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我想说的其一,这是基于演义还是历史?演义,说什么都行。。历史,夸大其词!

其二,一定要明白谋士是什么??谋士主分两种,一类是诸葛荀彧之类,主内政外交,二是军伐征战,法正,庞统,郭嘉这一类!

其三,回头去看看郭嘉和诸葛的出生年月日吧!差了个辈份!

其四,别忘了一个人,鲁肃!三分天下的最初设想他最先提出,并只有他建议孙权联合刘备抵抗曹操!也是他让诸葛来东吴劝解孙权的!

其五,曹操喜欢郭嘉,除了郭嘉聪惠投其所好,还有郭嘉和曹操一样是个色坯,纵欲过度


延迟的幸福


姓郭名嘉,字奉孝。

颍川阳翟人,生于东汉170年。

一开始,我在袁绍手下做事,没错,就是那个来头不凡,家世显赫,四世三公的袁绍。

当时袁绍势大,也有些志气,为了实现拯救汉室,并建功封侯的理想,于是我加入了袁绍的阵营。

可后来接触久了,我才知道,袁绍志大才疏,有谋反的实力和野心,但没有成大事的胸襟和智慧,我心灰意冷,遂而离袁闲居。

离开袁绍以后,我在家看书,喝酒,种地,这样的日子,我过了整整六年。

直到建安元年,我的好友荀彧将我推荐给了曹操。

就是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很多人都说他是奸臣,祸乱枭雄,可是这只是偏见而已。

汉室之亡,起源于黄巾和十常侍,后又有猪队友,何进和袁绍的蠢操作,致使董卓入关,而使汉室彻底成为挂名傀儡。

那一日,我见了曹操,我们二人虽是初见,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短短的一个时辰多,我们却相谈甚欢,相见恨晚!

从此,我成了曹操的“军祭酒”,我和曹操工作时,是君和臣,闲赋时,是朋和友。

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方,都想逐鹿天下,取汉室而带之,我随着曹操东征西讨,为他出谋划策,我们一起破了很多对手。

建安二年,曹操讨伐张绣失败,而被袁绍致信羞辱,他担心自己不能和袁绍抗衡,于是我说了“十胜十败”的说法,而振奋了我军将士的士气,同时我也成五大谋士之首。

曹操有五大谋士,除我之外的四人是:

程昱,

荀攸,

荀彧,

贾诩。

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打败,而依附于曹操,当时程昱就建议他杀掉刘备,免得将来养虎为患,后来他问我意见。

我说:“主公举剑起义,为百姓除暴,以诚信招揽天下英雄,虽然小有成效,但仍未成功,而刘备前期蛊惑人心,得了些英雄之名,现在杀他不妥,不过主公可以将他软禁起来,待以后时机成熟,在使计除掉他,这样也好收关张二人的心。”

随后几年,我和主公相得益彰,一路连征连胜。

可是建安十二年,袁绍袁熙逃进乌桓,我和主公率轻骑追杀,可是回程路途恶劣,加之连日急行军,我水土不服,染病不起。

这一日,我感觉自己大限已到,我叫人去把主公请来,诉说最后的君臣之义,亦是朋友之情!

随着账外的一声惊雷,我的头俞发的沉重,我提起最后一口气,说道:“奉孝此生,得遇主公,已了无遗憾,若有来世,愿再遇主公…………”

这就是我和主公曹操的全部故事!

(完)





姓叶名知秋


谋士郭嘉。

1、郭嘉是谁?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什么意思?就是如果郭嘉不死的话,卧龙根本出不了江湖,卧龙不出,江湖上也就不会有诸葛亮的一系列神奇传说了,因为郭嘉的谋略太厉害,压着卧龙,所以卧龙一直憋屈的待在家里,由此可见,郭嘉是多么强大!

