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害不會因為不談,就不會發生!守護孩子,家長必知的五步驟

近日韓國一起大宗網絡性犯罪案件,數十名受害者中有十多名未成年少女,他們被迫拍攝各種性虐待性剝削視頻,供聊天室「N 號房」內的付費會員觀賞。韓國民眾聯署請願,要求政府公開嫌犯資料、照片及「N 號房」全數會員名單,目前已有四百多萬人聯署。

性侵害不會因為不談,就不會發生!性侵害的行為方式有很多種,且可能會持續發生。如何預防性侵害?當發生兒童性侵害時,家長做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帶來痛苦與改變。專業諮商師留佩萱整理了身邊的大人們一定要知道的五步驟。

作者留佩萱之前曾經參加過美國Darkness to Light的兒童性侵害防治訓練,以下給家長的五個步驟就來自這個訓練,這些步驟不只適用於家長,也適用於每一位孩子身邊的大人(老師、保姆、安親班老師、幼兒園老師…等等),讓大家能夠提高警覺,讓孩子不再受傷害。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性侵害不會因為不談,就不會發生!守護孩子,家長必知的五步驟

圖源:Shutterstock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諮商教育博士候選人



四年前臺灣有一本書《不再沉默》,作者陳潔皓描述了自己3歲到5歲時在奶媽家被性侵的事情,當作者5歲回到家和父母說時,得到的響應卻是「你記錯了」、「你太小了,不會記得」、「他們只是太粗魯」。

雖然我人在美國還沒有機會買到這本書,但我很佩服作者的勇氣。而這樣的書籍出版,也讓社會大眾能夠談論兒童性侵害。

「兒童性侵害」(Child Sexual Abuse)就像是個禁忌一樣。

大家不講不談論,就好像這件事情沒有發生、不會發生。但是,兒童性侵害卻真真實實的發生在許多孩子身上。

在美國,研究顯示每10位孩子中就有一位孩子,在18歲以前會遭遇性侵害。

雖然女孩遭遇性侵害的比率較高(在美國,預測每7位女孩就有一位女孩在18歲前會被性侵),但也是有許多男孩被性侵害(可參見書籍《哭泣的小王子:給童年遭遇性侵男性的療愈指南》),施虐者雖然以男性為大宗 (不管是性侵男孩或是女孩,而這些男性大多為異性戀),但也是有女性施虐者。

兒童性侵害是指:「一位兒童(小於18 歲)被利用來滿足成人或另一位較年長兒童的性需求。」侵害的行為可以有很多,包括愛撫、性交、口交、肛交未遂、以物體插、或是強迫兒童觸摸他人或自己的性器官。

另外像是強迫兒童看色情刊物、拍兒童色情照片、以及讓兒童目睹性交......等等,這些都算是兒童性侵害。這些性侵害可以是隻發生過一次,或是長期持續的發生。

當孩子被性侵害時,家長通常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尤其當施虐者又是家裡的人甚至是另一半),於是,家長否認、假裝聽不見,指責孩子說謊亂講話......假裝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而家長的否認與指責,則會帶給孩子更大的痛苦與傷害。

家長必知5步驟

我之前曾經參加過美國Darkness to Light的兒童性侵害防治訓練,以下給家長的五個步驟就來自這個訓練,這些步驟不只適用於家長,也適用於每一位孩子身邊的大人(老師、保姆、安親班老師、幼兒園老師…等等),讓大家能夠提高警覺,預防兒童性侵害。

步驟1:瞭解兒童性侵害

在美國,研究顯示大概每10個孩子中就有一位孩子在18歲前曾經遭受過性侵害。在兒童性侵害的受害者中,大概有30%的孩子是被家庭裡的人性侵,40%的孩子是被年紀大的孩子性侵。

此外,有60%的受害孩子是被家族裡信任的人性侵 (像是家長信任的朋友、親戚、鄰居、學校老師、教會人員......等等),以及,數據顯示在被性侵的孩子中,有超過90%的孩子是被認識的人性侵,只有不到10%的孩子是被「陌生人」性侵。

