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人間失格》讀後有感

在網絡上看到幾句話:

“僅一夜之間,我的心竟判若兩人”、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恰恰,來自同一本書。

短短几句話引起我的好奇,這應該是一個原本對生活充滿憧憬的人吧,發生了什麼變故竟然如此絕望、蒼涼?

按奈不住踴躍的好奇心,索性買了那本書,準備一探究竟,《人間失格》。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隨著開篇,男主葉藏的生活逐漸拉開了序幕。字裡行間透漏著人性的虛偽醜陋、社會的漠然悲涼、天下熙熙攘攘為利而來的悲哀,用一個字形容這本書,用近一兩年大為流行的“喪”更適合,但卻在我心裡蕩起了層層漣漪。

父母的愛和認同對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葉藏雖然出生在富裕的家庭,這卻成為他的不幸。父親做為一家之主,給家人提供了不錯的經濟條件,很明顯在“父親”的職責上嚴重失職。小葉藏眼中的父親“即使是在同一個屋簷下,我們也經常三四天不見面,我總覺得家父難以接近又很可怕。”對父親的懼怕在他的生命中發揮著揮之不去的影響,當父親去世後,他的人生也隨之結束了。“父親的死訊,讓我越發窩囊。父親已然不在。那份曾佔據我心,眷戀般的恐懼已然消逝,我的心變得空空蕩蕩。這甚至讓我懷疑,那盛載苦惱的器皿曾經之所以那麼沉重,是因為父親的緣故。父親走後,我頓時洩氣,連苦惱的能力也隨之失去了。”父親給了他生而為人的生命,在尚為年幼時又將他摧毀了,殘酷的、悄無聲息的,他認為自己從小就是不配為人的孩子。

童年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奧地利的心理學家Alfred Adler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全家十餘人在幽暗的房間裡就餐時,每個人表情嚴肅不苟言笑,這光景讓小小的葉藏不寒而慄、對吃飯產生懼怕;一家人在一起幾乎沒有任何交流,他在父母眼裡沒有存在感,甚至連僕人在私下都敢侵犯他,他既沒能力反抗又沒勇氣告訴父母;他不理解的人類行為,得到的是恐嚇而不是耐心的解釋。為此,他深感不安、夜夜輾轉反側,覺得自己是異類。本該是童言無忌、活潑可愛、充滿探索和求知慾的年齡,在那樣的生存環境下,他喪失了正確自我價值觀的建立、喪失了說“不”的膽量、喪失了對人的信任、喪失了對大千世界的興趣,他揹負著與年齡不符的無法道與人說的痛苦。想到大外甥女樂樂,一個三歲五個月大的小朋友,因為沒有媽媽的陪伴晚上睡覺前她會哭、半夜睡得也不踏實;因為她對我們信賴,所以她會一本正經的提出要求“姨姨,不看手機,陪我玩”;面對新鮮事物,她能勇敢的表達“我不會、我不懂”;穿上漂亮的裙子跳舞時,她渴望得到所有的關注和鼓勵......從她身上我看到和睦的家庭、家人認真的陪伴、完全的接納、充滿愛和安全感的環境對小孩子來說太重要了。

小葉藏無處躲藏,又極度恐懼人類,幾乎無法與他人交流,為了逃避和掩飾,他選擇用滑稽的言行討好別人。

長大後他的行為更加荒誕:交友不慎,參加非法活動,沉迷於酒色不能自拔,失去生存能力倚靠不同的女性得以苟延殘喘,甚至為滿足發作的毒癮不惜與喪偶瘸腿的老闆娘苟合。童年時得不到愛的他讓人心疼憐惜,但藉機自甘墮落是不被支持的,因為人有一定的能力來決定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某一段陰影桎梏到無法動彈。由衷的欣賞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裡的自白“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自己。”人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

作者給了葉藏一小段溫暖柔軟的時光,讓他遇見祝子,倆人結為夫妻。祝子的勇敢活潑純真、對人無條件的信任,讓他暫時放下對人的設防,走近了平凡的生活,不喝酒、喝咖啡、散步、養花、講笑話 ......在他以為能帶著人間的煙火氣息慢慢成為一個普通人時,妻子被無良商人侵犯這件事將他重重的打回原形,加快了他毀滅的速度。因此,他也攪亂了妻子普通的生活。一個不幸福的人,會驚擾別人的幸福。

自始至終,他沒有真正的朋友,一個也沒有。我邊讀邊想,如果一個陽光溫暖明亮的人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給與無條件的愛、理解、包容、尊重、信任、肯定,伸出雙手拉他一把,他的生活是否會變得不一樣?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能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我相信只要心裡有光就能照亮生活的暗淡晦澀;當巨大的悲哀接踵而至時,靠著自己微薄的力量難以撐起,所以需要和別人一起嚐遍百味、走過歲月山河、平湖煙雨、春夏秋冬,經歷被溫柔對待,也成為一個溫柔對待別人的人。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很重要!

葉藏的不幸終其一生也未能被治癒,《人間失格》又被稱為“喪失為人的資格”,這本書是作者太宰治的半自傳,他借用葉藏的名字表達自己的內心:我從小就是一個不配為人的孩子、我已經不能被稱為人了、我完全成了一個廢人。或許我們也曾像作者一樣用“我僅是一個連死都不配、恬不知恥的蠢笨怪物”來表達對自己的透頂失望,請接納自己,冷靜下來分析分析目前的局勢,做個短暫的人生計劃,對自己說“你可以不一樣”!

生而為人不只抱歉,生而為人還請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