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提出的作戰五原則是什麼?怎麼樣?

一個人戰鬥3


拿破崙的戰術都不是他自創的,在他統帥法軍之前,這些戰術都已經成熟了,拿破崙時代的武器也沒有大的發展,拿破崙的成功是由於其在戰略上的敏感。

拿破崙時代各兵種作用:

輕步兵

以散陣襲擾敵軍,散陣與方陣對射明顯散陣裡步兵的生存能力更強

普通步兵,擲彈兵,近衛軍

都是採用所謂的排隊槍斃戰術,之所以採用這種戰術是因為在機槍出現前,騎兵的密集衝擊對步兵有毀滅性的效果,步兵不得不採取密集陣型對抗騎兵,而且當時經常採用空心方陣這種專門對抗騎兵的陣型。拿破崙時期擲彈兵已經很少用手雷了,擲彈兵更多是一種對精銳部隊的尊稱,近衛軍同理,只是近衛軍包含了一層皇帝的直屬部隊的意思,在政治上地位更高,類似二戰德國的黨衛軍

輕騎兵

負責偵查敵軍動向,襲擊敵軍糧秣徵集部隊和後勤部隊

重騎兵

在會戰時以密集陣型突擊敵方薄弱環節,以期擊潰其當面敵軍,另外,騎兵掌握的戰術是多樣的,面對敵方堅強陣地時也可下馬作戰

炮兵

由於當時的密集陣型,炮兵能發揮巨大的殺傷力,為騎兵衝鋒創造條件

基本上各國兵種,戰術都差不多,不過法軍戰鬥的積極性更高,得益於其組織的精幹和指揮官的高素質


古書新說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崙一世,出生於法國的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締造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1月6日,拿破崙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

執政時期,對內鎮壓反動勢力叛亂,頒佈《拿破崙法典》,完善世界法律體系,奠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對外率軍五破反法聯盟,打贏五十餘場大型戰役,沉重打擊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法國大革命成果;多次對外擴張,發動拿破崙戰爭,成為意大利國王、萊茵邦聯保護者、瑞士聯邦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包含各法國殖民地、荷蘭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

1814年,拿破崙退位,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後再度戰敗於滑鐵盧後被流放。1821年5月5日,病逝於聖赫勒拿島。1840年,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國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

一、作戰原則思想

1.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集中優勢兵力,將敵人各個擊破,是法國革命軍曾用過而未引起注意的眾兵戰術,拿破崙運用和發展它,形成一條經典性規則:軍事藝術的秘密在於,在必要的地方和必要的時間,使自己的軍力超過敵人。

馬克思在談拿破崙有兩條作戰原則時指出:“第一。‘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做最有勝利把握的事情’,第二,’主力只用於戰爭的主要目的———消滅敵人’。”拿破崙自己也說過:“歐洲有很多優秀的將軍,他們希望一下子就看到很多東西,而我只看一個東西:敵人的兵員,並且力圖消滅他們。”

毛澤東在談論歷史上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時,也以拿破崙多數戰役,都是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為例,指出“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餘,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

由於拿破崙把作戰的主要目標確定為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因之,在1805年11月,對其妹夫繆拉不聽指揮,迷戀於佔領為奧方所棄守的維也納,而不立即去追擊敵軍,大發雷霆,並痛斥繆拉說:“你為了獲得首先進入維也納的虛榮,竟耽誤了我兩天時間。榮譽僅在那些充滿危險的地方才能贏得,進入一座毫無防禦的都城有何榮譽可言?”

2.注重攻防結合

拿破崙一直注重促使步兵、炮兵和騎兵協調發展,以適應當時的作戰特點和新的作戰方法。

其傑出指揮才能還表現在1814年和1815年,當處於防禦戰局中,他仍然敢於進行進攻戰,且取得勝利,備受恩格斯的讚揚。

恩格斯把這兩個卓越的戰局,視為完全防禦性的戰局中進行進攻戰和不斷攻擊的最出色的例子,並指出:“在這兩個著名的戰局中,這位完全為了保衛遭到敵人侵犯的國家而戰的統帥,在一切地點一有機會就向敵人進行攻擊;雖然整個說來兵力始終比入侵的敵人少得多,但是他每次在攻擊地點都能夠造成優勢,而且通常都獲得了勝利。雖然前者以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而告終,後者以滑鐵盧的失敗和巴黎的陷落而結束,但這兩個戰局的不利結局絲毫也不貶低它們在總的意圖方面的優點或其中局部行動的意義。”他曾指出:“整個戰爭的藝術,就是先作合理周密的防禦,然後再進行快速、大膽的進攻”他還注意把進攻和防禦作為有機聯繫的統一體,他說:“防禦戰並不排斥攻擊,攻擊戰亦不排斥防禦”。並認為,“從守勢戰轉入攻勢戰,是一種最微妙的作戰動作”。

