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高中生给另一位高中生的信

见信好。

我们和同学们在朋友圈看到你那篇《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时,都不由得悚然。倒不是因为你的观点多么出奇、思想多么高深,

而更多是因为你圆滑油腻的议论策略,即:

“「我」,一位高中生,才疏学浅,年方二八。方方,一位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因为《武汉日记》闻名遐迩,也六十五岁,似乎德高望重。「我」知道一些道理;这些道理我是从百度、家长、老师处学来的。可是连我都知道的道理,方方阿姨却都不知道,65 岁了仍然要「与众不同」,实在是令人遗憾呢。 ”

我们无法忽略你议论策略中的诡异之处。其一,你的议论无时无刻不将方方置于某种高位(「作家」)、将「我」置于某种低位(「高中生」),通过这一反差营造出「方方不知她理应知道之事」感。你将自己的观点伪装成中立的「道理」,让读者混淆「方方实践的道理错了,因此因此值得批评」和「方方无知,因此可笑」两种不同内容,进而混淆实事求是的批判和情绪化的嘲讽。其二,你反复表达自己不知这个、不知那个,但 1. 你诉诸的一些论据本就是自己的杜撰;2. 你既然已经基于这些论据建立了自己的论证,又何必假装「不知」这些依据的真假呢?

不过,如果硬要说你的信有什么正面效果,那就是它的确引发了一群和你同龄的高中生的思考。因此我们,作为高中生,在此也给你也写一封回信。

在反复阅读你的文章之后,我们提炼出你原文中的观点如下:

1. 「作家就是有使命感,用优秀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的人」,并且「作家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方方没有使命感、不激励人,不弘扬主旋律、不传播正能量。所以,方方是失职的作家。

2. 不同时代的作家职责不同。过去的时代是黑暗的,所以那时的作家应该批判时代的黑暗;如今的时代是光明的,所以现在的作家应该歌颂时代的光明。方方在光明的时代却只专注于批判黑暗,是错误的;方方应该更多地颂扬光明。

3. 国家的苦难属于「家丑」;外扬家丑是「不懂事」的行为。方方写作《武汉日记》是外扬家丑;方方是不懂事的;方方写作《武汉日记》是错误的。

4. 身为一国公民是「端别人碗」;「端别人碗要服别人管」,否则是不感恩;方方「端国家饭碗」所以要「服国家管」、要感恩。《武汉日记》却不感恩。

我们将在下文中反驳你的观点,揭示你观点背后预设的前提并对它们加以批判;但同时,我们无法忽略这样两件事:

如果你真的是和我们一样的高中生,我们需要反思:什么时候起,高中生失去了论述观点的能力或勇气,以至于要动辄自己的无知、将完整论述的责任甩给自己质疑的对象?九年义务教育在逻辑思维的教育上,以及在道德素养的培育上,究竟出了怎样的纰漏?

如果你是冒名高中生的成年人,我们则需要反思:为什么高中生形象会和一个使用低幼化语言、不敢表达观点、摆出「毕恭毕敬」的姿态暗下讥讽的人重合。「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形象多是被成年人塑造的;「儿童」的爱好和行为多是被成年人所制定的;此以「高中生」形象炮制的谎言背后,折射出作为社会印象的「高中生」与真实的高中生存在的极大程度的脱节。

因此,在这里,我们也向全国各地的高中生发起呼吁:

我们要做敢光明正大发表观点的青年。有异见,应当正面展开论述。对作品的驳斥,可以通过揭露写作手法中诡计、援引内容并批驳其观点、反思其效果,而不是以「我听别人说」为论据,「我不知道,您说呢」为驳斥。反对任何人,包括方方的武汉日记都是可行的,但这种反驳需要遵守基本的逻辑和规范。

总而言之,希望今后的高中生即使无甚深刻的洞见,至少能堂堂正正说话,光明磊落做人。

那么,我们开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