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變現,每個人都可以

個人IP

個人IP是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一個新事物。在社交媒體出現之前,個人IP於我們普通人,那是相當的遙遠。那麼,個人IP為什麼近兩年開始流行起來了呢?在流行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流量變現,每個人都可以

作為一個資深的十年社交媒體用戶,我見證了中國社交媒體十年的成長曆程,也見證了眾多小人物在這十年裡,藉由社交媒體成為意見領袖,甚至成為超級IP的過程。


流量變現,每個人都可以

在我看來,個人IP引起現象級的關注,緣於一個90後。這個90後是山東人,江湖人稱李叫獸,戶口本上的名字是李靖。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然後保送至清華讀研。他2014年開始用微信公眾號進行系列文章的輸出,寫出了《為什麼你有十年經驗,但成不了專家?》這樣閱讀量達千萬的文章,引起了新媒體運營圈的巨大關注。2015年他成立了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年之後這家公司被百度以1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他自己也成為了百度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年僅25歲。

流量變現,每個人都可以

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90後學生,僅憑微信公眾號就變現1個億,成為了百度的副總裁,實現了財務和職業的雙重變現。這個事件當時在朋友圈被刷屏好幾天,成為當年的媒體熱門話題。自這件事情之後,全民自媒體時代到來,人人都期望著有一天能夠憑藉自媒體實現財富自由。


流量變現,每個人都可以

全民自媒體熱,其本質和2017、2018年比特幣熱一樣,都是財富效應。2017年年初6000塊錢一枚的比特幣到2017年年底,飆升到14萬人民幣,由此引發全民炒幣熱,甚至在公交車站你都能夠聽到等公交車的老大爺在那裡聊比特幣。

自媒體VS個人IP

在瘋狂的財富效應面前,人們失去了理性。簡單將李叫獸的財富變現等於同自媒體變現,他們沒有去深究為什麼李叫獸的自媒體變現了,而同期還有大部分的自媒體並沒有實現變現?正如李叫獸的文章《為什麼你有十年經驗,但成不了專家?》為什麼羅輯思維可以融資,而你的自媒體只有廖廖兩位數的粉絲和閱讀量呢,變現更是無從談起。

流量變現,每個人都可以

因為你的自媒體就是自媒體,而對於那些有能力變現的、你看上去像是自媒體人的人來說,自媒體其實只是他的工具,人家真正做的事情叫做打造個人IP。

好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能夠實現變現的是個人IP,那麼什麼是個人IP呢?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打造個人IP?又要如何去打造個人IP呢?

首先,我非常肯定的告訴大家:人人都可以打造個人IP,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垂直行業的IP,人人都可以通過個人IP實現變現。這個變現可以是學業上的,也可以是職業上的,還可以是事業上的,以及財務上的。路人甲的這個名字,代表的是我的關於個人IP的觀點:理論上每一個路人甲都可以成為垂直領域的IP。

流量變現,每個人都可以

聽到這句話,有人也許會嗤之以鼻,你也說了,只是理論上來說,那以實際上可行嗎?

實際上當然也是可以的,這個可行不是我說的,而是被無數實踐驗證過的。

什麼是個人IP

講了這麼多,那麼什麼是個人IP呢?我們知道,IP是英語單詞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知識產權。當Intellectual Property和娛樂經濟結合在一起時,IP引申為具有長期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內容。和娛樂經濟結合在一起的IP概念,最早起源於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於DC漫畫的《超人》和《蝙蝠俠》電影系列。

流量變現,每個人都可以

2016年,中信出版社引進了哈佛商學院教授安妮塔·埃爾伯斯的《爆款:如何打造超級IP》一書,這本書的主要觀點是: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產品脫穎而出的關鍵是採取看似高風險的“爆款策略”。她同時還指出:在數字科技的引領下,世上所有產業皆為娛樂業,所有行業都得學習爆款策略,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在這本書中,她甚至將超級IP看成是未來商業的主要邏輯。她的這套理論不僅適用於商業,也同樣適用於個人。個人要想在激烈競爭的職場、商場脫穎而出,也需要採取爆款策略。

流量變現,每個人都可以

在這本書中,安妮塔·埃爾伯斯對爆款的定義是:頭部IP。在她看來,頭部IP具備贏者通吃的能力。對於我們個人來說,爆款指的就是我們自己的頭部能力,即我們的天賦。具體天賦的概念,我會在本書的後面章節中講到。

經過十年的觀察和大量的案例研究,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肩膀上,我對個人IP做如下的定義:發現自己的天賦所在,使之加強然後實現變現,最終目標是用天賦構建自給自足的能量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