亂相比沒什麼區別。

朱元璋倒真是個讓人難以評價的皇帝!


史之策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對於他的評價很多人都有著不同的說法。一些史料記載說朱元璋個人狠毒,僅僅胡藍之獄就殺害了功臣4.5萬人。要知道著名的暴君秦始皇焚書坑儒也僅僅是殺死了460人,而且這些人都是誹謗秦始皇的。秦始皇殺人是因為這些人得罪了秦始皇,朱元璋殺人則完全是為了一己私慾,感覺你不爽,就找人告你謀反把你滿門抄斬。除了殺人比較多之外,朱元璋對酷刑也深有研究,在對付藍玉的時候就發明了剝皮食草的酷刑。除了剝皮食草之外,朱元璋還發明瞭貼加官的酷刑。


朱元璋時期的刑罰真不少,一個剝皮實草就警示了多少後人。朱元璋痛恨貪官汙吏,所以對貪官是嚴懲,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稍稍一鬆懈,立即貪官抬頭,所以朱元璋是非常的頭疼。相比嚴重的刑罰,“貼加官”可謂是非常輕,但是起到的效果卻是如同上面刑罰的效果是一樣一樣的,可謂是殺人於無形。即使人死了,別人都看不出來是怎麼死的。“貼加官”,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貼到或者是加到某個人的臉部的五官上。其實最重要的是把口鼻給貼緊了,封閉嚴實了。

這種酷刑的執行方式是用一張桑皮紙蓋在受刑者臉上,然後噴水或者噴酒,紙溼潤後會貼在臉上使人無法呼吸。如果受刑者肯招供,執刑的人就把紙揭開;如果受刑者不肯招供,繼續往臉上加紙,越來越多的紙疊在一起,最終使人窒息而亡。這種幾張薄薄的紙就殺人於無息的酷刑傳說是朱元璋發明的,為的是治理那些貪官汙吏,名叫貼加官,在清朝也稱為加官進爵,是朝廷治理官吏的常用酷刑。還因為其“殺人無痕”的特點,也特別受宮廷內嬪妃的青睞,常用來處理不聽話的宮女太監。


其實,在明朝時期真正的“開加官”要比電視劇裡演的這些,還要更加的恐怖!因為在明朝時期他們的紙張都是非常粗糙的,不像後來的紙張那樣這麼的薄,所以,這些紙張在被沾了水之後,它的韌性就會呈直線增加,這要是貼在人的臉上的話,那就好像是一個塑料布一樣,會讓人感到無比的難受。

也有一說是均勻的噴塗烈酒燒刀子,讓犯人呼吸困難的時候,也讓臉部猶如火燒一樣痛苦。當然,貼一張紙不會殺死犯人,只會讓其因為呼吸難受而不斷地掙扎。此時行刑人員會對犯人逼供,如果犯人拒不合作,行刑人員會再貼一張桑皮紙,然後繼續噴水或者烈酒。以此類推,直到犯人招供,或者因為過度缺氧而死亡。貼加官的目的是為了折磨犯人,即便是處以死刑,因為死亡過程比較緩慢,犯人需要在臨死之前承受巨大的痛苦,因此讓人多人談之色變。


當然,“貼加官”刑罰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殺人於無形,不留任何傷痕。因此,傳言這種刑罰是為了維護皇家尊嚴,或者是官員形象,專門給一些犯法的皇族,或者是朝廷大員準備的。貼加官名稱由來據說,每一張紙都是“一個品級”,第一張紙叫做九品官,所以很多行刑人員在貼第一張紙的時候會喊;“一貼加你九品官,升官又發財”。當然,這種刑罰大部分都會在5~8層是窒息死亡,也就是說基本上沒有人達到了“一品官”。

還有一種說法是來自於儺[nuo]戲。古代重大的祭祀或者演出時,都會有道教的神仙上臺開場,然後向觀眾展示“天官賜福、加官進爵”的條幅,這名道教神仙出場的時候是戴著面具的。 而貼加官殺死犯人後,桑皮紙會再晾乾後拿下來,此時的桑皮紙猶如道教神仙的面具,因此很多很多人便將這個刑罰叫做貼加官了。貼加官刑罰並非朱元璋創立貼加官的刑罰傳播比較廣泛,並且在電視劇《李衛當官》和《如懿傳》中都有體現,很多人也說是朱元璋創立,但朱元璋時期修訂的《大明律》和《大誥》中並沒有關於貼加官的記載,所以基本上可以斷定並不是朱元璋創立。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錦衣衛,或者是東廠創造,關於這一個傳聞並沒有確切的證據,所以只能說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