二、軍隊建設思想

1.完善指揮系統

世界上最早專門實施作戰指揮的司令部是拿破崙時期建立的參謀處。

19世紀前,軍隊指揮機構中不僅包括作戰指揮,還包括後勤工作和政治工作,是三合一的形式出現的。世界進入19世紀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大大推動了軍事工業的發展。軍隊中新式槍炮代替了舊式的火器,鐵船舶代替了木船舶,汽車、火車代替了馬車等等。軍隊的編制體制規模發生了重大變化,戰爭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作戰指揮日趨複雜。原先三合一的簡單機構已經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指揮體制必須變革。

07年他任命曾在意大利方面參謀長的貝蒂埃為自己的參謀長。貝蒂埃對參謀工作頗有研究,曾著有《阿爾卑斯普通參謀業務綱領》一書。貝蒂埃經過一番潛心研究,向拿破崙提出了建立參謀處的設想,得到了拿破崙的支持。

1812年世界上第一個專門輔助統帥實施作戰指揮的參謀處產生了,作戰指揮較好地適應了當時戰爭的需要。參謀處有參謀長領導,下設四科。第一科主管軍隊編制和實力,組織部隊移動和檢閱,蒐集制定軍法,處理戰俘和逃兵等。第二科主管部隊裝備。第三科主觀偵察,制訂作戰計劃,組織通信聯絡和內務勤務。隨著軍隊指揮的實施,司令部體制逐漸完善起來。

2.改革徵兵制度

18至19世紀的歐洲兵制改革,實質上是武裝力量從私人化向國家化的轉變,軍隊實質上只是君主或領主的個人私兵而已,這個轉變是從“徵兵制”的啟用開始的。真正的革命性變化來自法國大革命,王室被推翻,已沒有“國王的軍隊”這個名份,而在反法同盟的圍攻下,戰爭性質轉變為“為保衛祖國”而進行的“人民戰爭”,不是為了騎士的榮耀,也不是為了賺錢,作為國家公民都有從軍義務,這個轉變其實很倉促,完全是迫於形勢,在“愛國主義”的精神感召下的自發行為。

通過法國大革命,所謂“民族國家”(National State)的理念開始占主導地位,國家的軍隊也即“人民軍隊”。總之,從法國大革命到拿破崙時代,軍隊逐漸完成了向資產階級軍隊的演變:在兵役制上,由僱傭兵制為主轉向了義務兵役制,基本實現了兵役面前人人平等的資產階級原則,拿破崙一世改造了法國革命所建立的軍隊,實行了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了由步兵、騎兵和炮兵組成的師和軍,並且組建了強大的預備隊。

