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汤,胡乱辣,辣出来了这碗仙汤

家的附近,有家河南烩面馆,是那种朴实至极的馆子,桌椅上泛着油光,似乎从不曾擦净过。馆子永远人头攒动,永远吵闹喧哗下烟雾与淡笑交织,肉香与面香夹杂。

若是夏天,很多光着膀子吃面的老爷们儿,边划拳边吆喝边喝酒,那份随性和惬意啊。

这家烩面馆的碗真大,大得像个盆儿,且只要十块。周通许多操各地口音的打工青年,都跑来这家吃,一碗烩面,一瓶啤酒,两个小菜,在夏天好不自在。

凡有来客,我都会带到这家店。必点的倒不是主角烩面,却是配角胡辣汤。在河南知名度最高、普及程度最广的美食要算胡辣汤了。


胡辣汤,胡乱辣,辣出来了这碗仙汤

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食堂到大街小巷,凡是卖早餐的地方,都能见到胡辣汤的身影。

胡辣汤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黏稠,香辣可口!每天早起必喝一碗胡辣汤, 吃两根油条当早餐。若是一天不吃, 就像丢了魂了,全天没力气,懒洋洋什么都不愿意干。

这肯定有人会说,哎!不就是一碗汤么?

有必要如此大惊小怪,这般小题大做?非得弄出多少意义不可?

大哥,可别小瞧这一碗黑乎乎的汤,它外表朴实无华,光看那颜色甚至不叫人亲近,但其内容着实配得上“丰富多彩”这个词儿:粉条、花生米、面筋、肉丝儿、豆腐丝儿、海带丝这些完全不搭的食物,通过这碗汤联系起来,却出奇的和谐!

胡辣汤,胡乱辣,辣出来了这碗仙汤


胡辣汤盛到碗里后,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起来柔软温润、清香满口。

辣是它主要特征,但那种辣并不像吃重庆火锅那样辣得让你跳脚,而是辣在嘴里,美在心中。酸就在其次了,喝这种汤一般都要加点醋,辣中透酸,酸中有辣,再加上各种原料的综合反应,香、滑、绵、润,于吞咽之余又有东西可嚼,身心都得到十分满足。

胡辣汤还有另外一-种吃法,把半碗胡辣汤和半碗豆腐脑儿掺在一起,叫做“两掺儿”。卖胡辣汤的常捎带卖豆腐脑儿。拿小勺稍微搅和一下,豆腐脑儿的细腻、清淡、微苦涩与胡辣汤的黏稠、酸辣、鲜香交替刺激,更增滋味。

特别是在冬日的清晨,一碗胡辣汤下肚,额头上会渗出细细的汗来,身子发暖,胃口大开!

某日看微博,有人质疑胡辣汤的名字之由来,以为应该唤作“呼啦汤”,博主去了趟河南,看到当地人喝胡辣汤,全发出“呼呼啦啦”的声音,异常动听。我以为,这意见也算合理,意境十足,“中原大地寻常见,听取呼啦一片”。

劳动人民喝个汤,也这么朴实有趣,充满音乐的节奏感。想起读大学时到郑州玩,到一条小吃街吃早餐,每一张大八仙桌长上,围坐了差不多十个人,每人都捧着碗,低头猛喝,全是呼呼啦啦,此起彼伏,那种吃早餐的认真劲儿感染了我,觉得这城市太有生活气息儿。


胡辣汤,胡乱辣,辣出来了这碗仙汤

无论是春、夏、秋、冬,中原城镇的大街小巷,胡辣汤摊总是星罗棋布。

清晨,胡辣汤的香味便已四散飘开,吸引着人们的食欲。无论是临街大棚,还是闹市门面,都会涌动着许多食客,生意火爆,好不热闹。

正宗的、有名气的胡辣汤摊点前,总是挤满了人,往往出现一碗难求的局面。难怪有流传的说法:如果能吃上"包子、油馍、胡辣汤,那真是一种能持久回味的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