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噹噹網李國慶反對為這次疫情醫護人員子女高考加分?

雲深夢不知


支持李先生的立場,雖然我沒聽說過這個人。

1、教育是我們的公共資源,應該更多的想辦法保證教育的相對公平,讓我們的新生代公平地競爭,保證社會階層不會固化,良性競爭、動態平衡;

2、除了這種獎勵,我們明明有更多的選項,物質獎勵給不起嗎?榮譽獎勵不能發嗎?再不行免幾年稅、多放幾天假、組織一下親子旅遊總不難吧?

3、放開了高考加分的口子,會讓更多想為子女謀求優良教育資源的家長動心思,甚至動歪心思;

4、以後未婚的醫療人員是不是被推上了風尖浪口,面臨被催婚、被催生的奇葩局面?妥妥的揠苗助長。

本次世界範圍內的疫情已經證明了經濟自由化在關鍵時刻的鬆散、狼狽、遲鈍,反觀我們卻搞教育資源的“自由化”,簡直是匪夷所思的操作。



賴床的國寶


因為李國慶是北大畢業,是高等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他很清楚隨著貧富差距擴大,家境貧困的人越來越考難考上北大這樣的一流學校,他也很清楚,如果有一分之差,因為加分而改變人的命運,去到不同學校讀大學,很可能會改變千萬個學生的一生。

十年寒窗苦讀。高考對於很大一部分人而言,就是一生最重要的轉折點,而高考是社會上唯一一個能保持相對公平的晉升環境,如果因為給這些辛勤的醫務工作者的後代高考加分,這個政策會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幾千萬學生的命運,所以他覺得,可以獎勵金錢,但是不要破壞公平。

站在他的角度來講沒有什麼錯,因為如果這樣做了,確實會造成這些情況,一隻蝴蝶撲動翅膀可能會引起颶風,更何況這種政策波及的人數呢?但是還是有人覺得他說的不對,用金錢來獎勵這些白衣天使,是不足以報答他們對這個社會所作的貢獻,高考加分。對後代有益,他們才會心甘情願的接受這份榮耀,並且更加認同自己的職業的價值。

其實我覺得,為了獎勵這些疫情醫護人員,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醫護人員的後代提供幫助,比如給予他們教育資源的傾斜,買學區房,政府補貼等,這些都是實在的好處,既不會大範圍影響公平,也能讓很多人舒服。

說到最後,現在中高考可以加分的項,比以前都變少了,這也是在慢慢的平衡公平,因為教育資源,決定了人的一生,李國慶雖然說的很直接,但是我覺得他的出發點是好的。


炭燒的菠蘿


我是今天才看到中國新聞週刊發佈的關於李國慶反對為抗疫醫護人員子女高考加分的視頻。李國慶先生指出,教育資源是稀缺的,在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中考、高考是相對最公平的,所以在這裡面不應該再區別特殊貢獻加分,“何況大人是大人,孩子是孩子。”

聽了李國慶先生的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雖然醫務工作者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體現了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的貢獻有目共睹,但是,對於他們自身來說,如果國家相關部門覺得要給予他們補償和獎勵,完全可以為他們升職或加薪,使他們能夠因辛苦付出而獲得回報。而不是要用本來就很稀缺的教育資源去回饋給他們的孩子。如果這樣做,那些希望通過高考這個公平競爭平臺進入大學校園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就要因為一些人的加分而與大學失之交臂。這無疑是不公平的。

從傳統科舉選拔人才的角度考慮,如果給一些考生加分,可能會導致選拔上來的人才不是水平最高的,被加分的考生不是因為學識進入的大學,而未進入大學的,可能就是國家需要的人才。因此,無論是從公平起見,還是從國家選拔人才的現實考量,為一些特殊群體加分,都是一個餿主意。李國慶先生出來反對,實際上是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心聲,也是對一些迷在其中的當局者的提醒。


若愚趣談


首先是反對李國慶在不恰當的時間裡提出的反對。

上午剛看看了位粉絲提出的,當下之時,德育比智育更重要的提法。非常認同。有錢以後,一些人喜歡在社交平臺炫點財富,或者炫點發達國家早已淡化的車與旅遊,財富是提升了,但是素養卻沒有跟上,這是相當令人遺憾的。

李國慶互聯網創業之後,應當財富方面是有一些底蘊,但是在價值觀方面似乎並沒有什麼長進。這次他跳出來,在視頻節目《言之有李》中表示,反對抗疫醫護人員子女高考加分,稱教育資源稀缺,應該保證高考的公平性。

