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董事長 為什麼人人都愛陳啟宗的致股東函

同樣是董事長 為什麼人人都愛陳啟宗的致股東函

陳啟宗恆隆集團董事長

經濟觀察網 張雅楠/文三四月份是年報季,A股和港股的上市公司,正集中發佈2019年業績。

對很多房地產媒體來說,最值得期待的一份年報來自恆隆集團(00010.HK),股票代碼顯示了這家公司在香港的資歷,在內地,它廣為人知的是位於上海、瀋陽、天津、濟南、昆明等地的高端購物中心。

這家公司的年報備受關注,不僅因為投資者關心它的經營狀況,更因為半年報和年報發佈時,該公司董事長陳啟宗親自撰寫的致股東函,每年兩次,洋洋灑灑萬餘字。

怎麼形容這份致股東函呢?對我來說,它最重要的關鍵詞是說人話。

年報是一家上市公司年度工作的數字化體現,百分之百的公司都會在年報裡呈現財務、法律和管理團隊的專業性,年報的文字和數據是絕對理性的產物,總是剋制冷靜的;董事長署名的致股東函,也是精練地介紹企業的基本情況,專業得千篇一律,上市公司董事長有千千萬,文風卻出奇地一致,一致到最大的區別可能是各位董事長的簽名。

當然,這些做法沒有錯,完全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規範。只是弊端也很明顯,它有著極高的閱讀門檻。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人不僅僅是專業機構,還包括成千上萬普普通通的個人投資者,從那些專業的財務名詞和數據裡,他們未必能清楚地知道數字漲跌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而陳啟宗多年來對《致股東函》的筆耕不輟,提供了一種可能,就是一家公司的負責人,非常認真地要跟他的股東以及潛在股東好好聊一聊,他在為那些冰冷的數字做出有溫度的解釋。

陳啟宗說,定期與股東及潛在股東詳細交代可能影響公司的重大外部事件,他視之為個人職責。當然,這是身為董事長除了本應報告基本公司信息以外的額外分析。

這些額外的分析包括什麼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派息多一仙少一仙,企業的決策緣由是什麼,其他的公司只會列舉出數額,年報中體現為一段話,好一點的公司,會對增減做出扼要的解釋,兩段話。而陳啟宗寫了五段。

不要小看這幾段話的差別,對比萬科今年的投資者業績會,就會知道為什麼陳啟宗會願意花將近600字的篇幅去解釋這件事,派息是投資者非常重視的指標,企業也理應給予投資者穩定的分紅預期,反過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投資者的決策。

兩種做法的區別顯而易見,萬科的業績披露已屬行業典範,但在業績會上,仍有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對此提出質疑,需要董事長鬱亮作出解釋,可見年報披露中的信息不對稱,並不因財務知識的多寡而有區別。

更宏觀的形勢判斷也有,恆隆是老牌香港企業,身處其中,如何應對不確定性,企業負責人必須給出答案,對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陳啟宗用7000多字的篇幅,做了剖析,即使不是恆隆的股東,這段分析也非常值得一讀。

換個角度看,陳啟宗的致股東函,相當於自己召開了一個虛擬發佈會,把可能引發投資者疑惑的問題,提前做出解釋,這種共情對投資者的知情權給予了充分的尊重,也體現了管理者對公司治理的自信。

受限於管理者的能力和意願,把致股東函寫到這種程度的確屬鳳毛麟角,但也絕不止陳啟宗一人,享受著同樣待遇的還有股神巴菲特,媒體會把陳啟宗寫的繁體轉換為簡體,取名《萬字雄文:香港恆隆董事長陳啟宗研判中國經濟》,也會把巴菲特的致股東函譯為中文,冠以《重磅發佈!股神巴菲特2019年致股東公開信(全譯文)》。

那些超額的分析,大家都看得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