一份來自臺灣家扶的報告也顯示了將近七成的兒童性侵害施虐者是孩子的親人或是認識的人 (像是父母親、兄弟姊妹、親戚、表/堂兄弟姊妹、家長的同居人等等)。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兒童性侵害並不是一件「不會發生的事情」,事實上,兒童性侵害的發生率比我們想象中還要普遍,或許我們認識的孩子之中就有人曾經或是正在遭遇性侵害。

家長以及老師往往告誡孩子要小心陌生人,但常常性侵害孩子的人卻是孩子認識、甚至信任的大人(或是較年長的孩子),這讓孩子被性侵害時更感到困惑、更不敢說出來。

大部分被性侵害的孩子並不會選擇說出來,原因有很多。

很多時候施虐者會恐嚇孩子,告訴孩子「如果你說出來,我就會傷害你的爸爸媽媽」、「不會有人相信你」、「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如果你說出來,你的爸爸媽媽會討厭你」、「這是你的錯」、「我對你這樣是因為我愛你」。

施虐者恐嚇孩子,灌輸孩子因為他們做錯事所以被懲罰、告誡孩子如果說出去他們或家人就會受傷害。我在參加兒童性侵防治的訓練時,一位兒童性侵倖存者(已經是成人了)在影片裡說,她當時不敢說出來,因為當時她媽媽得了癌症在醫院,而施虐者告訴她,「如果妳和妳媽媽說,她就會病情惡化死掉,妳就會害死妳媽媽。」

被性侵會對兒童造成身心上的傷害。研究顯示兒童性侵害與藥物酒癮問題、青少年懷孕、自殺傾向、厭食症、暴食症、憂鬱症、焦慮症......等等有關。

兒童性侵害可能發生在我們認識的孩子身上,我們也可能認識施虐者。

所以請不要認為「這件事情不可能發生在我家。」這些施虐者平常看起來就像一般人一樣,甚至有良好的工作與社會地位 (像是老師、律師、醫生等等)。

瞭解兒童性侵害並不是要你懷疑孩子身邊的每一個大人,而是要抱持的謹慎的態度並且提高警覺。

步驟2:保持警覺,減少機會

80%的兒童性侵害是發生在孩子與成人(或是另一位孩子)獨處的時候。而施虐者大多數又是家族裡認識或是信任的人。

我曾經聽過一個案例,一位40多歲的男子提起兒童時期被教會里的牧師性侵,每個禮拜當這位小男孩的爸爸帶孩子去教會時,教會里的牧師就會單獨把孩子帶走,告訴爸爸,他帶孩子去做小區服務,但其實是把孩子帶到房間裡去性侵。

對於這位男子,他的爸爸就是每個禮拜送他去被性侵害的人,但爸爸卻不知道,認為自己是在教孩子學習如何幫助他人。

預防兒童性侵是所有大人的責任,也包括一些機構該有的政策改變,像是學校、安親班、託兒所、圖書館等等這些會有小孩的地方,員工都應該要接受兒童性侵害防治訓練,知道如何察覺兒童性侵害、如何通報、以及回應孩子。這些地方也該改變機構政策,像是減少沒有必要的大人與小孩的獨處機會、讓不只一位大人觀看孩子,以及改善機構裡的隱蔽地點。家長在送孩子去各種場所和活動時也都要考慮孩子的安全,並且保持警覺心。

兒童與成人間一對一的良好相處是重要的,也可以對孩子有許多正面影響。為了確保孩子是安全的,家長可以試試看以下方式:

1.當孩子和另一位大人獨處時,你可以在不預期的情況下突然回來看看孩子。

2.確保孩子與大人相處的地方還有其他人,且非隱密的地方。

3.在你離開前,可以詢問要照顧孩子的大人:「你們等一下要做什麼事情?」「有什麼計劃?」聽聽看計劃有多詳細。

4.在孩子和大人獨處後,和孩子聊聊天,注意孩子的心情有沒有變化。與其問孩子「你剛剛乖不乖?」、「有沒有聽阿姨的話?」家長可以改問孩子:「你剛剛跟阿姨做了哪些事情?」「剛剛阿姨照顧你時,你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剛剛阿姨照顧你時,你最討厭的事情是什麼?」「你今天下午有覺得安全嗎?」「還有什麼想要跟我分享的嗎?」

