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我表姐前幾天在微信群裡抱怨,說自己這段時間快被自家閨女氣壞了。

有人問到底怎麼回事兒,她說前幾天在教給孩子讀繪本,有一張圖上畫了一個奔跑的小獅子。圖旁邊還配了字,大意是說這個小獅子被讀者小朋友用手指按住了。但是小獅子卻看不到按住他的手指,問這是什麼原因。

“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這張圖的本意是希望家長引導孩子,讓他們通過這個方式來理解二維與三維之間的區別。結果我姐夫兩口子,兩個碩士學歷畢業的人解釋引導半天,我小外甥女就是理解不了。群裡那幾個長輩聽我表姐說完,笑的特別開心。

圖片裡的小獅子之所以看不到讀者小朋友按住它的手指,是因為它是以二維的形式存在於書本中。如果它有生命的話,那麼它只會看到所有方向上的東西。對於“從上方按下來的手指”這個概念,它理解不了。

換句話說,就是小獅子的認知方式只停留在二維。

小獅子看不到“來自上方的手指”可以理解,但是作為我們三維世界的人,很多時候同樣看不到自己身上“來自上方的手指”。別誤會,這並不是說有四維生物在干擾我們的行動。而是思維方式的侷限性,讓我們只能看到眼前的各種問題。

“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比如說很多人在職場上忙忙碌碌,早起貪黑的完成工作任務。但是等到年底的時候,不論是年終獎還是晉升評比都沒他的份。很多時候賺不到錢並不是我們不夠勤奮,而是我們的認知水平仍然停留在低層次。只有解決認知水平低的問題,我們才能看清問題的來龍去脈。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的內容,就來聊聊關於認知如何提高認知水平的事。

認知落後會出現什麼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已戰敗賠款收場,中國人民也開始了一百多年的黑暗近代史。當時的清朝統治儘管腐朽,但是還是有很多有識之士的。比如林則徐,魏源等等,他們積極展開救亡圖存活動。比如去日本和歐洲留學,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

“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終於在1861年的時候,清政府內部一些人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一場以富國強兵為最終目標的改革活動。其指導思想是“師夷制夷,中體西用”。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許多當時西方社會非常先進的科學技術得以引進中國。很多工廠和軍事工業、民營企業也紛紛亮相。

儘管洋務運動搞得熱火朝天,但是並沒有成功挽救清政府。在1894年的那場中日甲午戰爭中,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團滅,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就此宣告結束。

對比中日近代史會發現,中日兩國在此之前的軌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君主專制體制,都以閉關鎖國為基本國策。都是以戰爭的形式被西方列強轟開國門,都在戰敗之後開始了自救革新運動。然而他們的自救運動,卻產生了不同的後果。

“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如果深究其中原因的話,也許問題就出在洋務運動“師夷制夷,中體西用”這個指導思想上。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為什麼認知落後會拖累我們

師夷制夷的意思是學習西方的技術手段,然後用來對付西方列強。中體西用的意思是在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仍然沿用儒家的傳統思想。

這就好像是給原始部落的人換裝最新式的武器,但是卻不告訴叫他們如何排兵佈陣,如何組織有效進攻以及做好後勤保障一樣。我們我們要承認儒家思想在我國曆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但是清末的情況並不僅僅是依靠引進先進的裝備就能夠彌補我們與列強之間的差距的。

“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反觀日本,他們在被美國人轟開國門之後,開始了全盤西化。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學習西方的教育理念。在這種情況下奮起直追,最終在甲午海戰中戰勝了當時的清政府。

前幾天在解釋邏輯思維能力的時候,我們一直都在說學好邏輯學可以直接找到本質問題。一個人如果認知水平落後,那麼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會被問題的表象迷惑。同一個問題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但是很多人卻看不透。

在《易經》中,有三個字可以用來解釋這個問題。它們是:象、數、理。這三個字可以很好地解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比如我們在燒一壺開水的時候。水開了是象,水溫達到一百攝氏度會沸騰,是數。而水溫達到沸點之後,會有液體轉化為氣體是理。

“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明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會讓我們對燒水這件事從感性認知轉變為理性分析。比如在明白水溫在達到一百攝氏度會沸騰這個“理之後,我們就會明白阻止水繼續沸騰的方法是“釜底抽薪”而不是“揚湯止沸”。

這就是認知水平不同所帶來的差距。

現在讓我們把視線從開水轉到賺錢上。很多人都想賺錢,但是他們對待賺錢的方式卻有不同。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打工,當然不是說打工不對。只不過大公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以出賣時間的方式來換取報酬。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一旦停工,那麼我們的收入也就沒了。但是如果我們換個方式,讓錢自己賺錢。那麼即使我們在睡覺的時候,這個收益也在持續增加。

“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那麼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認知方式呢?

如何提高認知水平

首先,多學點邏輯學。邏輯的三種形式分別是:歸納、演繹和類比。掌握歸納類比,可以讓通過分析問題的表象來找到共同特點。在找到共同特點之後,我們才可以把他們總結昇華成為普遍規律。在總結規律之後,在運用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把這些只適合經驗用於解決其他問題上。

第二、讀萬卷書。我們是如何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呢?下面以小孩子玩打火機為例來說明。小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腦子裡沒有“火=燙手”這個概念。在一次玩打火機的時候,一不小心被打火機燙了一個大睡袍。這是小孩子就行程了“火=燙手”這個概念。

“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另一種情況下,小孩子的父母看到他在玩打火機,會警告孩子小心。這時小孩子雖然沒有受傷,但是仍然形成了“火=燙手”這個概念。這兩種知識的來源,可以概括成為外部信息輸入。

我們都知道讀萬卷書這句話,但是現在這句話已經不單單指讀書行為了。在信息時代,有很多方式可以讓我們快速接收到外部信息。比如上網、看手機、看影視劇等等。通過這些方式來接受大量的信息,在經過大腦的處理之後,我們會掌握很多思維方式。

這就會間接幫助我們提高認知水平。

第三,行萬里路。當我們的大腦在接受信息之後,知識對於我們來說更多情況下是出於一種抽象概念上。只有通過實踐反饋,才能用來解決實際問題。仍然那小孩子玩打火機這件事來舉例說明。

“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小孩子在知道“火=燙手”這個概念之後,在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當手快速穿過火焰的時候,自己並不會受傷。於是“或=燙手”這個概念,就變成了手只有與火焰長時間接觸才會受傷。

知識是由前人通過觀察和研究得來的,他們當時所處的環境與我們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同。如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只會照搬硬抄,那是犯了教條主義。只有做到理論結合實際,根據我們自身所處的客觀情況來對知識進行調整,才能高效的解決問題。

“對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提高認知是看清問題的前提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朝大詩人杜甫在登上泰山之後,留下了這千古絕句。當我們登上山頂之後,會感慨天敵的遼闊以及風景的壯麗。提高認知水平,同樣可以讓我們看問題的眼光超過別人。

只有登高望遠,我們才能看清過去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