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比項羽還早四百年


鉅鹿之戰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起義軍經過此戰,迎來了戰爭的轉折,秦朝迅速走向滅亡。鉅鹿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王離率40萬大軍把趙軍包圍在鉅鹿,而前來解圍的各路諸侯軍躊躇不前。項羽在面對鉅鹿這種軍情下,下令楚軍全部渡過漳水,只帶三天的乾糧,並且毀掉所有船隻,破釜沉舟,不留後路,背水一戰,以不進即死的決心直奔鉅鹿。最終項羽擊敗王離部20萬的秦軍,迫使章邯20萬人投降,秦朝的精銳在此一戰中損失殆盡,走向滅亡。這便是精彩絕倫的鉅鹿之戰。


同樣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比項羽還早四百年


每當人們提到“破釜沉舟”,想到的總是項羽的鉅鹿之戰。其實,比項羽的鉅鹿之戰早大約400年,也發生過一場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戰役。這場戰役也與秦軍有關,不過秦軍是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一方。

而導演這場破釜沉舟故事的主角是秦軍主帥孟明視。這個孟明視其實就是秦相百里奚的兒子。在此戰之前,孟明視屢戰屢敗,在秦穆公的信任和支持下,成長為優秀的將領。

孟明視,姜姓,百里氏,名視,字孟明,也叫百里視。孟明視出生於虞國,他的父親百里奚先在虞國做官,虞國被晉滅了之後,經歷一段曲折的故事,輾轉到了秦國。所以孟明視從小跟他的母親生活在一起。這個孟明視從小就不喜歡幹農活,只喜歡舞刀弄棒,武藝高強。


同樣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比項羽還早四百年


後來,孟明視和他的母親輾轉到了秦國,見到了分別40多年的父親百里奚。秦穆公見到孟明視,也很喜歡,看到他的功夫特別好,就封他為大夫。其實,這時候的孟明視,個人的搏鬥拼殺還可以,對敵領兵作戰方面,其實就是一個菜鳥。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決定伐鄭。百里奚和蹇叔認為勞師遠征,容易全軍覆沒,還出現蹇叔哭師這回事。但是秦穆公堅持伐鄭,並任命孟明視為主將,蹇叔的兒子白乙兩、西乞術為副將,遠征鄭國。

作為主將的孟明視作戰經驗和對敵應變能力還是嫩的很,上了鄭國牛販子弦高的當,以為鄭國已經有所準備,所以放棄了對鄭國的進攻。放棄了對鄭國的進攻,孟明視覺得對秦穆公不好交待,在回師的路上便順手滅掉滑國。滑國是晉國的同姓國家,在回秦國的途中,經過崤山的山谷的秦軍,中了晉軍的埋伏,全軍覆沒。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成了晉軍的俘虜。本來晉國是要把他們殺掉做為祭祀太廟的祭品,秦穆公的女兒贏懷,也就是晉襄公的後母,遊說晉襄公,說這三個人回去也會被秦穆公處死,不必殺他們,加深與秦的仇恨。反正這三個人回去也得死,不如放他們回去。就這樣,孟明視他們被放了回來。

秦穆公認為戰爭的失利是他的決策錯誤,責任在他自己,對不起陣亡的將士們,對於孟明視三人不做處罰,依然信任。


同樣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比項羽還早四百年


兩年之後,公元前625年,以孟明視為主將的秦軍在彭衙再次敗於晉軍。雖然不是全軍覆沒,但是折損了秦軍的軍威,面對這種局面,孟明視覺得很愧對秦穆公,簡直沒面再活下去,自己跑上囚車向穆公請罪。一代雄主秦穆公認為只有經過大風大浪的人才能在以後的風浪中穩得住。失敗乃成功之母,雖然兩千多年前還沒有這句名言,但秦穆公無疑是理解和意識到這種哲理的。秦穆公沒有責罰孟明視,並且勉勵他、相信他。

面對兩次的失敗,孟明視深刻地反思自己,每天都在思考和研究晉軍和秦軍,不再輕敵。細節上,孟明視重視每一位士兵,變賣自己的財產來撫慰陣亡將士,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刻苦操練。孟明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訓練兵馬上,決心把秦軍打造成一支打不垮的隊伍。秦軍的訓練改造還沒有成熟之前,孟明視的主要工作是打磨一支強大的秦軍,什麼事情都先放下。面對晉、宋、陳、鄭四國軍隊的邊境挑畔,只堅守不出擊,甚至丟掉兩座城池也不理,氣憤的秦人怎麼罵,都不出擊。孟明視成熟了,知道什麼事才是當前要做的,秦穆公很讚賞孟明視的做法。

公元前624年,孟明視率領秦軍,出擊曾經打敗自己兩次的晉軍。再次面對晉軍,秦軍無所畏懼。孟明視在秦軍東渡黃河後,下令燒掉所有船隻,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有進無退,勇往直前。晉軍面對英勇的秦軍,不敢出擊,只堅守不出。秦軍很快就奪回之前丟掉的兩座城池,接著又攻下晉國幾座城池,所向披靡。這就是王官之戰。


同樣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比項羽還早四百年


王官之戰,孟明視大獲成功。孟明視的成功,離不開秦穆公的寬容、信任和支持。

四百年之後,孟明視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在鉅鹿,項羽再一次演釋。

孟明視的成功,其實也就是秦穆公的成功。若沒有秦穆公的寬宏大度,在崤之戰的全軍覆沒,如果孟明視在另一個君王手下效力,這種情況一般都被咔嚓了,哪裡還有以後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而破釜沉舟將成為項羽的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