在這次抗疫過程中,張文宏有兩句話很是令網友推推崇,一句是:“歲月這麼靜好,就一定有人在負重前行。”另一句是:“人不能欺負聽話的人。”這兩句話都很通俗,字面上的意思每個識字的人都清清楚楚,流傳的這麼廣泛,說明這話深入人心。

北大畢業的李國慶反對高考加分,提出高考公平,從一般邏輯而言,這是沒錯的,很多事情都只能達到基本的公平,而不能達到絕對的公平。從這個角度而言,像李國慶這樣的出身貧寒且畢業於名校的企業家,他的挑刺很可能令基本公平往絕對公平,又前進了一步了。但這一次與尋常並不一樣,在這樣的時候,李國慶能說出這樣的話,是不太正常的。

這次李國慶所為,頗有找噱頭噌熱點的樣子。給抗疫奔赴湖北一線的醫護人員子女高考加分,確有其事,像黑龍江等一些省份,有相關的規定,但這些規定是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黑龍江的規定是,稱被認定為烈士的醫務人員子女,參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的,在文化課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20分。也就是奔赴湖北一線抗疫獻出生命的,才有這樣的待遇。對於那些在抗疫過程中犧牲的醫護人員子女來說,獲得高考加分,有的就是獲得在失去父愛或母愛的前路上的一些支持與支撐,在特殊情況下,這個當然遠比分些錢重要。

此前,湖北、河南、江蘇、四川、青海、山東等多個省市相繼出臺了疫情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入學的照顧政策。高考中考加分政策尤其引人關注,分值根據各地區不同,大多在10分到30分之間。

奔赴到湖北一線醫護人員並沒有想像的那樣龐大,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年輕人,子女暫時跟高考無關,他們中成為未來幾年高考加分受益的又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人,對這些勇敢逆行者的關愛,個人認為這才最大公平的顯現。

彰揚正氣,也是公平的一種體現。


波士財經


當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去抗疫第一線的時候,這些要公平的人在哪裡?

這世間從來都沒有所謂的絕對公平,只有相對公平。李國慶也知道教育是稀缺資源,還這樣反對,不是很奇怪嗎?

醫護人員是以命去救命,難道醫護人員的生命不是最寶貴的資源嗎?用最最寶貴的資源,去保護他人的健康和生命,這對於他們公平嗎?這個時候,李國慶們怎麼不談公平了?

當給醫護人員子女加分的了,這些人就出來大喊什麼公平了,這種公平真的很公平?

獎勵,就應該獎勵稀缺資源,如果獎勵一堆紅薯,李國慶們,你覺得有意思嗎,公平嗎?能激勵他人用生命去保護別人的生命嗎?

教育資源確實稀缺,但再稀缺,也不會比生命更稀缺吧?醫護人員冒著失去生命的代價,難道不該用最稀缺的資源進行獎勵嗎?

我不同意李國慶們的反對,這種反對,本身就是對醫護人員的不公平,他們沒有資格奢談公平!


當代師說



高考對於所有考生來說,都是決定命運的一次考試,不應該因為醫護人員抗擊疫情做出貢獻,就給其子女加分。

近日,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在微博上,發視頻反對給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子女加分,引起不小的爭論。當然爭論的焦點,就在於加還是不加,雨天認為不應該加。


這裡需要聲明的是,李國慶反對的不是對醫護人員的獎勵,也不是否認醫護人員在抗擊疫情中做出的貢獻,而是反對以加分的形式獎勵。白巖松曾經說過,“高考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路”,高考對所有考生來說,都是一次決定命運的考試,需要的正是公平。這些年的高考,固然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它給莘莘學子,尤其是寒門學子提供了一個公平的機會。


李國慶自己也是通過努力,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的。在這個求學、考試的過程中,李國慶很清楚高考對於每個人的重要性,也知道一分就可以超過很多人,一分甚至可能就影響考生的錄取。所以,高考一定要做到公平。

既然提到公平,就不應該因為父母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做出貢獻,就給孩子高考加分。


同時,需要知道的是,抗擊疫情中醫護人員貢獻確實很大,但是還有很多人也在默默的奉獻。軍人、警察、科學家、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築工人等等,還有很多很多人,這些人全部都在為抗擊疫情而努力著,其中有些人的貢獻也並不小。如果醫護人員的子女加分,那麼這些人的子女是不是也應該加分呢?如果給武漢抗擊疫情中,做出貢獻的人加分,那麼是否其它地區抗擊疫情做出貢獻的,也應該加分呢?


