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瑜伽草纸》解析太宰治:在人性悲喜剧中感悟生命的慈悲

  • 太宰治,日本小说家,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相信很多人是通过《人间失格》知道这位日本文坛鬼才,但我们今天不说他最出名的书,说一说他的另一本书《瑜伽草纸》。
  • 草纸,也译成草子,假名写作そうし,指的是绘本、枕边书这样的书籍。瑜伽,即“瑜伽话”,大人说给小孩听的故事。瑜伽草纸,也就是故事书的意思。
  • 《瑜伽草纸》发表与1945年10月,全书一共由七个故事组成,分别是《肉瘤公公》,《浦岛太郎》,《喀嗤喀嗤山》,《舌切雀》,《清贫谭》,《竹青·新曲聊斋志异》,前六个故事源自日本民间,最后一个故事由中国的《聊斋志异》改编而来。
从《瑜伽草纸》解析太宰治:在人性悲喜剧中感悟生命的慈悲

人性悲喜剧的善恶论

《肉瘤公公》讲得是有一个脸上长了个大肉瘤的老爷爷,又一次山中喝酒时,喝醉了的老爷爷撞见了一群山鬼在月下举办宴会,于是便与它们快乐地跳起舞来。山鬼们折服于老爷爷的高歌舞蹈,抱着“拿走一样重要之物,那么他下次还会来的”这样的念头,偷偷拿走了老爷爷的肉瘤。

与此同时,老爷爷家附近也住着一位左脸长着大瘤的老先生,但这位老先生非常憎恶他的这颗瘤,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将其移除。在听说了老爷爷的故事之后,他便兴冲冲进山寻鬼,但是因为紧张,舞跳地并不好,又结结巴巴地,让山鬼们误以为是还想要一个瘤子,于是会错了意的山鬼们便把老爷爷的肉瘤粘在了这位老先生的右脸上。

“于是,变成了这样令人遗憾的结果。所谓的童话故事,大致上都是恶人有恶报,但是这个老爷爷并没有做什么坏事,只是因为太紧张,导致跳舞跳得很奇怪,如此而已。况且,在这个老爷爷的家庭里,也没有谁是坏人。那位爱喝酒的老爷爷也是,他的家人也是,那些住在剑山的鬼也是,谁都没有做半点坏事,也就是说,在这个故事当中所谓“不正当”的事一件也没有,但还是有人因此变得不幸。”

只是人性的悲喜剧罢了。这个问题将持续不断地,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

从《瑜伽草纸》解析太宰治:在人性悲喜剧中感悟生命的慈悲

何为“人性悲喜剧”,文中的这个老先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有学问有名望,而厌恶自己的瘤子也并非恶意之举,却遭飞来横祸,“老爷爷 觉得很丢人,慢慢地 走回村子去”,至此这个故事便戛然而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条理论过于简单,往往支撑不了人世间的冥冥法则,混沌,或许才是人性最原本的模样。

文学的世界里不乏对善恶的探讨,但在这篇文章里,太宰治故意模糊了善恶的边界,引导读者从人性出发,往更深的层次去解析,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借祸福释义悲喜。论善恶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解释,人类社会的问题永远不会减少,但是即使如此,大多数人依然是痛骂生活的同时也热爱着这个世间罢。

从《瑜伽草纸》解析太宰治:在人性悲喜剧中感悟生命的慈悲

在生命与时间的思考里感悟慈悲

在《浦岛太郎》中,因为救了一只乌龟,所以浦岛太郎被邀请参观龙宫,但当他回到岸上时,却已经过了三百年,迷茫中的他打开了那个已告知“绝对不可以打开”的礼物,于是“一下子,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了”。

