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有八位夫人,吕雉为何只对戚夫人下手?


刘邦的夫人历史留下姓名的其实不多,而刘邦的八个儿子里,明确记载生母的只有齐王刘肥、汉惠帝刘盈、赵王刘如意、汉文帝刘恒、淮南王刘长。再说戚夫人之前,先看看《史记》中对于刘邦的其他几个女人的记载。

齐王刘肥的母亲是刘邦的外妇曹氏

虽然历史没有对这个曹氏有过多的记载,但从历史的片段来看,这个曹氏应该出自曹参家族。一方面,古代地域局限性比较大,同一地区的同姓人往往都是一家。另外,刘肥做齐王的时候,偏偏派曹参去那里当齐国相。七国之乱的时候,又派了曹参的后人曹奇陪着名将栾布领兵去救齐国,可以看出曹家与刘肥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也就是说,曹氏与齐王刘肥之间是一个有血亲关系的政治集团。

不过,吕后不对她下手的原因可能是

  1. 名分早定

吕后是明媒正娶,而曹氏一直都是刘邦的姘头。立太子的时候,虽然刘盈年幼,刘肥年长,但在立嫡子的问题上,吕后没有和曹氏产生任何矛盾。

2.吕后与曹氏关系还过的去

吕后是刘邦的“微时妃”,所以,吕后和曹氏都曾经是家庭妇女,老百姓。而且那个时候男人三妻四妾也比较正常,名分上也没有争执,所以没有太大的私人恩怨,至少彼此过的去

3.曹氏可能死的早

这很有可能是最大原因了,毕竟曹氏在历史上没有过多的记载。

汉文帝的母亲薄氏

在《史记·外戚世家》中记载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

文中说明了,刘邦去世后,凡是被刘邦生前宠爱的,如戚夫人那样的女人,全被吕后囚禁起来。而薄姬因为刘邦不怎么喜欢,很少亲近她,于是被吕后放出宫去,跟着儿子到了代国,成了代王太后。

这段话至少证明的一点,吕后后来用狠毒手段整治戚夫人有嫉妒的成分。而薄姬因为不得宠反而被放走了。

淮南王刘长的母亲赵姬

这个女人本来是赵王张敖的女人,因为刘邦路过赵国,赵王便把这个女人献给了刘邦,一夜风流之后就有了身孕。之后由于赵王涉嫌谋反,于是刘邦把和赵王有关的人全抓了起来。赵姬的弟弟求吕后的眼前的大红人辟阳侯审食其让他跟吕后说说情,结果吕后听完非常生气,完全不管,于是赵姬生下淮南王刘长之后,就自杀了。

不同的是,吕后没有对刚出生的刘长下手,而刘邦也令吕后把这个孩子养起来。由此来看,吕后对高祖的宠爱并且有子嗣的女人普遍嫉恨。

再说戚夫人的问题

戚夫人曾经参与夺嫡,这是吕后与今天的读者都非常清楚的,不需要细说了。

根据《汉书·外戚传》记载

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女子邪?”乃召赵王诛之。

戚夫人先是被吕后关了起来,但这时吕后没有痛下杀手。反而戚夫人被羁押期间,完全不知道避祸,自己的嘴还在没完没了的说闲话。“儿子是王,我在这里被囚,天天舂米,日日等死,谁能告诉我的儿子”

这些话刺激了吕后,“你难道想让你儿子起兵造反,来解救你吗?”

但是吕后的第一反应是先杀赵王刘如意,而不是杀戚夫人,说明她确实是在顾忌赵王的实力。之后由于汉惠帝刘盈的保护,吕后多次未能干掉赵王,而戚夫人也没有被杀。

直到数月以后……

数月,帝晨出射,赵王不能蚤起,太后伺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迟帝还,赵王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

汉惠帝由于疏忽,导致赵王刘如意被毒杀。然后吕后才对戚夫人下了毒手。这里面充满了有新仇旧恨。

旧恨是争宠、夺嫡;新仇是刘邦死了你还不知道好歹,居然用儿子来恐吓我。于是吕后痛下杀手,把戚夫人改造成了“人形猪”。

其实历史上死的比戚夫人死的惨的还有很多人,在这些残忍的背后,我们需要细细的去思考人应该如何趋利避害,逢凶化吉,平平安安过完自己的一生!