不啰嗦,来简要了解一下郭嘉。郭嘉,河南禹州人,曹操身边著名的参谋长,善谋略,可以英年早逝,年仅38岁。早年投奔袁绍,无奈话不投机,无奈回家蜗居,后经老乡荀彧推荐,来到曹操身边,大展宏图,成就美名。再来说一下他的老乡荀彧,荀彧,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可是个厉害角色,只可惜仅仅活了50岁。


2、郭嘉的厉害。

说到郭嘉的厉害,不得不提吕布,吕布大家都知道,是个厉害角色,要不人们常说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可这个大英雄偏偏反了曹操,让曹操甚是头痛,调集大军好一个打,却怎么也攻不下下邺城,郭嘉一出马,水淹下邺城,轻松灭了吕布,去了曹操的一块心病,让曹操好生欢喜。话说刘皇叔落魄投奔曹操,郭嘉建议曹操软禁了刘备,以绝后患,就像蒋介石软禁张学良一样,可是曹操楞冲大尾巴狼,不听劝告,放走了刘备,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埋下了祸根,到以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日渐强大,曹操再想灭他已经无能为力了,再后来,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彻底浇灭了曹操一统江湖的念头,如果当时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那么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三分天下,如果郭嘉不是早早病逝,那么也有可能帮助曹操重新崛起,只不过多费点时间罢了,所以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智者说历史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东汉末年,逢三国,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无数英雄豪杰都在为了自己毕生的梦想而努力,这些英豪当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诸葛亮,出山后诸葛亮凭借自己过硬的才能为西蜀的建立奠定基础,并且要诸葛亮名流千古,成为无数人的典范,曾经有人一句话“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好多人认为郭嘉强于诸葛亮。

郭嘉曹操的第一知己,唯一懂曹操的人

郭嘉最早开始先投靠了袁绍,认为袁绍并不是可以成大事者,他就离开了袁绍赋闲在家,后经过苟彧介绍投奔曹操,给曹操视为上宾,这个时候曹操很看重郭嘉。

郭嘉在成为曹操的谋士后,很快就为曹操出谋划策,并且在官渡之战,提出十胜十败论,坚定曹操抗击袁绍之心,并稳定军心,并且在其他战役中鼓励曹操,不断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按照郭嘉的计策不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曹操可以统一北方,有郭嘉的功劳。

郭嘉无数次出谋划策,都给曹操带来不错的结果,曹操对郭嘉是十分信任的,郭嘉的才能,郭嘉能动曹操,曹操也懂郭嘉,可以说他们是人生难得一知己,曹操对国家有评价:“难奉孝为能知孤意

郭嘉为什么能如此了解曹操心思

郭嘉善于性格分析,并且喜欢冒险,不按常理出策,并所出之策,都是良策,这是因为有这样的本事,郭嘉看袁绍,吕布都有精准的分析,从而可以保证他在合适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

郭嘉对人心了解十分透彻,他知道刘备十分得人心,并有关羽张飞相助,不会久居曹操之下,果真刘备背叛了曹操,后来又预测了孙坚会给刺客说杀,孙坚死在了刺客手下,可以说郭嘉对人心是十分了解。

郭嘉知道曹操也懂得曹操,他可以在曹操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可以马上为曹操想好计策,这样一个十分懂自己一个人,自然可以获得曹操的喜欢和热爱。

还有最重要就是郭嘉把曹操当朋友,曹操这个级别的人,朋友必然和很少,可以说曹操十分需要一个人可以和他好好说话,这个人就是郭嘉。

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徐庶进曹营,不献一计

郭嘉死去的同年,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是个全能型人物,郭嘉并不是个全能型人物,只能说郭嘉强于一项,而不是多项,诸葛亮会在郭嘉死后出山,主要是一个巧合的原因,才会要不少人在这句话上做工作。

徐庶是个三国十分著名的谋士,原本他投靠刘备,成为他谋士他又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才会给刘备请出山,可以说没有徐庶的推荐,就没有诸葛亮,徐庶是个孝子,曹操抓住他母亲,逼徐庶前来投靠,无奈徐庶离开了刘备。

