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没动力?弄清大脑“奖励”机制,培养自律才能对症下药

孩子的学习问题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孩子的成绩一直毫无起色,可就会急坏了父母。若只是成绩不够优秀,但孩子学习态度还算是端正,这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弥补,但如果孩子缺乏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学习的内在动力,那便是最棘手的问题。

邻居家的孩子文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文文今年刚上一年级,按道理说课程应该也不算太难。但让人头疼不已的是,每天晚上写作业的那段时间就是孩子和文文妈最困难的时段,孩子经常会故意打断自己的注意力,想尽办法逃离学习。不是要上厕所,就是要喝水。这种逃避行为就会让文文妈非常焦虑。不仅如此,因为孩子上课不认真,文文妈已经被老师叫到学校好几次了。

孩子学习没动力?弄清大脑“奖励”机制,培养自律才能对症下药

对此,我也是颇感无奈。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选择一个办法,那就是奖励机制,通过给孩子提供奖励的方式来让孩子努力学习,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欲望,但是这种提供物质奖励的做法是否真的值得提倡吗?答案是否定的。

通过提供物质奖励的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哪些消极影响呢?

第一、本末倒置

如果父母长时间施行这种教育方法,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是为了获取奖励而去学习。如此一来,学习就会变成一件非常功利的事情,孩子可能确实会在短时间内因为物质奖励而努力学习。但总有一天,孩子会丧失对这种奖励的兴趣。那么孩子就会转移学习目标,只是把学习当作是获取奖励的途径。家长给孩子提供物质奖励,本意是想通过物质奖励来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但是这种方式却会使孩子无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丧失学习的动力,这与家长设立物质奖励的目标背道而驰。

孩子学习没动力?弄清大脑“奖励”机制,培养自律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贪得无厌

一旦孩子获得了奖励之后,孩子的欲望只会越来越大。刚开始给孩子提供某种物质奖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孩子对学习的短暂热情,但也会助长孩子性格中的贪婪气焰。如果家长无法满足他们,他们就会停下学习的脚步,而家长出于想要让孩子继续学习的目的会不断地加大奖励的数额和力度。如果有一天,这种物质奖励被家长强制收回,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就会消失殆尽,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指令,这样的话更容易对孩子的学习造成更加消极的影响。

第三、丧失学习热情

有目的的学习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但这种热情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如果想要孩子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热情,就需要让孩子真正感悟到学习的魅力所在,家长千万不要让一些外在的奖励干扰到孩子学习的动力。

由此可见,家长所使用的这种常规手段,看似能够显现出明显的效果,但并不建议父母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督促孩子学习,因为这样的行为会埋下更深的隐患。

孩子学习没动力?弄清大脑“奖励”机制,培养自律才能对症下药

真正的学习热情需要通过大脑中的奖励系统来辅助完成,也就是我们标题所讲的奖励机制。那么大脑中的奖励机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脑中的奖励机制

第一、多巴胺分泌

当人体处于兴奋的状态时,大脑会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的分泌可以产生强烈而短暂的刺激,而奖励机制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脑处于活跃愉悦的状态,从而有力促进人体行动力的发展。

第二、快乐素

当人们完成某一个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时,大脑就会启动奖励系统。同时分泌一些欢乐素让人感到愉悦与满足。所以说,大脑的奖励系统其实就是一个机制。如果想要启动这个装置,就需要人们先做好心理预设并且制定好详细的计划。一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大脑便会发出积极信号,给予奖赏。

其实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当一个孩子能够从主动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强的成就感时,大脑便会获得奖赏,从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进一步激励孩子继续前进。

孩子学习没动力?弄清大脑“奖励”机制,培养自律才能对症下药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该如何巧妙利用奖励机制呢?

第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不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若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他们的认知系统就会被打乱。可能孩子本来想要从学习中获得愉悦感,但却被外界的电视或者音乐打乱了自己的思维。一旦孩子的注意力被电视里的内容所占据,原先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便会被慢慢消磨。因此帮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不但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孩子学习没动力?弄清大脑“奖励”机制,培养自律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降低学习难度和期望

当一个人经常需要面对失败的结果,自然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大脑的奖励机制也会被迫中止,孩子也就会对学习这件事情摆出非常抵触的姿态。所以说如果想要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奖励机制,就要自觉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或者说降低孩子的学习难度,让孩子从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慢慢积累成就感,然后再让孩子去进一步完成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

孩子学习没动力?弄清大脑“奖励”机制,培养自律才能对症下药

第三、结束后的奖励机制

其实也并不是说一定严格要求家长不要提供物质奖励,而是建议家长可以尽量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当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他们充分的放松的权利,让孩子能够有喘口气的时间。很多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是因为家长过度焦虑,总是让孩子还没有从上一段的学习任务中缓过来,就被家长强迫塞入后一段的学习进程当中。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情绪。

孩子学习没动力?弄清大脑“奖励”机制,培养自律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说作为家长要控制好奖励孩子的尺度,最好是能够从物质奖励过渡到精神奖励,巧妙利用大脑中的奖励机制,让孩子能够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养成自律的习惯,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今天提到的这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