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美英不援助苏联,苏联是否有可能投降与德国结盟,形成德苏意日轴心?

老幺看点


可能性非常低,按照德国的设想,德国将占领苏联整个西部地区,即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河一线,从而使苏联失去最重要的农业区、工业区和能源区,使苏联失去和德国相抗衡的能力。显然这是斯大林所不可能接受的,这种屈辱的条件会直接导致苏维埃政权的垮台,无论是出于国家还是个人角度而言,斯大林都不会接受德国的苛刻条件,必然选择抵抗到底。



1941年莫斯科战役结束后,苏德两国曾进行秘密的会谈,焦点即战争的和谈问题,苏联坚决要求德军必须全部退出苏联领土,恢复战前的国境线。而德国则要求苏联放弃西部领土,双方的和谈不欢而散,如果双方想和平的结束战争,那么必须各自做出重大的战略让步。不过介于苏联没能得到英美的援助的假设前提,苏联在战略上处于孤立的态势,为了保存实力和争取时间寻找盟友,会做出适当的让步,估计会放弃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已夺取的波兰东部地区和放弃对罗马尼亚的领土诉求,但是这些显然难以发动处于军事优势的希特勒,乌克兰和克里木半岛是苏联断然不会放弃,而这里却又是希特勒最为看重的,他要确保罗马尼亚油田的安全,就必须拿下乌克兰和克里木半岛,所以双方很难最终达成一致,除非希特勒愿意做出重大的让步。


即便和谈都如此艰难,至于结盟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结盟将意味着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之上,那么德国就必须全部撤出苏联领土,释放苏军战俘,这将成为结盟的基本前提条件。但是苏联在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牺牲和巨大的损失,除非德国给予苏联一定的利益补偿,否则很难结成同盟,苏联人民也不可能同意刚刚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一下子成为了同一战线的盟友,在没有出现更大的严重威胁德国和苏联安全的敌人之前,这种结盟几乎不可能达成,即便达成也是脆弱的,不可靠的。


所以不太可能出现德、苏、意、日四国同盟的情况,除非英、美直接对苏联宣战,英、美没有理由平白无故的多树立一个敌人。


战略论


我在以前的答案里也分析过,苏联军队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推平纳粹德国,不存在投降的问题,苏军不仅会把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还会把红旗插上埃菲尔铁塔。因为苏联是举国体制,一切为国家需要服务!

在苏德战争期间,美国及英联邦国家共向苏联提供了42.7万辆各种车辆、1.3万辆坦克和装甲车,1.9万架飞机、90艘货船、105艘猎潜艇、197艘鱼雷艇、450万吨粮食和260万吨汽油在内的大批原料。


而苏联本身则生产了10万辆坦克和装甲车,13.6万架飞机,3000万吨油料,40万辆各种车辆,远远超出盟国援助的数量,战争中苏联动员的兵力达到3000万人。而德国动员的兵力只有1500万人。苏联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起来,所爆发的潜力是十分恐怖的。


至于兵力对比方面,1943年底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等重大战役结束后,德军受到重创,东线德军还有334万人,包括198个师,占德国野战陆军兵力70%,另有6个党卫军师(5个装甲师,1个骑兵师),坦克和强击火炮4700辆,飞机3665架,大炮40000门。加上45万仆从国部队,合计380万人。

而1943年底的苏军兵力则高达600万人,后续补充能力更是惊人,德军这点家当,在苏德战场根本消耗不起。苏军的情况就是,拼掉几十个师,转眼又像蘑菇一样冒出来几十个师,这足以让德军崩溃。好比红警里的动员兵,犀牛坦克,虽然战斗力有限,但是几千个动员兵照样能打爆你的基地。


每日一段历史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1、以德国入侵苏联开始才真正形成德日意等轴心国,美苏英中法等同盟国两大阵营。

