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資訊竟然“烏龍” 由“北京釋放10萬指標”說開去


商務部資訊竟然“烏龍” 由“北京釋放10萬指標”說開去

[懂車帝原創 行業]一石激起千層浪。

3月24日下午,商務部的一則“傳聞”可以說點燃了沉寂已久的汽車行業的熱情。之所以是說是“傳聞”,是因為商務部官網已經將該消息源刪除,北京市商務局也在第一時間就相關內容致歉,但是坊間的熱議卻還在持續,無論是媒體、車企,還是轉載這條消息的行業專家、普通消費者,用“群情激昂”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商務部資訊竟然“烏龍” 由“北京釋放10萬指標”說開去

最近有關部門及地方政府出臺的汽車消費刺激舉措也不在少數,但是商務部的這則由天津特派員撰寫的“特辦資訊”能激起這麼大的水花,主要還是在於北京市解除限購的呼聲最高。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8日,普通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3350538個有效編碼、單位共有27877家,而根據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發佈的2020年第一期配置結果,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個人申請量共計46.7萬個,單位共計8070個,而當期的指標配置總數僅有5.72萬個。

實際上,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就有傳言稱將在去年年底新增2.6萬個新能源指標,但隨即便被官方闢謠。而在今年2月17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2020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中也提出,將在今年完善優化小客車調控政策,算是官方對中央政策的積極響應。

商務部資訊竟然“烏龍” 由“北京釋放10萬指標”說開去

另外,從內容上看,商務部的這則消息也有板有眼。文章中具體內容寫到,要儘快推出高排放老舊汽車淘汰更新政策,釋放一部分老舊車存量指標,通過設置補貼獎勵及購車時限,在年內轉化為新購車消費共享。同時還包括,針對北京市無車且在輪後範圍的新能源車需求家庭,上半年釋放不少於10萬個購車指標,促進剛需家庭購車消費,新增社會零售額200億元左右等。

率先聞風而動的一定是資本市場。3月24日,受到利好消息影響,滬深兩市汽車板塊走勢強勁,包括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等整車企業個股均報收陽線。而在3月25日早盤,汽車板塊繼續保持上揚勢頭,高開高走。寧德時代、上汽集團、眾泰汽車、力帆股份實時漲幅均保持在7%以上。另外,包括廣發證券在內的券商機構也對短期汽車市場消費看好。

商務部資訊竟然“烏龍” 由“北京釋放10萬指標”說開去

經銷商的反應也很迅速。3月25日一大早,就發現有北京地區的經銷商開始拿“10萬個指標”大做文章。懂車帝發現,北京某奔馳經銷商在宣傳頁中介紹了3月24日北京發佈的最新“搖號政策”,並重點推薦了店內包括在售的EQC、騰勢等新能源車型。

此外,在社交媒體,懂車帝就發現有人針對這一消息寫到,“剛租完車牌就聽到這麼好的消息,媳婦的電動車牌是不是很快就能下來了。”也有人說,“從小學畢業家裡開始搖號,現在都上大三了,家裡搖了10年還是沒搖上號。”從整體上看,消費者一致呼籲能夠早日開放限購,有人更是直截了當說:“給我指標我就買!”

商務部資訊竟然“烏龍” 由“北京釋放10萬指標”說開去

儘管官方最新回覆表明具體措施還在研究論證,但是今年對車市的刺激政策已成大勢所趨。相關專家表示,政策思路的利好效果很突出,社會反響好,但一般政府部門政策的制定和發佈都是相當謹慎的,其中也會有一些調整的可能性,因此在沒有正式發佈之前,不會提早宣傳,避免政策思路因其他原因而發生變化。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如果北京的政策在今年可以落地,則可以帶動上千億元的消費,同時也將對國內車市產生巨大貢獻,熨平經濟增長的波谷。預計可以拉動55萬輛的增量,拉動全國車市將近3個百分點。不過,崔東樹還稱,“一次釋放10萬個指標還是有些超越預期。”

商務部資訊竟然“烏龍” 由“北京釋放10萬指標”說開去

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表示,出現此次“烏龍”,也說明相關部門負責人的思想和看法還未能形成達成一致,包括像環保部門當年的考核指標。等相關部門思想統一,相關政策自然而然就會水落石出。

當然,在相關政策結果出來之前,北京也不妨向其他開放限購城市多取取經。比如,同樣是在3月24日,浙江杭州出臺了加快提振汽車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相關工作要求。根據規定,2020年杭州市將一次性增加2萬個小客車指標,其中15000個為個人階梯搖號,5000個為個人指標搖號。值得一提是,杭州目前對新能源汽車不限牌。

商務部資訊竟然“烏龍” 由“北京釋放10萬指標”說開去

與杭州相鄰,上海市在3月份的私家車牌照投放量也達到新高。據瞭解,本月滬牌個人額度投放量達到11970輛,比2月份增加4004輛,為12個月以來的新高,中標率也較2月提高了2.8個百分點,與近年來平均中標率相比,有著明顯提升。因此,對於北京市來說,像杭州、上海,包括此前開放限購的貴陽等地,都可以拿來借鑑,揚長避短。懂車帝也再次呼籲相關部門,能爭取儘早出臺惠及普通消費者的購車政策和方案,同時也能儘早推動汽車產業恢復常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