大毒苹果


刘邦那么多夫人,为什么吕雉偏偏对戚夫人下狠手呢?

是因为刘邦专宠戚夫人?仅仅是因为女人间的争风吃醋吗?当然不是,相对那个年代的女人来说,吕雉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女人。



吕雉之所以狠毒的对待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是因为戚夫人曾经帮儿子刘如意竞争过太子之位。



刘邦宠幸戚夫人,又觉得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更像自己,爱屋及乌,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结果遭到群臣的反对,此事只好作罢,但这次政治危机对吕雉来说却是耿耿于怀。

对于吕雉来说,女人间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还可以容忍,但是政治上的威胁却不能原谅。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登基继位,吕雉对戚夫人下狠手,拔发,割舌,去四肢,把活生生的一个美人残忍的弄成了人彘。

赵国是当时最富足的诸侯国,吕雉同样视为威胁,而戚夫人“子为王,母为虏”更进一步提醒了吕雉,赵王一旦得知他目前的情况,自然不会饶了他,于是趁着赵王刘如意来京,派人杀了赵王。



可见,在古代王室,一旦参加过皇位的竞争并最终失败者,很难得到善终。就是放在现在,谁又不会对曾经的竞争对手心有余悸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历史的关注“津城沐雨”哦,更多历史精彩,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津城沐雨


戚夫人也算是出身于名门之家,是姬姓周王室的后裔,其家族有功于汉室而成为汉王室的亲戚。《百家姓考略》记载:“汉有戚鳃, 高祖戚夫人父,封临辕侯。”

刘邦当时还是汉王的时候,就跟戚夫人在一起了;很是宠爱,并且生有一子叫刘如意。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吕后也容颜衰老,一直不得到刘邦的临幸,作为女人来说,得不到丈夫的疼爱,自然会把气洒在戚夫人的身上。但由于刘邦在世,吕后也不敢把戚夫人怎么样。

戚夫人经常陪伴刘邦的身边,经常吹耳边风,希望刘邦废掉吕后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如果不是大臣们的反对,刘邦早就听信戚夫人的话,废了刘盈的太子之位。这怎么能不让吕后产生恨意,你可以夺走我的男人,我忍了,但你还想夺走我儿子的江山,这还不得恨上加恨。

汉十一年(前196),刘邦重病在身,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赵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刘邦说‘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铁了心是更换太子。

汉十二年(前195),刘邦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张良就劝谏刘邦不要改立太子,但刘邦不停,张良只好托病不再上朝理事。

刘邦有一次设宴,太子在旁侍侯。商山四皓跟着太子,刘邦大惊。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

刘邦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抽泣流泪,刘邦起身离去,酒宴结束。最终没更换太子。

刘邦去世后,对那些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吕太后非常气愤,就把她们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薄姬由于极少见高祖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到代国,成为代王太后。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下命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


戚夫人在永巷被囚禁时做了一首《戚夫人歌》:“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戚夫人在诗中如泣如诉,字里行间充溢着惨凄忧郁之情,却没有人能把自己这种处境告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她多么希望能有人来救她脱出这无边的苦海啊!她在呼喊,在求救,这也是她能采用的仅有的呼救方式。

吕后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掉她的眼睛,用火熏烧她的耳朵,又给她喝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起了个名字叫“人彘”。


风雪西楼夜


吕雉是一个雷厉风行、手段毒辣的女人,刘邦去世后,憋了十几年的怨恨终于可以发泄了,所以属于刘邦的女人她都没有放过,只不过是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而已。

吕雉把这些女人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受刘邦宠幸的;第二类主去争宠的;第三类,刘邦还没来得及临幸的。
(吕雉剧照)

