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为什么不自己去荒郊野外开垦一块荒地自给自足,而要给地主打工?

一诚不染


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没有土地想种地的人都会去野外开荒,只是你不知道、还有回答这个问题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城里人“都不知道而已。

先说现代,我就不止一次看到下岗职工及别的人在河滩、山丘地开荒,虽然开荒,但这地都是有主的,一般都是城郊农村集体性质的土地,一旦有占地变更,补偿会给土地权属原所有者,而开荒的不会得到补偿。很明显,土地所有者也属于“地主",只是开荒者不交任何费用😄😄。

我国古代是以自耕农为基础的、以君主与士代夫文官集团共治天下为上层建筑的农耕社会,奴隶制在我国历史中从来都不是主流。

每当王朝建立,统治者首先要建立的就是“均田地”,以建立一个大多数底层人民都有土地的农耕社会,最著名的是隋唐时期的“均田制"。

因为一个政权的税赋绝大多数来自自耕农,我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比西方及其它地方的统治者要明白的多,如历代开明统治者都知道,奴隶制社会是长久不了的(别信西方人说的奴隶制社会多辉煌的文明,都是瞎扯乱编),所以不少开明统治者都会严令放奴,连王莽都知道干这事能争取民心,到了北宋直接不承认奴隶,必须雇佣!不管具体实行如何,但毕竟是在国家层面上实现了全世界古代社会中,唯一最具文明性的统治!这才是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要比其它地区始终要优秀的本质。

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落后,一旦入主中原便会朝奴隶制{农奴、牧奴、家奴…)反复,如辽金元清。明是受元影响太大,如果直接受宋影响,估计朱元璋设计明代制度时不会那么狭隘。至于清,逃奴法、圈地……还是别提了。

但中国古代毕竟是土地私有制,每到王朝中后期便会出现大规模土地兼并,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统治集团巧取豪夺,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但这些失地农民要么当佃户要么卖身为奴,要么落草为寇,最后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一导致改朝换代,然后再如此循环。

失地农民在为佃(主流)、为奴(非主流😄😄)、暴动等出路之外,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另找一块地方,开荒!

夏商两代为什么屡屡迁都?就是那时候人少土地多,人们还不知道给田地施肥,这片地方种一段时间,田地没了肥力,就迁走。

后来两汉、南北朝、两宋等乱世时,原本最繁华的中原地区成了战乱之地,中原人不断南迁,大规模的开发南方,这才有了今天南方的富裕之地!这也是开荒啊,那时的南方可不是现在,都是荒、都是野!

当然,规模小的也有,一些山区有人数较少但迁居当地很久的小山村(几百年、一二百年、八九十年的都有),比如现在很著名的太行山几个著名景点,都是躲避战乱、暴政。另外,明代中晚期,湖北郧县等地就涌进大批失地无地及受灾农民,这些农民在此开荒,不入户口,不受官府统治,最高时达几十万人,这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都是一颗不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其中会不会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者!

历代统治者建立政权时以及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编户齐民",就是要给老百姓建立户籍,好收税赋、让百姓服徭役、做兵源储备等,野外开荒的,人无户籍,田地无记录,这是统治者的损失啊,一般要强行登记。

再者,人具有社会性,也就是说,人必须与别人进行交往互动,极端性的、个别性隐于荒野、独居不在此话题内。

而且当时皇权不下乡,我国古代又有祖先崇拜,基本上大多数人都要受到自己宗族管辖,不到走投无路活不下去时,都不会抛下祖宗之地乱跑。再者,你以为佃户租地都是随便租地?一般都是一个宗族的大地主的地,租给本族少地或无地的宗亲!!!明清时出现的“投献",无权无势的有地农民,地本来是自己的,可为了少交或不交税赋不服徭役,干脆连人带地投到本宗本族大官僚大地主等有功名有权势的家,自耕农便摇身一变成了佃户。

还有许多有权有势者,丰年低收荒年高卖、放高利贷、诬陷栽脏、杀人……千方百计夺人家产土地搞兼并;而自耕农在古代那种条件下,抵抗各种灾难的能力又很低,稍有灾难也许仅仅是一场病就能倾家荡产,更不要说别的灾难了,没了自己田地大多数人只能去当佃户,而不是去野外开荒!

比如,人不可能什么都自己产出,总要与人交流交换,如食盐等物,如家族繁衍,真正的做不到极少数人去野外开荒。

还有,古代医疔卫生条件不高,野外猛兽毒虫瘴气又多,少数人去野外开荒生存机率太小!

古代野外,可不像现代野外这么安全,不说有极危险的自然环境,还或许有土匪之类。

民国时期还到处土匪呢,中国历朝历代没有一个时期根绝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根绝这些的,只有今天的中国。至于现在常说的“车匪路霸“之类,与以前有本质区别。现在属地方治安的偶然个别性质,以前属常态成规模的敌我对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