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復工記

“您的銀行卡18時21分收入(代發工資)……”3月22日,一條普通的銀行到賬短信提醒,讓深圳科發工貿集團員工劉國華開心了很久。受疫情影響,劉國華在老家湖北省監利縣滯留了一個半月,這兩千多元是他春節後領到的第一筆工資。

  “今年最難忘的一天,應該是3月15日。”劉國華說。那天,一輛從湖北監利駛往廣東深圳的復工返崗專車,載著劉國華和工友們的希望,一路向南,朝發夕至。

  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後,廣東省主動對接湖北省,率先啟動湖北赴粵務工人員返崗就業工作。幾年前從農村跨省來到深圳打拼的劉國華,便是“點對點、一站式”輸送返崗的受益者之一。

  “從填表蓋章到接到乘車通知,不到一天就辦妥了”

  三月的水鄉監利,凌晨時分依然充滿寒意,尺八鎮東港湖村已經亮起了星星點點的燈光。

  清晨4點開始,不時傳出的敲門聲打破了村莊的寧靜,村監察信息員周明清逐戶提醒即將出發的村民做好防護:“國華,大巴車已經安排好了,你們早點出發,別誤了時間,記得要戴好口罩。”

  就在前一天夜裡,接到返崗乘車通知後,劉國華與妻子李美珍怎麼都睡不著,連夜為這次特殊的行程做著準備。

  劉國華家裡有71歲的老母親和還在上學的孩子,生活的擔子全落在夫妻兩人肩上。2014年,他和妻子來到深圳科發工貿集團打工。開了兩年多貨車後,公司相中了劉國華嚴謹的工作態度,將他從駕駛員調整為運輸部專員,專門從事稽查工作。

  “往年這時候,我們早就忙起來了,誰想到今年被疫情困在家裡。”劉國華一邊收拾東西,一邊感慨道。

  不出去打工,家裡就沒有收入。當看到全縣首批無疫村名單中有東港湖村後,劉國華坐不住了,幾乎天天在村民小組微信群中詢問何時能返崗復工。

  “我記得很清楚,3月13日,劉書記來我家告訴了可以外出復工的好消息。”劉國華說,那天村黨支部書記劉國平將一份表格交給了他,並一再囑咐:“要仔細填寫,信息要真實。不用擔心家裡,村裡會妥善照顧。”

  在這個有著3445名村民的村子裡,和劉國華一樣,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選擇外出務工。這麼多人在外打工,誰來照顧留守老人和兒童?為此,村裡專門建了臺賬,由村幹部實行包保。

  “每次我們離家後,村幹部隔三差五就會到家裡來,看看有沒有困難,讓我們外出打工沒有後顧之憂。”劉國華說。

  雖然選擇外出打工,不少村民心裡還是放不下自己的田地。為了解除大家這方面的顧慮,東港湖村由村裡牽頭,有的家庭將土地以每畝200至500元的價格流轉給合作社,有的則以家族為單位將土地統一管理。劉國華將土地交給了堂弟打理,每年還能拿到分紅。

  “為了早點辦完復工手續,我真是心急啊。”劉國華說,3月14日一大早,他就帶著填好的返崗人員信息登記表來到村委會。正在值班的周明清立即帶著他到鎮疫情防控指揮部蓋章。手續齊全後,劉國華便拍照發給了深圳科發工貿集團監利子公司負責人吳勇。

  “從填表蓋章到接到乘車通知,不到一天就辦妥了。”劉國華說,當天下午他就收到了公司包車接他們回深圳的消息,晚上11點接到了第二天統一乘車的通知。

  其實,在劉國華急著返崗復工的時候,村幹部也在奔忙著。自從接到外出務工人員可以返崗的通知後,村“兩委”成員三班倒,不停地做登記、開證明,並將資料留檔備查。

  “坐著‘專車’去打工,這還是第一次”

  天剛矇矇亮,拖著兩個重重行李箱的劉國華夫婦,已經到達了監利縣汽車中心客運站站前廣場。此時,縣汽車運輸總公司早已完成了車輛的消毒殺菌、車檢等準備工作。

  監利是湖北勞務輸出大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約40萬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荊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各縣(市、區)把服務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復工作為民生實事抓緊抓實。監利縣專門召開視頻調度會,要求對返崗復工人員做到輸出有組織、健康有檢測、運輸有保障、送達有交接。

  為確保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有序離鄂返崗,監利縣落實好“點對點”客運發班服務,以鄉鎮、管理區為單位,全面摸底彙總,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交通保障組分區域、分時段編制人員出行方案,精準有序輸送務工人員安全返崗。縣交通運輸局在短時間內完成了企業對接、返崗人員摸排、“四類人員”比對、交通保障溝通等工作。

  與此同時,監利縣紀委監委安排12個督查組,對縣人社局、縣交通運輸局以及各鄉鎮落實復工復產政策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向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工作提醒書,提出加強醫院體檢秩序管控等建議。

  遠在千里之外的深圳科發工貿集團,為了幫助職工返崗,及時成立返深工作小組。在監利,統一開具返崗證明後,吳勇將包括劉國華等在內的70人花名冊以及相關證明材料送到縣交通運輸局,該局工作專班開闢“綠色通道”,連夜審核。

  “本人已隔離滿14天,無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不屬於‘四類人員’。返回後,本人將嚴格遵守當地疫情防控各項規定,加強自我防護,配合做好日常健康監測管理……”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劉國華夫婦仔細閱讀誠信承諾書,並簽上自己的名字。

