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窮人想逆襲機會大嗎?

冷暖直知


太難了,社會越穩定,階層越穩定!

下面是一個樂觀的調查,我覺得現實中更難!

美國霍普斯金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追蹤了800多名孩子的成長曆程,研究發現只有29名孩子從底層逆襲,19名孩子從上層陷入了貧困。這證明了一個讓人不願意接受的事實:絕大部分人都很難脫離原生家庭的階層。

我身邊就有一個很讓人沮喪的例子。一個舅舅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運氣好,在鐵路系統工作,退休後拿著事業單位的高額退休工資。二兒子青年時去鄉下插隊,返城後到了一個工廠工作。人老實誠懇,工作兢兢業業,很快就做到了國營大廠的廠長,但後來隨著下崗大潮失業了。兩人的孩子也有很大不同。

大兒子娶了個驕縱跋扈的城裡女人,每天只顧打扮自己,從來不關心家庭。孩子的學業一塌糊塗。後來花錢上了一個野雞大學,畢業後靠老爸的關係找了個工作混日子。然後和一個拆二代結婚,過上了有房有車的富裕生活。

二兒子娶了一個和他一樣老實巴交的老婆。他們的孩子還算出色,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不錯的大學,也找了個很好的工作,和自己的大學同學結婚。兩人都從父母那裡得不到任何經濟上的援助,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從早到晚忙工作,很難找到時間管孩子。

他的堂兄一家帶著孩子滿世界旅遊時,他們只能苦哈哈地加班。堂兄的孩子上昂貴的私立學校,小小年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給孩子報輔導班,必須要精打細算。選擇興趣時,也首要考慮實用性。隱約可見,兩人的後代差距也許會越來越大。

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窮人和富人的孩子從兒時就已經有了巨大的差別,主要在於兩個方面:

1. 父母的協同培養。富人家庭的父母更注重與學校合作,不僅關注孩子的學業,更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擁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投入,以開拓孩子的眼界,幫助孩子發現真正的興趣。一開始,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差距不大。往往一個假期過後,富人家的孩子會有一個很明顯的進步。

2. 父母的教育背景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結構。研究表明,大腦皮質溝回的面積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智力。大部分不取決於遺傳,而主要在於培養的環境和策略不同。

富人家的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孩子的培養上。3歲以前,窮人家的孩子要少聽到3000萬個單詞。貧窮還會使大腦產生神經毒素,處理壓力的杏仁體會變大,而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體的發育會受到抑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