5.讓照顧孩子的大人知道,你有受過兒童性侵害防治的訓練,並且你在意。


性侵害不會因為不談,就不會發生!守護孩子,家長必知的五步驟

瞭解兒童性侵害並不是要我們懷疑孩子身邊的每一個大人,而是要抱持的謹慎的態度並且提高警覺。Shutterstock

步驟3:常和孩子談身體自主權與性侵害

通常發生性侵害後孩子不敢跟大人說。

不敢說的原因有很多,施虐者可能恐嚇孩子或是操縱孩子,告訴孩子是你的錯、都是你故意引誘的、如果說出去你就會被打、你的爸媽就會有生命危險、如果妳不聽我的話,你的妹妹也會被性侵、如果說出去你的父母就會不愛你了、他們會覺得你很髒、如果你說出去,你就會害我被關,或是告訴孩子性侵是愛的表現......等等。

而孩子通常會覺得害怕、羞愧、覺得是自己的錯、不想讓父母失望或是難過,而當施虐者是曾經信賴的人時,孩子更感到困惑,或是不想要惹麻煩,於是選擇不說。

而對於年紀更小的孩子,他們有可能根本不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他們還沒發展語言能讓他們表達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孩子終於鼓起勇氣要說時,他們也不一定會直接說出來。

孩子不知道說出來後大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因此,孩子可能會告訴你部分發生的事情、或是告訴你「別人」發生的事情,來測試看看大人會怎麼反應。

而如果大人的反應很負面或是很情緒化 (像是責備孩子、否認、叫孩子不要亂說話),孩子可能就不願意再繼續說。

因此,家長平日就要多和孩子討論身體自主權、什麼是性侵害、身體哪些部位不該被人碰觸,並且教孩子他們有權利說「不」。

身體自主權並不是說說而已,平常也要實踐。

譬如說有親戚想要抱孩子時,要先問孩子並經求孩子的同意。當孩子表示不想被抱時,家長以及親戚也要尊重孩子,而不是數落孩子說:「你怎麼這麼小氣。被抱一下也不願意。」

施虐者常常會告訴孩子「這是我們間的秘密,不能說出去」。

家長也要和孩子談什麼是「秘密」,讓孩子知道如果這個「秘密」會傷害自己或是別人就應該要和信任的大人說 (繪本 Do you have a secret?就是在教孩子什麼是好秘密什麼是壞秘密)。

家長應該也要讓孩子知道,會傷害孩子的人也有可能是認識的人(像是學校老師、爸媽的朋友、鄰居、親戚家人、或是其他大小孩),並不一定都是陌生人。

而現在網絡的發達,家長也要教育孩子使用網絡的安全,像是不要傳播自己的個人信息(家裡地址、電子郵件、電話號碼)在社交網絡上。

家長要能夠常常和孩子討論這些議題,在發生性侵害時,孩子才能比較願意說出來。

步驟4:察覺症狀

每個孩子被性侵後表現出來的症狀可能會不一樣,以下是一些孩子可能出現的症狀:

