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康熙和咸豐這三位皇帝,如何處置科場舞弊大案?

科舉制度帶來的名利誘惑,曾吸引了無數讀書人為改變命運在科場角逐。然而,一些平時不下功者,借金錢開道,拉攏考官,借賄考搏取功名。因此,科場弊案時有發生,有的大案還驚動了當朝皇帝,那麼,他們是如何處置的呢?本文就以清朝三大科場舞弊案為例來講述。

科舉考試是隋唐以來封建王朝選拔官員的基本途徑,也是讀書人進入官場的唯一渠道。隨之而來的是,有的考生為了考取功名,不惜鋌而走險;也有的考官為了貪圖私利,徇私枉法。清朝統治者對這種科場舞弊案件處置嚴厲,屢興大獄。

順治帝:面對接連發生的兩大科場案,親自主持複試,然後大開殺戒

1657年,是清初順治十四年。

這年農曆十月十六日,刑科給事中任克溥向順治帝上疏揭發順天府(今北京地區)鄉試科場案,這就是清朝入關後第一個科場舞弊大案。

經查,考官李振鄴、張我樸公開收受國子監博士蔡元禧、吏部官員陸貽吉、進士項紹芳的賄賂,使得京品三品以上的子弟多被錄取。同時,由於行賄人多但名額有限,也有人花了銀子卻沒考中。於是,發榜後,考生們怨聲載道,更有人告狀喊冤。

順治、康熙和咸豐這三位皇帝,如何處置科場舞弊大案?

貢院放榜圖

得知此事後,順治帝勃然大怒,當即下旨:科場為取士大典,關係重大,豈可任人貪贓枉法、徇私舞弊!於是將所有涉案官員以及因此錄取的兩位舉人田耜和鄔作霖共七人斬首示眾,同時沒收其家產,他們的父母、兄弟、妻兒也被髮配到邊關。

為了公平起見,次年正月十七日,順治帝親自主持瀛臺複試。當天,新舉人們被武士押入考場,進行復試。考試結果一經公佈,他當即革去蘇洪濬等8人的舉人資格,其餘182名舉人仍准許參加會試。

緊接著,順治帝又親自審理了其餘涉案要犯,並將應處死的25人嚴加訓斥,每人責打四十大板後一併流放。他還放出狠話:“從今往後,如有再犯案者,絕不姑息!”

然而,僅過了半年時間,給事中陰應節向順治帝參奏了江南鄉試科場案。

原來主考官方猷和副考官錢開宗收受賄賂,致使錄取的120名舉人中很多是江南富賈的子弟。一時間,輿論譁然、群情激奮。

順治帝怒不可遏,立即下旨:將主持此次鄉試的全部考官就地免職,並押解入京。

次年二月,他親自命題並主持瀛臺複試。和上次情景一樣,考場如刑場!每個舉人身帶刑具,被押入考場,參加複試。根據考試結果,其中24人罰停會試,24人免去舉人資格。最終,方猷、錢開宗等18名涉案考官被處死,家產籍沒入官。

順治帝鐵腕處置兩大科場舞弊案,對世人起到了威懾作用,此後數十年間,再沒有發生類似案件。那麼,康熙是如何處置江寧鄉試大案的?

康熙帝:處置江寧鄉試大案,徇了私情,把本該殺頭的噶禮只革職了事

1711年,是康熙五十年。

這年秋天,康熙帝的親信、蘇州織造李煦密奏:江寧(今江蘇南京市江寧區)鄉試存在徇私舞弊行為。原來,此次科考錄取的120人中,人才濟濟的蘇州府僅錄取了13人,而不學無術的揚州鹽商子弟卻佔了大部分名額。

順治、康熙和咸豐這三位皇帝,如何處置科場舞弊大案?

清代科舉考試的場景

康熙當即派戶部尚書張鵬翮和侍郎赫壽兩位大臣前往揚州,與江蘇巡撫張伯行及兩江總督噶禮成立專案組,共同審理此案。

專案組先把兩位鹽商子弟同時也是新科舉人的吳泌和程光奎,押往揚州參加複試,結果兩人很快漏了馬腳。

經過審問,吳泌和程光奎二人對科場舞弊行為供認不諱,並表示各自託人轉送趙晉15錠共300兩黃金作為酬勞。

突然,江蘇巡撫張伯行厲聲問:“趙晉說他只收了300兩黃金的賄賂,那另外300兩黃金去哪裡了?老實交代!”