并到曹操军中后由于十分感激刘备,不给曹操出一计谋,就算他已经知道火烧连环计他不违背誓言,从而曹操惨败后大哭:“要是郭嘉郭奉孝先生在,怎能如此惨败”可以看出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

郭嘉的去世,对曹操打击确实很大,少了一个懂他的人,只要郭嘉有在他的劝言曹操必然听之,以那个时候曹操的势力完全是有机会在几年内统一天下,无奈郭嘉死了,也就没人可以在进入曹操的心中,原本徐庶是个不错的替代者,无奈徐庶不愿给曹操效力,最终要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莫地方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他辅佐曹操白手起家,逐步扫灭北方诸侯,奠定曹魏基础。有人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还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到底有多厉害、多恐怖?难道他能帮助曹操统一三国吗?

郭嘉是三国时期的奇才,而这个奇才主要显示在郭嘉的脑回路上。

我们拿一个经典案例来进行分析,那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在曹操完全掌控河北之后,面临两个情况,第一点就是直回许昌大本营,第二点就是继续追击将敌军全部剿灭。而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四大谋臣分别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其中有三位谋臣都表明曹操必须立刻回到许昌,否则整个曹魏政权将会有很大的危险,只有一个人表示反对他就是郭嘉,郭嘉认为既然已经掌控了河北,就一定要把事情做绝,不能够给任何敌人以喘息时间,并且他建议曹操此刻必须立刻率领自己的全部军队前往内蒙的乌桓地区,并且在乌桓地区彻底击溃袁氏家族。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彻底剿灭袁氏集团,巩固了自己的大后方,平定了多年的隐患。

后来赤壁之战战败,曹操说,如果郭嘉还活着的话, 断然不会让自己有这样损失惨重的失败,说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时这话也是说给帐下谋士听的!曹操此举是在让自己帐下谋士羞愧,埋怨没人劝自己不要渡长江。

郭嘉献计有一个特点,对敌人内部洞若观火。孙刘联盟的内部矛盾定然逃不过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够给曹操点明孙权和刘备面和心不和的本质,并以此为根据告诉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时间,孙刘火拼可能极大。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孙刘联盟只要没有共同的外敌,必然瓦解。

往往是在曹操陷入左右为难,并且无法看到未来发展前景的时候,郭嘉才会提出个人的建议,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个人建议全都会被曹操所采纳。而且郭嘉的脑回路非常奇特,他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很多情况之下是被所有谋臣和谋士所反对的。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郭嘉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这句话有一定的理论实际操作性。

综上。


一起聊历史


郭嘉很恐怖吗?没多恐怖吧。


网络时代,郭嘉被人捧上神坛,原因之一是三国游戏的盛行,第二个原因大约是《三国演义》中,曹操赤壁兵败后哭的那句: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好像有了郭嘉,曹操赤壁就不会落败一样。


曹操虽然不像刘备一样喜欢哭,但是,也不是只哭过郭嘉一人,他还曾哭过典韦。

曹操有特殊的爱好,喜欢和已婚妇女交朋友。


在打下宛城张绣投降后,曹操和张绣的寡居婶子邹氏搞到了一块儿,张绣觉得丢人,半夜发动袭击想杀了曹操,曹操裤子都没来得及提,仓皇而逃,他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为了孟德这次的春风一度付出了生命。


事后曹操亲自设酒祭奠典韦,那一次曹操哭的很痛:


又设祭祭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毛宗岗认为这就是曹操得人心的地方,但是毛宗岗认为曹操亲口说出来,又难免太假。


不过如果曹操不说,手下人那些武夫粗人又怎么知道自己爱将之心呢?


