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帝怎樣報復他們討厭的老師?

“沒有人真心喜歡別人的批評,皇帝也不例外。對那些經常影射批評自己的老師,正德皇帝的報復手段是給他們升官,離他越遠越好,都是些邊遠省份。萬曆皇帝發現他一直尊稱為“元輔張先生”的這位老師,在世時一臉嚴肅,以聖賢自居,教育自己要節儉,搞得他堂堂九五之尊,被限制到沒有錢賞賜宮女。”

中國曆代王朝,都講究以儒家的道德權威治國,自然特別重視皇室成員的教育,尤其是皇帝的教育。

皇帝的老師被稱為“帝師”,能成為皇帝的老師,無疑是一種難得的際遇,也是通往更高地位的重要階梯。

但要說只要當了皇帝的老師,從此仕途就一帆風順,位極人臣,那也不見得。

和其它朝代相比,明代對皇子們的教育方面,不算成功。

明朝的皇帝怎樣報復他們討厭的老師?

師道尊嚴

明代開國基的朱元璋,雖說在創業的過程中,很重視文人謀士,也招攬了不少這方面的人才,但他從骨子裡是瞧不起儒生的,對尊師重道那一套,從內心裡不屑一顧。

《明史》上說,朱元璋曾請一位隱士李希顏出山給皇子們講學,這位李老師執教甚嚴,有皇子上課調皮,不認真聽講,他“或擊其額”。

皇子們找朱元璋告狀,惹得龍顏大怒,幸好馬皇后相勸,李老師才沒倒大黴。

最主要的一點,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沒有將皇子們尤其是太子的教育問題規範化、制度化。

明朝的皇帝怎樣報復他們討厭的老師?

明太祖朱元璋

直到明英宗在位時,才搞了一個《東宮出閣講學儀》,就是皇子被立為太子後,即受傅於翰林院諸學士。在太子的教育方面,算是有了一個制度。

明代出了許多“不務正業”、五花八門的皇帝,從來沒有一個朝代的皇帝像明代這樣“多姿多彩”:木匠皇帝、煉丹皇帝、半文盲皇帝、自封“鎮國公”的皇帝……,不一而足。

這與朱元璋開始沒把皇子教育的底子打好,大有關係。

太子登極後,還要出席所謂“經筵”,這也是一種形式的講學。

明朝的經筵一般在春秋兩季氣候比較溫和時舉行,每個月有三次,一般安排在早朝以後。這是個比較隆重的儀式,所有的六部尚書、左右都御史、內閣大學士都要參加,有時候部分給事中、御史也會出席。

經筵上講課的有兩名老師(講官),都穿著紅官服,一位講“四書”,一位講歷史。

明朝的皇帝怎樣報復他們討厭的老師?

明代經筵

在講課過程中,只有講官才能講話或是比劃,其他人包括皇帝必須凝神靜聽,不能講話,並且儀態上也有要求。

如果皇帝時間久了想放鬆下,無意中翹起了二郎腿,講官就會停止講課,搖頭晃腦地朗誦:“為人君者,可不敬哉!”

皇帝要是沒反應,他就會將這句話反過來覆過去地朗誦,直到皇帝把二郎腿放下來為止。

講官在講述聖賢之道時,經常會在不妨礙皇帝尊嚴的前提下,委婉地對皇帝提出一些規勸和批評。

皇帝如果對這些批評不能接受,他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但不能斥責講官,即使講官說的不對,皇帝也只能在事後間接提出,而不能當場流露出不快。

就是那位以離經叛道而聞名的正德皇帝(就是自己封自己為鎮國公、大將軍的那位),也自覺保持了對帝師的這種優禮。

明朝的皇帝怎樣報復他們討厭的老師?

離經叛道的正德皇帝

沒有人真心喜歡別人的批評,皇帝也不例外。

對那些經常影射批評自己的老師,正德皇帝的報復手段是給他們升官,離他越遠越好,都是些邊遠省份。

萬曆皇帝即位時還不滿十歲,張居正幫小皇帝解決掉倚老賣老的前朝重臣高拱,成為內閣首輔。

張居正除了是首揆,還是萬曆皇帝的“總老師”,因為萬曆的七個老師和一個侍讀,都是張居正一手任命的。

張居正以一個嚴師的身份對萬曆學業以及言行方面的督導,肯定構成了他重要的人生記憶。

張居正在生前得到萬曆極高的禮遇和尊重,卻在死後僅半年時間就遭到了清算。

明朝的皇帝怎樣報復他們討厭的老師?

張居正像

萬曆皇帝發現他一直尊稱為“元輔張先生”的這位老師,在世時一臉嚴肅,以聖賢自居,教育自己要節儉,搞得他堂堂九五之尊,被限制到沒有錢賞賜宮女。

但張先生自己,卻過著奢侈到令人羞愧的生活,回趟老家坐32人抬的大轎,是帶衛生間那種。

當萬曆皇帝下旨抄沒他老師家產時,因其曾經的嚴厲、以及後來被證明的虛偽,是否有種複雜的情感在心頭湧集,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