吳泌嚇得直哆嗦,連忙說:“小人只是把黃金交給了安徽巡撫葉九思的家人李奇,讓他代為轉交,之後的事情就不清楚了。”

張伯行立即派人捉拿李奇歸案。據李奇交代,餘下的300兩黃金,是留給總督大人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時,坐在審案臺上的兩江總督噶禮猛地站了起來,氣急敗壞地怒吼道:“你竟敢誣陷封疆大吏,該當何罪!快來人,把他拖出去,亂棍打死!”

見此情景,張伯行連忙制止說:“犯人的口供還沒錄完,不可棒殺!再說清者自清,大人何必怕人誣陷?”這兩人在公堂上你一言我一語,爭得面紅耳赤,最後不歡而散。

這樣一來,事情就搞大了。當年年底,張伯行和噶禮先後向康熙帝呈上奏摺,相互參劾。張伯行說噶禮參與舞弊案,索銀50萬兩;噶禮反咬張伯行害死獄中要犯陳天立。康熙帝夾在中間,反而沒了主意,只好將二人一併罷免了官職。

由於牽涉面廣,這場科場舞弊案歷時一年多才算了結。最後,經康熙同意,判決如下:主考官左必蕃知情不報,革職查辦;副主考官趙晉、考場舞弊者吳泌、程光奎等人先後處斬。

張伯行官復原職,因為康熙帝心裡認可的果敢正直。但令人不解的是,康熙帝明知噶禮是大貪官,卻只是免官了事,不再追究。原來噶禮是滿洲正紅旗人,祖父是清王朝的開國功臣,母親是康熙帝的奶媽。

順治、康熙和咸豐這三位皇帝,如何處置科場舞弊大案?

康熙免了噶禮的官職,不再追究(電視劇《康熙王朝》的劇照)

康熙帝處置科場舞弊大案,沒有順治帝那樣徹底,甚至還徇了私情,饒了噶禮一命。那麼,咸豐帝碰到這個問題,是如何處理的呢?

咸豐帝:一位戲子引爆科場弊案後,無奈處決了擔任主考官的一品大員

1858年,是咸豐八年。

這一年的順天府鄉試由一品大員、文淵閣大學士柏葰擔任主考官。整個考試過程十分順利,但到了放榜當日,有人發現一個唱京戲的滿族旗人平齡竟然高中第七名!一時間,考生們議論紛紛,輿論譁然。

御史孟傳金上奏咸豐帝,參劾此次鄉試有舞弊行為,特別指出平齡的謄錄試卷與考試試卷不符,並請求進行審查和複試。

咸豐帝一聽,龍顏大怒,當即下詔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戶部尚書全慶、兵部尚書陳孚恩等4人調查此案。經查,平齡的試卷的草稿不全,所作的詩中還有多處錯別字。

咸豐帝接到報告後,認為這只是冰山一角,要求以此為突破口,儘快徹查此事。果然,50多人試卷都存在問題。同時,載垣等人還查出主考官柏葰將一位考中的考生替換成了羅鴻繹,事後收受了羅鴻繹及下屬“孝敬”的28兩銀子。

柏葰是蒙古正藍旗人,歷任兵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深受道光帝與咸豐帝的器重。如何處置這位朝廷重臣,咸豐帝犯了難。思前想後,他決定讓羅鴻繹重試一次,由戶部尚書肅順負責監考。結果羅鴻繹又一次交上了一份文理不通的試卷。咸豐帝一氣之下,命刑部會同肅順、載垣等人共同審理此案。

很快,羅鴻繹交代了犯罪事實,柏葰隨之被捕,按律當斬。這時,咸豐帝念及舊情,有意對柏葰從輕發落。就連柏葰入獄前,也認為自己最重會判個流放,讓兒子備好行李,等他回來。

可是,肅順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堅決要求嚴格執法、明正典刑。無奈之下,咸豐帝只好下令柏葰和羅鴻繹等人一同判處死刑。就這樣,柏葰成為史上死於清朝科場案職位最高的官員。

縱觀清朝三大科場舞弊案,順治、康熙和咸豐這三位皇帝深知科舉考試的重要性,都親力親為,用嚴刑重典來懲治不良之風。不過,在涉及朝廷重臣的處理上,難免出現“人治”的弊端,康熙的徇情、咸豐的無奈正體現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