这个故事给人的感觉倒是和《潘多拉的魔盒》有点像,只是潘多拉的盒子打开来是数不清的灾难与压箱底的希望,而浦岛太郎则是变成了一个老爷爷。潘多拉的盒子带来的是众神的惩罚,可浦岛的盒子是龙宫赠与他的礼物,既是礼物,为什么又“绝对不能打开”;既是礼物,为什么又让人衰老呢?这个问题可以结合太宰治的批注理解:

“岁月,是人的救赎。忘却,是人的救赎。

一瞬间过了三百年的光阴,也是浦岛自己的选择。

打开贝壳的瞬间,同时也忘却了三百年的光阴。

日本的童话里,其实有着如此深刻的慈悲。”

对于“忽然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们往往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也正是这个主观的第一印象阻碍了我们去理解这个故事背后的深意。衰老,一定是件令人难过的事吗?作为凡人本应无法到达的海底琼楼——龙宫,浦岛在这里见识了许许多多璀璨神奇的宝物美景,与乌龟的对话中也探讨了许多人间无法到达的道德,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记忆,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经过时间的沉淀,回忆会变得愈发醇香;随着岁月流逝而来的老去,也就并非是遗憾之事了。

我想,太宰治借这个故事表达了他对人与时间的看法——岁月与忘却是人的救赎,时间的流逝是一种慈悲。

从《瑜伽草纸》解析太宰治:在人性悲喜剧中感悟生命的慈悲

俗世凡尘与太宰治的信念独白

《竹青》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也是我认为最能代表太宰治对人生看法的故事。

鱼容是一个穷书生,在赶考屡试不中与妻子不理解的苦闷中,他请求神明吴王将他变成乌鸦,随后他与一只名唤竹青的乌鸦成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直至他被人一箭射死,才惊觉是大梦一场。而在鱼容思念竹青郁郁寡欢的日子里,竹青竟真得化人前来带他共赴仙境。但之后的相处中,因鱼容无意间流露了对俗世的留念,于是仙境消失,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场神明的试炼,考验其是否会在快乐中迷失,最后“鱼容就这样作为一介凡夫,隐埋在俗尘之中。”

在这场试验中,神明不满鱼容因变成乌鸦才感受幸福,于是罚其被箭射死,返回人间。“但是鱼容又再度祈求回到乌鸦的世界,所以神这次使其远行,大大享乐,考验他是否会沉溺在快乐之中而彻底忘却人间世界”,所幸这次鱼容尚留念人世,从而避免了竹青所说的“神明的极其恐怖的惩罚”。

因为变成禽兽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的人,是神明最讨厌的。

人这一生,原本就应该在爱恨中苦苦挣扎。不能逃避。唯有忍耐,不断地努力。过分地炫耀自己超越世俗便是卑鄙。请您更认真地爱这个俗世,认真地恨这个俗世,一生都沉浸其中吧!神所钟爱的就是这样的人。

这个故事不就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吗?神明厌恶变成禽兽才能感受到幸福的人;而神所钟爱的是活在俗世的人,是沉浸世俗有爱有恨的人。

而这个故事又何尝不是太宰治的人生独白?他这一生都在俗世中起起伏伏,身为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往往对对周围人的情绪捕捉更为敏锐,对爱恨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认识到自己罪孽深重的人,才能深切体会爱,才能善待别人。”

从《瑜伽草纸》解析太宰治:在人性悲喜剧中感悟生命的慈悲

后记


我一直都不认同把太宰治与丧文化联系在一起的说法。

像《瑜伽草纸》这本书,发表于二战刚刚结束,而纵观全书,感受不到一点战争的阴霾。这要多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才能在战争的创作中不带上悲观的色彩。

包括《人间失格》,直到最后,在老板娘眼里的叶藏,依然“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

日本特有的物哀文化与日本人纤细而敏感的神经造就了日本作家这个群体。所以在我看来,太宰治的自杀也并非一定是厌世的表现,他可能只是太爱这个世间了,而这个世间是注定无法回应与他对等的情感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他选择了“盛大的死亡”。

璀璨,然后凋零。可他依然是璀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