  之後,開始檢測體溫、核驗湖北健康綠碼和村(社區)開具的健康證明、返回地單位及村(社區)接收證明……

  走完一套嚴格的查驗流程,劉國華夫婦坐上了2號大巴車,除了兩名司機外,核載70人的大巴車只安排了21人。

  當天,與劉國華夫婦一樣,趕來乘車的還有來自橋市、朱河等多個鄉鎮的60餘名外出務工人員,他們都是深圳科發工貿集團的員工或家屬。在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交通保障組及集團工作人員的組織下,統一乘坐專車從監利直達深圳。

  劉國華的同鄉付冠龍說:“在外17年了,居然可以坐著‘專車’去打工,這還是第一次。”

  “嚴格卻迅速的防疫檢查,讓我們更安心”

  “一定要保障好員工的安全,減少停留服務區與外界接觸的次數。”按照深圳科發工貿集團要求,吳勇早早來到客運站,提前將愛心禮包放在座位上。

  愛心禮包裡,除了兩個口罩、五個塑料袋外,還有作為早餐的包子、饅頭、牛奶,以及礦泉水、麵包、餅乾等。這讓每位返崗人員感到十分暖心。

  “為了確保首批外出務工人員的安全返崗,我們把‘防’作為重點,儘量考慮到所有細節,組織了隨車人員進行跟車服務。”監利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繼文介紹,這批專車已嚴格對照《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術指南》標準配備防護用品和消毒用品,並且要求車上全員佩戴口罩、分散就坐。

  “國華,你是2號車上的疫情防控負責人。”開車前,吳勇找到了劉國華,囑咐他在旅途中一定要負責到底。劉國華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組織2號車上另外20人有序落座,彼此形成安全的隔離距離。

  7時許,監利縣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再次清點了人數,三輛大巴緩緩駛出客運站。行駛了約一小時,在湖南嶽陽服務區,他們迎來了出發後的第一次檢測。檢測通過,大巴很快被放行。

  車廂裡,大家都靠著座位休息,劉國華卻不敢閤眼,他牢牢記著自己的任務:保證每位同事及家屬安全抵達。為了減少感染風險,近千公里的旅途只在服務區短暫停留了兩次。每次下車,劉國華都要反覆提醒:“戴好口罩,下車了不要亂跑,抓緊回來。”等大家上車後,他又逐一清點人數,生怕有人被落在服務區。一路上,劉國華還定時在幫大家測量體溫,提醒所有人用免洗洗手液消毒,組織車內人員分批間隔用餐。

  “每個月我們兩口子能掙8000元左右,養家餬口足夠了。”“在家休息夠了,有勁沒處使,真想大幹一場。”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敞開心扉,期待著復工的日子。

  “14個小時,900多公里,嚴格卻迅速的檢查和防控,讓我們更安心。”劉國華說,一路上大家互幫互助、互相鼓勵,也讓車上所有人變得更加親密了。

  “多少部門忙前忙後,才換來我們的平安出行”

  3月15日零時起,深圳撤銷全部49個入深車輛道路交通聯合檢疫點,各條入深道路恢復正常通行。當晚9點半,載著來自監利復工人員的三輛大巴順利抵深。

  深圳科發工貿集團返深工作小組負責人李雪和接車的工作人員核對信息、測量體溫後,劉國華夫婦和工友們被安置到了科發工業園,準備開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深圳科發工貿集團位於福田區梅林街道,其所在園區現有企業1000餘家,截至目前已有900多家全面復工。

  即時獲悉深圳科發工貿集團等有關企業復工情況後,福田區紀委監委按照精準監督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專項工作流程,及時督導屬地單位、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履責,打通扶企惠企綠色通道,指導推動開展人員信息核對、體溫檢測、醫學觀察期隔離、惠企政策對接匹配等組合式配套工作,協助企業渡過缺工難關。

  據福田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區紀委監委成立7個督查組,深入一線督促推動企業和職能部門做到聯繫到位、宣傳到位、培訓到位、預案到位、政企對接到位等,以精準監督助力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平安抵達!”駛離高速還不到一個小時,劉國華和妻子已順利住進了隔離點,他馬上在親友群裡向家人報平安。

  “公司安排了專人為我們送一日三餐,吃的都挺好。”從住進公司的集中隔離點開始,劉國華每天通過微信群報送當日體溫,新田社區居委會也會上門測量體溫。

  劉國華住進集中隔離點沒幾天,深圳發佈優化調整湖北入深返崗人員健康管理措施,明確從3月19日零時起,對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等方式返深的湖北省(除武漢市)務工人員、深圳滯鄂人員等,不再實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離。劉國華可以提前返崗了。

  “想想這段特殊的行程,多少部門忙前忙後、多少幹部跑前跑後,才換來我們的平安出行。”3月20日下午,劉國華夫婦接到了解除隔離觀察的通知,去公司報到的時候,兩口子特意換上了從家裡帶來的新衣服,“新生活,我們來了。”

  而千里之外的監利,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劉國華搭乘的監利縣首批“專人、專車、專廠、專線”接送外出務工人員返崗的班車發出後,該縣相關部門初步統計全縣至少12萬人有外出意願。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胡超勝介紹,他們調配了80臺大巴車,保障運力充足,截至3月22日已運送“點對點、一站式”返崗人員3177人。

  像劉國華一樣,越來越多的務工者滿懷希望,踏上了復工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