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大戰陳友諒時,蒙元政府在幹什麼?爲什麼不乘機出兵滅了起義軍呢?

晉山河


元末政權當時正在走下坡路,政權內部分裂了成了兩派,一派是孛羅帖木兒的“保皇派”,一派是擴廓帖木兒(即王保保)的“太子黨”。而且蒙元視劉福通,韓林兒的“紅巾軍”為大敵,因為劉福林的軍隊曾經“聲勢浩大”的三路進攻北方蒙元政權,毛貴還一度進攻大都。正是在這兩個背景下,使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大決戰,並沒有受到元軍干擾。

(紅巾軍進攻路線)

當時,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潘陽湖決戰時,已經是至正二十三年了。當時聲勢浩大的劉福通被元軍的孛羅帖木兒和察罕帖木兒打敗,又被投靠元廷的張士誠進攻,朱元璋於是派大軍增援,救出小明王,劉福通戰死。雖然,在紅巾軍里名義上還是小明王領導,其實他已經失去軍事資本了。此時,陳友諒趁機攻打朱元璋,於是釀成了一場“大決戰”。其實,早在之前,朱元璋的發展中,已經和陳友諒,張士誠發生了幾場戰爭,當時元朝政權在平北方劉福通“紅巾軍”叛亂,無暇顧及。

(韓山童,劉福通的“紅巾起義”)

那麼劉福通死後,元朝政權又在做什麼呢?這時,元廷因為壓力較為緩解,內部的矛盾開始“大爆發”。內亂的根源在於元順帝殺了脫脫丞相後,寵信哈麻,修煉什麼“男女雙修術”,把朝政扔給皇太子愛酋識理達臘。結果皇后和太子的野心開始大了起來,想讓元順帝讓位。元順帝知道後,一萬個不願意,於是有了矛盾。在元軍前線的兩位大將,一個孛羅帖木兒,支持元順帝,另外一個王保保,支持皇太子。還有陝西的軍閥張良弼和李思齊也因為內亂不和,於是,元軍開始了互相攻伐,自我消耗。元廷甚至一度分裂為兩個朝廷,直到至正二十八年閏月,元順帝刺殺孛羅帖木兒,才和太子,王保保和解。而此時,潘陽湖之戰也差不多打完了。

(元末割據圖)

那麼元軍在內鬥,投靠元廷的張士誠呢?朱元璋在潘陽湖之戰中,派徐達回到應天,就是為了看住張士誠的,以免被偷襲,結果張士誠一動也不敢動。


大飛熊ヽ騎士


1360年五月,陳友諒殺其主徐壽輝,自立為帝,建國號曰“大漢”,朱元璋大戰陳友涼是指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應天府的龍灣鎮一帶展開的大戰,正史叫龍灣戰役,陳友諒東討朱元璋,兵敗龍灣(今南京西北)場戰役中,朱元璋終於勝了陳友諒,並在此戰之後一舉收復了被陳友諒佔領的許多城池,是陳、朱兩大政權對抗的轉折點,朱元璋的勢力逐漸趕上乃至超過陳友諒,改變了朱元璋被動挨打的局面為以後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打敗並殺死陳友諒,消滅陳友諒建立的陳漢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終建立了大明王朝。


當朱元璋大戰陳友涼時,元朝末年最有能力的兩位將領中書平章政事孛羅帖木兒與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察罕帖木兒在與號稱、“百萬紅巾軍”韓林兒、劉福通在山西等地爭戰不息,此後,兩軍衝突不休,紅巾軍號稱百萬,幾乎掀翻當時的元朝。朱、陳大戰在南方今江蘇一帶;元朝主力在北方山西等地與紅巾軍大戰,根本無力顧及朱元璋與陳友涼。

(歡迎😊加關注,共同論古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