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間諜活動四大發明,低配版007瞭解一下!

文丨木木

說起間諜,大家肯定會想到007,詹姆斯·邦德一身西裝,機智勇敢,行走在夜色中,處理各種任務,邂逅邦女郎,開啟一段浪漫的愛情。

中國古代間諜活動四大發明,低配版007瞭解一下!

電影《007》

看過電影后,你是否也對那些神出鬼沒的間諜特工們好奇?

其實,“間諜”並不只存在於影視作品中。作為保衛國防的一種特殊手段,古往今來,“間諜”的身影一直存在,在中國,間諜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殺人不犯法,情報能力強大,絲毫不遜色於電影。

間諜機構

相傳中國在公元前16世紀末,也就是傳說中的夏朝就已經出現了間諜,名為伊尹。春秋戰國時,身掛六國相印的蘇秦,為報燕國知遇之恩,臥底齊國長達16年,硬生生將這個大國推向滅國的境地。

中國古代間諜活動四大發明,低配版007瞭解一下!

《孫子兵法》中有詳細記載了5種間諜,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只要間諜用得好,搞垮敵人那是分分鐘的事兒。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反報也。”——節選自《孫子兵法用間篇》

不過早前的間諜都是個人身份行動,直到曹操出場,設立了“校事官”,間諜們才算找到了組織。當時軍中流傳著一句俗語:“不畏曹公,但畏盧洪,盧洪尚可,趙達殺我”,盧洪、趙達就是校事官。

所謂的校事官其實就是曹操的耳目,專門用來刺舉群臣,打擊政敵,《三國志》、《太平御覽》中都記錄了大量的校事官活動,其中盧洪、趙達經常以職務之便誣陷好人,所以臣民們對他二人的畏懼程度遠遠超過了曹操,這才出現這樣一句俗語。另外,孔融、崔琰、毛玠等被曹操誅殺的人,都逃不過校事官暗中操作。

中國古代間諜活動四大發明,低配版007瞭解一下!

自從曹操開了頭後,間諜機構便一發不可收拾,唐朝時的進奏院,宋朝時的皇城司,還有大名鼎鼎的明朝錦衣衛,都是間諜機構。尤其是錦衣衛,堪稱中國古代特工巔峰機構,殺人不犯法,用刑一句話,專抓官員小辮子。

除此之外,在萬曆朝鮮戰爭,錦衣衛還發揮了大用處,利用強大的情報機構收集了大量日軍軍情,指揮使史世用還曾打入日軍內部,挑撥離間日本內部矛盾,收集情報彙編成《倭情備覽》,成為大明朝對戰日本的第一手資料。

中國古代間諜活動四大發明,低配版007瞭解一下!

在重要的歷史時刻,古代的特工們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可比電視劇中,動不動為情所困的“錦衣衛們”強多啦。

古代間諜四大發明

古代沒有手槍,沒有手機,沒有現代高科技的竊聽設備,特工們是如何完成007的任務的呢?這裡就不得不稱讚下老祖宗的智慧了,在中國古代間諜史上也有四大發明,分別是:聽甕、明礬水、紙鳶、反切碼。

聽甕:

說到獲取情報就必然得有竊聽這種手段,而“聽甕”就是最早的“竊聽器”。


中國古代間諜活動四大發明,低配版007瞭解一下!

聽甕

聽甕距今已有2500年曆史,《墨子·備穴》中詳細記錄了其製造和使用方法。聽甕口小肚大,將其埋進土中,在甕口蓋上一層薄草,偵測伏耳在上面,就可聽出周邊的動靜,必要時,還可以讓專業的情報人員坐在甕中,聽辨聲響,稱為“罌聽”。

清末湘軍攻打開平天國都城天京時,城內天平軍就在城角埋下聽甕,以便於偵查城外敵軍動向,致使湘軍一時無法攻入城中。

明礬水:

收集到情報後得傳出去,古時沒有電話,全得靠筆墨實現信息交流,萬一書信被截胡了,事情豈不是全敗露了麼?為此古人發明了一種特殊墨水,寫下信息卻看不到,只有將紙浸入水中,字跡才會顯現,這種神奇的墨水就是明礬水。雖然現在看來這種手段挺小兒科的,但在古代,這可是相當了不起的發現。

反切碼:

如果覺得明礬水還不夠保險,反切碼瞭解一下!

間諜活動離不開各種密碼,手勢,暗號,“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我說上一句,你說對下一句,核對成功才能確定對方是自己人。但這種手段終究太小兒科了,直到抗倭名將戚繼光發明了“反切碼”。

“反切碼”利用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將其重新排列組成數字,再根據數字拼寫出漢字來。戚繼光寫下兩首詩歌:

“柳邊求氣低,波他爭日時。鶯蒙語出喜,打掌與君知”

“春花香,秋山開,嘉賓歡歌須金盃,孤燈光輝燒銀缸。之東郊,過西橋,雞聲催初天,奇梅歪遮溝。”


中國古代間諜活動四大發明,低配版007瞭解一下!

反切碼的秘密全藏在這兩首詩歌裡。前一首詩歌是20個聲母,序號是1~20;後一首詩歌是36個韻母,序號1~36;再將聲調也標好序號,一套完整的“反切碼”體系就構成啦。

比如一串密碼“5-25-2”,5是聲母中的“低”,25是韻母中的“西”,拼在一起就是“di”,加上聲調是二聲,所以“5-25-2”指的就是“敵”字。

戚繼光專門編寫了一本解碼書《八音義便覽》,作為訓練情報人員,通信兵的專門教材。

紙鳶

搞到情報是本事,能將情報順利傳出去也是功夫,沒有電話、電報,古人訓練鴿子來傳遞情報,但鴿子雖好,一般間諜也用不了,也是古人又發明了“無人機”——紙鳶,也就是風箏。

紙鳶距今已有2000年曆史,發明人韓信。當劉邦創建西漢後,韓信與陳豨勾結,企圖謀反,於是便想到製作紙鳶作為裡應外合的信號,這也是最早利用紙鳶傳遞情報的實例。

中國古代間諜活動四大發明,低配版007瞭解一下!

南北朝“侯景之亂”中,被叛軍侯景被圍困在都城建鄴的梁太子蕭綱,也是通過紙鳶傳遞情報,搬來救兵。

紙鳶飛得高,即便被敵方發現也沒什麼大不了,即便對方知道是在傳遞軍情,但打又打不到,射又射不下來,也就只能幹看著了。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