3.重視選拔和起用優秀軍事人才

拿破崙在戰爭實踐中,始終把建設軍隊的問題擺在重要的位置,併力求建立一支能征善戰的強大的資產階級軍隊。

“欲治兵者,必先選將”。拿破崙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馴鹿統帥的獅軍,決不可能再是獅軍。"並由此把將帥的選拔作為建立強大軍隊的重要條件。在如何選拔將帥的問題上:他敢於起用新人,給年輕軍官創造機會。據悉1805年由他晉封的18位元帥,多數在40歲以下,37歲以下的約有7人,而達武僅34歲。同時,徹底破除了傳統的講究貴族出身的門閥觀念,注重唯才是舉。這就是拿破崙的選帥標準:即注重年輕有為;力求不拘一格和強調素質才能。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曾說:“每個士兵的背囊裡都有一根元帥的指揮棍”。提倡人人爭當將軍和元帥。從1796年意大利戰爭開始,拿破崙就深刻體會到,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是精神力量,而不是數量。“不是部隊的數量給軍隊帶來了力量,而是忠誠和豪氣給軍隊增添了鬥志。”首先設法激發官兵的榮譽感。他認為,勇敢是金錢買不到的,應千方百計地激勵官兵能為通常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犧牲自己的生命。其次,不惜以重金實施獎賞。拿破崙儘管說過金錢買不到勇敢的話,但為激勵士氣,還是不惜花費大量掠奪得來的金銀財物作為物質獎賞。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拿破崙把教育訓練擺在建軍的重要位置,認為,良好的教育訓練是建立一支良好軍隊的重要條件,未經訓練的部隊,只會引起麻煩。在政治教育上,要求軍隊有愛國情緒和民族光榮感,嚴禁倒戈叛國,將防區獻於外人。對投降者視為叛逆,處以極刑。並主張不用皮鞭而用榮譽進行管理。通過建立"榮譽軍官團"激發榮譽感,用軍事法庭審處犯罪行為。他經常到各個部隊去巡視,對士兵發表極具鼓動性、煽動性的演說,他特別善於用法國大革命中得到推廣的啟蒙運動的思想口號,激發士兵的民族光榮感、榮譽感和自信心,讓士兵以極大的熱忱投身到即將來臨的戰鬥中去,他獨創用“同志審判會”的制度來實施紀律,既整頓了紀律,又教育了別人;在軍事訓練上,拿破崙認為,軍事指揮藝術首先表現在善於迅速武裝、訓練和建設一支大的軍隊。他通過軍事學校培養軍官,並在中等學校進行培養軍官的訓練,學生畢業後經考試進入高等專門軍事學校。為加強部隊訓練,專門設立訓練兵營,訓練堅持從實戰出發,反對形式主義的排場和刻板的訓練。同時,採用隨營訓練新兵的形式。

拿破崙自幼喜愛數學,在軍校學習時他的數學老師Laplace曾考過他,後來成為他的內政大臣。他在行軍打仗的空閒時間,經常研究平面幾何;他在隨軍打仗的隊伍中安排了一支特殊的人群,這就是科學家隊伍,以便在被征服的國家中掠奪文物古蹟、科技成果。

4.進行軍事立法

拿破崙的軍事實踐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立法的形式來規範軍隊的管理和指揮,把軍隊建設納入法制軌道,形成了一定的準則,這就同“朕即國家”下的封建王權的軍隊有了根本的區別,從而維護和鞏固了資產階級對軍隊的領導和控制,拿破崙的軍事法規主要散見於他制定的具體制度和措施方面,雖然沒有呈現出系統,但卻具有準則的特點。

一是通過立法程序,在軍隊內部建立起嚴格的資產階級等級制度。

拿破崙建立起歐洲當時最強大的軍隊,為了使這支軍隊完全聽命於他,他除了固定官兵之間的等級外,還固定了近衛軍和普通隊列軍隊之間的等級,並納入了競爭的機制。拿破崙創建了對自己忠誠的近衛軍,並給予近衛軍以種種特權和優惠,以此吸引優秀軍官人才,確立自己的威望和軍人對自己的崇拜。

1813年3月19日,拿破崙以帝國法令的形式明確規定了近衛軍官和普通軍官之間的軍銜級別的對應關係,作為一種獎勵制度,優秀的隊列軍官可以轉位近衛軍軍官,對普通軍官來說,進入近衛軍就成了升官發財的一個渠道。這項制度吸引了大量忠順於拿破崙的軍官。

大革命埋葬了軍隊中官兵之間不可逾越的封建社會的階級鴻溝,對於普通法國人來講,當兵既是為國家服務,更是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的一條現實途徑。拿破崙極力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吸引他們當兵。他認為法國人“只有一種感情,這就是榮譽。因此,必須為這種情感提供養料。”而這種養料就是適當的晉升制度,即擢升軍官不重資歷和出身而憑戰功的大小,多寡。這樣,拿破崙把軍人的榮譽感引導到升官和思想和行動之中,“每一個士兵都夢想著進入軍官的行列”,使軍隊完全聽命於他。

二是頒佈法令大力創辦軍校,提高軍人的文化教育素質,並把文化教育水平作為晉升的一個重要條件。

拿破崙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家的薰陶,他當政後重視對國家和軍隊的教育工作,為了提高軍人的政治和軍事素質,拿破崙頒佈可許多法令,創辦了許多軍校。