其實,給醫護人員獎勵的辦法很多,物質獎勵上可以給獎金、發補貼,政策上可以優先落戶,精神上可以大力宣傳立功受獎,但唯獨不應該為了獎勵而打破高考的公平。


在我看來,只有一種人的子女應該加分,那就是因公、因為救人等情況而犧牲的人。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做出了巨大貢獻,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去世,他們的子女在教育上是有缺失的,可以在這方面做出補償。剩下的其它情況,都不應該給予加分。


雨天論娛樂


雖然說出來可能要捱罵,但是我心裡是支持李國慶的看法的,疫情防控醫護人員是英雄,發補助,給榮譽都沒有問題,但是為他們子女高考加分確實有失教育公平!

在這次戰“疫”中,醫護人員白衣披甲,以非凡的勇氣和毅力守護著大家的安全,他們是英雄!如今戰“疫”取得初步勝利,很多援鄂醫療隊開始撤離,對參與防控的醫護人員也應該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鼓勵。

給他們發放補助,火線入黨,給予榮譽我認為都是很合理的,也是應該和必須的。很多地方出臺規定,給一線防控人員子女高考實行加分政策,作為對一線防疫人員的獎勵。

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認為,給一線防疫人員子女高考加分有失教育公平,不妥。這個看法應該是代表很多人的看法的,也包括我。

為防疫一線醫護工作者子女高考加分政策有以下問題。

這樣的加分政策對地方政府來說,確實是惠而不貴。但是所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如何定性一線防疫人員?醫生,護士算,那後勤保障算不算?衛生保潔,領導幹部等等算不算呢?他們對防控也是有貢獻的,所以第一個難度在於獎勵對象不好確認。

其次在參加一線防控的醫務人員中,有多少人子女今年正好高考呢?如果明年高考的,那加不加分?如果孩子還小,在讀小學以後高考加不加?當然還有孩子早就大學畢業的,這個政策對他們毫無意義了。所以這項政策能惠及的一線人員很有限。

再次,對防控工作出力的是一線醫護人員,對他們獎勵是應該的,對他們子女高考加分確實對其他孩子有失公平,畢竟做貢獻的並不是考生,而是他們的父母。


總結語:我總感覺這樣父母立功給子女政策傾斜有點像以前的“蔭封”制度。父母立功獎勵父母,孩子立功獎勵孩子,這樣才正常!而且這項制度對那些今年沒有子女參加高考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有什麼用呢?


周老師教育談


最近噹噹創始人李國慶在微博上發視頻說,他表示不贊同給抗疫醫護人員的子女中高考加分,因為教育是一種“稀缺資源”,可以給醫護人員錢,但是不應該給加分。

先不提這個觀點是否對,他說的時機就不合適。這邊支援湖北的醫療支援隊剛剛陸續撤離,他就說不該給醫護人員子女加分,未免令人寒心,這是其一。

至於說該給醫護人員發錢,這當然是對的,但這個事八字還沒一撇,就算李國慶捐了錢專門給醫護人員補償,人家也不一定會收。所以給錢這事是虛的,加分卻已經定了,用虛的錢換人家實際的利益,這是其二。

我一直支持給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加分,即便疫情已經差不多過去,我依然這樣認為。看到世界各地都在抗疫的時候,我更是這樣認為。如果不是4萬多一線醫護人員,日以繼夜,奮戰在一線,又怎麼會有眼下這樣大好的局面?

飲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越是局面一片大好,越是要向醫護人員表達更深的謝意。不能那邊人家戰袍剛剛脫下,這邊就急著賴賬,像李國慶一樣忙著呼籲取消先前應允的政策。

李國慶有一點說的沒錯:“教育是稀缺資源”。可就算把教育當成一種資源來看,也不等於不加分就是公平。為什麼呢?因為不加分本來就是對醫護人員子女的不公平。

別人的孩子在上網課、學習、專心致志地複習時,一線醫護人員的子女能專心學習嗎?難道父母在湖北奮戰,兒女能心無旁騖地學習嗎?

別人的孩子有父母各種呵護、打氣、加油,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得到的支持至少是打折的,有的醫護人員孩子甚至不得不寄住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姑姑、阿姨、叔叔、舅舅家裡,這樣的犧牲,如果不給予補償,這難道就是所謂教育資源公平嗎?

