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就有特权?抱歉,上海不是像新民晚报写的这样!

继张文宏医生之后,“上海人”这几天又一次在朋友圈火了,只不过这次可不像张医生“火”得那么光彩——在上海家喻户晓的《新民晚报》的一篇报道,把上海人又一次顶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事情说来是件小事,一个娶了上海太太的英国女婿,这几天千里迢迢地通过在德国、法国、瑞士、台湾等地的多地转机,最终来到上海静安区彭浦新村的家中。

一路从疫情高危地区经过,来到疫情已经初步稳定的中国境内,如果觉悟高的话,这哥们就应该自觉集中隔离14天;如果没这个觉悟,那么按照上海一向以来的做法,也会由社区工作者上门劝他参加集中隔离。

老外就有特权?抱歉,上海不是像新民晚报写的这样!


结果,这个“洋女婿”一脸傲娇地拒绝了社区工作者长时间的耐心劝说,就是不肯去集中隔离点,理由是那里卫生不好、吃的不好、住的不好,总而言之就是条件不好,不肯去。

这种人嘛,过去一个多月里也不少见,按照我们熟悉的那些故事,强制隔离也就是了。

结果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英国佬死也不肯隔离,结果“三泉路517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奉涛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招,难题迎刃而解”——劝说这家人家全部住到亲戚家去,让英国女婿一个人待在家里隔离。

这下英国女婿觉得舒服了(废话老婆孩子全搬走就剩一个人还能不舒服?),答应了。

老外就有特权?抱歉,上海不是像新民晚报写的这样!


然后,最魔幻的一点发生了——就这么一件明显毁三观的的破事,居然登上了《新民晚报》的报章,成为了疫情防护社区工作的先进事迹报道,还没称颂为“居委会书记出妙招”。

要知道,过去一个多月里,我们所听见的对于“拒绝隔离”的处理,都是像下面这个样子的:


没错,就是民警直接拷走,哪那么多废话,再凶、再无赖、再撒泼打滚也没用。每一条这样的视频,都曾经让遵纪守法的观众感到“极度舒适”。

结果,到了拒绝隔离的英国人面前,处理方法居然变成了“把全家人赶出去、让需要隔离的高危地区返回者一个人住在家里”。

这样一条新闻,在新民晚报上发出来,全网一传播,你说当别人嘲笑上海人崇洋媚外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话可以反驳?

确实是上海的居委会领导出了让全家搬出去躲洋女婿的主意,确实是上海的报纸报道了这样一件“暖心事”,确实是一家子上海人的退让,实现了让一个洋女婿“舒服”的结果。

作为一个上海人,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只想说,真实的上海,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但问题在于,作为一个外籍移民人数超过80万人的国际性都市,上海人对于老外的态度,其实在大多数时候还是没什么区别的。

在大多数地方,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都和中国人一样,遵守当地的法律,该居家隔离就居家隔离,该集中隔离就集中隔离。

老外就有特权?抱歉,上海不是像新民晚报写的这样!


前几天的解放日报上海观察就报道过住在酒店公寓的老外主动参与集中隔离的事情,甚至于还有不少的老外朋友主动积极参与了防疫志愿者的工作。

老外就有特权?抱歉,上海不是像新民晚报写的这样!


要说“正能量”,这些报道才算得上是正能量。而和英国来的“舒服哥”比比,这些外国朋友尊重了中国,也才配得上我们的尊重——老话说得好,“朋友来了有美酒”,可不是“朋友来了让你走”啊!

奉劝某些居委会干部和某些记者们,看到了老外,骨头还是要硬一点。你一个人软下去了,可是要连累几千万的上海人陪着你一起遭人唾沫,你好意思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