当时,任何一国对另一国的支援,都是为了自己,为了阵营的胜利。

而当时支援苏联的主要是美国的物资和情报,英国的情报(当时英国正与德意对峙,根本无多余物资),中国主要是人力和情报。

中国虽然军事弱,但是,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拖住日本,让其无假北顾。中国在二战中被迫以空间换时间,拖住了轴心国4o%上下的战力,并且,以6一7换1的代价,消耗了日本大量的有生军力。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个功劳是任何人也抹杀不了的。

为了两个阵营,德国也取消了当年与中国友好的一系列项目,包括军事顾问及军事贸易。美国也终止了与日本的战略物资交易。

2、尽管苏联被德国的闪电战打的措手不及,致使德国迅速进入苏联纵深,并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进行双方绞肉机式的恶战。但是,苏联的战斗人口还是很多的,其己放出了五十万重刑犯(应该是具有战斗力的),动员了大量的年轻人,连各国军事等方面留学生都参与了,包括中国的毛岸英等国共两党的留学生。

苏联当时还有大量的年轻人未参战,并且,还有当时掌握的第三国际的军事力量。

3、德苏恶战是二战中伤亡最大的绞肉机。双方伤亡都在几千万。战到那个炽热份上,苏联几乎就无投降的退路,也就是若进还有可能活,若退只有死路一条。


鱼磊卫静


这个想法有点太夸大英美援服用的作用,实际上,在1941年时,外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1942年到达的援助物资数量也不多,在42年也没能发挥什么重要的作用,实际要在1943年以后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效果来。

从当时的战局来说,1941年才是苏联最危险的时期,当苏联自己挺过这个时期之后,1942年是双方的相持阶段,苏军已经有相当能力的作战能力了,尤其到了下半年已经具备了发动斯大林格勒的大反攻了,从实际情况来说,没有外援,苏联依然不会有战败之忧,不存在投降的问题。

自然也不存在可能建立属于新的轴心问题,不管什么样的条件,苏联也不可能加入属于轴心的问题,实际上,苏联已经完全有能力独立支撑下去,也就是1943年以后的大反攻能不能顺利的问凸。

也许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苏联会1944年左右不得不德国议和,也许后果就不是英美能够承受,那意味着美英再没有机会打败德国了。


浴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各主要参战国之间不仅是在斗军事,同时也在斗政治和外交!

德国的目标主要有三个:其一是打垮宿敌法国,迫和英国,佂服或控制欧洲其它中小国家。从而达到独覇欧洲的总目标!其二是将纳粹眼里的"异类"——社会主义苏联打倒,并踏上一万脚,使其永世不得翻身!其三是在上述两个目标实现后,再对美国摊牌。打败美国并且与意大利和日本瓜分世界!

苏德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虽然在某本传记里,曾经记载说:斯大林在苏德战争初期,曾试图与希特勒和谈停战事宜,而后双方联合攻击美英!但是北疆同心认为,这个说法的可信性是存疑的!既然双方没法达成妥协,那么就只有死战到底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美英支援,斯大林也不可能向纳粹乞降!原因有三个:1,在俄罗林历史上,也曾被拿破仑打到了莫斯科,形势也曾万分危急!但是俄罗斯人最后仍然逆袭成功。在这样的历史经验下,俄罗斯人对战胜纳粹是有一定的信心的。

2,斯大林和希特勒是难以互相信任的——双方曾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希特勒仍然毁约发动了"巴巴罗萨”攻势,入侵了苏联。而斯大林呢?传闻也制定了所谓"大雷雨″计划准备攻德——只是纳粹比他快了一步而己!两强难并立于欧洲大陆,双方又有意识形态的斗争。所以难以想向会"化敌为友,开展合作"!

3,随着苏德战争的深入,苏联方面已经从最初的惊慌失措中走了出来,对徳国的战略、战术也己经熟悉了。且德国的″闪击战"破产后,双方己经进入了相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莫斯科失守,斯大林也决无可能向纳粹乞降——更不用说,战争初期苏联己经有计划的向大后方转移了一定数量的产业和人员,做为持久战的储备了!