第一、二类都没有好下场,基本上是被吕雉折磨致死,具体怎么个折磨法,史书一笔带过。第三类还算幸运,幸运的是没有真正成为刘邦的女人。所以即没对吕雉构成威胁,又没惹吕雉上火生气,所以被吕雉打包送给了刘邦的儿子们。

最幸运的莫过于汉文帝的窦皇后了,也就是汉武帝都要看脸色的窦老太后,她就是刘邦的第三类女人。而戚夫人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并列,别外又加了一个争夺太子之位,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想不惨都不行。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因祸得福,一种却因福得祸,戚夫人便是后者。

戚夫人是刘邦起兵之初攻打定陶时得到的女人。人不但长的漂亮,而且能歌善舞,腰像水蛇一样柔软,每当她翩翩起舞的时候,刘邦看的是如痴如醉。当戚夫唱歌的时候,刘邦还会忘情的附合起来。所以尽管刘邦四处征战,但一直把戚夫人带在身边。戚夫人也算是陪着刘邦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女人。


刘邦受封汉王的第二年就立了刘盈为太子,当时戚夫人最多也就是刚怀上刘如意。刘邦称帝之后,册封了吕雉为皇后,当时的戚夫肯定也有当皇后的想法,但是比不过吕雉发妻的身份,何况儿子被立了太子,母以子贵显而易见,戚夫人只能默默承受。让戚夫人欣慰的是,吕雉虽是皇后,刘邦宠幸的女人还是自己,所以她觉得还有机会。

自从吕雉计擒了彭越、诱杀了韩信,刘邦就对她有了芥蒂。刘邦觉得这样的女人欲望太强,野心太大,等自己去世之后,不但戚夫人母子不能自保,就连儿子刘盈也会被排挤掉。于是刘邦萌生了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一来刘如意聪明才智,强刘盈数倍,二来给戚夫人母子一个平稳的将来。

结果可想而知,一定是戚夫高兴,吕雉愁。

吕雉不是好对付的,就连彭越和韩信这样的悍将她都敢收拾,还对付不了戚夫人吗!戚夫人唯一的本事就是在刘邦的怀里述苦、抹眼泪,而吕雉早就把朝中大臣拉拢近身。所以,最终戚夫人的梦想不仅无疾而终,还给自己树了一个大仇人。

刘邦去世后,戚夫人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但是吕雉没有马上杀戚夫人,女人对付女人,有的是办法,她想让戚夫人体验活着的痛苦。于是吕雉给戚夫人带上刑具,每天不停的干一些粗活。戚夫人养尊处优这么多年,自然也受不了这样的罪,所以一有机会就唱一些哀怨的歌曲,希望引起大臣的注意,或许能给她鸣冤叫屈。

戚夫人越是不“安分”,吕雉越是火冒三丈,索性给戚夫人来个更恶毒的,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彘”就被吕雉创意了出来。

如果戚夫人能做到忍辱负重,主动迎合顺从吕雉,也许没有那么惨的结局。相比较文帝的母亲薄姬就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从来就没有争过什么,到头来得到的却最多。
(戚夫人剧照)


从某种意义上讲,戚夫人是被刘邦宠坏了,恃宠而骄。刘邦给了她梦想,但没有给她变为现实,结果还把她推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这就是戚夫人的不幸,也是帝王身边女人的普遍命运。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历来就有人说戚夫人无能无斗志。沒智谋而只知道哭哭啼啼。其实从吕后后来残害她母子的内容和手段来看,戚夫人也算厉害角色,否则她就同刘邦的其他女人一样庸庸碌碌,平淡无奇了。


吕后在开始也平常,得权有势后才是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妒妇。她的经历和地位,决定了她一定要排除万难去当"大姐大”。刘邦自不必说他,他有多少老婆,吕后是管不了的。当秦民时,刘邦都在外面乱整,吕后都管不了。自沛公而汉王而皇帝,那些小婆娘的数量成倍增长。刘邦活着,自然护小。吕后无可奈何。这期间,先纳魏王豹美人薄姬,生子刘恒,再纳了定陶美人戚姬,一年后生了刘如意;其他无名有姓的,或者无名无姓的就多得不计其数了。