曹操第二次哭典韦,在一年之后,征袁绍时,路过淯水时他放声大哭,手下人问他为何无缘无故哭泣,曹操说:


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


于是再次命人设酒,祭奠典韦,手下人无不感叹,曹操要的就是这种感叹。


毛宗岗在这儿还不忘酸酸的说一句:邹夫人不知如何下落,亦当一哭。


曹操祭奠典韦,无非是给手下诸将看,我对死人尚且如此念念不忘,你们只要跟着我老曹安心干活,银子房子娘子要啥有啥。


哭一既死之典韦,而凡未死之典韦,无不感激。此非曹操忠厚处,正是曹操奸雄处

其实这和后来哭郭嘉异曲同工之妙,哭典韦是为了激励武将哭郭嘉是为了羞辱文臣。


一扬一抑,足见曹丞相用人手法高妙。


《三国演义》中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从华容道败走,率领二十七骑侥幸脱险,曹仁给曹操设酒压惊,酒席宴间曹操忽然放声大哭,众人不解,问他,当时兵败的时候他不曾哭泣,现在安全了为何大哭呢?


曹操说:


“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这其实是在打脸众谋士,所以,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哭郭嘉不是《三国演义》独创的,是记载在《三国志》郭嘉传上的。


曹操为啥哭郭嘉呢?除了给诸位大臣看之外,还有他和郭嘉之间的君臣情义在的。


郭嘉跟了曹操十一年:


又以其通达,见丗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忽尔失之,悲痛伤心。


赤壁新败,曹操大约想起郭嘉当年的建议。


郭嘉建议他要想谋天下,必须先定荆州。


郭嘉身体不好,曾和人说过,往南方去,自己必然会死,但是他生前依旧坚定的要和曹操去平定荆州。


郭嘉在曹操一众谋士中年纪最小,曹操还想自己百年之后托孤给他,没想到不到四十岁郭嘉就死了,曹操难免伤心,人都是有感情的,曹操其实也是一个很重情的人,哭郭嘉这点我觉得不完全像毛宗岗说的那样,只是为了羞辱众谋士。


郭嘉很有谋略,这点没错,但是说郭嘉的计谋恐怖到,郭嘉不死诸葛不出,郭嘉不死三国不立之类的,真的是过誉了。郭嘉死不死诸葛亮都会出山,只不过诸葛亮出山时正好赶山郭嘉死去,于是现代人,尤其是郭嘉的粉丝就编出来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段子来。



其实郭嘉的影响力真的没有那么大。


在曹操的阵营里,郭嘉的绝不会比荀彧更重要,荀彧和曹操的关系类似于萧何之于刘邦,虽然从不和曹操一块儿出征,但是却是曹操的坚强后盾。


曹操出征是因为有荀彧坐阵后方,才让他可以安心在前线开疆拓土。


曹操出征时,战场上的主心骨是荀彧的侄子荀攸,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荀攸是曹操的军中第一谋士,官渡之战阵前主要的谋划者是荀攸,许攸来降,劝曹操相信许攸火烧乌巢的是荀攸好贾诩,不是郭嘉,袁绍死后让曹操乘胜追击对袁尚袁谭各个击破的也是荀攸。


官渡之战前郭嘉的唯一戏份是给曹操献上了征讨袁绍的《十胜十败论》,从理论高度帮曹操坚定了征袁绍的信心。


不过也只是理论高度而已。


后来在实际操作整个官渡之战中,郭嘉都是: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只是从,跟随,具体出了啥有用的谋划,正史上没说,应该是没有。即使郭嘉出过什么谋划也因为不太重要被忽略了。

其实,历史上的郭嘉的本事不在出谋划策上,他更擅长决断。


比如有一件事有三种计划,可以向东也可以向西,曹操面对截然相反的意见拿不定主意时,请郭嘉来,郭嘉会给他一个明确的判断:一路向西。


比如征吕布的时候,曹操和吕布接连打了三次,把吕布打得丢盔卸甲,只有防守之力,曹操这时候想停下来休整一下,但是郭嘉劝他要一鼓作气拿下吕布:


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
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乗胜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一鼓作气擒住了吕布。


郭嘉另外一个著名决断是,断定孙策会死于小人之手。


郭嘉的判断原理是,孙策这人得江东之地,杀了很多当地豪杰,这些人都是能得人心的人,手下有很多死忠小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马亲王根据这段话,脑洞大开的写了《孔雀东南飞》的故事,那个故事中作为特务头子的郭嘉虽然未正式出场,却是恐怖的存在。


真的恐怖。


不过那毕竟是小说,大胆假设,合理猜想而已。


对于郭嘉判断孙策之死,裴松之认为只是巧合,他说起郭嘉这次判断给了四个字的评语:


自非上智。


曹操手下人才太多了,论奇谋算计郭嘉不如贾诩,论掌控全局郭嘉不如荀彧,论阵前谋划他不如荀攸,不过长于判断这点,足以让他在曹操阵营脱颖而出,但是说郭嘉影响了整个三国走向,甚至郭嘉不死诸葛,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之类的话,真是听听就算了。


=============


薛白袍


三国中有这么一句名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见郭嘉的身份在整个三国时代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郭嘉,字奉孝,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天大大乱,还未到弱冠之年的郭嘉,见识匪浅,他隐于林野之中,密结各路豪杰,希望遇到慧眼识珠的伯乐。但事与愿违。于是郭嘉21岁时,自行出山,一路北行,投奔到当时的武林盟主袁绍麾下,当然也受到了袁绍的重用,可待在袁绍身边的时间越长,奉孝越觉得袁绍非明主之选,只因做事过于优柔寡断,难成大业。后来在好友荀彧的引荐下,奉孝投靠了曹操。

两人一见如故,彼此可谓是相见恨晚。此后,郭嘉就在曹操账下任“军师祭酒”一职,主要为曹操在征战中出谋划策,曹操能够统一北方,与奉孝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可惜天妒英才,在追随曹操十一年后,奉孝便因病去世。在这十一年中,奉孝为曹操献计无数,且无一出错。特别是我们所熟知的官渡之战中,奉孝提出的“十败十胜” 论,使曹操信心倍增,最终以不足两万兵马战胜了袁绍的十万大军,此战以少胜多,为曹操一统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离不开曹操超凡脱俗的勇气,更与郭嘉的雄才伟略息息相关。其次奉孝还助曹操平定张绣,擒拿吕布。总之,他在曹操北征的路上,真正算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操曾这样称赞郭嘉,说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算是很高的评价了。

都说郭嘉不死,必定会帮助曹操统一天下,也就不会形成之后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让人捉摸不透。若论郭嘉有多恐怖,应该是因为他被称为“鬼才”,而给后人留下的一种幻想吧。


陆弃


郭嘉不死无三国!

这只能算是一个假设,并且只能是学术范围内的假设!

在战略上并不成立!

那么原因何在呢?各位请看:

郭嘉VS 诸葛孔明

郭嘉之战力:

1,十胜十败论,曹操想讨伐袁绍,但是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这套理论不仅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帮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2,驱虎吞狼”,就是离间吕布和刘备,令他们反目成仇。结果是他成功了,吕布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刘备走投无路只好暂且归依曹操。后来下邳一战也是郭嘉提出的建议打破了僵局,令曹操攻破城门,斩杀了吕布。

3,官渡之战是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尤其体现了郭嘉的重要性。他的十胜十败论(也有说荀彧)让曹操彻底下定攻袁决心。

4,他准确预知到孙策死于刺客!

5,判定袁绍的两个儿子灭亡于内斗。

6,曹操对郭嘉的评价:“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曾“欲以后事属之”。

诸葛孔明之战力:

1,“隆中对”判定三国鼎立之局势,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

2,火烧新野、火烧博望,阻曹军连胜势头!

3,赤壁鏖兵,联吴破曹!