综上所述:北疆同心认为,即使没有美英支持,苏联也会抵抗到底,只是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更惨重一些…

(个人浅见欢迎斧正)


北疆同心侃历史


一个非常无知的提问,一个不可能发生的问题!苏联作为唯一一个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从理论到基本社会原则都和整个帝国主义世界水火不容,更别提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根本没有调和的可能性。任何朝代任何体制下的主权国家从古到今(尤其日本铁蹄下的中国)哪一个有过甘愿屈服当亡国奴的?何况是已经有相当强大军事工业能力有把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牢固聚合在一起能力的苏维埃政权。有些人把美国的军事援助的作用看的过于重大了,美国给英国的军事援助比给苏联的多好几倍,英国对二战胜利的贡献能占百分之几?提问者难道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这个通俗道理都不明白?


一天打鱼一天晒网


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希特勒上台的终极目的就是向东方争夺生存空间,而东方最大的地盘就是苏联,而德国的东方计划就是要把苏联变成德国的殖民地,就像美国人对付印第安人一样,只要地不要人,尤其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命运据说要好于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可以接受能够从1数到500的教育。


凡尔赛条约埋下了二战的种子,二十年休战可是没有说错。
二十世纪的大萧条促使希特勒上台,按照当时的形势没有希特勒上台,也会有别的人上台,来执行同样的政策。

希特勒要对苏联实施的一项灭族的计划,也就是说如果苏联投降,那么等着苏联人的恐怕是大规模的屠杀,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苏联投降,那么苏联人就会和长平之战中的赵军一样,落得一个被坑杀的命运,只不过规模要大的多。对于这一点,德军在进攻苏联以前的命令中就已经有反应,关于德军在对俄国公民的任何行为不受军法处罚的命令,还有著名的政委命令,可以说对于苏联的政策就是要把苏联土地上的原住民换成日耳曼人。
巴巴罗萨计划。

战争爆发时的苏联步兵,这个是模型的封面,不过一般来说这种模型的还原程度是很高的。
当时的苏军指挥员。

在1940年下半年,里宾特洛普曾经提出过一个欧亚大陆集团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主张在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把这个条约扩大称为从西班牙到日本的欧亚大陆集团,这个可以说是德国能够给出苏联的不错的条件,当然这个条件苏联没有接受。而到了苏联在战争初期被打的丢盔卸甲的时候,这个欧亚大陆集团就更没有人提起来了。

现在是把苏联和纳粹德国画上等号并不公平,英法对于纳粹德国的绥靖政策可以说是对于纳粹德国做好战争准备起了更大的作用,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出卖下,德国不流血的吞并了奥地利,和波兰匈牙利划分了捷克斯洛伐克,通过这一些列的不流血征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些不流血的政府,德国没有力量发动战争的。而苏联在1933年提出的集体安全构想,当时世界的老大英国却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于这个能把欧洲战争策源地扼杀在摇篮中的提议并不支持。而英国人执行的绥靖政策,促使德国加速形成了战争策源地。而当1938年9月30日,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挥舞着一张号称是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的纸时候,只有丘吉尔能够看到了这种绥靖政策的后果,不出一年,二战在欧洲打响了。

而苏联出于实用主义的做法,划分波兰吞并波罗的海国家的做法,从实际的结果来说,并没有达到斯大林最初的建立东方战线的目的,而且还付出了巨大的道义代价,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红色手电筒


不可能,这是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希特勒的想法是打败苏联,推翻斯大林政府,然后把苏联变成殖民地。可惜千算万算没算到,斯大林虽然杀了很多自己人,但强敌面前,大家还是选择了先团结。


江城渔民爱龟龟


肯定确定以及一定


大漠孤风A


当年中国差点都站在德国那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