吕后之所以对戚夫人下手狠,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争宠。吕后在彭城大战后被俘入楚营,项羽扣押了了她和太公三年之久。她自然少见刘邦,戚夫人无疑就是刘邦身边的的一宠妾了。吕后恨,但无奈。这争宠的结果,就是争位,刘邦无换王后之意,但经不住戚夫人纠缠,恐怕也有扶戚夫人为后之意了。吕后后来整戚夫人,一定有这个原因。第二是为儿子的储君问题。如果说争宠失败,吕后可认输,但关于刘盈与刘如意的储君之争,吕后就把戚夫人恨死了。只是刘邦在,吕后不能出气。

这两点,其实都可以当作,妻妾争宠——妻妾争位——妻妾为子嗣争太子位。反正这妻妾不和,必有胜败。这对激烈争锋的女人,都用尽手段来为自己为儿子争生存之地,就看命运倾向谁了。


刘邦死后,吕氏胜出,从她残害戚夫人的方方面面,说明戚夫人当时就是她强劲的对手。戚夫人差点敲翻吕后的地位,差点让刘邦更换太子成功。也实在是个厉害角色。比吕后以外的女人敢于斗争,敢于争取可以实现的目标,为儿子的前途奋不顾身。

只是仅仅差那么一点而已。 要不就没吕雉什么事了,她也成为如意皇帝之母戚太后了。


劉一千五


没有在别人的处境,就永远不知道别人当时到底遭遇了什么!

人们只当吕雉的性格是相当狠毒,所以才会对戚夫人下狠手。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戚夫人肯定做出了让吕雉深恶痛绝的事情。

吕雉原本就是刘邦的患难夫妻,在刘邦一穷二白的时候下嫁给他的,后来还被项羽抓住过,可以说吃尽了苦头。



好不容易熬到了头,刘邦打下了天下,她也如愿当上了皇后。

这时候却跑出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戚夫人,还给刘邦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刘如意。

这戚夫人平时也嚣张跋扈,枕边风吹得也厉害,一来二去,刘邦就动了换太子的念头。

而且这戚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她的野心那是相当大。她屡次陷害吕雉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为了让自己儿子刘如意当上太子,她也是不择手段。

这时的吕雉非常的惶恐,也对戚夫人充满了恨意。自己受了这么多苦才得到今天的地位,居然这么轻易就被戚夫人给夺走了,她哪里肯甘心。于是她想尽各种办法,走各种关系,但是任然没有改变刘邦换太子的决心。最后她求到了张良出马,把不问世事的商山四皓请来辅佐吕雉的儿子刘盈,这才阻止了刘邦换太子的想法。



直到刘邦去世,刘盈继位,吕雉才大松一口气。但她还是没有丝毫懈怠,她把一直以来让她如坐针毡的戚夫人给囚禁了起来。

如果戚夫人老老实实的认命也就罢了,谁知道戚夫人不安份,她在被囚禁的时候唱了一首《舂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首歌传到了吕雉的耳里,吕雉大发雷霆。这又勾起了她的担忧:刘如意性格得到了刘邦的真传,而自己刘盈生性懦弱,而且体弱多病,刘邦的很多旧臣也比较拥护刘邦之前的换太子想法。要是自己儿子哪天一不小心死了,大臣肯定让刘如意当皇帝,那还得了!要是自己还在世的话,那戚夫人指不定得怎么害自己!

