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足“恐韓症”曾經真實存在

儘管很多過往的圈內人士不服,但三十年來國足對決韓國的戰績卻真實的說明了恐韓症的存在。

八十年代傳統的中國足球有技術有速度,但比較怕緊逼,往往對手逼搶兇狠的情況下,技術動作變形,自己的進攻套路打不出來,被對手完全壓制。而亞洲的對手中,韓國是最擅長緊逼打法的,他們藉助身體和體能的優勢,在對國足的比賽中經常逼的國足球員難以正常發揮水平,最終輸球。久而久之,輸的球多了,恐韓症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了。

中國男足“恐韓症”曾經真實存在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91年國奧隊的外圍賽,最後一場對韓國,前幾場已經確立了優勢的國奧隊只要最後一場和韓國戰平就可以參加奧運會了。那可是迄今為止最強的一屆國奧隊啊,隊內的范志毅、郝海東、黎兵後來都成了中國足球的大佬。可就是這樣一支國奧隊在對決韓國的最後一場比賽卻開場就被韓國人沖垮,九分鐘連丟三球,徹底失去了出線權。開場後的國奧隊在韓國人的圍追堵截下,方寸大亂,進攻完全癱瘓,幾乎是韓國隊一拿球,稍一傳導就形成射門機會並破門。雖然最後靠郝海東打進一球挽回點面子。但恐韓症的帽子算是摘不掉了。這也是當時的主教練徐根寶後來執教痛定思痛一直堅持搶逼圍打法的原因。下一屆由戚務生率領的國奧隊在恐韓症上更進一步,外圍賽輸了韓國0:3連還手都沒了。那一時期的國家隊國奧隊等各級國家隊打韓國基本都是不輸當贏。99年國奧、03年國奧都被韓國擋在了奧運之外。那一時期的國家隊和韓國交鋒不多,有限的對決都是在東亞四強賽上,最好的成績也只能是逼平對手。

中國男足“恐韓症”曾經真實存在


直到高洪波2010年率領的國家隊在東亞四強賽上3:0戰勝韓國隊,算是終結了逢韓不勝的歷史。雖然那屆韓國隊沒有多少海外球員,但已經彙集了國內的所有精英,基本就是參加2010年世界盃的陣容,所以高洪波的勝利是名副其實的,並沒有什麼水分。任何對那場比賽的質疑都是過於偏頗的。自那以後國足對韓國好像真得就變天了,以往對韓國畏手畏腳,被逼得不知所措的情況也不見了。上屆世界盃預賽主客場各勝一場算是打了個平手,這樣的情況確實在以往兩隊的交戰史上是沒有過的。

中國男足“恐韓症”曾經真實存在


可以說雖然中國足球依然停滯不前,但恐韓症已經慢慢很少被提起了,國足在對決韓國的時候已經可以以平常的心態去正常發揮水平了,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