4,以退为进,巧借荆州,使刘氏天下终有寸土!

5,谋取西川,奠定三国鼎立局势!

6,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并在临终托孤!

诸位看到这里应该得出正确的结论了,第一,郭嘉没有诸葛亮的洞察力强,因为郭嘉在投奔曹操之前,见袁氏势大曾投之,后对其失去信心才投曹操。而诸葛亮从一开始就看好刘备,并且运作出一个躬耕于隆上,三顾茅庐的局,在刘备最最需要他的时候方才出场!这也是让世人误以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这只是巧合,郭嘉正好这一年病死!第二,郭嘉谋略不及诸葛亮,因为郭嘉擅长计将安出,就是面对局势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如刘备投奔曹操后,郭嘉建议软禁之,后来曹操让刘备拦击袁氏,郭嘉又建议曹操不能放走刘备,但是已晚了!而诸葛亮都是谋而后动,就是说每一件事还没有发生,他就已经算到了结局,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都是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之中!

所以说“郭嘉不死无三国”就是个伪命题,诸葛亮已算定,郭嘉不死,一般的小计策对曹操没有用,也不过多费点脑细胞罢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不了往后推迟个十天半个月的!





带你望天涯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人物。原是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毛泽东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让毛泽东爱不释手。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郭嘉传》,希望大家学习郭嘉的多谋善断,学习曹操的善于用人,并进而提出要学会「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的工作方法。

“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毛泽东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到底有多恐怖?

郭嘉少年时,就很有远见,他断定汉室江山将会大乱。当时,袁绍被称为“天下英雄”,有着‘四世三公’的威望,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绍不是能成大事之人,于是,他选择退隐。

曹操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荀彧便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十里相映将郭嘉接入帐中,共论天下大事,二人初次会面时的讨论不亚于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

郭嘉对曹操的宏伟志向了如指掌,曹操以天下形式向郭嘉问计,郭嘉一番明晰透彻的分析道破要害,曹操感慨道:“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曹操实力比袁绍弱,担心无法与袁绍抗衡,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郭嘉为曹操总结“十胜”中包含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是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郭嘉认为刘备有英雄的名声,杀刘备会背负杀贤士的恶名,不过,刘备得人心,又有关羽,张飞跟随。于是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

建议将刘备软禁,曹操爱惜人才又看重关羽,想收服刘备为己用,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袁术北投袁绍,刘备借机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郭嘉恰好不在,曹操就同意刘备的请求。待郭嘉于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此时,刘备已走,夺取了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悔恨不听郭嘉之言。

曹操攻打吕布时。围困下邳大半年,吕布坚守不出。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此时,郭嘉看出胜机。提出“

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按郭嘉计策执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攻克了下邳,擒杀了吕布。

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或许是巧合,但也不得不佩服郭嘉神机妙算。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

他向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假装向南攻击刘表,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

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郭嘉提出的妙计,让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袁尚、袁熙逃入乌桓。曹军诸将都认为: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当时,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数年,众人都担心远征乌桓,刘备会挑拨刘表偷袭许昌。

此时,郭嘉提出不同意见:“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

郭嘉又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

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

曹操假装撤军,暗中却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只好率军仓促应战。结果,蹋顿被斩,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

。袁尚、袁熙只好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

曹操按郭嘉的计策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曹操败于赤壁之战,叹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故而郭嘉不死,赤壁之战未必会输,赤壁之战不输,就不可能有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见,郭嘉能力之强,以及曹操对他十分的依赖。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郭嘉对各路诸侯的性格了然于心,对他们心理的状态判断准确。在郭嘉的谋划下,为曹操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础,让曹操成了最强大的诸侯。对于郭嘉的军事才能,曹操有着很高的评价。38岁的郭嘉去世,第二年诸葛亮才出山。便有一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小编寄语:我是心恬澹,喜欢我的小伙伴,关注加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历史的真相。】


