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中国汉族聚居区,耳饰在观念上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时代始于宋,而真正在使用上达到普及的时代则要到明,而且,这种盛况一直延续到清。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在明清两代,无论身份贵贱,耳饰可以说是女子必佩之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里就写得很清楚:“耳上的环儿。此乃女子平常时所戴,爱轻巧的,也少不得戴对丁香儿,那极贫小户人家,没有金的银的,就是铜锡的,也要买对儿戴着。”清《在园杂志》里则写:“有走索者,以男装女,自幼弓足穿耳。”也从侧面展现了穿耳是当时女性身份的一种重要标志。据《天水冰山录》记载,从严嵩家中就抄出各色“耳环耳坠共计二百六十七双,共重一百四十九两八钱三分”,在其府内珠宝首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最懂得生活情趣的清代大文人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谈到女子妆饰,是极力崇尚简约的,他说:“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此二物者,则不可不求精善。”

簪子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是固发的实用品,乃不可或缺的,即使是雕龙嵌凤、做工精巧的,也顶多算是个赏用结合之物罢了。而这里的“珥”,便是耳饰,可以是耳环、耳坠,也可是丁香。李渔将其和固发之簪并列为女子相伴一生之物,且做工“不可不求精善”,当见对其非比寻常的重视了。《大明会典》“冠服”部载:“士庶妻,首饰许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银。”和元代一样,在百姓的首饰中,唯独对耳饰材质的规定是最宽松的。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清时期的出家女子是不戴耳饰的,出家人要戒七情六欲,爱美之心自然也是要戒的。清代白话小说《八洞天》之“劝匪躬忠格天幻出男人乳义感神梦赐内官须”一章记载了这样一个情节:江家遭难,将唯一两个月大的男婴生哥交予忠仆王保抚养,王保为避人耳目,将生哥自幼男扮女装,“只不替他缠小脚,穿耳朵眼。邻舍问时,王保扯谎道:‘前日那道人说他命中有华盖,应该出家的。故不与他缠足穿耳。’众邻舍信以为然”。就明白地说明了当时的风俗。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的耳饰大致分作三类:其一耳环,其二耳坠,其三丁香。三类中耳环是最为正式的一类,在出席正式场合的正装中,后妃命妇多佩耳环。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制作工艺上看,明以前的金银首饰多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到了明代,内廷则设专为皇家打造首饰等金银器物的银作局和内官监,即所谓“内府制作”。皇家制作首饰,尽管讲究等级有别,但用工是不惜代价的,用料也是专属供应,因此往往极其奢侈靡费。明代首饰制作除了继承传统的锤揲工艺之外,更发展出了累丝工艺,把片材处理为花丝,使得首饰造型更加富有立体感、空间感,构图也更加繁复。累丝工艺又称细金工艺、花丝工艺,是将金、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由一根根花丝到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银、铜等抽成细丝,焊八大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讲究者,堆、垒、编、织、掐、填、攒、还要再“镶宝”或“点翠”,称为累丝镶嵌,这对后世清代金银首饰的制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明代女子耳间的雍容华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