1803年1月,拿破崙在雅各賓派於1794年6月1日開辦的馬爾斯軍校的基礎上,在楓丹白露創辦了一所專業軍事學校,目的是為軍隊培養軍官並由此打下良好的組織基礎,這所學校就是後來著名的聖西爾軍校(1806年改名)。

到了帝國時期,拿破崙還創辦了巴黎綜合技術學校,麥茨炮兵學校,聖日爾曼軍校,凡爾賽軍校以及意大利的佈雷西亞軍校等。他在軍隊中大力起用軍校畢業生,這些都保證了拿破崙的軍官隊伍具有較高的文化和軍事素質,成為高度戰鬥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恩格斯參加高度評價了拿破崙的軍官水平,他說:“拿破崙之所以能夠使他的新兵在四個星期之內從隨營學校畢業,那只是因為他有最優良的幹部”。

三是獨具特色的軍人社會保障立法。

軍隊是拿破崙的權力基礎,關係到拿破崙統治的穩定,因此拿破崙對解除軍人的後顧之憂極為重視,其中最重要的是有關退伍軍人和殘疾軍人發立法保障。拿破崙執政以後,對有關退,殘軍人的社會立法不斷的加以補充和完善,形成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

除此以外,拿破崙政府還注意對退伍軍人的生活安置,最大限度地安排他們再就業,一面他們因日後生活困難而引發對政府的不滿。同時把退殘軍人的住房問題放在重要地位加以解決,拿破崙為退殘軍人提供了較為安逸的生活居住環境。他在封建時代軍人院的基礎上建起老兵的殘廢軍人院,使他們有一個棲身之地。並把法國曆代帝王的行宮——凡爾賽宮也叫給了殘廢軍人居住,足見拿破崙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拿破崙的軍事謀略,概括起來就是充分地運用和發揮自己軍隊的特點,迅速地、機動地運用軍隊,在出色的運動中,集中優勢兵力,發動堅決的進攻,殲滅敵軍兵力,奪取戰役的勝利。其中,殲滅敵軍兵力是拿破崙軍事思想的核心;拿侖的建軍思想,概括起來就是對建軍原則、軍事體制、軍隊思想建設等方面人性化的改革和宣傳。

三、拿破崙軍事思想的影響

拿破崙通過對建軍思想、戰略戰術、軍事體制等方面大刀闊斧的改革,前後20多年刀戈征戰,曾親自指揮過約60個戰役,特別是對五次反法同盟的勝利,使其軍事思想、軍事理論在戰爭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被後人稱為“真正的軍事藝術的巨匠”。

不同的道路選擇,會對國家發展及其後果產生極為不同的影響。歷史上英國曾逼迫美國向印度一樣,成為英國資本的附屬國家。拿破崙在封鎖歐洲大陸的同時,也用暴力在歐洲擴張法國資本。他繼承了大革命時期取得的成果,並通過對外戰爭將之鞏固下來。特別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另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戰爭使拿破崙登上了法國權力的頂峰、成為了歐洲大陸的霸主,但戰爭也使拿破崙結束了政治生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拿破崙戰爭還具有保衛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並把法國革命思想和革命制度推行到歐洲,破壞歐洲的封建秩序,動搖歐洲的封建制度,為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創造前提的作用。尤其是拿破崙的軍事立法活動標誌著資產階級職業化軍隊的建立,他把物質刺激的原則加以法制化作為推動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他向我們展示了資產階級軍隊建立的一種新型模式,即完全摒棄了封建軍隊的模式,通過資產階級的革命和戰爭建立和發展起自己的軍隊,他的軍事思想軍事理論對近代軍事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北風之神530


拿破崙在橫掃歐洲大陸的征戰中,善於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注意把進攻和防禦作為有機聯繫的統一體,防禦戰並不排斥攻擊,攻擊戰亦不排斥防禦等作戰原則如下:

1,作戰目的:明確的和可以達到的目的決定了任務,而戰略則是完成這種任務的行動方針。為了能收到成效,每項計劃和行動都必須有助於達成各種現實的目的。次要目的決不應影響主要目的。