說實話,在全民網課的前提下,有沒有家長督促差別真的很大。別人的父母在湖北一線奮戰的時候,誰來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呢?這其中帶來的教育資源不公平,就這麼算了?

中考高考加分,實際上只是一種態度,無非就是跟白衣天使們說:你們放心去工作,不要有後顧之憂,不用擔心孩子!

這本是一個美好的承諾,咱們中國人是知道感恩的,別人為我們付出過的犧牲,我們都記在心裡。

現在突然有人站出來反對,這是什麼意思?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嗎?對於醫護人員來說,人家未必有這麼大的孩子,即使有,10分也不一定就能改變什麼。但是既然答應了再突然取消,難免令人心寒。

現在疫情漸熄,我們不能忘記:

是誰在最危險的時候逆行而上,

是誰連續幾個小時不能摘口罩、護目鏡,

皮膚壓出了深深的印記,

是誰為了節約防護服而穿上成人紙尿褲,

又是哪一個職業有著最多的感染者?

每每想起這些,我總覺得,我們謝的太少,做的也還是太少!


亦君說書


關於是否為這次疫情醫護人員子女高考加分,噹噹網李國慶持反對意見。李國慶稱:“教育資源是非常稀缺的,讓孩子如何在同一個起跑線,高考還是相對公平的一件事情,所以應該不再對特殊貢獻加分。”

高考加分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是反對的。對於考生來說,高考就是決定人生命運的一場考場,所以公平公正應當是第一考量因素。疫情時期,醫護人員確實很偉大,他們頂著壓力,冒著危險,是取得抗疫戰爭勝利的最為重要人員。但是,醫護人員在這個時期,跟我們的警察,軍人、消防戰士其實也都一樣,治病救人也是醫護人員的本職工作。有的工作確實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這就是這種工作所具有的屬性。一旦醫護人員加分,軍人、警察、消防戰士這些人員是否也應當加分?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予以獎勵,表彰他們在這個疫情中所作的貢獻。


葉律師


試問李國慶難道有點兒錢有點兒閒就可以順便說,聲音就會大很多?他們家的事浪費了多少公共資源呢,讓我們看了多少無用的負面的信息啊。

其實要不要給一線醫護人員子女中考高考加分?說實話,我們每個人也只能有建議權,只有相關政府可以出臺這些政策,只要這些政策的審議流程是合規合法的就行。但是如果說不應該去加分,那我們還可以繼續討論所謂特長生應不應該加分?少數民族應不應該加分?軍烈屬子女應不應該加分?

看到一切醫護人員在疫情中的表現,不亞於消防員上火場,不亞於戰士上前線,可以稱得上是捨生忘死。現在抗疫成功了,為什麼不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嘉獎?他們保護了其他人的家庭,我們為什麼不能給他的家庭更多的溫情。有這樣的風氣,未來在國家出現大難時,才會有人願意挺身出來,或者不脫離自己的崗位,堅守自己的職責。

每一項政策不可能是絕對公平的,大多數人認為公平也就可以了。那麼我相信對比於其他的加分標準,給此次疫情中的一線醫護子女加分可能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值得頌揚。要知道,在以前期疫情的去世率不知道是多少,醫護人員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工作又勞累,又是近距離接觸病患者。上班就意味著可能下不了班,就意味著隔絕與家人不能再團聚,就意味著只有抗疫成功了才能回家,否則要不在崗位上倒下,要麼被感染倒在病床上。

我們從網上總結下。目前多個地方已經出臺了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關懷政策。山西,內蒙,河南,江西,江蘇、四川等等,都給予了優待,加分程度從10分到20分不等。

那麼一線醫護人員人數能非常多嗎?其實也不會太多,他們的子女大大小小,分散到各個年齡段,也不會對高考中考造成重大影響。但是對比那些所謂體育加分,競賽加分等相對不公平的加分手段,不是更應該去把他們廢除嗎?我們的思考邏輯應該是從更公平的角度去思考,那些政策應該被廢除或者修訂,或者此次加分的上限應該定在多少分為合適?

總體而言,這個政策挺好,雖然這項政策可能也影響自身子女的中考高考概率,但是仍然支持。我們國家在每到關鍵時候,都有一些逆行者,他們才是我們能延續文明的最重要靈魂,是凝聚了我國精神的最重要人群。

我是贊成的,雖然對於中考高考制度是否需要改進,不發表看法。但是隻要在這個制度下,那麼對於一線抗疫人員的優待是贊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