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学科带头人王小军:一位“老”教师的线上新感受

王小军

王小军,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物理竞赛优秀辅导教师,西北大学优秀教师,西安市骨干教师,西安市资源应用名师。

从教十八年了,可最近好像又进入了新 “入职”的感觉。初上讲台的那份胆怯、紧张、不自信又回来了,胆怯自己不会使用新技术,紧张自己线上的课堂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自信的是驾驭在线课堂的能力。真如孔夫子所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忐忑,一种敬畏,我开始了各种新的尝试。

一、在线教学技术学习感悟

在这几天的自我学习中,我从陌生到慢慢熟悉,从一团糟到井然有序,一种成长的快乐回到身边。

<strong>1、浅尝不止,令我惊喜:QQ通话

入门低,易上手。打开QQ只需轻轻点开QQ通话功能,教师和全班学生就可以轻松的用声音搭建“空中课堂”。下来教师就按照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内容讲解,适当的可以和学生进行实时的沟通。优点是简单、方便,教师可以进行“畅快淋漓”讲解,实现了自己的“课堂价值”。我第一次上课就是用的这种方法,一不留神的讲了30分钟,突然心里发慌,有人在听自己讲课吗?于是停下来专门问了一下我可爱的学生,“你们在听吗?”,“老师,在。”、“老师,继续。”,“老师,不要怕,我们在听。”一个个的回复让我那颗发慌的心得以安放。这其实就是“空中课堂”缺点之一,“空中课堂”这头是我们教师,那头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全然不知,我们如何管理他们呢?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无从知晓,我们不能像课堂上可以“观其行,听其言”。其次,QQ通话的实时进行,一次性的过后就不再有任何痕迹了,学生对于听不懂的问题无法再进行回放,只能进行线下啃课本或者其他资源了。

<strong>2、再试补漏,追求完美:QQ语音留言

一问一答,反复听解。QQ语音留言的优点就是教师讲解的每一句话都是在线留存状态,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回放,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促进学生对每个题讲解过程的理解。其次除了教师可以留言学生也可以留言,这样教师就可以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交流,也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可是这种方式明显的缺点就是推进教学较慢,毕竟是一段一段“对讲”式在推进课堂,不是流畅的段落。

<strong>3、大胆进入,模拟课堂:QQ分屏

像课堂,又不像课堂。QQ分享屏幕是易于操作的“模拟课堂”方式,很好的技术实现了“模拟课堂”的要素,分屏PPT、分屏白板,实时在线语言特别是教师的出境功能这些要素都构成了一个“模拟课堂”。为什么是“模拟课堂”呢?因为它没有我们学生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容,有点信息不对等,教师的声音、图像均已出现,而学生只出现声音。所以就形成了教师对着屏幕一板一眼的进行讲解,学生在线不时的互动,有点像新手教师,对着黑板讲课的感觉。不过我们也不能吹毛求疵,毕竟教师和学生互动较好,课堂效果也不错。

<strong>4、不厌其烦,精益求精:腾讯课堂

“程序化的课堂”,值得称赞的就是课堂要素俱全,实时互动良好。也许是基于课堂的安静和效果,这个“程序化的课堂”在模拟课堂时采用了回答问题这一程序设计,教师事先开启举手功能,学生就会出现一个图标,然后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点击,教师的电脑会出现该学生名字,教师再点击确认实现一对一语音对话。“程序化的课堂”方便快速上手,课堂跟进也比较及时,就是实际运用中感觉互动环节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自然”。

二、线上教学有感

技术只是手段,教师选择的技术功能不一定必须是最强大的,关键是以学定“技”。以学科的需要选择技术手段,以学情的需要选择技术手段。有时候最简单的技术反而更好,毕竟我们不是“网红主播”,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学生的成长。在这次“在线教学”的尝试中,教师要用心揣摩什么技术平台能为自己的学科提供最合适的服务;教师要多方了解自己的学生学习能力在什么平台上能得到最好的展现,“教学参半”教师面对新技术更要善于向学生请教,发挥学生选择技术平台的主观能动性。“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生是线上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感受更能帮助老师诊断。“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strong>1、教学原则

在近期的在线教学摸索中,我认为线上教学设计总体要遵从拆分,整合,互动的原则进行。

(1)拆分,无论什么在线教学方式都无法百分之百的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部,我们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重点拆分、难点拆分、群体和个体拆分,以小视频、小语音、微课为主适当兼顾群体讲解和个体答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因材施教。

(2)整合,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整合各种资源,设计教学各个环节,线上教学也需要进行整合,在线资源更广泛,教师要对不同技术手段、课堂类型和学生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比如对微课和QQ语音整合,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整合,再比如PPT、视频和语音的有机整合以及动手和动脑,动眼和动耳的环节设计整合等等。

(3)互动,由于在线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大打折扣,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互动放到第一位,语音反馈、视频上传、作品展示等都可以实施进行,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才能保证学生“不掉线”最大程度保障线上教学的有效性。

<strong>2、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广泛利用各种资源以“互联网+”思维实施教学,针对不同授课内容在观念类,思维类,探究类精准实施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力争学生不迷茫、不疲惫,有收获。

(1)语速要降低。在线教学利用网络传送或多或少会有延迟,教师的语速一定要适当降低,吐字清晰、精准,不能有奇异。

(2)学生关注度要高。用语言代替眼睛,用声音穿透空间的隔阂,不同问题有针对的提问什么类型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提前设计好。让学生真正的感到我们温暖的“目光”在关注他。

(3)在线教学作业设计要3少3多。无论什么教学方式都离不开课后巩固环节,作业不可不留。怎么留作业呢?首先作业量要少,重复类的要少,频次要少,作业类型要多,反馈形式要多,批改方式要多。简单的说就是项目式作业、探究类作业、制作类作业多留,重复的枯燥运算作业要少,以多种反馈形式多促生多种批改方式。

(4)实验要“正常”的开设。在线教学理工科目的课如果有实验我们怎么进行呢?由于受到空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进行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但我们可以努力进行真实“小实验”加模拟实验。例如实验视频,各种VR资源或者身边的素材,自己制作、开发“小实验”等,在师生共同协作下制作出安全、可靠、有趣的“实验”,我们要有这方面的意识。

三、“感”外有感

汉武帝说:“非常时期,必待非常之人。”我想说,非常时期,定有非常教学手段。在线教学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还是富有挑战的一次尝试。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认知都需要一个过程,技术的介入是为了构建更美好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的“情怀与责任”不能丢,知识可以少讲一点,情怀要多一点;技能可以简单一点,责任要多一点;理性的灌输可以少一点,感性的关怀要多一点。我们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养成习惯、培育健康身心;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给学生如何生活,如何思考;不仅要让学生给试题寻找答案,也要让学生为生命求解。

总之, 技术可以快速学习,技巧可以师徒传授、经验弥补,无论教学手段怎么更新,教师的教育职责都不能改变,教师的教育情怀都不能丢失。我们要做特殊时期教学的“逆行者”,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技术也许是冰冷的,但教学必须是有温度的,让我们师生协作,共创、共享有温度的在线教育。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