【身體可能症狀】

1. 孩子的生殖器官、肛門、嘴巴可能有流血、分泌物、或是疼痛。

2. 孩子有陰道感染、尿道炎、或是感染性病。

3. 孩子的陰道或是肛門口出現傷痕,或是有紅疹或腫脹。

4. 孩子在上廁所時會疼痛。

5. 因為心理焦慮也會引起一些身體的疼痛,像是胃痛或是頭痛。

【心理以及行為上可能的症狀】

1. 孩子出現焦慮或是憂鬱症狀。

2. 孩子睡不好,晚上睡覺時常做惡夢。

3. 孩子的飲食改變 (暴食或是厭食)。

4. 孩子突然對於某些人或某些地方會害怕,當家長說要帶孩子去找某些人時,孩子拒絕或是反抗。

5. 孩子有情緒上的轉變,可能對家長、朋友、寵物、兄弟姊妹出現暴力傾向。

6. 孩子出現叛逆行為,對於學校的態度以及學業表現出現改變,對以前喜歡的東西不感興趣。

7. 孩子出現自殺傾向或是嘗試自殺、自殘行為。

8. 孩子出現行為退化,像是像小嬰兒一樣講話、尿床、吸大拇指......等等。

9. 孩子開始使用酒精或是藥物。

10. 孩子出現不符合年紀發展的和性相關的語言和行為。

以上列出的是孩子在遭遇性侵害後可能會出現的身體、心理、以及行為上的症狀。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症狀(而沒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家長請提高警覺,尋求協助,帶孩子去看醫生檢查身體,以及尋求心理諮商師、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家長也要注意,孩子也有可能在被性侵後沒有表現出以上任何一種症狀。

步驟5:適當響應孩子

當孩子向你透露他被性侵時,表示你是一個孩子值得信賴的大人。這時候你的響應,會讓孩子知道是不是可以信任你。

以下為給家長響應孩子的建議:

1.保持鎮定,不要情緒化:當孩子告訴你他被性侵害時,如果你反而責備孩子、生氣、表現出覺得很羞愧、不講話離開、指責孩子亂講話......等等,這些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孩子可能就不願意再告訴你,或是告訴你「他是開玩笑的」。

2.請相信孩子講的話,孩子在講性侵時通常不會說謊。只有極少數的孩童性侵通報是假的。

3.在你響應孩子前請先想清楚你要怎麼響應,不要衝動或是在有劇烈情緒下響應。

4.讓孩子知道你相信他講的話,謝謝孩子願意告訴你,稱讚孩子的勇氣。

5.鼓勵孩子說多一點,使用開放式的問題(open-ended questions)而非指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s)。像是問孩子:「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情?」。

6.尋求專業心理諮商或是精神科治療。

7.告訴孩子,保護他是你的責任,你會做任何你可以的事情來保護他。

8.通報、報警、尋求任何法律協助。

9.不要恐慌。你的孩子在適當的心理治療以及支持下能夠治癒。

知道孩子被性侵,家長可能會有許多情緒,像是震驚、生氣、難過、羞愧、覺得是自己的錯、覺得自己沒有保護好孩子......等等。

而當施虐者是家族裡的人、自己的兄弟姊妹、或甚至是自己的另一半,這可能讓家長更無法接受──你可能會擔心別人會怎麼評論你 (像是「自己的老公竟然性侵女兒,這個媽媽一定有問題」),你可能會覺得整個家就要崩毀了、你可能會擔心你的另一半離開後家計誰來擔當、你可能會擔心街訪鄰居聽到後會怎麼看待你、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糕的家長、你可能會擔心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安全、你可能覺得羞愧、尷尬、丟臉、生氣......

當人在承受巨大情緒之下,其中一種應對機制就是「否認」──所以你選擇不相信孩子說的話、你選擇決定孩子是在說謊、你選擇相信「什麼事情都沒發生,日子就像以前以樣好好的過」,所以你責罵孩子,告訴孩子不要亂講話,告誡孩子以後不可以再講這種話──因為這樣對你最輕鬆,你不用去承擔那些情緒以及生活上的劇烈轉變。

但是孩子性侵害還是一直在持續,孩子承受著害怕、恐懼、生氣、難過、羞愧......等等情緒,孩子持續被施虐者傷害,孩子感到痛苦與無助。

記得在受訓時影片裡一位婦女說,當時她的爸爸在她的房間裡性侵她,然後,她聽到了她媽媽從樓上走下樓梯的腳步聲。她爸爸停止了動作,當腳步聲越來越大聲,她覺得她終於要獲救了。但沒想要腳步聲卻停了下了,停頓了幾秒後,腳步聲漸漸遠離。「然後我就知道,我媽媽永遠不會來救我了。」影片中的婦女說。

當發生兒童性侵害時,家長做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帶來痛苦與改變。

但如果家長選擇否認、不作為,這對孩子會造成非常大的身心傷害。要面對兒童性侵很不容易,尤其當施虐者又是自己的親人或是另一半。請打電話報警、連絡相關兒福機構尋求協助、尋求心理治療、找你的朋友、信任的親人或是同事幫忙。

你能夠保護孩子,終止孩子被性侵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