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一月,在新冠肺炎無情蔓延的日子裡,一部名叫《人生第一次》的紀錄片溫情上線。不同於《人間世》的殘酷和扎心,秦博導演這一次的作品,多了一些溫暖和歡笑。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出生,上學,長大,當兵,上班,結婚,進城,買房,相守,退休,養老,告別,12個重要人生節點,以點帶面,勾勒出一個平凡人的一生,同時聚焦到留守兒童、當兵入伍、買房問題、養老問題、殘障人士、農民工等現實的民生問題,讓這部片子更加具有了煙火氣息。

這是一部行走的眼淚收割機。

01 出生

“在見到你之前,我已經開始愛你了。”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產房外的一群家屬們,緊張、忐忑、焦慮地等待一個個新生命的到來,而這時候最痛苦的,是那扇門內的媽媽們。一陣陣的劇痛,讓她們呼吸困難、痛哭流涕、一遍又一遍地請求打無痛針,用片子裡的話形容,“這種疼痛,就像有人要從你的鼻孔裡擠出一個西瓜,或者有人用尖頭皮鞋不停地踢你肚子”。接著,一根穿刺針刺入產婦吳麗輝的腰部達到脊椎,將一根細小的導管導入硬膜外腔,也彷彿刺痛了每一個看客的心。花光了畢生的力氣,吳麗輝的孩子出生了。

孩子在使勁哭,而爸爸使勁笑。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沒生過孩子,談什麼人生”。另外一位產婦向爽的故事,遠遠不止疼這麼簡單。

27歲的她,懷上一對雙胞胎。躺在床上,她對丈夫說,在夢裡夢見了兩個孩子,還為他們取好了名字:春和、景明。取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希望孩子能夠順利安穩地成長。在懷上孩子後,向爽被查出有先天性心臟主動脈瓣畸形,不得不進行手術拿掉壞死的瓣膜換上人工膜,而她的兩個孩子,此時才27周,並不能剖宮生產。這就意味著,在她心臟手術的過程中,兩個孩子死亡的機率高達30%。“保小孩還是保大人?”這個兩難的抉擇再次被拋出來,而她的老公毫不猶豫的選擇說要保愛人。

那張手術檯,向爽躺上去了兩次。所幸,熬過兩次手術,母子平安,全家人迎來了春和景明。看到兩個可愛的生命,向爽的老公在門外興奮又激動,“我下輩子不幹別的了,就守著他們三個人過,還能幹什麼呢?”那一瞬間,這個胖胖的男人已然是一副爸爸的模樣。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嘿,我們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請多指教。

02 成長

“在爸媽看不見的地方,悄悄長大。”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初看節目的目錄時,我很好奇,“成長”這個詞,看不見摸不著,會如何去表達呢?導演花了一些巧思,講述了貧窮大山裡的孩子和詩歌的故事。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集,山泉,瀑布,黃牛,門口躺臥的狗,陽光下慵懶的貓,乘著夏日燥熱的風,一切都那麼美好。

故事的主角是12歲的施應鎖,穿過幾公里崎嶇的山路,來到了初中學校,他迎來了人生第一節詩歌課。

詩歌是個美好又浪漫的詞,對生長於大山深處的他來說似乎遙不可及。在第一節課過去後,小施一首詩也沒寫出來,或許這對於他太難了。是啊,為了生活而奔走的人哪裡有什麼浪漫可言。

有人說寫詩能改變什麼呢?什麼也不能。在當下的應試教育裡,詩歌不能加分,甚至在高考中“體裁不限,詩歌除外”。但是,漭水中學的校長說:“會寫詩的孩子,不會砸玻璃。”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接下來,老師組織了一次秋日活動課,讓孩子們去接觸,去擁抱大自然。走出教室,面對著這些熟悉的大山、野草、陽光……彷彿這些自閉的留守孩子,心門也在那一刻打開了。12歲的他,寫了人生中第一首詩:

“閉上眼睛的時候 我看到了綠色的風 它撫綠了山林樹木 燙金了我的小牛 親吻了家裡的白牆 染黃了阿爹的苞谷 但我不會把風變色的秘密告訴你”

然後,他把對父母的思念,化作了另一首小詩:

“種子被埋在大雪下 安靜發芽 老枯樹在夜裡 長出一根新枝丫 而我在爸爸媽媽看不見的地方 偷偷長大”

在一次篝火晚會上,孩子們圍著火堆坐下。志願者姐姐問這些孩子,你想在十年後成為怎樣的爸爸媽媽。有人說,是理解孩子的媽媽,有人說是大海一樣的爸爸,而一位名叫穆慶雲的女孩說:“我希望成為一個自私的媽媽,讓自己的孩子多愛自己一點”。原來,她的爸爸去世,媽媽一個人在廣東打工,姐姐在外讀大學,所以,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她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在微弱的燈光下寫作業,一個人消化所有的問題,隔著屏幕給對面的媽媽讀自己新寫的詩。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這些大山裡的被留守的孩子,沉默,自閉,但是,通過詩歌,他們找到了情感的表達,和成長裡那一份缺失的愛與溫暖。

“宇宙像一個沒點著的煙花 沒人願意給他一點火光 他生氣了 憤怒了 把自己點燃了 宇宙煙花爆炸了 宇宙誕生了”

誰又能想到,這是一個僅僅10歲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呢?

03 上班

“一趟開往未來的火車,一艘承載夢想的大船。”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劉增雄是曲靖市就業中心的副主任,為了實現家鄉的脫貧致富每隔三個月他會和同事去到上海,為家鄉的待業人員尋求務工的機會。9月28號,他即將帶著25位鄉親去上海。這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人生第一次離開老家去到繁華的大城市,甚至是第一次坐火車。離別時,劉增雄的女兒嚎啕大哭,可不一會兒又安靜了下來,也許,她早已習慣了每隔三個月的離別。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當遠方的牽掛與前路的未知彼此交融時,你是否也有過一刻的猶疑?在一晚上的糾結和思考中,33歲的媽媽王銀花終究頂住眾多親戚家人的反對,選擇成為了這25位中的一員,踏上了開往夢想的火車。

三十個小時,他們到了。坐在去往住所的車上,王銀花指著玻璃外的高樓大廈,在夜空下像綻放的煙花,“太繁華了,和我的夢一樣”。然而,大都市的生活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真實中帶著一絲絲殘酷。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她什麼都不懂,只好邊做邊學,而她好像怎麼也學不會。在護理院工作了三天,她還是聽不懂上海話,記不住一號床老人的名字,得了什麼病症。面對院長的點名批評,看著周遭忙碌的“前輩”們,她無所適從,像個局外人,她坦言到 “我好像不適合這份工作”。我不知道如今她是否還會去上海務工,但這一趟,她不虛此行,她看到了外灘,更不顧旁邊人的異樣眼光對著屏幕那頭的女兒分享著這份喜悅。

《人生第一次》:從生到死,一部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而片子中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細節是,在火車的站臺,劉增雄扯著嗓子對所有的進城人說,在火車上廁所要插上門栓,到了上海要垃圾分類,室內不能抽菸,過路要看紅綠燈。

這是他們,第一次瞭解到這個社會的規則。


關於萬物之始,我們總是心存浪漫。

第一次上學,有的人在哭,有的人在鬧。

第一次跳傘,有的人成功著落,有的人卻掛在了樹上。

第一次工作,有的人受到無辜的謾罵,有的人找到了活著的意義...

當經歷過這些驚濤駭浪,回頭看,那不過是腳邊的一朵浪花。而這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拼湊起的是一個完整的人生,是這個時代洪流下一個小小的註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