此时此刻,吕雉对戚夫人的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吕雉设计杀死了刘如意,然后开始疯狂加害戚夫人,把她的手脚砍断,熏聋了她的耳朵,把喉咙灌哑药,关在猪圈里,作为为“人彘”。



吕雉是够狠!但是她的狠也建立在别人对她的狠之上,如果她不狠,受伤的只能是她自己。狠习惯了,也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博古论今天


如果我说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的话,可能很多人会站在道德和人性的高度开对我进行批判了。吕后放过了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对戚夫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对于其他人正史里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刘邦的夫人不少,但是威胁到吕后的却只有戚夫人一个,为了戚夫人,刘邦一度产生了废长立幼的念头。吕后对于戚夫人的恨意不是狭隘的争宠那么简单,事实上,吕后独立且极有主见,用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说法,吕后为人坚韧刚毅,吕后是一个十分成熟和自信的政治家,这也是司马迁将吕后的生平记入《吕太后本纪》的原因。

记得刘邦去世之后,匈奴的冒顿单于曾经给吕后写过一封信,信中竟然说自己在匈奴偏远之地缺少人的陪伴,吕后也新近丧夫,想邀请吕后的匈奴陪伴自己。对于冒顿这样污蔑性的语言,吕后选择的隐忍。她回信说:“我年老色衰,无力侍奉冒顿单于,但为了两国秦晋之好,大汉可以选派年轻貌美的公主嫁给冒顿。


有人说吕后丧权辱国,可是在当时匈奴强大、汉朝衰微的情况下,吕后所此举是牺牲个人之荣辱,而全的国家之大义,且秉承了刘邦定下的与匈奴和亲的国策。

因此不是吕后气量狭窄、容不下戚夫人,而是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直接威胁到吕后和其子汉惠帝刘盈的统治地位。大汉的江山可以说一半是吕后及吕氏家族辅助刘邦夺得,吕氏家族在刘邦创业过程中出人、出钱、出力,吕后的兄长也因战事而死。

大汉的天下是刘邦和吕后创立的,而戚夫人却半道插了进来,凭借刘邦的宠爱,妄图谋夺大汉的天下,让儿子刘如意成为大汉天子,这是吕后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吕后还可以接受刘邦宠爱其他的妃嫔,可以接受刘邦对自己并无怜爱之心,但是绝不能容忍将大汉天下拱手交给毫无政治经验的戚夫人和乳臭未干的小孩刘如意。


刘邦在世时,戚夫人不断的向刘邦哭诉,意图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去世后,她自己在寒宫仍然不知收敛、抱怨连连,并声称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赵王,日后定可以救自己出苦海。这些话,怎么可能逃过吕后安插在她身边的耳目的耳朵呢?

从医学常识来讲,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这件事本身就存疑。在古代医疗条件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人如果遭受此酷刑立刻死几乎是必然的,根本挺不到看到汉惠帝刘盈的那一刻。很多事情就算正史有载,也不能全信、不能妄听。

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吕后作为登上权力顶峰的女子,为人所诟病是可以理解的。这和后来的武则天如出一辙,可以说吕后是武则天的榜样,女子要登上权力的巅峰必然有非常的手段,从谋略、胆识、胸襟、气度等各个方面必然超出他的对手一筹。无非常之手段,难成非常之功业。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刘邦的老婆,若按照进入史书记载的,共有8人,分别是:曹氏、吕雉、戚夫人、石美人、管夫人、赵子儿、薄姬、赵姬。

这个顺序,基本是按照被刘邦纳为妻妾的时间先后排列的,其中,曹氏是刘邦任泗水亭长时在外包养的小三,并未正式成亲,因为与刘邦生下了庶长子刘肥,而进入了史册。

其他,吕雉是正妻,生子刘盈。

戚夫人是刘邦彭城吃了败仗后,在逃跑的路上发现的一个村姑,后来封为夫人,生子刘如意。

石美人是刘邦身边侍吏石奋的姐姐,后封美人。

管夫人、赵子儿是刘邦东征天下过程中,所纳的小妾。

薄姬是魏王魏豹的姬妾,魏豹被俘后,薄姬一同被俘,安排在织室做苦力。因从小与管夫人、赵子儿亲如姐妹,二人在刘邦面前推荐了薄姬,因此被纳为妾,与刘邦生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赵姬本是刘邦女婿张敖的小妾,张敖后来在刘邦巡视赵国时,献给刘邦。

在刘邦的妻妾中,吕后为刘邦打天下出力最大,功劳最多,后来封皇后,也得实权最大。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后的儿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刘盈虽然继位当了皇帝,但性格软弱的他,不善于抓权,加上吕后强势,权力因此尽入吕后手中,无论治国用人,奖惩处罚,吕后一手独揽。