心恬澹


三国迷中流传了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卧龙是蜀相诸葛亮,人尽皆知的人物,那么郭嘉究竟是什么人,有怎样的才能,让人能说出“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样的话。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郭嘉这个人。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基本信息。郭嘉,生于170年,卒于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就是今河南禹州人。此人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的著名谋士,曹操称他为自己的“奇佐”,史书上也写他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十胜十败跟郭嘉半毛钱都没关系!制定整个十胜十败论的荀彧,荀攸两叔侄,荀彧只是让郭嘉来演讲,为的是弥补推荐的人选得不到重用,可见荀彧对人际沟通到达多么高深的地步 一:挽回了在朋友面前的面子二:得到老板对自己眼光的认可。对于十胜十败这种彩虹屁 就拿给郭嘉放 简直就是一箭双雕。十胜十败的提出确定了曹操的信心,其中提到孙策,郭嘉说孙策此人虽勇但莽,必被刺之。不管是否偶然,孙策准备奇袭许昌被刺杀死了。

说明郭嘉有谋、断之能,意思就是说能出谋的智者很多,但是这计划能否实现,是否能行没人能保证,但是郭嘉能,楼主可知李世民手下的房谋杜断,郭嘉就是既能出谋,又能实行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比之诸葛亮稳健,郭嘉还有战略眼光及把握时机的能力,兵贵神速哪河北就是体现,而一直说的魏延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没同意,那放到郭嘉那呢,郭嘉会补全不足而实行,这是他俩的不同,许攸的叛变加郭嘉的决断造就曹操把握时机赢了官渡之战,不是光靠十胜十败的言论,曹操之所以让郭嘉在身边,赐军师祭酒之职,那是因为曹操要郭嘉来断那些谋略能行,那些不能行。

三国早期大咖位军师祭酒英年早逝郭奉先鬼才是不错,可是说他的早逝左右了三国格局还是评价过高,作为一个读史人在赤壁没有看见诸葛周瑜郭嘉三位天才斗法确实是历史遗憾!吕布有勇无德也没有能人助,再好的谋士说的话也不会完全听从的,性格决定了的必败,曹操也不会完全听谋士的,郭嘉有才也没有诸葛亮深谋远大,机遇机会决胜负。

诸葛亮181年的,托孤的时候是223,怎么也都四十多了啊。我这里的早是出山时间短,按你说的拿孔明比,到三十八,郭嘉是十一年,孔明是十八年,你说短不短?而且横向对比同期谋士无意外寿命,郭嘉的38岁真的可以算早了。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蜀国法正、庞统不死不会有偷渡荆州,关羽就不会死,张飞不会被暗杀,刘备不会被火烧联营而死,诸葛亮和姜维就不会穷兵黩武,魏延也不会被杀,汉中和荆州就会稳如泰山。再说吴国周瑜、吕蒙不死,吴蜀联盟可以保持抗魏大军,三国鼎立依旧存在。郭嘉称死了也最多是谋略家,谋略家太多军事家太少,谋略家只谋运用到现实中太难了,军事家有谋而且还要运用到现实中,而且诸葛亮是政治家战略家。至于郭嘉呵呵了,差远了,他提一个目标需要一大帮人来辅助还不一定成功,而诸葛亮一个谋略自己来实现,只能说诸葛亮生不逢时。

郭嘉和诸葛亮都是一流的谋士,但是两个人性格不同,风格不同,郭嘉善于出奇谋,险中求胜,诸葛亮比较谨慎,只做有准备有把握的事,这两个人的性格若果可以中和一下,简直就是天下无敌,可惜可叹啊。其实三国中贾栩才是这样子的人(贾才是真正会揣摩人),就郭奉孝个人来说应该计谋应该是第一位,凡善用计者必先会揣摩人,故能施计⋯郭奉孝绝对算得上三国中一流谋士,如活着应该是可以阻止三国顶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