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国家印的,但是国家怎么知道自己印多了还是少了呢?

杠精鲁智深


货币是国家印发的(准确的说是中国人民银行即央行),那么国家如何知道自己印发多了还是少了?

其实,央行是有一套专门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方法的。尽管货币供给量的货币多少并不完全由国家(央行)决定,也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印发的钞票,但是国家可以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或者手段来强有力地影响货币供给量。


通常央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央行卖出或者买进有价证券,其中主要还是各种政府债券。

买进或者卖出有价证券就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比如说,卖出有价证券就可以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而买进的话,则是将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

二、调整贴现率

贴现是指商业银行面向央行的一种贷款方式,当各大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不足时,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央行要求再贴现,或者以政府债券或央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格的证券”作为担保来贷款。

比如说,央行降低贴现率,使得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大量用于放款,而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反之,央行提高贴现率,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减少对客户的放款,就要提高利息率。

三、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如降准)

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是我们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方式,自从2018年以来,央行已经多次降准(包括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

所谓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而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

比如说,央行对全国各地的1700多家农商行实施定向降准,这样以来这些农商行就可以将多出来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放贷,使得它们的融资成本降低,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那么,国家如何了解印发货币多与少?

货币是国家印发的,而它所对应的是有一定价值的产品及服务。货币发行量多少主要还是取决于一定阶段的社会总产出,以及货币在流通中的需求来决定。

比如说,一个国家一年国内生产总值有多少,就可以投放对等量的货币供应。而货币在流通中的需求程度,也决定着货币发行量。但事实上我们国家的M2增速远超GDP。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去年我们的经济总量GDP刚突破90万亿元,但截止2018年年底,我国M2为185万亿元以上,今年第二季度末达到了196万亿元。

此外,货币供给量越大,则通货膨胀率越高;反之,通货膨胀率越低,则说明货币供给量越少。当然适度的通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此也不能完全以通货膨胀估计。


总之,国家可以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来判断印发钞票的多少?除了之前说的通货膨胀率以外,还有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以及需要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化,比如说股市、楼市、房价涨跌等等。很明显,要是以上指标不断上涨,就说明货币发行过多;反之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