那么,刘邦其他7个老婆,吕后为何独对戚夫人下毒手呢?这是因为,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积怨太多,宿怨太深。而根源,就是争储。

刘邦8个老婆中,他最宠幸戚夫人,每次出外打仗,一般都是安排吕后守家,自己带着戚夫人外出,其对戚夫人的宠幸,可见一斑。

如果只有这么一点超乎其他老婆的爱恋,也许会产生嫉妒,但不会产生痛恨,引发痛恨的,是戚夫人多次向刘邦吹枕头风,希望刘邦废除刘盈的太子名位,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而且,刘邦已被说动,正式进入了朝堂公议。

尽管此议最后没能通过,但已经把吕后吓坏了,因为如果刘如意当了太子,继承了皇位,那么刘邦百年之后,戚夫人就是比吕后地位更高的太后,那任人宰割的就不是戚夫人,而是吕后了,她因此对戚夫人恨之入骨。

于是,刘邦去世后,吕后大权在握,便开始疯狂报复,不但做掉了刘如意,而且把戚夫人剁手、砍脚、挖眼,把她活活折磨致死。


帝国的脸谱


吕后是个女政治家。本来,女性一般偏感性,而太过感性是不适合作政治家的。吕后则兼具感性与理性两方面的特点。

从感性的方面来说,一个女人对丈夫的其他女人、尤其是自己失宠后丈夫特别宠爱的女人,肯定会有切骨之恨。这是“夺夫之恨”,是情敌。刘邦的夫人虽多,戚姬最受宠爱,这就注定了吕后恨之入骨。

另一方面,刘邦的儿子也不少,但只有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差一点被立为太子,取代吕后所生的刘盈。

夺嫡之争有多激烈,有一个小细节可以说明:刘邦在朝堂上提出易储,大臣们坚决反对,下朝后吕后向反对的大臣行跪拜之礼,以感激对方保全了刘盈——刘盈是个宽容善良的人,但性格相对软弱。可以想像,如果是刘如意继位,因为如意年少,大权势必落到其母戚姬的手中。而戚姬就算再弱智,也不可能置曾被立为太子、在朝中受到相当拥护的刘盈于不顾。那么,刘盈,以及他的生母吕后,下场未必会比现实中的戚夫人母子更好些。

这是政治斗争,以政治利益为目的,而不是以善恶作为依据。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原因很简单,刘邦的其他夫人对刘邦的影响没有戚夫人那么大,对吕后威胁也就不大了。

若只看刘邦、吕后、戚夫人他们三人之间的故事,可以脑补出一出狗血的爱情电视剧,还是正在热播的那种。

原配吕后嫁给男主刘邦后,不仅为男主操持家务还得忍受长嫂的百般刁难,甚至为了男主的事业不惜以身犯险深入敌营。而男主事业有成后,便嫌弃人老色衰的原配,并且找了个年轻漂亮、能歌善舞的小三戚夫人。

原配心气高傲,对此事非常不甘,便时常与小三争风吃醋,奈何男主却事事偏袒小三,面对得意洋洋的小三,原配只得忍气吞声,避其锋芒,还曾一度回老家居住,眼不见心不烦。

不久后小三生了个儿子,非常得男主欢喜,见此小三便不顾礼俗,对男主吹枕边风,让男主立自己的儿子为家业的继承人,这一想法得到了男主的同意。

原本家业的是原配的儿子,现在小三却想夺去,惹得原配非常焦急,幸好原配找来高人相助,此事才没有成功。但原配对小三的怨恨之心却日益强烈,因此当男主去世后,原配便毫不留情的残忍收拾了小三。

至于为何原配不收拾其他小四、小五、小六,是因为她们对吕后构不成威胁,即便是有也不过争风吃醋,相比起备受宠爱,在刘邦很有地位,同时还一度想夺走吕后儿子的太子之位的戚夫人,她们真得算不得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