2,作戰主動權:進攻行動是贏得並保持主動權和行動自由以實現既定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進攻行動能使指揮官按照他所希望的樣式,在他選定的時間和地點與敵人作戰。防禦戰略應是在伺機奪取或恢復主動權時才主動採取的一種權宜之計。

3,作戰靈活性;靈活牲原則就是快速機動,騙敵調敵。在制定作戰計劃中,根據情況不同,有計劃不可避免地會有變化。在具體作戰中誰也不可能肯定地預言戰爭將以何種樣式進行。

4,作戰集中:為了達到具有決定意義的目的,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集中充分的精神和物質力量,是平時和戰時順利進行國家安全事務所必不可少的。總的數量上的優勢,或者甚至質量上的優勢,並非先決條件。正確的集中可以使劣勢一方獲勝。

5,作戰宜行節約:可使用的現有力量,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決不是無限的。因此,在決定性的地點集中使用力量,意味著必須在其它方面節約使用力量。





文旅攬勝


感謝提問,我是關中王,來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他曾指出,“整個戰爭的藝術,就是先作合理周密的防禦,然後再進行快速、大膽的進攻”他還注意把進攻和防禦作為有機聯繫的統一體,他說過防禦戰並不排斥攻擊,攻擊戰亦不排斥防禦。

一、目的

大多數國家的作戰原則都是從目標原則開始的。正如第一章所指出的那樣,目標這個詞容易引起混亂,因此將目標原則改為目的原則較為妥當。目的原則是政治目的加上軍事目的。

明確的和可以達到的目的決定了任務,而戰略則是完成這種任務的行動方針。為了能收到成效,每項計劃和行動都必須有助於達成各種現實的目的。次要目的決不應影響主要目的

二、主動權

進攻行動是贏得並保持主動權和行動自由以實現既定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進攻行動能使指揮官按照他所希望的樣式,在他選定的時間和地點與敵人作戰。防禦戰略應是在伺機奪取或恢復主動權時才主動採取的一種權宜之計。

大戰略不僅重視鬥力,而且重視鬥智。積極探求革新思想、發動外交攻勢、不斷尋求技術突破和竭力爭取人心,這些只不過是少數可供選擇的、可用以代替激烈戰鬥的方法。可以綜合運用各種看來似乎是相互矛盾的方法。既可以退為進,也可以進為退,時而可以採取進攻性的防禦,時而可以採取主動。

三、靈活性

靈活性原則承認,目的、政策、計劃和程序不可避免地會有變化。這就導致了懷利海軍少將提出的基本前提:誰也不可能肯定地預言戰爭將以何種樣式進行。

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必須根據其性質、迫切性、重要性和可能性,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只有一種戰略的一方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它的對手很快就會發現這個弱點而採取對策。必須有一系列靈活而機動的戰略,這種理論的目的是為了應付預料不到的情況。為不確定的情況制訂計劃並不象看起來那樣危險;軍事畢竟象人類的其它事務那樣,也有某些規律可循。但是,死守著固定的情況制訂計劃倒是一切……錯誤中最大的錯誤。

四、集中

為了達到具有決定意義的目的,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集中充分的精神和物質力量,是平時和戰時順利進行國家安全事務所必不可少的。總的數量上的優勢,或者甚至質量上的優勢,並非先決條件。正確的集中可以使劣勢一方獲勝。

首要的重點必須放在最優先的計劃和最嚴重的外來或內在的威脅上,這樣才能集中己方力量對付敵人的弱點。擁有主動權的一方具有特別有利的條件,因為它能集中力量於已知的目標,而對方必須為準備應付緊急情況而分散力量。

五、節約

可使用的現有力量,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決不是無限的。因此,在決定性的地點集中使用力量,意味著必須在其它方面節約使用力量。

有節制地使用力量大體上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在次要方向上使用最低限度的人力物力;其二是從經過選擇的某些的主要地區轉移力量,但這要冒一定的風險。前者是最常用的辦法,但對兩種方法都要反覆權衡。

謝謝支持,歡迎評論!


關中王


五原則

1.集中優質兵力各個擊破

2.注重攻防結合

3.進攻的突然性

4.擴張戰果

5.作戰目標明確

拿破崙的作戰原則,為拿破崙贏得許多勝利

毋庸置疑,是非常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