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解體

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增到15個加盟共和國)。

蘇聯的解體

1988年戈爾巴喬夫宣佈蘇聯將放棄勃列日涅夫主義,減少對東歐國家內政的干涉,他的發言人將這個政策戲稱為“辛納屈主義”。這個政策導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於1989年內發生了一系列劇烈的“政治地震”(東歐劇變)。

隨著開放性政策的日益深入,蘇共的歷史問題和歷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時,逐漸失去了民心,最終導致了蘇共黨內和蘇聯社會的思想混亂。蘇聯軍隊當時從東歐撤回以及戈式改革飽受爭議,這也是在1991年蘇聯軍隊倒戈的重要原因。

蘇聯解體

隨著東歐劇變,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政府也紛紛 效仿東歐諸國,意圖脫離蘇聯而獨立。1991年8月24日,蘇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宣佈獨立,蘇聯開始走向解體。之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在1991年年底,他聯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從而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

蘇聯的解體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2月25日晚,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緩緩降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宣告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12月26日,代表們象徵性舉了手,蘇聯最高蘇維埃自行解散,標誌著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從現實和法律上正式結束其存在。

蘇聯解體後,分裂為十五個國家,且大部分經濟及軍事力量由最大加盟國俄羅斯聯邦繼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